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写作理论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写作理论

第一节:综合写作概述

一、综台写作的特点

1.考查目标

综合写作主要考查考生对某一个或几个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写作立场

综合写作是一种情景模拟考试,要求考生站在公务员的立场作答。

3.写作文体

综合写作在文体上主要采用议论文、各种常用行政公文等,常用的写作方法有议论、说明、记叙等。

4.语言特点

综合写作语言要体现正式性、官方性、公正性、公平性,特点是准确、规范、鲜明、连贯,不宜过多运用华 丽的词语和虚词。

二、综台写作的基本要求

1.忠于材料,怡当立意

综合写作一定要从材料出发,依据材料立论。文章的论点、对问题成因和影响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 路必须紧密结合材料,忠于材料原意。在此基础上,论题要鲜明,重心须突出。

2.围绕问题,重在解决

综合写作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都与行政机关的职能密切相关,是机关公务人员必须处理的公共事务。 作为一名机关公务人员的候选人,应该针对材料问题进行思考,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即明确问题的性质 和危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而重点是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和办法,并进行充分的论述和解释,体现解决 问题的可行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

考生应充分运用给定材料,全面论述问题。要透过事实表象,揭示问题本质,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 认识。在论证时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紧紧抓住主要问题,突出重点。

3.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论述时要理顺思路,合理谋篇布局,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一般来讲,整体布局上,可遵循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组织材料。

4.选对文体,体现特点

近几年来,综合写作一般都要求写成议论性的文章,但在具体采用哪种文体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有 方案、意见、演讲稿、报告等。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写作要求,考生必须要遵循这些要求,使文章体现出 文体特点,达到题目的要求。

三、综合写作的误区

1.违背客观公正原则

综合写作材料来自于客观实践,是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客观公正。所以,综合写作应 避免虚构和夸张的写作手法,避免个性化与情绪化的表述方式。

2.违背综合写作思维逻辑 .

综合写作是通过对特定事实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它要求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浅人深, 由现象到本质,具有较强的内在规定性。在作答过程中,考生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思路。当前普遍的问题 是: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经验和视野所限,经常囿于就事论事,没有对给定材料进行必要的概括、 提炼、引申、深化,所以写出的文章上不了档次。 .

3.违背综合写作表达要求

综合写作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其行为应当具有行政机关行文的一般特征:准确、简明、平实、通俗、生 动。但综合写作表达过程中用词不当、语句冗长、文学化、专业化、抽象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1

4.非能力错误

如没写标题、字数太多或太少、字迹潦草、段落失衡、标点不清等,这类错误是最不该出现的。

四、综合写作的备考方法

(一)多看

1.看政治理论

看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资料等,熟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 方面的政策。

2.看主流媒体时政理论、热点、评论

主要看人民网、新华网的政治、经济、农村版,看完新闻或评论后要能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如汶川地 震体现出的无畏、合作、开放、以人为本的精神等。只有多看,考试时看综合写作材料才不会有陌生感。

(二)多记

1.记政治理论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如:十七大报告的亮点之一“又好又快”和“又快又好”有什么不同,蕴含了哪 些内容;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包含哪些内容等。

2.记关键词、关键语段

理解记忆如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常见关 键词,从而规范自己的综合写作语言。

(三)多写

1.对照写作

例如看完一篇《人民日报〉〉的时评,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评论,然后进行对照,分析自己的不足,并不 断练习、改进。

2.多做历年综合写作真题

想出来和写出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历年真题是最好的备考资料,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练习作答, 这样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第二节:审 题

一、议论文题目要求详解

审题是综合写作作答的首要环节,千万不能忽视。综合写作的题目要求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1)引题信息

引题信息是题目要求前的一段话,通常对题目作答起限定作用。

示例:有人说:“如果现在还不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等价。”看到这句话,我们首先回想这句话的 背景是什么,传达的信息是什么,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些都是考生应该思考的内容。

(2)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什么为题,二是写什么样的一篇文章。综合写作中有给定题目 的,也有自拟题目的;有要求写策论文的,也有要求写演讲稿的,大多是写一般的议论文章,考生一定要审 清题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示例:参考给定资料,以“水的价格”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3)行文要求

行文要求包括对观点、内容、结构、语言等各方面提出的要求。

示例:观点明确、内容合理、条理清楚、语言准确。

(4)字数要求

从近几年的综合写作题目要求来看,综合写作文章的字数要求一般在800字左右,考生作答前一定 要看

2

清这项要求,避免字数过多或过少。

二、題目要求中的关键词解读

(1) “紧密结合材料”与“可结合材料”的区别

“紧密结合”强调的是必须要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例如,以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答题角度,就得解 决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薄弱的问题,正确处理高科技、高水平劳动力从何而来,引进与自主创新 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可结合材料”强调的是可以解决与材料相关的问题。

(2)什么是“视野开阔"

“视野开阔”是指观察问题的时候能“站得高,看得远”;在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抓住本质、深刻透 彻、放眼未来。看宏观问题需要“视野开阔”,看中观问题、微观问题同样需要“视野开阔”。

(3)什么是“见解深刻”

“见解深刻”强调的是“深人思考”能力,对问题的来源、性质、因素等各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提出符合 实际、立足长远的见解。而“见解比较深刻”在长远性上稍微逊色,可只考虑当前怎么办。

第三节:立 意

“立”就是“定”的意思,“意”就是意图和意趣,立意就是构思确定意图的意思,也就是创作前的酝酿和 思考过程。

一、审題立意的两个要点

审题就是分析一则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主旨、意图和角度。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视材料

综合写作所给材料可能是松散的、不紧凑的,提炼主题就是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 炼出来。主题是内在的,不是游离于材料之外的东西,也不是单纯的“主观意念”的产物。主题是对全部材 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对材料的内涵及本质的正确挖掘。

(二)明确角度

角度即材料表现出来的看问题的出发点。在不同的材料中,角度有时表现为材料所涉及的不同对象, 有时表现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有的材料只有一个角度,有的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我们要选取 那些最能表现题旨、能展示事物的本质意义的角度。这样,议事说理才能达到相应的深度,文章的立意才会深刻。 -

二、综合写作在立意上的特点

(一)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指的是立意能够针砭时弊,针对不良社会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 用正面引导和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以促使矛盾转化,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反之,无的放矢,.无病呻吟,隔靴搔痒,只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

立意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这是衡量一篇评论文章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 事物发展的首要标准。

怎样才能体现和增强立意的针对性呢?

1.针锋相对,拨正舆论导向

对不正确的思想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采用以事实揭露真相、以事实澄清谎言的论辩手法,拨正舆 论导向,以正视听,使文章立论富有针对性和战斗力。

2.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立意的针对性,还表现在敢于和善于切中实际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社会弊端、陋习,并且对症 下药予以积极治疗。

3

3.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进行立意

例如,近年来,我国大商场建设中出现了“过滥、过大、过高(高档化)”的不良倾向。为此,某一期的《中 国商报》发表了经济述评《盲目兴建大商场之风可休矣》予以评析、提醒和引导。此文针对性强,不仅触及 了当前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而且分析了形成矛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办法,起到了正确 引导舆论和指导实践的作用。

综上所述,评论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评论的价值与功能成正比。只有做到有的放矢,具有较强的 立论针对性,才有可能使评论起到积极引导舆论的作用。要达到这一要求,评论作者要做到:增强评论意 识和政治责任感;重视理论和政策学习,全面深刻领会时代精神;注重体察民情,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密 切关注当前的社会思想动态、宣传动态和舆论导向,善于在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 进行联想和思考。

(二)准确性

立意的新颖应当以准确为前提,立意违背了准确性,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立意的准确性包括下列几 个方面:论点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的准确;论据、引语准确;语法、逻辑准确;完整、准确地阐明 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武断等。

在写作实践中,忽视准确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1.概念、论断不准确

如某报曾载文提出“怎么赚钱就怎么干”和“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等论断,这些都是似是而 非、十分有害的观点,均属于这一类。

2.提法、分寸没有度

如果孤立地强调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侧面中的某一方面,甚至超出量的规定性,就会导致片面性。如 有的文章在批评社会上的“文凭热”时写道:“文凭乃一纸空文,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实际能力才是真正有用 的。”这样就把真文凭、假文凭、混来的文凭、靠艰苦奋斗得来的文凭统统说得一无是处了,因为作者对具体 矛盾没有作具体分析,又缺乏分寸感,因而陷人了绝对和片面的窘境。

3.不合乎法规

例如,“法不责众”,这句俗语反映了小生产者特有的无政府主义心态,在中国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的这种属性要求一切政党、机关、团体、企事业 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违法者都必须受到追究。因此,“法不责众”的观念与法治的观念 背道而驰。在综合写作中,如果出现类似于“法不责众”的观点,是十分不相宜的。

4.虚夸成分太大

虚夸之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跃进”期间尤为突出,当时一些报刊评论中常出现诸如“不怕做不 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奋斗20年超英赶美建成共产主义”等所谓“闪光”的论断。 这些论断由于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陷人了浮夸不实、主观唯心的泥沼,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 成了极大危害。

5.不合乎逻辑

公文写作要讲究逻辑性,不能出现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 年的思想教育。”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再比如,“把所有农产品都基本上 纳入了计划轨道。“所有”表示全部。”“基本”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读者不知道哪个词 语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就会无所适从。

6.习惯用语过时

综合写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常见的表述,这些表述或者是社会热点相关内容,或者是政府文件对某一 概念表述的变化。考生必须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否则的话,就会出现一些不可原谅的“硬伤”,很容易造成 失分。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今的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改为“促进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时事热点中如“猪流感”改称“甲型H1N1流感”等,考生对此尤其要注意。

(三)新颖性

4

从人们的阅读心理而言,立意不仅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导向性,还要具有新颖性,要能给人们新

的收获和思想启迪,而这也正是行文的难点所在。立意要新颖,除了要善于在社会生活和改革实践中寻 找新的事实论据之外,还应适当变换立意的角度,给人以新鲜的感觉,使论题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能步步 展开。

(1)论题新颖

论题新颖指的是评论提出的论题能触及新的矛盾,或能提出新的主张、见解。

(2)角度新颖

立意要新颖,除了善于在社会生活和改革实践中寻找新的由头性事实之外,适当地变换立论的角度, 善于选取新的立论角度,也会给人以新鲜的感觉,使论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步步展开。

1.避开视角热点。热点视角从侧面来说,都是容易被人发现的视角,这样的视角往往不够新颖,也很 难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

2.侧面选取角度。一旦被掩盖着的角度显现出来,随着立论角度的变换,论题就有了新的延伸和拓 展,立论就具有了新意和冲击力。

3.选取关键角度。角度就好像拍摄景物时镜头所取的位置和方向,随着位置的变化,角度也会变化 多端,或仰或俯或正或侧。评论写作的角度就是着眼点,也就是针对性。考生写评论要善于选择新的角度 立论,围绕有关论题的各个角度,根据矛盾的发展变化,适当变换立论的角度,能使评论常写常新,步步深 化。这样既可以避免雷同,又给人以新的启发,而且还有助于克服片面性。

(3)论据新颖

在评论实践中,有些论题实属老生常谈,诸如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法 制建设、工作作风、领导方法乃至计划生育、扶贫、体育、科技、文化、教育,等等。如何在写作评论时避免和 克服一般化,达到常写常新的效果呢?办法之一就是善于选取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托、由头或论 据,以此引发议论。说到由头,就是特指能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有了事实作为立论的 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只要由头的事实构成新颖引人,事理融合得好,且能在融合上生发出独到之见, 那么,即使老论题也不难引发出新意。

(四)前瞻性

前瞻性是立意的又一基本要求,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见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地去探寻事物 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引导舆论,推动 事物的发展。具体说来,前瞻性的内涵包括这样一些方面:有一定的敏锐性、预见性和洞察力。

敏锐性是对事件(物)敏感和辨证意识的集中体现;预见性指能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其未来结局通过 缜密分析论证进而作出具有预见性的科学论断;洞察力指的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在看未来,透 过表象看根源的能力。

针对性、准确性、新颖性和前瞻性是评论作品立意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 不可分割的。优秀的评论作品,总是能将这些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四节:拟 题

一、标题写作要求分类

1.给定题目

题目要求给定标题的,写作时第一步就要抄写好题目。不能自拟主标题,或以此为副标题。不按题目 要求的做法在阅卷时会统一被扣分。

2.自拟标题

首先要拟标题,不拟肯定要扣分。此外,没要求写副标题的不要画蛇添足。

二、拟題的要求

写文章的第一步,是审题,审清题之后马上要进行的就是拟题了。面对综合写作给出的材料,怎样拟 一

5

个醒目的题目,让人看了过目不忘,一见倾心呢?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如果把文章比作人,那么 标题就像人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聪慧的眼睛,往往最先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尤其是考场作 文,标题的作用很重要,通过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

实践表明,凡是成功的标题,基本上都能做到贴切、具体、鲜明、精练、生动。

贴切。标题贴切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题文一致,即标题对论题范围的概括、对中心论点的提炼、 对态度倾向的表述应与评论的内容或思想相符。第二层是词语的运用准确恰当,即拟事实性标题时,不可 望文生义,也不可滥用辞藻。第三层是题意确切妥帖,不会产生歧解或引起误解。

具体。标题并不是越大越好,即使选题重大的作文,标题也应该尽量具体,要避免空泛乏味,大而无当。 鲜明。标题应当态度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扬什么、针砭什么,都应在题目中有所反映。也 就是说,标题应该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倾向,切忌钝刀子割肉,不痛不痒。

精练。要做到精练这一点,一是标题的结构要简单,多用单行题;二是文字要简约,要言不烦。

生动。生动的标题能够“先声夺人”,赋予文章以新意和活力,既能抓住受众,又让人过目难忘。使 标题生动的方法有多种:

①变换标题句式。通过把陈述句变为假设句、疑问句或感叹句等,使评论标题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②活用成语、谚语、俗语。把成语、谤语、俗语等引人标题,既可以使标题言简意赅,又可以使标题别有 新意。引用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即把成语、谙语、俗语等直接引入标题,借助于受众对这些词语的 理解,使他们快速认识文章所要分析的事物或问题;二是变化引用,即在引用成语、谚语、俗语时,对文字进 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使词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赋予词语以新的内涵。

③巧用修辞方法。现代汉语的修辞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对照、连珠等,这些 方法都可以用于标题,增加标题的生动性。

三、标題的种类

从内容上划分

①结论型标题,如“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等。这些标题是人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得出来 的真知,对这类标题,应了解它们的出处、意义,然后加以论证和引申。

②概念型标题,如“论惰性”、“智慧与智力”、“谈创新与发展”等,这类标题以名词或词组形式出现,提 供一种概念,由作者阐述、发挥。

③问题型标题,如“爱是什么?”、“什么是创新?”、“你聪明吗?”等,这类标题的答案在文章中给出。其 中属于反问性质的标题,如“金钱是万能的吗? ”等,应按驳论的方式去写作。

从形式上划分

①单行标题。单行标题简洁、明了,适合于任何文体。如“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论《劳动合同法》 的成就与不足”等。

②双行标题。双行标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引题与正题配合的标题形式,如“力拔山兮气盖世,挥铁臂兮 扬国威(引)我女排勇挫美国队实现三连冠(正)。引题又叫眉题、肩题,用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引”

出正 题。二是正题与副题配合的标题形式,泛用于其他文体中,如议论文“严治官,善待民(正)——加快建设服 务型政府(副)”等,正副题一虚一实,互为补充。

③多行标题。多行标题指由引题、正题、副题组成的标题形式。正题是对正文中实质内容的概括,副 题用来补充介绍正题提供的事实与思想,点明意义,使内容具体化。

(3)从结构上划分。分为正题、副题、小标题。如果文章内容比较复杂,或另有写作意图,正题表达不 清内容,就在正题下加副题。小标题一般插在文章或者章节之间,标明每个部分的基本内容。小标题一般 用在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议论文里。有时小标题能反映出作者的思路或文章的先后顺序。

6

第五节:提纲

列文章提纲,就是制订作文计划,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作文提纲包含的肉容

1、题目(或待补充完整的题目)。

2、主要内容和中心。简要地写出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 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 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 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二、制订作文提纲时应注意的间題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 表达的需要和考试时间而定。一般来说,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 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 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 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订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 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考生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这是错误的观点。 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来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 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总之,列提纲是提髙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 方法。

第六节:课篇布局

一、开头段

综合写作文章的开头部分,有领起全文的作用。具体来说,开头段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开头段是门面语,要给阅卷者一个耳目一新的印象,能一下子抓住阅卷者的注意力。清人李 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引申到综合写作文章上,就是说文章开篇一 定要精彩,吸引阅卷者。

另一方面,开头段要点出文章的主题,或者提出问题,或者点明论点,或者概述议论范围,或者交代写 作目的,或者摆出反驳的错误观点等。有的单用一种,有的兼用几种,一般都是把文章所要论证的论点整 个或部分地告诉阅卷者。对公文性综合写作文章而言,讲话稿的开头段要提出问题、简要概括讲话的背 景、目的、任务,意见、报告、请示、通知等,须择要概述问题。

第三方面,首尾呼应。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同时开头还要 考虑到结尾。结尾与开头呼应,才能体现文章的完整性。开头有伏笔,后面才能出人意料而又有理有据。

(一)幵头段的基本模式

综合写作文章实际上是限时命题作文,考试要求应试者在指定的时间内对材料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 成文,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时间上都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被动性。有的应试者或者因为时间的限制,或者

7

因 为知识结构的局限,拿到题目后,省却审题思考时间随意开头。虽说文无定法,但无论是一般意义的议论 文还是公文式综合写作文章的写作,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论述的开头首先是提出问题,即作者要表达 或者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主要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概述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内容概括要体现主题 性,即为引出主体作好铺垫;二是提出所要表达的观点,这种观点的提出与前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因果,不能 生硬和牵强,在语言上做到干练、直接。议论文的开头段从结构上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紧扣给定材料,从交代文章的事件提起,根据材料得到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发生了某某事件。

这实际上就是概括材料并成文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注意:

全面。在概括材料内容时,应特别注意内容概括的全面无遗漏,主要分为两步:首先要界定该材料 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热点问题;其次要弄清反映这一问题的材料有哪几部分,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是按 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谈的,还是按照现象、原因和结果谈的。

简洁。概括材料内容不是照抄原有材料,也不是简单罗列材料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进行综合和归 纳。概括要全面且高度浓缩,在表述时要多用精短的陈述句,少用复句,不用语义不清或者啰嗦重复的 语句。

准确。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内容定位要到位,概括材料内容必须符合材料的实际,不能脱 离材料。作答时不但要有要点,而且要点要找得准,不但要答对,而且要答得准。二是语言表述要得体,不 能过于艺术化或口语化。

规范。就是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概括材料。有些考生只看标题,不看答题要求,结果因为偏题严重 失分。规范还必须符合概括或概述的形式要求。例如,开头有引语,而后自然过渡到主体,主体应该分作 几条或几个方面?结尾应单独成段,以照应开头和主体。概括材料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有一定 的规范要求,考生必须按照要求来写,方能准确答题。

第二层:揭示主题,由某问题看出什么相当严峻。

第三层:谈主题的影响或危害。 ’

开头段的基本模式如下所示:

引用事件——引出主题——引申影响或危害。

具体来说,也就是事件+论点+影响。当然这三个层次可以打乱顺序,有的文章会采用事件+影响+ 论点的模式。在段落安排上,一段也可,两段也可,最好是两段。有一种开头的写作方法,即“一句一段”开 头法,就是把所给材料从概括到引申,从分析到最后提出自己的论点统统用一句话概括,浓缩到一个段落 来写。这样考生从引申材料中提出自己的论点大概只能控制在一句话以内,这就必须用最简洁的句子作 为开头,直接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而且有助于下一步展开论述。

(二)幵头段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从逻辑上讲,开头段就是要提出作者的观点或见解。最好是单刀直入,简单明快,开门见山,直接揭示 文章主题。“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能者一箭中,不能者千万箭不能中。能之精者,正中其心;次者中其心 之半;再次者,与鹄距离不远;其下焉者,则旁穿杂出,而无可捉摸焉。”可见,最好的开头以一箭“正中其心” 为上。具体而言,就是开头精练、简洁、有特点。具体来说,议论文的开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叙开法:即在文章开篇,先概述综合写作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再亮出观点,这是采用率最 高的一种模式。

例如,此篇以“经济与环境”为题的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某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居民与邻近一家工厂一直因噪声污染问题而存在矛盾。一位居民因 脑溢血而住院并留下了后遗症,经查那家工厂的噪声便是罪魁祸首之一,事后该居民申请赔偿并得到批 准,工厂不服,将批准方环保局送上法庭,而后该居民因不服法院做出的撤销决定又进行了上诉,双方“你 来我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居民认为厂方的嗓声污染使其致病,赔偿理所应当,而厂方认为两事 无因果关系,而且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居民也应理解支持。一时之间,法院也难下结论。其实事情并不

8

复 杂,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活环境谁应该先行一步呢?这还真是个难题,合理的观点是两者应该和谐统一地共 同进步、共同发展。

这就是典型的叙开式开头,即先引用综合写作材料的主要内容:一印刷公司为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更 新了设备,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影响了周边居民,并致一人患病,引发了法律诉讼。然后,由此引 出作者的观点,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活环境两者应该和谐统一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顺出法:顺出,即在文章开篇,开门见山,提出观点。针对同样的材料,另外一位考生是这样开头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可以毫不含糊 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前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改革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 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便是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调的 问题。

这两篇文章是就同一个问题进行论述的,但两篇文章的开头模式却完全不同。第二篇文章采用的是 顺出式,在文章开篇就直接鲜明地提出了论点:改革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中 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便是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调的问题。 引用法

3.引用法,即在文章开篇,先摆出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然后引出论点。

我们来看《说“安”》一文的开头: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和”之关键在于“安”。“安”者,安定和谐也。家之安,则 户纳千祥;国之安,则国运昌盛;宇之安,则万物和谐。安者,和之本也。故曰:以安为本,以和为贵。

这篇文章的开头段就是典型的引用式,即文章开篇引用了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略作 分析后,就引出了文章的论点“以安为本,以和为贵”。 .

4.对比法:对比法,即在文章开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引出论点。示例:

纵观古今,秦国因极力推行“商鞅变法”而使国力昌盛,以致最终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而清政府闭关 自守、摒弃改革创新,终致丧权辱国、殃害国民。故此,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器,唯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谋求 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曾高屋建瓴地强调“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至今日, 我国虽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期,但却凸现出许多有关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据报道,双 边贸易规模最大的30种商品中,中方具有比较优势的很少,多数是日本具有优势的资金、技术密集型 产业。

文章开篇将历史上的秦国与清政府进行对比,秦国因极力推行“商鞅变法”而使国力昌盛,以致最终实 现一统天下之伟业;而清政府闭关自守、摒弃改革创新,终致丧权辱国、殃害国民。通过比较得出观点:创 新是发展的推动器,唯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谋求全面发展。这是典型的对比式开头。

5.设喻法:设喻法,即在文章开篇,通过打比方引出论点,就是不直接分析解剖要议论的问题,而是巧妙地运用比 喻,间接地说明作者的观点。例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论证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时,并非直接摆 明自己的观点,而是把面对外国文化比作是“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然后根据青年的态度来肯定 其中的一种。这样也就不言而喻地论证了对待外国文化应采取拿来、辨别、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设喻法的使用,需认真选取比喻体,比喻体与要论证的问题间的比喻关系必须

十 分贴切,对比喻体的有关解释要比对论证对象的相应解释简明易懂。否则,设喻就成了舍本求末,不能收 到设喻论证的效果。

6.设问法:即在文章开篇,先用设问起笔,然后引出论点。

例如《创业与守成》的开头:

创业难,还是守成难?许多人已尝到了创业的艰辛,其实,创业不易,而守成更难。

以上六种为综合写作开头的基本写法。我们在综合写作中,建议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 然后运用引用、设喻、对比、设问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 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

9

简单地 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例如,此篇《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

曾经是抗感冒良药的康泰克,如今让人为之害上一场“大感冒”。含PPA的药品对人有害的消息传 出,此药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政府禁止,公司撤药,患者拒服,各部门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有人 指出:PP A对人不利,药厂早知却不公开,试问公众健康权利谁来保障?社会呼吁加强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

俗语说:“得啥别得病。”但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不生病?所以就医就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药品市场也成为一个巨大而稳定的市场。这一关系着人们切身生活的大事,我们党、我们政府应该给予足 够重视,做好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

古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药品存在不良反应谁来先知呢?谁有义务有责任把好监测这一关 呢?建立完善的医药监测机制,成立专门化、专业化的监测机构,加强对药品使用的监测工作是很重

要的。

这篇文章的开头就是典型的综合式开头。文章先采取叙开的方法,概述材料的主要问题,然后引用俗 语,接着用比喻。

(三)幵头段常见问题

有考生或者因为时间的限制,拿到题目后,没有认真规划写作思路,或是洋洋洒洒迟迟 不见论点,或是只言片语草草引出论点,或是文字干涩无味没有吸引力,随意、马虎地开头。纵观历年的综 合写作答卷,在论述的开头段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毛病:

1、提出观点

综合写作文章开篇段的基本任务就是提出观点,但有的文章并没有完成这个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两种 情况:一是没有按照题目要求,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观点;二是简单引用材料中的事件或内容,没有 提出想要表达的观点。

先来看第一种情况。

这篇《建设稳定安全正常的网络》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在当今已经成为大众并不陌生的字眼与概念。据有关方面的说法,在21世纪不懂 计算机与网络运用的人就是新型的文盲。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人们纷纷坐在计算机前,点击鼠标, 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为我们进入网络社会开启了大门。

文章开头简单明了地说明了计算机与网络的重要性和所发挥的作用:在21世纪不懂计算机与网络运 用的人就是新型的文盲;点击鼠标,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为我们进人网络社会开启了大门。但通读全段, 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我们却无从得知。而且文章开头也没有按照题目要求“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 行论证”来写,所以这篇文章开头不符合要求。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情况。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给定材料来自某部长在网上与网友的交流谈话,大 致内容讲的是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公共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考试要求:在我 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写一篇文章。

此份考生答卷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如20xx年的非典,20xx年的禽流感,20xx年的 矿难……这些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出了 挑战。

文章开头是把材料中的第一段内容直接引用,没有进行概括和综合,也没有提出想要表达的观点。这 是综合写作文章开头所忌讳的一种方式。

2、观点过于简单

综合写作文章开头段一般要先概述给定材料主要内容或基本问题,但有的文章开头段过于简单,没有 概括出给定材料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问题,开篇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10

我们来看这篇题为《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网络》的文章开头:

网络建设中的问题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单位造成的,它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它的解决有待整个社会的努 力,需要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

该文章的开头没有分析给定材料的基本内容和主要问题,而是直接提出观点网络建设中的问 题……需要政府与企业的通力合作。”这样的开头没有引用,没有过渡,显得过于突然。

3、观点隐晦难懂

文章开头段应是针对给定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观点,但有的文章开头把观点上纲上线,过于形式 化,观点表现不突出。示例: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蒸 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没有改革这场革命,就没 有当前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点,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应当 一分为二的,改革也不例外。改革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 一些问 题,比较突出的便是在有些地方、某些领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调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

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是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文章开头就应直接围绕这个主 题展开。但是这篇文章的开头把这样的矛盾上升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上来,有些上纲上线,观点太大 也不突出,不利于下文的展开。

二、主体段

议论文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本论部分,是分析问题的部分。它的任务是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展开深人的 分析,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这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对提出的论点进行分析 和论证,往往需要用较大的篇幅,内容复杂的还要分成几节或者几个部分分别论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本论 的论述内容决定整篇文章质量的好坏。

(一)主体段的基本模式

综合写作的议论文写作中,主体段应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为什么”,即为什么论点是正确的,要阐 明论点之所以正确的根据;二是“怎么样”,即怎么样解决论点提出的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对应到结构上,主体段也就应该包括两层:

第一层,为什么坚持这个论点,写出根据和理由来。

第二层,怎么样、怎么做。

那么,用几个观点来说明坚持论点的理由较为合适呢?专家建议考生可选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从材料当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来加以说明,并举材料里面的例子加以佐证。此部分应略写,因为 观点和材料都是本来就有的,所以要略写。

第二,从社会生活当中寻找一个观点加以详细论证并举恰当的例子加以说明,这部分要考虑详写。 第三,再从社会生活当中找一个观点,并加上社会生活当中的例子,此部分略写。

本论的结构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并列式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 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并列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它能多角 度、多方位地论述观点,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充分,避免了论述片面、空泛的情形出现。

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

11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写作理论

模式二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写作理论

:

模式三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写作理论

:

应当注意的是,并列式议论文是议论文中最常见、最简单的结构。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 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如果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 严谨有力。

第二,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在写作时最好^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 面,使顺序更加合理;也可以使阅卷者一眼看出考生的试卷安排重点突出。

第三,并列式议论文的结构的特殊性,要求考生特别注意避免给人以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2.推进式

推进式结构,也称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 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推进式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 进。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的递进 关系。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办。

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卩“摆现象——析危 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3.总分式

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t5心。这 类文章往往在引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

12

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一-用论据证 实论点——做出结论”的模式。

(二)主体部分常见问题

1.举例不鲜活

议论文的举例,为的是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例子与观点吻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力求鲜活。部分 考生由于平时积累的事例不多,知识面较窄,要讲述的道理往往只有那么几个事例,从而导致在论述过程 中出现千篇一律的事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考生需要平时勤奋积累,多做读书笔记,日积月累,多看书看 报,了解当前时事和社会新闻,从生活中收集信息,用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写议论文举例,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个人特有的经历当成众所周知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 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阅读积累,都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因此写文章举例时,就不能认为自己知 道的东西别人一定知道。这种疏忽一般较多地反映在略说上,因为误认为人所周知,就一笔带出,结果让 人摸不着头脑。

2.不注重分析

把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结合起来,对论点进行论证,就是说理论道的过程。要把道理说得充分,让人 信服,要“重分析”。而“重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论述和对观点的阐发,不要笼统地从结论到结论,而要侧重 于进行人情人理的分析、剖解,从而水到渠成地形成结论,给人以启迪、警示。这种分析应有所发现,见解 独到。如果分析了一大段,都是众所周知的“平面”道理,那就难以引人人胜;或是以唯我正确的架势高谈 阔论,甚至教训人,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高水平的考生,往往是理在事中,情理相融,看似没有多少“论”, 其实却具有很强的逻辑力、说服力和震撼力。

3.辩证论述片面化

在写作时,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必须鲜明,不能含混不清。但受篇幅、时间的限制,难以面面俱 到,故而讲究侧重一点,说透说深。而一些考生就容易因把握不当而造成“只重一面,只说一点”的片面性。

要避免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辩证论述,看似写一点,却是着眼全局;看似写表现的问题,却把问 题本质揭示出来,使写出来的文章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指导意义。综合写作要有明确的计对性,要做到 ‘有的放矢”。“关痛痒”就是要紧贴实际,抓住重点问题发议论,不能无病呻吟。所写的内容必须有十分明 确的指向,不能漫无边际地放“空炮”,要切切实实地打准目标。这就好比扎银针,不但要面对“病体而且 要找准“穴位”。有的考生所论指向不明,东拉西扯,不知“针”到底要“扎”到何处。要做到关痛痒,就应“一 针见血”,点到本质,挖到根源。

三、结尾段

结尾部分即结论,是议论文解决问题的部分,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后所做出的总结。结论 应当使人读后若有所思,深得启迪。或者归纳论点,或者总结全文,或者明确任务,或者提出希望等,根据 表达的需要,内容可详可略,但一般都与开头部分相呼应。

(一)结尾部分的基本模式

议论文的结尾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概括总结,收束全文;第二层强调和深化主题;等三层提 出希望或者发出感慨。

(二)结尾段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议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尾形式:

无结尾

文章所有的内容表达完毕时,可以自然结束。

1.总结型

即概括总结,收束全篇。运用这种结尾方式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不要拖泥带 水,否则易使人产生拖沓之感。

2.深化型

13

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建议型

即提出建议,发出号召。这种结尾方式在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论点的同时,还号召其付诸行动,具有 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结尾部分常见问题

结尾作为综合写作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文章要有好的结尾,考生切不可因为文 章即将结束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是否需要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需要补充一点什么意见,是否需要 说明一下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否有必要提醒阅卷者对某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些,在列提纲时就应 有所考虑。结尾处要冷静,不同于骤然冷却,要注意语言的节奏。可以小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但不可做过 多的重复,写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家的重视,这时候行文语言要注意打动人。这几年的综 合写作试卷结尾常出现的问题有下述几种:

草率结尾

综合写作文章的结尾应该是行文的自然结束,但有些考生或是因为没有合理安排时间,之前花费了太 多时间,最后时间不够用,在不该结尾的时候突然结尾,导致文章内容缺失,结构不完整;或是因为写到快 要结尾的时候,突然发现还有话没有说完,于是又继续写上几十个字,这就产生了画蛇添足的累赘感。

照抄开头

综合写作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对主题的深化或者归纳总结,但有些考生为求省事,简单照抄开头,致使 文章首尾重复。

头尾不符

综合写作文章的结尾应是与开头遥相呼应,但有的文章只是在开头提出中心观点,而结尾处只针对最 后一段进行内容归纳总结,没有对开头段中心论点的回应,导致文章头尾不一致。

虚张声势

综合写作文章的结尾应该干净利落,但有的考生特别喜欢在结尾处大喊口号:“让我们……努力吧!” 这样的结尾极其乏味,而且由于经验或者知识的缺乏,往往说得不得要领,给人的感觉是单调、底气不足, 有虚张声势之嫌。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