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范文

读米勒《管理困境》

——关于科层失灵的探讨

政法xxx

xxxxxxxxx 

xxx

读米勒《管理困境》

——关于科层(企业)管理困境的探讨

于作者盖瑞.J.米勒(GaryJ.Miller)知之甚少,只了解其为美国华盛顿大学St.Louis分校John M.Olin商学院的政治经济学教授。相比作者而言,译者信息较充足。韦森,原名李维森,1953年10月5日生,汉族,籍贯山东,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20##年与王勇、赵莹、高笑梅、季虹等合译《Mangerial Dilemmas》一书,并名为《管理困境——科层政治经济学》。

这是一本由一位当代政治学家所撰写的“企业内部的经济分析”,是一本为学术界和管理界所撰写的非同于“管理经济学”的“企业经济学”。这是一部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科层(企业)之存在理由、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及其困境的理论性著作。

一、科层

自从资本主义市场发展以来,市场在经济中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经济学主要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评论:“自由市场是无形的手”。市场看似自由、杂乱,但是竞争性的市场会有效地地配置资源。然而,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在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自身缺陷和外在不足,它也有它自身难以弥补的缺点——那就是市场失灵。(正文P37-39)

以下详细介绍市场失灵的原因:(正文P25-26,P39-49)

1、信息不对称。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消费者与生产者难以达成互利的市场交易,这主要因为人是理性的,这也是导致科层管理的困境主要原因。

2、外部性。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是指参加交易人的行为影响第三者,例如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生产力水平可能取决于其他人的努力水平,随意可能导致卸责。

3、市场垄断。市场之所以会一起资源的高效率配置正源于他的自由竞争,但是,垄断的出现就会丧失自由竞争性,因此就难以造成高效率。

市场失灵使科层产生。科层在原文中为“hierarchy”。韦森博士解释说:“所谓科层是相对于市场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它大致类似于组织经济学中的‘厂商’、‘企业’、‘组织’”。在中文中我们理解成企业,总而言之是一种组织。(译者的话P3,导言P16)

同市场失灵一样,科层也不是万能的,科层也会失灵,科层也会遭遇它的管理困境。

二、科层管理困境

所谓管理困境是指个人理性与效率之间的博弈。雇员与雇主之间陷入无限的博弈之中,他们的理性在无限的博弈中渐渐变成本身的自利行为。这种自利行为中,双方都想追求帕累托最优,由于一些其它因素的出现,反而会导致这样就会会导致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从而效率越来越低。

著名的“囚犯困境”会给我们解释这个问题:(正文P30-37)

甲和乙是两个被捕的嫌疑罪犯(共犯),为了使他们承认犯罪,检察官实施一个计划,如下表:

女检察官为了破案,将甲乙两人陷入“囚犯困境中。假如甲乙两人为了自身利益,又在不同的房间中被审问(类似于信息不对称),为了更好的利益只好承认(即使两人是清白的),但是这正中了女检察官的心意。而且这也不只是存在于学术上,在美国追捕女巫事件中切实发生。

康德促进了个人理性思想的发展。亚当?斯密也说明,个人理性是市场经济之所以优越的根本原因。但是当个人理性陷入无限博弈时,就变成所谓的利己主义,完全的利己主义使得团队精神、企业的管理等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效率问题难以改善。

三、科层管理困境的具体表现与分析

(一)、集权与分权孰优

当利己的行为和讨价还价导致低效率时,科层是一种解决机制。但是,一旦科层的行政权威建立,制度问题仍然存在:谁应该为企业做权威决策?

1、集权局限

1943年老福特去世后,亨利?福特二世取得企业的完全控制权,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仅仅拥有对一群人的独裁权力是不够的。正如他对助手所说:“很明显,我的知识不足我经营这个地方”。(正文P106)

在早期的中世纪管理思想家中,马基雅维利在其《君主论》中所设想的领导具有绝对权力,类似一个独裁者。然而,他仍认为,即使具有绝对权力的君主也需要得到准确的信息与建议。(正文P109)

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解释市场失灵,为设立科层提供了貌似有理的理由。但是,信息不对称不会因为科层的设立而消失。一个人难以得到所有的信息,尤其在信息不对称时。因此在科层中,独裁是行不通的,所以下放权力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

2、分权不当。在决策中,如果让每个对结果有影响的人有“任意决断权”,我们就抑或放弃帕累托最优,抑或进入一个无休止循环。(正文P109)

科层制企业内部的权力分散或分权能否解决问题?也不一定。正如Miller教授所见,“如果我们在科层中想要任何程度的分权,我们既不能保证稳定的选择是有效率的,也不能保证有效率的选择是稳定的”。

于是,任何科层制企业常常处在集体选择中“Sen吊诡”(Sen Paradox)之中。理论上是如此,在现实中也常常是如此。每一个权力下放的科层一定违反帕累托最优原则、传递性、或者全域,每个可能性带有一系列令人不快的组织问题。权力下放的科层,其组织设计必然涉及多种不愉快的权衡替代。(正文P122-125)

(二)、激励与守诺问题

在泰勒看来,计件工资无疑是一个能够提高效率的激励模式,现在仍有许多组织借用这一激励制度来操纵个人偏好,从而提高效率。这之间存在守诺问题:当雇主的激励手段能够守诺时且雇员也守诺,会达到理想状态,但是当雇员不守诺时,难以达到所向目标。(正文P144,P148)

在某企业,雇主所定计件工资制的标准为a,管理者往往会发现,雇员往往只比a高一点,即使他们还有充分时间,但是他们却已说笑打发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雇员凭借以往经验发现,如果他们的工作普遍超过a时,管理者认为他们还有能力超过这一标准所以会把a调为b(b>a),因此雇员们要多工作。雇员与雇主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所以往往保持理性,彼此不信任。(正文P143-166)

(三)、团队卸责

正如市场失灵的外部性一样,科层失灵也存在外部性因素。在某个团队,一个人卸责,就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卸责。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担水河、三个和尚没水喝。(正文P177-181)

张五常谈论中国纤夫的事情也证明这个理论:当一个纤夫在卸责时,其他的纤夫理所当然的想到自己也应该卸责。(P81)

在了上世纪中国搞人民公社化时也充分反映这个问题。上面的计件工资制的不守诺也会导致团队卸责。

四、如何解决科层管理困境

总的来说,解决科层管理困境——即科层失灵问题,主要策略要靠“制序”。这是一个新概念,所谓制序就是指在制度管理下的秩序。(译者的话P5-7,导言P6-8,P12-16)

此制度并非所谓的规章制度,是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包括合作、领导艺术。

(一)、合作

有人也许会说,团队卸责会导致低效率,难道合作会行的通吗?团队卸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博弈,假如再重复博弈之中,合作就有了可能。(正文P249-270)

就再次以纤夫为例,当他们都卸责时,运河上的船还会行驶吗?理性会使得他们再次重新工作起来,而且会更能够提高效率。

而且当一个企业能够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就会一定程度的提高合作的可能性。一旦公司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凝聚力就会提高,合作的观念就会增强。(正文P271-272)

(二)、领导

    一个恰当的领导者他的作用是强大的。

1、守诺。在上面已谈到激励与守诺问题,只有当领导者守诺时,才能尽可能的得到员工的信任。所以才有可能使得两者之间矛盾扩缩小。(正文P296-300)

2、交流一个有效率的管理者做好的一件事是加强交流。虽然通过交流无法解决问题。但是会有效的弥补缺陷。(正文P300-306)

3、制度约束。中古有句古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稳定的制度约束,使得守诺才尽可能的不被个人理性所影响。(正文P306-315)

五、小思总结

经过阅读和深思,我发现是无法彻底解决科层失灵问题的。但是我们寻求方法解决科层管理困境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追求效率,虽然难以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对于提高效率仍然是有效果的,所以这个研究仍是有用的,不然哪会有那么多的学者专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这充分反映这个课题的价值性。在制序的领导下,进行有秩序的活动,肯定会相对的提高效率的。我相信只要能够合理的管理就有可能避免低效率。

 

第二篇:读书报告范文

介绍一篇读书心得报告做为范例:

一、书名:苦涩的成长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国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尔雅出版社

四、页数:141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题,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爱」,阐释爱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爱的曲解以及赢得真爱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误解青春的特质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劳,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虚气质,进而体认出一个人的价值,在於他对人类社会的实际贡献。

第三篇「火凤凰」,系以火凤凰的行径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领子、袖子最易磨损」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认领导人物,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独」,简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领略孤独的况味,以及学习多单独思考问题。

第六篇「怨尤」,说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务实,切忌好高骛远。

第七篇「蛊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质与优良传统,进而培养有为光明远景献身的气概。

第八篇「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年长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们由阴暗的角落里走进阳光,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第九篇「生活的艺术」,说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简化中,才能使心灵苏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类的母亲」,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须有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现在有成就而将来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导师。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过苦,现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过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远,有智慧。他在备尝生长的痛苦,又把痛苦转化为喜悦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价值大的书。他费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纷纷用悲观来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备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贵。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长途之后,伫足回头,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样,鼓励能好好的走。这一份奉献,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十篇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络相通,浑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没有哲学和没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他从上游解决人生问题,正本清源。这种建设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忙碌。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讨了人生潜藏於内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给理想的中国青年摹出风貌典型。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东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解青年,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响斯应。

推销钢琴的广告有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现并追求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说,熟读朱炎教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错路。

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八、附注: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