来源:m.fanwen118.com时间:2023.5.22
- 1 -
教案范例2:政治课教案 (讲稿式)
内 容:引言;
第一章 矛盾的对立统一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准确掌握矛盾概念,理解矛盾双方是怎样“对立”的和怎样“统一”的,明确认识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现实生活和自己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教学重点、难点:
矛盾的概念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从知识方面来看,矛盾概念是本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弄清矛盾的含义,才能理解本课其他章节所要阐明的基本知识。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方面来看,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学生比较难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谈话法、阅读法
参考书目与资料:略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检查上节课布置的预习情况。
(二)讲授新课
引言及第一章(共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共分五步。
第一步: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提纲:
(1)牛顿、爱因斯坦分别提出了对光的本质认识,请比较一下,爱因斯坦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与前两人有什么不同?
(2)生物体的同化与异化、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学校中的教与学三个事例内部的两个方面分别是怎样对立、又怎样统一的?
(3)哲学上讲的“对立”是什么意思?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社会生活中讲的斗争是不是一回事?
(4)哲学上讲的“统一”有哪两种情形?
(5)运用本课的哲学观点,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能只要自由,不要纪律;或者只要纪律,不要自由?
(6)怎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第二步:学生阅读教材后,议论并依次回答上述问题。在学生边谈、教师纠正、补充、完善答问的同时,教师边板书,学生一面在课本上划出(订正)层次,一面书写笔记(通过这一步很自然地概括出矛盾的概念定义)。
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①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具有广泛的意义;②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使我国由穷国变为富国的国内最重要的条件;③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 2 -
第三步:教师重点讲解以下问题(结合谈话)。
(1)简介爱因斯坦生平。说明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科研中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的规律来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也就是第二课说的“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就要既看到事物这一方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方面,“既是这个,又是那个”,而不是“不是这个,就是那个”。这就是运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的方法。这正是爱因斯坦与牛顿、惠更斯对光的本质认识问题在思考问题方法上的区别。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事物“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例如:同化就是同化,异化就是异化;化合就是化合,分解就是分解;生就是生,死就是死;运动就是运动,静止就是静止;光明就是光明,黑暗就是黑暗如此等等。这些说法,概括起来就是“甲就是甲,乙就是乙”,而且“甲中非有甲,乙中非有乙”,亦此亦彼。
(2)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三个事例之外,谁还能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教师提示并分析:①绿茵场上足球比赛中的进攻与防守、胜利与失败;②学习中的苦与乐、顺境与逆境(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的对立统一关系,教材第三章《正确对待矛盾》中有所阐述,此处可不必分析。这样处理可分散难点)。
通过以上几个事例的分析,教师要强调指出:掌握矛盾的含义,关键是要理解什么是“对立”?什么是“统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是怎样具体对立的?又是怎样具体统一的?如果同学们能分析客观存在的几个事物的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本领,就是提高了马列主义水平,就算取得了成绩,就应该受到称赞。
(3)“统一”的两种情形相比较,第二种情形更为重要。因为事物没有转化,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但要注意两点:第一、矛盾的转化,是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是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而不是向任何别的东西转化。第二、矛盾的转化,必须有一定的条件。由于条件不同,转化的情形也就不同。一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向后倒退的转化,一种是向前进步的转化。尽管存在着向后倒退的转化,但是,从自然界、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说,矛盾的转化却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尽管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曲折,会出现某种逆转,但是,归根到底,新生的事物总要战胜腐朽的、落后的事物。(这一点在第四次课讲)
教师运用上述观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分析论证(本课的“热点”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果学生有要求,教师可作简要分析)。
(4)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本章的小结)
第四步:巩固新课
学生再阅读课文,教师答疑。
第五步:布置作业
请列举你熟悉的几个矛盾,并分析矛盾双方是怎样对立统一的?
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略)
- 3 -
教案范例3:电影音乐欣赏 (提纲式教案)
【课时】l课时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一、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了解电影音乐的功能和音乐与人、社会及其他艺术的密切关系。
二、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艺术想像力、创造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以增进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对电影作品起到的作用以及二者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能够参与教学中的创作活动,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通过电影《空军一号》片段与《淘金记》导入新课。
1.进行有声电影与无声电影的对比。
2.介绍电影音响的三种形态— — 台词、自然音响、电影音乐。
3.通过启发、提问的形式引出电影音乐的概念。
二、电影音乐的艺术形态分类。
1.欣赏《翠堤春晓》片段与《泰坦尼克号》片段。
2.通过两个片段的比较,启发学生区分电影音乐的两种表现形态,即画内音乐、画外音乐,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感染力。
三、结合电影片段,介绍电影音乐的三个主要功能。
1.欣赏《淮海战役》片段、《音乐之声》片段、《红高粱》片段。
2.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电影音乐有哪些功能。(烘托背景、气氛作用,展示地域、民族特色。)
3.结合电影片段,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所听到的音乐产生共鸣。
四、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发挥想像。
1.为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设计故事情节、画面。
2.欣赏《魂断蓝桥》片段。
启发学生大胆发挥想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结合学到的电影及电影音乐的知识,完成这一教学阶段的任务,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帮助学生捕捉创作灵感,加强对音乐感受领悟和表现能力。
五、回到主题,简单小结
- 4 -
教案范例4:发动机的一般构造和工作原理(卡片式教案)
- 5 -
教案范例5:市场营销课教案
内 容:第一章 市场细分概述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市场细分的概念;掌握市场细分的客观依据和类型;了解市场细分的作用。
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对市场进行实际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市场细分概念和市场细分的客观依据是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市场细分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是决定营销成功的关键。市场细分类型的划分是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企业应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渗透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参考书目与资料(案例引用):略
教 具:投影仪
- 6 -
- 7 -
- 8 -
湖南农业大学教师教案质量评价标准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评价人:
评价日期:
- 9 -
+ 更多类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