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临床硕士学位论文模板

皖 南 医 学 院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姓名:王东

专业名称:外科学

研究方向:肝胆胰及腔镜外科

导师姓名:陈晓鹏 博士 教授 主任医师

导师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论文答辩日期:2010 年 12 月 25 日

皖南医学院研究生部

2010 年12 月 18 日

中图分类号:R73-37

学科分类号:____________ 论文编号: 密 级: 公 开

皖 南 医 学 院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姓名:王东

专业名称:外科学

研究方向:肝胆胰及腔镜外科

导师姓名:陈晓鹏 博士 教授 主任医师

导师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荚卫东 教授 主任医师 论文答辩日期:2010 年 12 月 25 日

皖南医学院研究生部

2010 年12 月18 日

A Dissertation in surgery

Clinical analy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cholecystitis b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Candidate: Dong Wang

Supervisor: Xiao-peng Chen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eiliu Road 10, Wuhu, Anhui 241000, P.R.China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皖南医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以致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 月__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皖南医学院有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是皖南医学院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皖南医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目的

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日趋成熟,它较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开腹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萎缩性胆囊炎由于胆囊床正常间隙消失,粘连致密重,胆囊三角显示不清,在一定时期内视为禁忌。本文探讨LC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安全性和可行性,并总结手术的经验与体会。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20xx年采用LC治疗萎缩性胆囊炎55例。术前进行影像学评估,术中采用逆顺结合切除胆囊、横断胆囊颈部、分离至颈管结合部、充分显露胆囊“ 后三角”、 靠近胆囊处理胆囊动脉、次全切除胆囊、解除胆囊管内嵌顿结石等多种手术技巧;根据情况采用缝扎、套扎、结扎或钛夹夹闭胆囊管, 用小纱布块吸血、压迫止血、查胆漏, 放置腹腔引流管等。

结果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51例,顺逆相结合LC 为45 例, 其中包括Calot三角处理后胆囊部分切除加胆囊黏膜电烧灼手术9 例, 单纯顺行切除6 例,其中采用剖开胆囊取石后逆行切除胆囊4 例。4例(7.3%)因Calot 三角严重粘连,或术中出血,或内瘘形成等中转开腹。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结论

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须严格的术前影像学评估,严格掌握LC及大部切除术的指征,丰富的LC经验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萎缩性胆囊炎;

分类号:R73-37

Abstract

Objective:

As medical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advance minimally invasiv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mature, it is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surgical laparotomy has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however, because the gallbladder bed atrophic cholecystitis normal gap

disappeared, heavy dense adhesions, gallbladder triangle shown is unclear, in the period of time as a tabo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cholecystitis LC clinical safety and feasibility,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surgery and experience.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2007 - 2010 by LC treatment of 55 cases of

atrophic cholecystitis. Preoperative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surgery combined with Nishun cholecystectomy, transverse gallbladder neck to neck with

sepa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fully reveal the gallbladder, "after the Triangle", close to the cystic artery cystic treatment, subtotal cholecystectomy, the lifting of the cystic duct impacted stones and other surgical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by suture, ligation, titanium clip ligation or occlusion of the cystic duct, the vampire with a small piece of gauze, to stop bleeding, bile leakage investigation, placed abdominal drainage tubes.

Result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51 cases, good times or bad combination of LC for the 45 cases, including some of Calot triangle gallbladder after resection of gallbladder mucosa electric cautery surgery in 9 cases, simple antegrade resection in 6 cases, of which cut open the gall bladder stone after using retrograde cholecystectomy in 4 cases. 4 cases (7.3%) due to severe

adhesion Calot triangle, or bleeding, or fistula formation laparotomy. There was no bile leakage, bleeding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were discharged.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atrophic cholecystitis laparoscopic surgery is safe and feasible, subject to strict preoperative imaging evaluation, strict control of LC and subtotal indications, LC rich experience and skilled surgical technique.

Key Word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trophic cholecystolithiasis

目 录

中文摘要................................................................................................. ................................Ⅰ

Abstract..................................................................................................................................Ⅱ

Key Words...................................................................................................... ........................Ⅲ

资料与方法………………………………………………………………............................ 1

结果…………………………………………………………………………….…………….2

讨论………………………………………………………………………………………….. 2

参考文献……………………………………………………………………………………. 8

致谢或后记………………………………………………………………………………….10

相关病例分析……………………………………………………………………………….12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日趋成熟, 已成为治疗良性胆囊疾患的金标准[1];然而萎缩性胆囊炎由于胆囊三角解剖关系模糊,是LC中转开腹或发生出血、肝外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2]。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术者经验的不断积累,LC治疗萎缩性胆囊炎已成为可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xx年LC治疗萎缩性胆囊炎55例,探讨LC治疗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根据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病理改变和萎缩程度, 本组均确诊为萎缩性胆囊炎[3] ; 55例中男19 例,女36例,年龄44~70 ( 平均55. 6) 岁,病史1 ~15 年, 术前均行B 超、彩超检查: 表现为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变窄或消失,或同时伴有典型的增强光团和声影,个别患者仅在相当于胆囊区的位置处探得伴有声影的变形光带。6例行CT 检查,3 例行MRI ,8例发现肝总管与胆囊之间的间隙大于5 mm, 其中有7例手术解剖三角区较容易, 准确率87.5%。术前均排除胆总管结石。

1.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常规建立气腹(1.2~1.6 kPa),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常规四孔法行LC。进镜后在镜子引导下探查胆囊的具体位置、萎缩的程度, 钝锐交替分离周围的粘连, 显露出胆囊、胆囊颈、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肝门,观察胆囊与肝门, 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关系。 对Calot 三角解剖清楚者, 分离出胆囊颈管、胆囊动脉再顺逆结合切除胆囊; 对Calot 三角因炎症粘连与胆囊床间隙不明显而无法分离者, 可行胆囊部分切除加胆囊黏膜烧灼术;对Calot 三角因炎症、纤维化无法解剖及分离困难者, 可由胆囊底部逆行游离胆囊或剖开胆囊取出结石后再分离胆囊管, 胆囊动脉。若仍有困难者应及时中转为开腹手术。

2 结果

本组55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中行LC成功51 例, 成功率92.7%。手术方法采用顺逆相结合LC 为45 例, 其中包括Claot 三角处理后胆囊部分切除加胆囊黏膜电烧灼手术9 例, 单纯顺行切除6 例,采用剖开胆囊取石后逆行切除胆囊4 例。中转开腹4 例( 7.3%) 。其中1例因Calot 三角严重粘连、呈冰冻样, 不能清晰分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一例而中转手术;1例分离过程中胆囊动脉出血止血无效而开腹;

- 5 -

1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纤维化, 分离后发现与十二指肠发生内瘘被迫开腹。1例因萎缩严重, 胆囊仅拇指大小,与周围紧密粘连,改剖腹手术外( 与术前估计相符) ,余均通过L C 完成。术后未发生胆漏、出血和隔下感染。全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 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在腹腔镜的治疗中属困难胆囊切除, 稍不小心就可以发生胆管并发症及大出血[4]。通过55例萎缩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有如下体会。

3.1术前评估,严格适应证

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 虽然目前已很成熟, 但任何手术都不可能是非常完美的, 如病例选择不当, 术前准备不充分, 胆囊的粘连, 解剖的变异, 操作技巧 不娴熟, 稍不慎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并发症。因此, 术前评估,严格适应证是有意义的,尤以影像学检查对胆囊三角区的判断更为重要。B超为首选,其典型改变为胆囊明显缩小、壁厚, 胆囊腔变窄甚至消失, 仅在胆囊区域出现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 胆囊炎发作次数越多, 粘连越严重, 有部分患者术前可以通过B 超了解胆囊管的长度以及与肝总管之间的关系。然超声诊断的萎缩性胆囊炎和实际情况有大约10%~15%的出入[6]。胆囊体积虽有缩小,但胆囊内仍有较多的胆汁充盈,其中的结石可以移动,且囊壁厚度也处于正常范围时,超声显示的“萎缩胆囊”往往会与术中所见有很大的差距。当胆囊体积显著缩小,胆囊内充满结石而无明显胆汁声像,且囊壁有明显增厚时,萎缩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才比较可靠。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肝的CT 及MRI检查,采用CT 检查可清楚显示胆囊和结石情况及胆总管与胆囊之间的间隙, 如果间隙大于5 mm, 手术解剖三角区较容易。MRI可了解胆总管和部分胆囊管的情况, 同时了解胆囊三角区肝总管与胆囊管夹角, 判断三角区的间隙大小, 对手术中的判断也有一定帮助( 本组8 例)。若术中发现与术前评估有差别, 更应耐心做下来。因此首先选择一些病史短, 临床症状轻, B 超检查胆囊大小正常, 壁透声好, 壁不厚, 胆囊结石可随体位移动的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待经验积累后开展复杂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7]。

3. 2 熟悉局部解剖及病变特点

萎缩性胆囊炎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病理改变:(1)胆囊体积不同程度的缩小;

(2)胆囊壁组织有明显的纤维化并增厚,正常的组织层次消失,胆囊内胆汁或积液很少。后一种病理改变更为重要。胆囊萎缩是胆囊反复炎症、结石反复嵌顿的结果,因而胆囊与周围组织脏器之间会有程度不等的粘连,轻者呈疏松的纤维粘连,重者可呈无间隙的致密瘢痕粘连。十二指肠、横结肠、胃窦等也常常与胆囊

- 6 -

粘连。在重要的Calot三角区内,病变程度依粘连的轻重可分为以下3种:(1)Calot三角区无明显粘连解剖尚清晰;(2)三角区有疏松的纤维粘连;(3)Calot三角区内呈瘢痕样致密粘连(冰冻粘连)。Calot三角区的病变情况是LC手术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LC手术难易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8]。

3.3手术技巧

1 周围粘连的分离

萎缩性胆囊炎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大多为大网膜、十二指肠、横结肠、胃等,分离粘连时应以胆囊为中心,仔细辨认间隙,贴近胆囊分离,分离方法是借助电凝进行钝、锐性分离,以钳夹、电凝撕脱为主,少量多次,避免大块组织分离。操作要点是紧贴胆囊壁,将粘连组织从胆囊浆膜上“ 撕下”, 当某器官与胆囊致密粘连时, 在“ 撕” 的过程中, 因担心渗血较多, 而强调处处电凝是不必要的。一方面, 只要强调紧贴胆囊壁分离, 分离组织残面渗血往往不严重且多可自止; 另一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过多或过长时间使用电凝容易灼伤器官或胆囊壁[9]。当粘连致密,无分离间隙时,要警惕内漏的发生。遇有十二指肠球部、横结肠的粘连, 要用锐性分离法, 防止电凝对肠道的热损伤和缺血坏死穿孔的发生。本着“保肠弃胆”的原则, 显露胆囊。粘连分离的目的和结果是要逐渐显露出整个胆囊, 尤其是三角区和肝区。对周围粘连严重且胆囊显露不清的萎缩性胆囊炎来说, 我们体会应立即中转开腹。本组有1 例就属这种情况。

2 胆囊牵引和三角区显露

由于这类胆囊囊壁明显增厚、纤维化, 抓钳在胆囊底部和颈部的牵拉效果常不满意, 致三角区被网膜、横结肠或十二指肠等遮挡, 显露不清。改善这一情况的方法: 先将用于胆囊底部的抓钳按压遮挡视野的周围脏器,待三角区解剖完成后再上移, 将胆囊推向右上腹。在三角区解剖过程中, 主刀辅助钳寻找适当部位,尽可能向右上腹牵拉或推压胆囊, 力求产生最佳张力。若仍无法显露三角区,则可于胆囊中下1/3处将胆囊前壁横行剖开,吸引器吸尽囊内积液,将胆囊内结石清除并收集至标本袋中,再牵引切开的胆囊壁进行显露。

3 胆囊三角的解剖与处理

(1)大部分萎缩性胆囊炎或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病人,Calot三角区粘连不严重,解剖结构清晰,术中能窥见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壶腹即三管一壶腹结构。用电钩仔细分离胆囊前后三角,解剖出胆囊管、胆囊动脉后行标准的LC术。

(2)若无法窥见肝外胆管,三角区内粘连又很重,则胆囊管、胆囊壶腹与肝外胆管之间往往不存在安全的分离间隙,即使紧贴壶腹分离亦是不可靠的,在这种情

- 7 -

况下我们主张行尝试性操作。先紧靠近壶腹一侧用电勾浅层切开壶腹浆膜再以分离钳自切开的浆膜和浆膜下组织向胆囊管一侧轻轻撕脱,逐步扩大撕脱窗,显露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但不急于胆囊管骨骼化,紧靠壶腹内侧壁以轻柔的钝性冷推剥分离显露胆囊管与壶腹交界部,此时应注意该处与壶腹交界部紧密粘连的肝总管或低位右肝管。若与肝总管分开后,再用分离钳钝性将胆囊管骨骼化并予以夹闭。(3)对于Calot三角粘连、增厚、解剖不清,以及有结石嵌顿时,强行分离极易造成胆管损伤和胆囊动脉出血,我们主张行逆行胆囊切除术即直接从胆囊底部电切分离胆囊粘膜下结缔组织,出血点用电凝法止血,直至胆囊颈部,紧贴胆囊侧分离出一段胆囊管,遇见胆囊动脉分支予以夹闭切断,再切断胆囊管,这种方法安全可靠,我院采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病人,未发生严重的胆管损伤。(4)若胆囊三角内结构完全疤痕化, 要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分离出来几乎不可能, 硬性分离则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 而且由于疤痕化三角的挛缩使胆囊与肝外胆道之间的距离变近, 同时疤痕化的三角内难以辨清肝外胆道的走行, 极易导致肝外胆道的损伤 , 此时应自胆囊膨大部近胆囊颈处将胆囊横断, 将结石取尽至标本袋中, 再适度纵行切开胆囊膨大部的前面囊壁以利显露, 从胆囊腔内寻找胆囊管开口的位置, 并用丝线镜下8字缝扎胆囊管开口处的粘膜组织, 若无法准确判断胆囊管开口位置, 可用丝线贯穿缝扎胆囊壶腹部, 缝合时须掌握进针深度防止缝到胆总管。若缝合困难则可将明胶海绵填塞入胆囊管开口, 将生物蛋白胶1ml喷涂于明胶海绵上以封闭胆囊管开口, 凝固后再加量将三角处完全封闭, 以防止流入胆总管。将胆囊后壁旷置在胆囊床上,残存的胆囊粘膜予以电凝破坏或用2%石炭酸烧灼。此法经临床应用证明简单有效, 术后无胆漏等并发症发生[10]。 4 胆囊的游离

萎缩性胆囊炎囊壁疤痕化,胆囊床浆膜下间隙通常完全消失,从胆囊床分离胆囊较困难,此时若强行分离易深入肝实质,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可不完全切除胆囊后壁,将残留的后壁粘膜电凝破坏即可。

5 掌握好中转开腹的时机

必要的中转开腹手术是保障LC成功的重要保障,它不代表手术失败,它受病变的原因、技术、器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1]。萎缩性胆囊炎多因病程长、反复发作所致,可引起周围不同程度的粘连及解剖变异。我们认为中转开腹指征为:①胆囊周围广泛致密粘连,甚至有内漏形成;②Calot三角粘连致密不可分离,呈冰冻三角;③胆囊管不能确切处理;④可疑胆囊恶变;⑤术中损伤等。本组4例中转开腹避免了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 8 -

6 腹腔引流的放置

术后放置腹腔引流,也是防治并发症的主要手段。我们认为萎缩性胆囊炎LC术后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方面有助于观察有无出血及胆漏,另一方面即使发生胆漏,只要腹腔引流通畅,也多可通过腹腔引流治愈。对于粘连明显、剥离面大和行胆囊大部切除术的病人均于术后于肝下间隙放置腹腔引流。置管时间根据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决定。我院术后置管时间最短1天,最长7天,平均2~3天。

- 9 -

参考文献

[1]华积德 微创外科是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22(2):577-578

[2] 李平,柯重伟,许桂城.萎缩性胆囊炎的腹腔镜切除技术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1(1):59-60.

[3] 朱江帆. 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M ] .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 0 0 1: 2 5 3 - 2 5 4.

[4] 胡明秋,宋希江,姜成文,等.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78 例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0,5(1):38- 40.

[5]HU MQ, SONG XJ, JIANG CW, et al. difficultl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report of 78 cases)[J]. Journal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2000, 5(1): 38- 40. Chinese

[6] 顾桂英,等 。B超诊断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7): 401-401

[7] 蔡秀军,李立波,宋向阳,等.特殊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中国实 用外科杂志,1998,18(5):265- 266.

[8] 胡立强, 齐海智, 蒋波, 孙道, 李亭, 陈广顺 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

切除术中胆囊Calot三角的处理.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8):852-853

[9]柯重伟,沈炎明,郑成竹,仇明,华积德,李际辉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方式及其要点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1):687-689

[10] 刘洪涛, 郑成竹, 李际辉,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纤维蛋白封闭剂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 24( 2):116.

- 10 -

[11] 吴德全,韩德恩,张新宇,等.主动中转开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作用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1(2):7576.

- 11 -

后记或致谢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在论文完成之际,研究生生涯即将过去,遥想入学当时,恍如隔日,不免感叹时光易逝,韶华难追。面对顺利完成的论文,我满怀欣喜,回想求学之路,快乐而艰辛,在这硕士生涯即将结束之际,谨对多年来给予我关心与支持的良师益友和亲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陈晓鹏教授。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陈他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陈晓鹏老师在论文的选题、研究理论、框架结构、数据整理,直至撰写、修改和定稿等各个环节均严格把关,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在跟随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全新而实用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也领会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陈晓鹏老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

同时感谢肝胆外科的各位老师,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成长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分不开的。尤其感谢周自炎,房淑彬,孙卫东,胡明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了我无可替代的帮助和指引,这种帮助使我受益终生。

师恩似海,永生难忘!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美满,一生平安!

在求学历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给予我无私关心和帮助的师兄弟、同学和朋友,他们使我的求学生涯充满了欢乐,让我在开心的时候能与人分享,让我在烦恼的时候能找人倾诉。他们是:王永,徐龙帅,杨来志,葛国朝,罗俊生,吴名士等。

最后,我要感谢我最亲爱的父母。你们数十年含辛茹苦、无私的关爱和奉献,让我在漫长的求学道路上不感到孤单,让我在拼搏和奋斗的历程中不感到疲倦,你们是我永远的牵挂和眷念。

- 12 -

二. 相关病例分析

病 例1

[病例摘要]

女性,68岁,反复上腹部钝痛十余年

十余年反复出现上腹部钝痛、闷胀痛等症状,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有时牵涉至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很少出现畏寒、高热和黄疸。饮食二便无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初潮16岁,4-7天/30天,已闭经,家中无类似患者。B超检查为胆囊形态失常、缩小约为3厘米,囊壁增厚,胆囊腔变窄, 胆汁回声消失,同时伴有典型的增强光团和声影2个。

查体:T36.8℃,P78次/分,R26次/分,Bp130/80mmHg,发育正常,肥胖体型,自动体位,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无异,颈软,双肺正常,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78次/分,律齐,腹软,右上腹轻压痛,墨菲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双膝、跟腱反射亢进,双Babinski征(-)。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

(二)诊断依据

①病史:反复上腹部钝痛十余年,且有厌油腻感。牵涉至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

②查体:腹软,右上腹轻压痛,墨菲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③既往有类似发作史。

- 13 -

④影像学检查B超提示胆囊形态失常、缩小约为3厘米,囊壁增厚,胆囊腔变窄, 胆汁回声消失,同时伴有典型的增强光团和声影2个

二、鉴别诊断

1.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2.消化性溃疡

3.胃炎

4.胰腺炎

5.消化道肿瘤

6.右肾及输尿管疾病

三、进一步检查

1.口服胆囊造影

2.腹部CT或MRI

3.纤维胃镜

4.血K+、Na+、Cl-

四、治疗原则

1.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剖腹胆囊切除术。

2.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溶石药物、有机溶石剂直接穿刺胆囊溶石、体外震波碎石等。

3.其他治疗:限制油腻食物并服用消炎利胆、胆盐、中药等治疗。

- 14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学位、职称;学历、工作经历(职

务);联系方式等;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及科研获奖。

皖南医学院临床硕士学位论文模板

- 15 -

- 1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