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考核性质:开卷考查 考核类型:小论文 考核时量:120分钟 考核题目:比较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评分标准:     1、标题:10分  选题范围;选题新颖度;文字提炼。     2、意义及研究现状:20分。 意义分析透彻度;           研究现状了解程度。(500字)     3、论述思路(结构):40分。中心突出;思路清             晰;结构完整;标题提炼精准。(二级标题)    4、主要观点:20分。观点明确,观点正确(300字)    5、参考文献:10分。格式规范;数量(5条以上) 三、论述思路:    前言:一个备受关注的中西文化交流事件     一、  爱情主题下的重合与交错          1、爱情至上的主题诉求             (同)          2、中国式的爱情变调                 (异)          3、文化观照下的中西爱情观     (文化探源――结论)    二、女性意识中的契合与背离           1、“自卑自虐”的女性心理         (同)          2、主体意识的强调与缺位         (异)          3、文化观照下的中西女性意识 (文化探源――结论)    三、审美风格上的趋同与陌生         1、紧张激越的艺术追求              (中)         2、清空宁静的意境营造              (西)         3、中西美学背景的差异              (文化)   结语:文化误读与艺术策略           (结论)            与《赵氏孤儿》当年在欧洲所引起的接受冲击波相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当代中国所引发的反响也许算不了什么,但相同的接受方式却极容易让人将这两个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事件”联系在一起。这里所谓相同的接受方式是指将异国的作品通过嫁接、改编,整合成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新作。这是一种创造性接受。当年中国戏剧家纪君祥的剧作《赵氏孤儿》被伏尔泰改编成了西方式的悲剧《中国孤儿》,而如今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则成就了中国当代影视新人徐静蕾的同名电影。该电影最近在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上获了一项大奖并引起了中外媒体、网络及观众极大的热情与关注,因此,该事件就不应仅仅被看作是年轻艺人心血来潮的某种尝试,而应被看作是中西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一次深度碰撞,它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同样意味深长。               笔者实在不能责怪改编者,因为改编者所呈现的这份“空洞的爱”,是其潜在的“文化基因”造成的,或者说是无法避免的。老北平四合院中的特殊氛围,琵琶曲制造出的独特意境,使改编者不得不时时确认着自身的中国人身份,因此,表达起爱情来不免有些心虚和气短。中国人历来不善于表达或者是羞于表达爱情。在传统文化中,“爱”这个字眼从不指向“男女之情”,倘若要表达爱情,也不过用“<a name=baidusnap0></a>相思</B>”或者“相知”这样模糊含混的词语来指代,即使是表达爱情最为直率、最为热烈的乐府诗《上邪》,也不过说到“我愿与君相知”这个份上。当然,笔者在这里最想指出的是,中西文化在爱情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差异决不只体现在表达上,其根本差别是对“爱情”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比较而言,西方人更注重爱的过程即“恋情”,中国人则更注重爱的结果即“婚姻”。翻开西方文学史有关“爱情”题材的篇章:无论是《十日谈》中的爱情故事,还是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无论是斯汤达、托尔斯泰等现实主义作家对爱情生活的描写,还是拜伦、雪莱、普希金等浪漫主义诗人的爱情诗篇,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作家写男女之事总是喜欢写“婚前情”、“婚外情”,他们偏好在恋爱过程上做文章,且极尽渲染铺张之能事,然而一旦言及婚嫁则嘎然而止。                         比较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题:《从 透视中西妓女形象》 二、选题的意义及研究动态        《金陵十三衩》是当今影视界一部相当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塑造的一系列妓女形象更是引来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除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感悟式点评外,学术界也发出了相应的声音。《电影评论》 《文学界》分别刊登了高超的文章《金陵十三钗人物身份刍议》;徐钢的《金陵十三钗是爱国主义还是情色生意》;杨兰的《平等的受难和受难的不平等:从女性视角看 》等,这些文章都避开了题材、主题、艺术手法等问题,而把焦点集中在“妓女”形象上。不过,这些评论基本上都是基于形象塑造的成败而言的,目前尚未有从历史文化的广角角度来看待妓女形象问题的。本文将从影片的妓女群像的特征出发,回溯中国文学中典型的妓女形象,并在中西文学乃至中西文化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证中国文学艺术中妓女形象的特征及其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相信这项研究对于研究《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来说是一个突破,在关于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妓女形象的研究方面也应该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看法。 三、研究思路(提纲)                                                  一、“十三钗”:惊世骇俗的妓女群像 (一)妓女群像的人性光辉      1、乐观朴素的人生态度      2、知恩图报的侠义心肠      3、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二)妓女群像的独特气质      1、独立自由的精神品质      2、开放洒脱的性格张力      3、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二、妓女群像的文学透视 (一)中国文学妓女形象扫描     1、侠肝义胆赵盼儿     2、刚烈坚贞杜十娘     3、情义双全李香君     4、自我救赎陈白露 (二)比较视域下的中西妓女形象     1、苦涩忧郁与乐观大度     2、软弱退缩与果敢不屈     3、自甘堕落与自我醒悟 三、中西文学妓女形象特质的文化探源     1、妓女行业的制度特色     2、性观念的压迫与歧视     3、压抑与反抗的反相关系  三、主要观点    1、《金陵十三钗》中的妓女形象具有惊世骇俗的人性魅力。    2、《金陵十三钗》中的妓女形象的人性魅力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    3、中国文学中的妓女形象比西方文学中的妓女形象有着更完美的          人格特质,在女性形象方面形成一种倒挂现象。    4、性观念的保守与妓女行业的制度特点正是刺激中国妓女反向而行的            根本原因:极度的压迫和更严酷的生存状态使中国妓女越是压抑越是反抗;无所失去            也无所顾虑;无所顾忌中也更容易潜回到人的本质层面。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陈思和.《文学中的妓女形象》.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02:114  ;116   [2]文史精华编辑部 编.《近代中国娼妓史料》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01:346;470;277;315   [3]邵雍.《中国近代妓女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max.book118.com:23   [4] 朱熹、吕祖谦编.《近思录》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08:122   [5]李东阳等撰,申时行等重修.《大明会典》卷七十九,旌表.广            max.book118.com:158   [6]江晓原.《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海南出版社,2010.7:134   [7] 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出版社,出版日期:111 * *    关于比较文学论文的         开题报告 ?  一、论题:         民族文化身份与国际意识的碰撞及调和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当代的接受   二、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艺术文化事件的介绍和评价           2、研究状况介绍           3、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意义             (学术意义,现实文化意义)                               四、主要观点: 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被改编事件,是中西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              一次深度碰撞。 2、 作为当代人的“多元文化”背景,使创作者有意识向“国际话语”靠拢,但         民族文化身份又使她自觉和很努力地进行着“中国式”的表达,由此,中          西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尤其是中西文化中不同的爱情观念、女性意识以         及美学原则等在这里实现了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交汇与碰撞,与此同          时也实现了彼此间各自文化特质的认证与彰显。  3、  关于《来信》在原著和改编中呈现出来的种种文化和艺术上的差异,笔         者以为,这既包含有某种文化层面的“误读”,同时也不排除是一种文化         意义上的策略。  五、参考文献: [1]《三人书简――高尔基、罗曼??罗兰、茨威格书信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58. [2]陈明辉 .《爱情换了地方没那味道》. 金羊网-羊城晚报, 20##年1月9日. [3] 韩耀成 .《茨威格精选集??编选者序》. 山东文艺出版社,20##年:15. [4]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舒昌善等译 . 三联书店 . 1991年版: 86 .                           民族文化身分与国际意识的碰撞及调和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中国当代的接受      摘  要: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当代中国获得了一次“特殊”的接受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重大而特殊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在彼此的衬托和

 

第二篇:比较文学课程论文格式范例

论电影《通天塔》的边缘人物视角与叙事结构分析

专业 :XXX 学号:XXX 学生姓名:XXX

【内容摘要】 电影《通天塔》讲述了一个有关冲突和隔阂的故事,这篇论文从影片的边缘人物视角出发,展现影片中的四种边缘人物的生存窘境以及与这四种边缘人物相对立的中心人物和中心社会,解读这四种边缘群体生存的绝境并对造成边缘人物窘境的原因进行思考,结合影片独特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是从电影的四段式块状结构和交叉蒙太奇的运用方面对电影进行分析,把多变复杂的叙事结构与电影的边缘人物视角相连接,在视角与结构的联系中,展现电影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通天塔;边缘人物;四段式块状结构;交叉蒙太奇

引言

《圣经·创世纪》第11节记载:那时全天下的人的语言都是一样的,为了传扬人类的名,他们决定建造一座通向天的塔。上帝为了阻止人类接近自己的狂妄,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于是人们的感情再也无法沟通,思想也无法统一,人类的冲突与隔阂由此产生。电影《通天塔》借用圣经的隐喻,显示了冲突与隔阂无处不在,而当社会的主体与主流与边缘发生冲突与隔阂时,边缘应何去何从?影片将这一视角放注于此,展现了边缘人物在中心世界与中心人物的压迫、威慑中无法沟通无法获取理解的绝境。影片由一把枪引起,摩洛哥的小孩在试枪时不幸打中到这里旅游的美国人苏珊,由于苏珊受伤不能及时回家,又导致墨西哥保姆和苏珊孩子们的深入险境,以为是插曲的日本哑女千惠子迷失的生活境遇却又在冥冥中导出了这把枪存在的原因从而把故事连成一片。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阶层的人物身上,他们在各自的边缘里奋力挣扎。在中心与边缘的对抗中,影片利用独特的叙事结构将不同边缘的人物绝境放在多维的空间内交叉展现,凸显了人物边缘的欠缺感和不安全感,极力争取却沟通无果的悲愤与无奈。

一、 电影《通天塔》的边缘人物视角

边缘人是对两个社会群体的参与都不完全,处于群体之间的人。

社会地位的改变能使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发生改变。他的所属性是不稳定的,因此产生紧张感、失落感,表现出过分小心、谨慎、自卑感和不敢自作主张,

1 第 1 页 共 9 页

对自己的天性进行抑制等。影片的边缘人物视角主要表现为影片将叙事的“眼”放在了四种不同的人物身上,展现他们艰难的生存环境与苦楚内心世界。本文将对影片如何展现以及展现的是哪一类边缘的人物进行解析,并结合影片深刻的社会性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影片的边缘人物分为四类:儿童(贫穷落后地区的儿童)、妇女(缺乏尊重、不受保护的女人)、残疾人(被忽视的残疾人)、移民(惨遭制度迫害的移民)。他们由一把枪为轴心串联在一块儿,在不同的空间里显现各自内心的紧张与失落、谨慎与自卑,以及他们充满隔阂与冲突的生存空间。

(一)被危险吞噬的天真——边缘儿童

影片的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摩洛哥的荒郊野岭,看着摩洛哥农村一幅落后凋零的景象,凸显的却是人物内心的无奈、冷漠与生存、希望的流连。而这幅宁静的画面也在孩子无知的嬉闹中结束。一位老实巴交的摩洛哥牧民买了一把猎枪,并把这把猎枪交给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在猎枪的威慑下,保护家里饲养的羊群。接过猎枪的摩洛哥孩子是多么的激动,当孩子带着枪放羊时,哥哥开始怀疑起这把枪的性能,弟弟为了证明却不幸射中了苏珊,一场世界性的政治、文化、人性的较量在此展开。看着孩子因天真无知所犯下的错,本应该获得原谅,甚至是不需要用生命换取原谅,可是当这样的悲剧被误解、被扭曲后,孩子只有被迫接受这本不应该扛下的罪。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摩洛哥小孩生活的环境是贫困的国家的贫困农村,他们生活的世界只是面对基本生存挑战的世界,而这一世界带来的威胁性、挑战性、选择性也只是最原始的社会性表现。在现代文明与全球化的主题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地处边缘,而儿童在人类生长结构的区间内相对成人的中心世界也地处边缘。同是影片中的小孩,洛哥农村的小孩与同在影片中出现的美国夫妇的小孩,一个是贫困落后、缺乏教育、缺乏关爱过早扛过家庭负担的孩子,一个是发达文明、教育良好、充满关爱无忧无虑享受童年的孩子,相比之下,影片中摩洛哥小孩更是边缘的边缘。

“尽管每个儿童都依赖社会的帮助,他仍然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既给予又索取的世界,这个世界既期待你去适应,又给予你的生命以满足,他的本能因为遇到障碍而感到困惑,因为征服而感到痛苦。”①仰望“中心”, “边缘”的挣扎是生存的挣扎,只为努力适应边缘世界带来的困境。

(二)因受伤而戒备,因戒备而隔膜——女性处于边缘世界的内心独白

本片的故事背景跨越三大洲、四个国家,人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美国的理查德夫妇。①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性[M].陈太胜,陈文颖译.北京:国际出版公司,2007.31

2 第 2 页 共 9 页

他们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物质生活丰富,育有一儿一女,又雇有一保姆,应该说他们的生活很美好。但是当看着这对夫妇坐在摩洛哥小摊休息时,虽然互相凝望,可是眼神流露的却是寂寞、孤独、苦闷,看似最靠近的两颗心,却在最远的距离。影片中妻子面对丈夫总是很紧张,丈夫建议妻子试着放松,妻子说“你以为我没尝试吗?”丈夫一语道破“你还不愿意原谅我吗?”尽管影片没有说明丈夫做了什么样让妻子生气的事,但这句简单的“你还没原谅我”就说明苏珊受到了伤害,而这个伤害是由丈夫带去的。也许丈夫是想借这次旅行的机会,让彼此好好想想,缓和与苏珊的关系。可苏珊的心伤并未治愈却又遭到枪击,双重打击并于一身,在这样雪上加霜的境遇里,苏珊作为女性,面对婚姻的伤害,爱人的伤害,社会的不平等待遇的伤害、以及意外受伤的伤害等,以这样的弱者形象出现,暗喻女性在男权社会是弱势群体,是边缘人群。“男人一直不断的努力要支配女人,而女人也相应地不满于男人的支配权。由于两性间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因而很容易想象这种持续的紧张会导致精神的不和谐以及严重的心神不安,会对双方都造成异常的痛苦。”①女性为丈夫,为家的付出超越②对自己的爱,对社会的贡献也占据不可估量的分量,当付出变成泡影,获取的只有伤害时,女性唯有选择最本能的武器——戒备。苏珊在受到丈夫的伤害后同样的选择了戒备,在丈夫面前的紧张是她戒备的外现,而当戒备一旦形成,夫妻间的隔膜也随之形成。

同样以女性形象出现的日本哑女千惠子,也是作为这样的弱势群体,在母亲自杀身亡、缺乏与父亲沟通的伤害中,在渴望爱、渴望关注却被无情抛弃的伤害中渐渐的戒备起来。她用身体换取关注,却拒绝内心的靠近,这样畸形的行为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害怕、渴望被爱、渴望被关注。

影片中的女性都处在神经脆弱的状态,这种脆弱是因为在同样的社会里,尊重、爱、信任、平等、理解大都都给了男性。女性则缺乏尊重、缺乏爱、缺乏信任、缺乏平等、缺乏理解。男女的不平等待遇将女性推向了边缘,成为了弱势群体。

(三)消声的迷失——是身体的缺陷还是社会的缺陷

无声的世界里,渴望爱、却苦于无法沟通。当上帝关上声音之门时,千惠子也关上了自己的心门。看着在繁华世界里攒动的人们,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她留下来,为了找寻自我的价值,找寻社会的存在感,千惠子开始用极端的方式利用自己的性向吸引男性的关注。①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性[M].陈太胜,陈文颖译.北京:国际出版公司,2007.97

3 第 3 页 共 9 页

当看上她的男生走近她时,无法沟通却成了两人继续交往的障碍,男孩就这样离去,渴望爱,却又再一次被抛弃。气愤的千惠子脱下了自己的内裤,向对面的男孩露出自己的下体,尽管获得了对面男孩们的关注,但也只是短暂带有嘲笑意味的关注而已,而她为此付出的除了裸露的下体还有脱下的尊严。当一个人需要以尊严换取关注时,这是这个世界的悲哀。千惠子的“闹剧”继续上演,可发现越靠近她的人就越快步的离开,她极度渴望找到依靠,却不知道她的依靠在哪儿。当她找到所谓的朋友时,朋友给的威士忌和摇头丸让她获得了短暂的解放,得到了暂时的块乐,嘈杂的舞池中,千惠子似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在错乱的灯光中她慢慢的陶醉了,释放了,也忘却了,可越在快乐的时候,越感觉到内心的孤独,大家都融入的世界,唯独她触摸不到。渐渐的她醒了,抓不住的方向的她,只有迷失在这无声的世界。当她看清这样的方式也无法让自己解脱、释放时,她将最赤裸的自己献给了那个警察。她只想用这样的方式找到一个精神的慰藉,而警察拒绝了这样的方式,但却给了她需要的关注。当警察给她披上外套并拥抱她时,千惠子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渐渐地她的心门开始打开。当她告诉警察关于母亲的死时,看着那个警察的眼神,她知道真正的有人愿意接近她,聆听她,在温暖和爱的触动下,千惠子也开始面对自己的父亲,面对这个世界。

那些带着器官或身体缺陷来到这个世界的个体,相比健全的主宰着这个世界的个体,他们是被忽视、被遗忘、被伤害的边缘。在社会竞争、社会关注的浪潮中他们是不被考虑,甚至是不被接纳的群体。这样的景象和社会现实不得不把他们赤裸的推向边缘。

(四)白天不懂夜的黑——制度的严酷与人性的温情

理查德夫妇的孩子由墨西哥籍的保姆照看,由于主人受伤不能按时回家,而保姆埃米利亚又必须去参加自己儿子的婚礼,在亲情与职责的抉择之间,埃米利亚无法做出判断。因此她只有带着美国小孩去墨西哥参加儿子的婚礼,本以为当去当回不会发生什么事,岂料在黑白的对峙中,“白”是那么的决绝、武断,“黑”是那么的无力、脆弱,输赢不言而喻。埃米利亚带着孩子在从墨西哥回美国的路上受到了美国边境警察的盘查,美国警察的怀疑和不信任让埃米利亚的真诚沟通变得那么无力。埃米利亚的侄子在惊慌之下选择了奋力逃脱,结果使埃米利亚和孩子们身处荒漠。尽管这些事来得猝不及防,但身处绝境的保姆还是对这两个孩子不离不弃,在她的心里早已把这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她对孩子的爱超越了工作和职责,是人与人相处最真挚的情感。当找到警察却找不到孩子时,焦急、失落、难过写满在她的脸上,就像一位母亲丢失了自己的孩子那般痛苦、无奈。而这些深厚的情感,在美国的移民部门看来什么也不是,只是就结果主观的判定而已。对于美国移民署来

4 第 4 页 共 9 页

说“非法劳工”就是埃米利亚这些人的代名词,危险、恐怖、仇恨是这些人的主要特征。而这些都如实的反映了在强势的美国眼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都要提防,对这些国家和民族充满的歧视和偏见。对埃米利亚的最后裁决也只是蛮横的驱逐出境,埃米利亚对于这样的裁决感到非常的无奈,她的申诉就如她的呼吸,尽管是生命的最后搏击,但却那么的无力。“我在那里生活了十六年,我在那里租有房子,我的工作、我的一切都在那里”。而冷酷的美国政府、美国制度却让一个付出了一切,创造了一切的人离开她的一切。这对埃米利亚显然是不公平的,但对于处于世界中心的美国,他们的关注只能给美国这个白色中心,他们以制度、法律为威慑的借口,任意的践踏黑色的边缘世界,对人性有关注却没有尊重,黑色的边缘世界只是有所需求时拿来作秀的玩意儿。

二、 造成电影人物边缘性的社会根源

(一)“东方主义”的沉思

“东方主义以欧洲有关的上帝、人、自然、社会、科学和历史的思想来研究伊斯兰以及亚洲其他文明,并且,它们始终如一的发现,非西方文化和文明是劣等和落后的。”①

“对西方而言,亚洲一直代表着遥远、静寂、陌生的寻域;伊斯兰乃欧洲基督教桀骜难驯的敌手,为了使其驯服,东方首先必须必须被认识,然后必须被入侵和占领,然后必须被学者、士兵和法官们重新创造,这些将古老东方被遗忘的语言、历史、民族和文化重新发掘出来用作——在现代东方人的视野之外——评价和统治现代东方的工具。”②

尽管影片的拍摄背景跨越三大洲,四个国家,但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重点却集中在“东方”。人物方面,除了美国夫妇和美国小孩其余的主要人物都是具有东方特征的面孔,而这对美国夫妻和她们的小孩的经历也主要是在“东方”。在影片中,东方的世界相对西方在经济上是贫困的,在文明发展程度上是落后的,在人性的关注上缺乏的。而这些对比都刚好突出西方的富裕,制度的完善,人情的温暖,这样的视角实际上是在凸显东方世界的边缘性。

影片借美国夫妇的眼,其实是西方的眼,它们走近东方,来到荒凉孤冷甚至有点麻木的摩洛哥看的是东方的凋零景象、对人权的肆意“践踏”。苏珊不幸被枪击中,开枪的是天真无知的东方小孩,这暗指东方充满了原始的野蛮,而西方是无辜的受害者。这把枪尽管来自东方最文明的“代表”之手也逃脱不了东方深入骨髓的残忍与野蛮。墨西哥保姆带① [英]齐亚乌丁·萨达尔.东方主义[M].马雪峰,苏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6

② [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19

5 第 5 页 共 9 页

着美国小孩走近墨西哥也同样饱含这样的意图,当美国小孩看着墨西哥人抓鸡的情景露出惊讶的神情时,表现的是西方文明对东方血腥的疑惑与恐惧。整部影片最美的景象是结局理查德夫妇乘飞机离开时,鸟瞰那灯火辉煌的夜景,而这也显示了东方的美对西方来说也只是黑夜的零星点点,有亮度却没有量度。

(2)全球化的反思

全球化要求在多元对立中求统一,和谐的发展,尽管这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积极追寻的目标,但在“通天塔”隐喻下我们看到的是多元对立的不可协调性。影片中美国看似是全球化的主力推手,但面对异己文化的冲突,依然采取绝对主义和保守主义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当面对摩洛哥一起单纯的枪击事件,美国方面不经任何调查就敏感认定这是一起国际恐怖事件并以此向摩洛哥政府施压。而摩洛哥方面在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极力地适应全球化的趋势时,却在偶然与伺机间遇见“推手”的阻力。在这样曲折的全球化的进程中,第三世界国家的与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不可调和的利益关系势必让这样的边缘化继续下去。另一方面,全球化倡导全球更紧密的交往与联系,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强悍的中心世界施压于边缘世界,而边缘在生存与压迫中蓄积力量将全球利益最大化流向中心世界的主导国家,这样的全球化实际上是借“沟通“之手切分中心与边缘。

(3)社会结构的深思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以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社会层次结构为例,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以经济标准为界定,影片中摩洛哥农村牧民和小孩、墨西哥的保姆都在为生计苦于奔波,他们在这一标准中处于下层,是财富层次中的边缘。以社会标准为界定,苏珊和千惠子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无法得到与男人平等的待遇,尽管苏珊出生在一个相对自由、平等、富裕的国家,她的创造与价值的肯定远不及男人,社会威望度也低于男人。千惠子一位身带残缺的少年出生在日人一个男权至上的国家,这样的标准更让她无法受到肯定,以社会威望为标准衡量,女性处于男权社会的边缘。而政治标准对边缘性的凸显更为直接更为明显,在影片中墨西哥保姆面对美国的移民制度的无奈、摩洛哥政府面对美国政府的压力、理查德夫妇作为美国的平民百姓没有任何的政治背景在遇见危难时向国家求助时的尴尬,都表现了这些人,这些国家在以权利为界定的标准下,处于权力世界的边缘。

三、电影《通天塔》的叙事结构分析

6 第 6 页 共 9 页

“电影是叙事艺术,是通过造型手段来进行叙事,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影片的叙事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在叙事上也就有了浩繁的、很难确定归纳的模式。”①电影《通天塔》的叙事结构复杂多变,影片主要运用了四段式块状结构和交叉蒙太奇的手段,通过这样的造型手段来进行叙事,使影片中边缘人物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四段式块状结构将四种边缘人物展现得既独立又清晰,而交叉蒙太奇则在交替分层中将这四种边缘人物以及电影情节串联在一起,依靠这样的叙事结构来展现电影的边缘人物视角,他们之间的共性与独特性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一)四段式块状结构

相对传统的一条主线多条副线的叙事结构,影片在叙事结构上显得更为复杂,采用了多线索同时并行的四段式板块结构。它的四段式块状结构表现在:本片由四个家庭在四个国家发生四个故事组成,这样的“四四”组合在影片的叙事中是以单独的个体为每一个不同的主体来进行叙事的。因为每个故事都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就影片的整体来看,摩洛哥牧羊小孩,日本的聋哑少女,美国的理查德夫妇,墨西哥保姆与美国小孩这些关系人物和戏剧的冲突都是呈板块状。在展现这些板块的过程中,影片又被切成了一段一段交叉进行,所以影片的叙事结构呈四段式块状结构。这些不同的板块就如积木一样构成了一部被现实社会摧毁的通天塔。尽管每个板块的展现都是在段落切分中交替进行,看上去有些凌乱、无序,但却让故事在更多维的空间进行更深刻的对话。它们之间仅靠一支来复枪为引导将整个故事连成一体,其叙事方式既新奇又大胆。

(二)交叉蒙太奇的运用

交叉蒙太奇是平行蒙太奇和交替蒙太奇的发展,“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两条或是两条以上同时进行的情节线索进行交替和分别展现。”“交叉蒙太奇在运用时,有意把平行展开的情节内容划分为多个短小的片段,并不断加快速度进行交替切换,以此来造成故事内容的急剧发展、情节气氛的极度紧情绪节奏的愈益激荡。”②四个国家、四个家庭,四条线索在同一时间展开,摩洛哥的兄弟俩在“实验”中不幸误伤游客;理查德夫妇出游妻子却不幸中弹受伤;墨西哥保姆带着理查德夫妇的孩子参加婚礼归途不幸遇险;日本少女千惠子与父亲与社会的沟通障碍;这四条线索都是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内进行的。影片并不是逐一的叙述每个故事而是运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平行展开的情节内容分为多个短①黄莉.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J]电影评介. 2008,(4):7-8

康尔.电影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92-93

7 第 7 页 共 9 页 ②

小的片段,在交替切换中展现人物间的冲突。在情节的交错连贯表现方面,影片由一支枪为轴心将其连成一片,日本企业家为了感谢摩洛哥导游,将枪赠与了他,结果导游把这支枪卖给了牧民流入了摩洛哥小兄弟的手中,成为联系苏珊与丈夫的转轴,而苏珊受伤不能及时回家又导致了墨西哥保姆与小孩发生意外, 在警方追溯枪支来源时,东京少女千惠子的生活又被“牵扯”进来,这一系列的情节交错中,将影片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把上帝打乱的巴别塔网络进来。影片就是靠这样的交叉蒙太奇将故事分段、交错然后组接,从而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分段、组接在平行的交错中将影片的主题升华。

(三)影片叙事结构与边缘人物视角的联系

多维的叙事空间,多元的文化碰撞与社会分层的较量,不同人物间的冲突与情节的交错连接,结合复杂多样的叙事结构等,就构成了影片《通天塔》独特的叙事视角与叙事结构。影片进入边缘将如何展现边缘?走近边缘人物将如何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生存的窘境?这跟影片的叙事结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四段式的块状结构与边缘性的联系:将四个国家、四种文化、四种边缘人物的生活境遇分块的展现,这是由边缘视角的属性决定的,因为每个边缘板块都有各自的归类与属性,同中心的对峙也存在具体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运用这样的叙事结构。四种边缘人物的生活以及他们遇到的困境,都在他们同中心的无力对抗与板块的对比中强调了各自的边缘化。另一方面,交叉蒙太奇与边缘性的联系:影片人物间的冲突在表现方面都存在一个共性——边缘性,他们都活在边缘世界的不同境遇中,交叉蒙太奇将这些人物的遭遇在同时性与交叉性的相互依存中连接彼此的边缘性,将其扩大引起更大范围内的震动与共鸣,在彼此的交融中升华电影的主题。 结语

带着通天塔的隐喻,通过影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国与国、文化与文化、制度与制度、人与人在缺乏沟通与理解下的冲突与隔阂,还更清楚的看到了,中心世界与边缘世界的冲突与隔阂。边缘世界是不被照顾的世界,边缘世界是被遗弃的世界,边缘世界是遭到不公对待的世界,处于边缘世界的人是需要被关注的人,是需要被理解的人,是需要被尊重的人 ,是需要被信任的人,是需要被爱的人。影片将我们重新带入这个世界,走近这群人。试图让久已麻木的神经重新清醒,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世界的冲突与隔阂该如何去化解,沟通与理解该如何去建立。

8 第 8 页 共 9 页

【参考文献】

[1][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性[M].陈太胜,陈文颖译.北京:国际出版公司,2007.

[2][英]齐亚乌丁·萨达尔.东方主义[M].马雪峰,苏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 [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19

[4]康尔.电影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英]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黄剑波,刘博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

[7][美]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电影艺——形式与风格[M]彭吉象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8][美]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M]陶洁,黄灿然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5.

[9]崔卫平.我们时代的叙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8.

[10]卢燕,李亦中.聚焦好莱坞”银色梦”的多元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1]黄莉.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J]电影评介.2008,(4):7-8.

9 第 9 页 共 9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