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信息大稿范例

德清县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近年来,德清县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社会管理之先、争服务群众之优,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健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格局,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作用

适应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趋势,进一步优化组织体系,创新组织设臵,健全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党组织对社会各领域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一是优化基层党建领导体制。近年来,县委先后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社会工作委员会,在乡镇、开发区设立4个街道党委和12个企业党建工作站,初步建立了基层社会管理的领导框架。推行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是完善两新组织党建覆盖。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又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积极推进党在两新组织的覆盖,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330个,建立新社会组织党组织41个,组建率分别为36.6%、13.4%,在全市都名列前茅。同时,在洛舍镇砂村建立流动党员支部,在县人才市场建立全市首个网络党支部,有效改进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

三是强化基层组织服务保障。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落实村级留用地政策,通过发展物业经济稳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确保到今年底基本消除经常性收入20

万元以下的村。开展“党建搭桥、城乡结对”活动,153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51个行政村结对共建,开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帮扶,帮助结对村找到一条稳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

二、打造惠民利民服务平台,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凝聚功能

适应“四个多样化”不断发展的趋势,搭建务实管用、内容多元的服务平台,用服务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一是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近年来,在乡镇、开发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将151村、22个社区划分为1417个网格,组建1573支服务团队,服务成员达6100余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积极探索“转变作风、服务基层”八项制度、七个“一线工作法”、民情恳谈会、“五进五不出”工作法、“党员十分钟服务圈”等做法,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深化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依托乡镇成校、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社区阳光服务驿站,建立了183个党员创业服务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创业就业、政策扶持、事务代理、项目推介等“六位一体”服务。同时,围绕打造综合性服务大平台,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将创业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卫生、综治平安、志愿服务等内容集于一体,真正使党员创业服务中心成为联结党员群众的“一线窗口”。

三是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党员工作岗位和个人特点,相继建立机关党员义工服务队、农村党员创业服务队、企业党员技术帮扶队、社区明星党员工作室等116支志愿者队伍,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创业就业等方面服务。

三、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切实打造基层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近年来,通过选优配强基层班子、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切实提

高各级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是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近年来,先后选拔74名熟悉社会管理、善做群众工作、服务业绩突出的基层干部充实到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在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选举产生945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其中有“双带双创”能力和项目的有829名。在今年乡镇换届中,对社会管理任务重、维稳压力大的乡镇,有针对性地选配得力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干部人才保障。

二是加强党员干部宗旨教育和知识培训。每年都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开展群众观教育,坚定党员干部宗旨观念。围绕提升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突出涉及社会管理部门重点岗位人员、乡镇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重点对象,开展依法行政、公共管理、舆论媒体应对、信访维稳等专题培训班,每年培训干部2100余人次,使党员干部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开展大规模农村党员轮训工作,每年培训党员4.6万余人次,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三是加大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力度。近年来,每年安排500多名干部到重大工程、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岗位实践锻炼,了解基层实情,不断熟悉做群众方法。分期分批选派县级机关部门中缺乏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驻村挂职锻炼,补上“基层一课”。建立蹲点调研、基层联系点、民情恳谈、下访接访、户主宣讲会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深入基层,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

(德清县委办)

德清县“七个一体化”强势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xx年以来,德清县作为全省首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县及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臵改革试点单位,强势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基本药物制度、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资源、卫技人才队伍、卫生信息数据等“七个一体化”建设,初步建立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效缓解社会反响强烈的“看病贵”问题。群众对基层卫生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20xx年被评为“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六周期项目优秀项目县”,20xx年德清县卫生局被授予“浙江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一、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提供,使“群众平时少生病” 立足于全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实施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实现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10万和5.57‰以下。

1、强化卫生服务理念。利用报纸、广播、车载和楼宇电视等媒体,传播和普及健康保健知识;通过县卫校、县红十字会等阵地,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班;组织党员、红十字志愿者、现场救助和健康教育讲师团,定期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提供免费诊疗、健康咨询和救助培训;发放宣传画、宣传册、环保袋等健康教育宣传品,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实施浙江省三大类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以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为契机,制订和完善各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臵各类突发事件,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零发生”。加强婚前体检服务工作,在湖州市率先实现婚前生殖健康服务等六个服务项目的“政府埋单、

全程免费”。

3、保障卫生服务经费。按省政府要求,严格落实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健康体检经费,20xx年共安排公共卫生服务经费853万元、农民健康体检经费248万元。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按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助,提高其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二、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统筹,使“群众看病有保障” 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力、提高统筹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

1、扩大医保覆盖面。出台《德清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有关政策》等文件,扩大医保支付范围,不断提高参保率。20xx年,全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实际参保人数分别为13.2万人、4.1万人和25.8万人,参保率分别达90.44%、94.47%和97.5%,分别完成医改实施意见目标任务的89%、75%和95%。20xx年,确保三项医保制度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

2、提高医保支付额。通过提高医保支付封顶线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等,不断提高医保支付限额,使民众看得起“大病”。20xx年,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住院报销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12万元、15.06万元和7.5万元,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86.39%、52.88%和50%。20xx年,新农合住院报销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1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至60%以上。

3、增加医保统筹度。通过提高医保筹资标准,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不断增强医保统筹力度,让民众得实惠。全县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为从240元提高至380元,其中财政补助从140元提高至28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240元提高至380元,其中财政补助从160元提高至280元。

三、基本药物制度一体化实施,使“群众用药少花钱”

德清县作为全省首批30个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县之一,通过成立组织、出台方案、加大保障、全面实施等举措,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平均每月向群众让利近400万元。

1、制度全覆盖。自20xx年2月25日起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部18家乡镇卫生院中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将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实施对象扩展至全县城乡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做到不分对象、不留死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运作全规范。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关规定,实施基本药物临床使用目录共507个品种,其中省增补150种,县增补 50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三项医保制度的报销范围,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5个百分点;取消所有药品加成,除中药饮片外,全部按采购价销售。全面实行基层医疗机构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加快卫生财务管理中心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心“两个中心”的运作管理,实现财务收支两条线和药品统一结算。

3、保障全方位。成立县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出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力度,并进行全县医疗人员基本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开展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社会捐赠行为,并与各药品配送商签订《德清县基本药物配送和廉政共建协议》。将县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从20xx年的2500万元提高至目前的3500万元,并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督查。

四、卫生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使“群众就诊更便捷” 制定《德清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9—2011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网络健全、层次分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县、乡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1、推进县级机构现代化。建设整体建筑科学合理、基础设备配套齐全、专科设备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大型设备与功能任务相协调的现代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切实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层次

医疗资源的需求。目前,已实施县人民医院门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工程,县疾控中心实验大楼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程以及县中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工程等项目,并规划实施武康院区高压氧房工程,乾元院区改造工程和县卫生监督所乾元分所、新市分所建设工程等。

2.实现乡镇机构标准化。通过新建、改造、扩建等方式,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共争取到中央投资补助项目4个290万元。到20xx年底,已完成洛舍镇卫生院新建、武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钟管镇干山卫生院改造、三合乡卫生院改扩建等工程,目前正在实施秋山卫生院和新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筏头乡、莫干山镇、禹越镇卫生院改造等工程。力争到20xx年底,基本达到每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拥有一所政府举办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的要求。

3、加强社区站所功能化。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已新建或改造基本设施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136家,统一规范工作制度、药品管理、财务管理等,全面实行卫生院对服务站的一体化管理。计划到20xx年底,全县规划设臵社区卫生服务站150家,达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和“20分钟医疗服务圈”的标准。

五、医疗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使“城乡发展更均衡” 德清县作为全省首批24个以“2+X”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臵改革试点之一,严格按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管理、均等化服务”的要求,努力建立县带乡、乡带村的联动发展新机制,实现卫生资源的科学合理配臵。

1、优化人员配置。出台《德清县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臵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按照“公开公平、择优选聘,统一组织、分步实施”的原则,对乡镇卫生院各类岗位进行合理设臵,对卫生院在编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县级医院在编人员、卫生院在岗非在编人员等三类人员进行过渡聘用。

2、完善乡村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对服务站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臵、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强化工作绩效考核、合理调配社区责任医生队伍。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调动卫技人员积极性。

3、开展县乡托管。分东、中、西三片,就近委托3家县级医院,完成对5家乡镇卫生院及武康、乾元、新市三大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托管工作,从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专科建设等方面实现对乡镇卫生院的帮扶,形成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互动格局。目前,已完成对莫干山镇卫生院的托管工作,启动县中医院对雷甸镇卫生院的托管工作。

六、卫技人才队伍一体化培养,使“医疗服务更优质” 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作为创建省级卫生强县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大力实施卫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技术水平。

1、提升卫技人员素质。加大公开招聘力度,引进或柔性引进县外高层次卫技人才,完善普通高校医学类毕业生择优签约聘用办法,使全县大专以上学历卫技人员比例达到70%,中级职称以上比例达到45%,其中高级职称以上比例达到8%。继续加强与上海及省内医学院校的合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传帮带”等方式,组织开展多层次知识更新和提高培训,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医疗会诊、学术讲座和业务指导。在全县乡镇卫生院全面推广“流动教室”项目,采用远程网络教育形式,开展在职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2、改善农村队伍结构。开展“大学生村医”计划,择优录用30名大学生村医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定向培养”计划,委托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定向培养64名面向农村和社区的临床医学大专毕业生,首批22人已毕业到岗。出台《农村社区医生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解决乡村医生生活保障问题,参保率达100%。加快乡村医生年龄结构调整,目前约有30名年老乡

村医生退出现工作岗位。

3、强化管理干部培育。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突出治理“懒、庸、散”现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培育基层典型,已确定培育对象10名,向市、县推荐3名。派出县级医院管理人员到省、市医院进修深造,增强县级医院管理水平。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能力。

七、卫生信息数据一体化管理,使“医疗服务更高效” 致力于卫生信息专业化、系统化、现代化,不断加强“数字卫生”建设,加快形成统一高效、共建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的卫生信息化体系。

1、构建医疗信息网络。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建立网站,实现医务公开,并在3家县级医院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和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县人民医院建立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建立医生工作站,实施电子病历。实施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数字卫生”项目,开展远程会诊。

2、完善农合信息系统。开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站,建立实时结报系统,覆盖全县164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2个乡镇结报点。完成与市级新农合平台和省级新农合平台的对接,基本解决农民异地就诊报销难问题。与民政部门联网,开展民政优抚救助一站式服务。将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纳入新农合信息系统,共建立档案12.26万户38.87万人。在全市率先开通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实时刷卡系统,将农民健康体检基金划入新农合基金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作全县结算“一卡通”。

3、实施“数字卫生”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整合标准化、结构化电子病历,建立“上连省市、覆盖全县、标准统

一、安全可靠”的卫生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和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和远程教育,实现规范化全人全程健康信息管理,跨系统跨区域信息共享。(德清县委办)

德清县以“中国和美家园”创建为抓手

有序推进村庄集聚

近年来,该县以“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为抓手,结合大平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通过调整完善规划、发挥政策联动、整合推进优势,积极引导农户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有效促进了农村人口加快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转移,初步形成了人居条件改善、住宅用地节约、农村耕地增加、公共投资节省的多赢局面。到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集聚农户2925户。

一、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夯实村庄集聚基础

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两规合一”,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彰显特色。

一是实施“两规合一”,完善村庄布局。从20xx年开始,该县在现代田园城市全域规划总体框架下,经过调查摸底、确定原则、形成方案、对接协调等程序,对全县村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将县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进行有序衔接,实现村庄布局层面“两规合一”。全县151个行政村的1751个居住点,通过规划撤并到229个居住点(其中112个中心村、90个保留居住点、27个城镇新社区)。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规划纲要(2009-20xx年)》,按照“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要求,委托高校专家,融入文化理念和地方特色,注重精致设计,完成全部112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明确特色定位,打造“四型社区”。在“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中,根据各村的要素禀赋和发展潜力,明确定位,各有侧重,规划建设成各具特色的农村新社区。对位于县域中西部山区、半山区的行政村,定位为“生态型”农村新社区,重点突出生态特色,打造优美景观;对位于中东部平原地区的行政村,定位为“集聚型”农村新社区,重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中心村集聚;

对位于集镇周边或本身为老集镇的行政村,定位为“城镇型”农村新社区,侧重于提升整体形象,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新社区品位;对列入省级中心村培育或者有大平台项目推进的行政村,定位为“综合型”农村新社区,重点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新型农村社区。

二、以“和美家园”创建为载体,探索村庄集聚途径

在“中国和美家园”创建过程中,积极探索结合大项目大平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农房改造等,通过多种途径推进村庄集聚。

一是以大平台大项目建设推进村庄集聚。依托平台建设、产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采取“一项一策”办法确定村庄集聚和中心村建设,积极鼓励农民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建设农村新社区,具有集聚用时短、效率高、投资大的特点,形成的农村新社区以城镇型、集聚型、综合型为主。如雷甸镇雷甸村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项目,完成农户集聚415户,逐步形成城镇型农村新社区。去年以来,全县结合大平台大项目建设,共有1764户农户进入农村新社区。

二是以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村庄集聚。对已批准立项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村,通过设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户,将按搬迁补偿资金总额的15~30%给予融资,支持项目启动,并且按村庄复垦每亩32万元、工矿复垦每亩22万元收购城乡增减挂钩指标,对节约土地面积给予行政村每亩10万元的节地奖励,具有集聚周期短、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的特点。全县共有三合乡八字桥村、钟管镇沈家墩村等11个创建村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进村庄集聚。

三是以农房改造推进村庄集聚。对没有大项目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村,通过农房改造政策引导农户集聚。将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每户增加1万元提高至1.5万元,乡镇(开发区、高新区)给予1:1的配套,对省级培育建设中心村按省补资金1:1配套,同时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经营服务性收费减半,道路、供电、供水、有线电视、电信等设施建设倾斜等优惠政策,

形成了集聚型和生态型农村新社区。目前,共有50个创建村以该方式推进村庄集聚,共集聚农户810户。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依托,强化村庄集聚保障

以县委全会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决议的形式,将推进村庄集聚工作提升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目标,不断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考核引导。将村庄集聚作为“中国和美家园”创建村考核的必备条件,要求创建村当年向本村所属的中心村(规划保留点)新增集聚农户达到40户以上,对未能完成的村采取“一票否决制”。同时,在和美家园补助资金中安排10%额度专门用于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出台政策扶持。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实验示范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村庄集聚力度建设中心村的实施细则》等文件,对以“中国和美家园”建设、项目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不同途径推进村庄集聚分别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积极鼓励农民居住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

三是创新机制推进。在中心村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方面,采取预留制、征用制、记账制等多种方式落实中心村建设用地,探索创新用地保障方式。在中心村建设资金保障机制方面,引入BT模式,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探索建立投融资机制。在农村宅基地臵换方面,采用异地安臵、跨区安臵、货币安臵等多种方式,探索农村宅基地臵换和退出机制。

(德清县委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