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

泸县得胜镇宋观学校 周秀洪 继教编号:O04173003

内容梗概:

19xx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但是万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正是凭借这一坚定信念,这位父亲凭借一个人的力量,不顾眼前可能发生的危险,经过38个小时长时间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学。

案例: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我首先展示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3-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课文,理清思路。然后引入,结合自身感受和实际,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20xx年5月12 日,我们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以前我们上语文课,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今天,我也要提问题,但不多,就一个,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那请你们完成以下要求来猜。第一,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我该怎么回答。第二,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边划边读。第三,读完后你还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开始吧!(学生快速读课文,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请4-5位学生交流他们所猜出的问题, 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予以鼓励。)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很善于思考。老师也根据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提出了一个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师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大家认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 那些周围的人们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个孩子的家长中的一员, 此时你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学生快速地写着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已经写完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写的感言,好吗?(请3-4位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感言,然后找出自己用来表达对这位父亲敬佩之情的词语,并板书。如 “坚持不懈”“坚强”、“信守诺言”等词语。)

【分析】教学一开始,我以5·12大地震引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又在此情景下提出问题,我通过学生的猜测结果来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掌握程度,以便于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教学中, 布置学生写感言, 通过课堂交流,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景感受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景气氛。沉浸在对这位父亲的无限崇敬和无尽感激之中。

结合实际,讲述在这次5·12地震中的一个亲情故事

师:下面,我就讲述一个发生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地震发生后已经70多个小时了,当救援队员扒开废墟的时候,发现一位母亲弓着背抱着她的孩子。孩子睡着了,母亲却走了。她在最后的时间里,在手机上存了一条这样的短信,也是她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话,短信是这样写的:“孩子,假如你还活着,请你记住,妈妈爱你。”后来,一位网友写了这样一首诗(展示课件,请一位学生诵读)。

生(含泪读完):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孩子快

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

师:多么伟大的母爱,大家听了这首诗之后有什么感受,结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的父爱,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课下把你的内心感受写成一篇作文。

【分析】古人云“ 文以载道。”这就表明语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等外在形式的解读和把握上,更应该揭示形式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内容。结合实际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想像课文中这位父亲,及这位母亲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所经受的磨练和煎熬,形成对当时情景的体验,进一步体味父爱及母爱的“了不起”。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深化。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再从事一篇文章,对于他们来说,这篇文章正是他们感情的自然宣泄,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作文的负担。而这种带着感情的写作,往往又能写出生命中最美的诗篇。这就注定了情景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篇:《草原》 案例分析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 在新大纲中有这样一点要求:要在读中使得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才能符合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为此,我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课题《草原》,你会想到一首什么诗? 生回答说想到了《敕

勒歌》,请生朗读这首诗。 (通过诗朗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温故知新)

2、读了这首诗和加上你们的想象,谈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想

象后整理语言回答,既培养了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 学习课文

(一)理请文章思路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草原?从哪里感受到?学生回答:美丽的草原 热闹的草原 热情的草原 ?? (个性化阅读,每人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谈自已读课文后对草原的感受,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默读课文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从哪里能让你感受到的草原景色的美丽。

2、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结合抓住关键词语和想象理解句子的含义,通

过品读,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对于字词句段的训练,则通过找句子,画词语,加想像,谈体会,品佳句等教学手段来实现,这样就体现了课程中的工具性。)

(三)品赏佳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1、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背诵下来。

2、理清第一自然段的叙述顺序,指导全段背诵。 (本课目标之一就是要背诵第一、二自然段,对于中下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在课堂作必要的背诵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三、练习延伸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2、学生集体反馈交流3、动笔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唱歌;可以写诗,可以写一段话来赞美草原?? (学生想象现在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并用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又通过动笔实践,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总结全文。

自我评析:

1、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我通过“朗诵诗导入——阅读文章——字词句段训

练——讨论研究——品味欣赏——拓展延伸”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主动读书,乐意读书,学会读书,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

2、让语文教学突出探究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并从中达成信息交流,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受到美的感染。

3、让语文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思维,在课堂上帮助学生

树立信心,弘扬个性,使听说读写等多项语文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比如在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化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理解谈体会,师生在交流过程中既达到统一,又弘扬学生个性。课末我设计了一个赞美草原的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唱歌写诗、写一些赞美的话??这个环节的设计,将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让语文教学拓展课外空间。 使学生在读懂课文,感受了语言文字之美的基础上,还

能利用书籍、网络等文化载体,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大草原洋溢的人文情怀,并使学生受到环保的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