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功率》说课稿

73 《功率》说课稿

               湖南工业大学应用物理081        颜艳艳

一.教材分析

《功率》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必修2第一章《功与功率》的第3节内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能的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一,二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义、表达式P=W/t、单位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说明了物体做功、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既P=Fv。再借助“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最后教材结合例题讨论了汽车两种启动模式的相关问题。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学时(汽车的两种启动模式在下一课时再学),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P=,能够用公式P=解答有关的问题;

      3.知道公式P=Fv的物理意义,能够用公式P=Fv解答有关的问题;

      4.区别理解额定功率、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2.从功率概念的定义,体会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3.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功率概念建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坚持原则,善于合作的良好习惯;

2.通过对生活中机械的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观察和测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整个教学是按照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讨论质疑、教师精讲、反馈练习的思路设计的,这种“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学生自学的感性认识出发,到学生讨论质疑的深入,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时,教师精讲,点明主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最后反馈练习,作以小结。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几个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引入本课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含义,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环境中。)

2、推进新课

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插图,讨论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与电功率、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功率的概念。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与功率有关的内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4、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额定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了解机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5、组织学生讨论“想想议议”,在物理中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我们是怎样表示的?

6、师生一起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功率P=Fv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Fv)。

7、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8、随堂小结和反馈检测

9、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4题;认真观察身边的电器铭牌,记录电器的额定功率,并与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7.3  功率

一、功率

1、定义:功和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表达式:P=【www.3edu.net】3eud教育网,免费教学资源集散地。,变形式:P=Fv;

3、单位:W、kW。

二、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机器正常条件下可以长时间工作的最大功率;

2、实际功率:机器工作时实际输出的功率。

三、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P=Fv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为成功的展示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基本原则,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参与探究、勤于思考。在初中学习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评析的方法,是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了功率的概念;做到紧扣教材同时又联系实际,坚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如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想想议议”,提出在物理中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等。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以上就是我对《功率》的说课内容,谢谢!

 

第二篇:高中物理5总结

高中物理教学总结

一、高中物理教学概述

高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发现:一些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并非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往往对作业不够认真,却很喜欢看一些课外杂志;而一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思维却并不活跃,遇到实验中的一些小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到处找参考资料,天天闷头解题。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堂好课;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强求千篇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

三、物理教学探讨

1.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因素的整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1)巧设实验。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设计了实验,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客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2)形象对比。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

形象类比。首先要求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四、总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每克服一个困难,排除一个障碍,往往给学生一个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当然,关于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突破。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试着运用于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