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fanwen118.com时间:2023.5.22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1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51学时 实践学时:17/0.5 开设学期:三
开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说 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2.课程说明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是工科各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大纲适用于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使之在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后,能从事专业范围内的机械设计与制图工作。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用正投影法图示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熟练掌握仪器绘图、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3.掌握机械图样的基本规范及阅读方法。
4.熟练掌握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
5.培养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6.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严谨求实的工程素养。
三、学时分配表
1
四、教学教法建议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配合课堂教学,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图板练习和上机实践以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实际绘图技能、操作水平及绘图速度。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
成绩构成:总成绩 = 平时考核10% + 中期考核30% + 期末考核60% 六、参考书目
[1] 何铭新,钱可强主编.《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2] 何铭新,钱可强主编.《机械制图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3] 林大均,于传浩,杨静主编.《化工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林大均,于传浩,杨静主编.《化工制图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傅雅宁主编.《机械CAD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本 文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1.掌握国家标准中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注法等有关规定,掌握常用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2.具有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能力。
3.掌握徒手绘图的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1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
1.2 几何作图。
1.3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1.4 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
教学难点: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考核要点:
掌握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和尺寸标注。
第二章 正投影法和三视图
教学目标:
1.掌握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关系。
3.能够识读、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投影法基本知识,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关系
教学重点:
3
识读、绘制三视图
教学难点:
识读、绘制三视图
考核要点:
掌握正投影图的性质,绘制三视图,掌握三视图投影特性。
第三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教学目标:
1.掌握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能正反作图,重影点及可见性的判断。
2.掌握直线的投影作图、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属于直线的点的投影规律及作图,两直线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
3.了解平面的投影和平面的迹线表示法,掌握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4.理解属于平面的点和直线的投影规律,掌握平面上作点、直线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3.1 点的投影
3.2 直线的投影
3.3 平面的投影
教学重点:
点、线、面的三面投影及其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
重影点的判断
考核要点:
点、线、面的三面投影及其投影规律及相互关系。
第四章 基本体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投影图画法及其表面取点。
2.掌握回转体的投影特性、投影图画法及其表面取点。
4
3.掌握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4.1 平面立体
4.2 回转体
4.3 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学重点:
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投影图画法及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学难点:
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投影图画法及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考核要点:
掌握基本体的尺寸标注,平面立体的投影特性。
第五章 截交线和相贯线
教学目标:
1.理解截交线的概念、性质,掌握特殊位置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求截交线的方法。
2.掌握特殊位置平面与圆柱、圆锥、圆球相交,求表面交线的方法。
3.理解相贯线的概念、性质,掌握两回转体相交的相贯线,利用积聚性和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的方法。
4.掌握相贯线的特殊情况和过渡线画法。
5.掌握切口和穿孔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5.1 截交线
5.2 相贯线
5.3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和过渡线的画法
5.4 切口和穿孔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学重点:
相贯线,截交线
5
教学难点:
相贯线,截交线
考核要点:
掌握特殊位置平面与圆柱、圆锥、圆球相交,求表面交线的方法。
第六章 轴测图
教学目标:
1.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轴测投影的分类,轴测投影的基本性质。
2.掌握轴测轴、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等基本概念。
3.掌握平面立体、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掌握平面立体、单一回转体的斜二测图画法。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6.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6.3 斜二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考核要点:
掌握轴测图的画法。
第七章 组合体
教学目标:
1.理解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分析各种类型的组合体。
2.理解形体邻接表面间共面、相切、相交的画法,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并正确标注出组合体的尺寸,具有绘制各种类型的组合体视图的能力。
6
3.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具有识读各种类型的组合体视图的能力。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7.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7.2 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
7.3 组合体尺寸的标注
7.4 看组合体的视图
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
教学难点:
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
考核要点:
掌握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及尺寸的标注。
第八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视图的种类、适用场合、标注、画法,掌握剖视图的概念、种类、剖切方法及常用的剖切面,能根据不同形状结构的机件选择合理的表达方案。
2.掌握断面图的概念、种类、标注及画法,局部放大图的概念、标注、画法,掌握常用的简化画法。
3.了解第三角投影的基本知识。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8.1 视图
8.2 剖视图
8.3 断面图
8.4 局部放大图
8.5 简化画法
8.6 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的综合应用举例
7
教学重点:
剖视图的概念和画剖视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剖视图的概念和画剖视图的方法
考核要点:
掌握剖视图、断面图、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第九章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螺纹的形成原理、结构、要素、分类、螺纹画法和标记,掌握螺纹连接件的种类、标记、规格,螺纹连接件的画法。
2.了解齿轮的作用、种类,斜齿轮、圆锥齿轮、蜗杆蜗轮的基本知识,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主要尺寸计算,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3.了解键销连接的作用,掌握键、销的种类、标记、规格及连接画法,掌握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标记、简化画法。
4.了解弹簧的作用、种类,掌握螺旋压缩弹簧的参数计算、规定画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9.1 螺纹的画法
9.2 螺纹连接件
9.3 齿轮表达方法
9.4 键与销
9.5 弹簧
教学重点:
螺纹、齿轮、键销、弹簧的画法
教学难点:
螺纹、齿轮、键销、弹簧的画法
考核要点:
掌握螺纹、齿轮、键销、弹簧的画法。
8
第十章 零件图
教学目标:
1.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掌握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方法、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理解技术要求的基本概念,掌握在零件图上标注技术要求的方法。
2.掌握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具有较强的读零件图的能力,掌握零件测绘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具备绘制各类零件的零件图的能力和零件测绘的能力。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0.1 零件图的概述
10.2 零件视图的选择
10.3 常见零件的表达分析
10.4 零件图中的尺标注
10.5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10.6 加工工艺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10.7 零件测绘
教学重点:
读、画零件图
教学难点:
读、画零件图
考核要点:
掌握零件图的基本要素及画法。
第十一章 装配图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掌握常见的装配结构及画法。
2.理解并掌握装配体的一般表达方法,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具有较强的绘制装配图的能力,能绘制和阅读三十个左右零件的装配图,具备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能力。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9
11.1 装配图的作用及内容
11.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11.3 装配图的表达方案
11.4 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
11.5 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及明细栏
11.6 装配体上的工艺结构
11.7 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画法
11.8 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教学重点:
装配图的表达,读、画装配图
教学难点:
装配图的表达,读、画装配图
考核要点:
掌握读、画装配图。
执笔: 审核: 修订时间:2011.7
10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指南
说明:为配合学生《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根
据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基本
要求,对本课程基本情况、性质、任务、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的处理、学习参考书、考核要求及各章节重点、难点、作业
要求等均在本学习指南中做出了较详细的说明。目的是使学
生积极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一、 课程基本情况、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总学时:96学时,课堂教学:96学时,测绘周:1周。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是高等工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是机械类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主要内容:绘图基础、投影基础、组合体的表达、机件的表达、其他图形的表达、轴测图的生成、工程图的绘制与阅读、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基础等。其中绘图基础、投影基础、组合体的表达、机件的表达、工程图的绘制与阅读为学习的重点。它的主要任务是:
1) 培养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三种能力。
2) 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方法与技能。
3)培养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
4)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5)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材处理及多媒体课件说明
教材处理:
本课程教材选用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郑家骧、刘永田主编《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本教材内容全面、结构严谨、理论性强。但在有限的计划学时时间内,对教材所有内容一一详细讲解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抓住每章节的重点、难点,搞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注意寻找同类问题间的内在规律。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将问题由“繁”变“易”,将课本由“厚”读“薄”。
多媒体课件: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课件,它综合了图、文、声、像、二维图形、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手段,经科学、合理的重组、整合、加工,构筑了一种虚拟实际场景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增强工程实践意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提醒的是,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时,不能将注意力只集中在丰富多彩的课件画面上,而忽视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理解;课堂学习中,由于信息量较大,课堂进度较快,应注意对重要内容作记录,并在课下及时复习和总结。
三、 学习参考书
《图学基础教程》 谭建荣 主编
《机械制图》 何铭新 主编
四、 关于考试的说明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第一学期:
● 课外小作业 5 %
● 课外大作业(未完成作业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 15%
● 期末考试 80%
第二学期:
● 课外小作业 5 %
● 课外大作业(未完成作业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 25% ● 期末考试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