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我们也想让孩子试着做力所能及的事,但怎么说都学不会,多是说说罢了,孩子太小能做啥┅┅”

“让孩子到广场怕摔着,郊游怕累着,到哪里都是背着或抱着┅┅”

“真想让孩子参加演出,但害怕排练太辛苦,天气冷又容易感冒┅┅”

“这些社会教学内容真的枯燥无味,我都不知从何讲起,他们也听不懂┅┅”

我经常会听到家长和老师谈到以上问题,到底是孩子真的什么也不会?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虽然我们都懂的,不能让孩子太过依赖成人,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自由。然而,在我们这里,却是如此相似:孩子很少外出与小伙伴游戏;游戏的孩子不是爷爷看着,就是奶奶拉着;都以纸张呈现,要么是符号式、机械化的简笔画;要么是绿草地、红太阳、彩色花、圆脑袋的小鸟,不同幼儿园的孩子画出来的居然那么相似:要么就老气横秋得令人难过,即使是儿童画比赛中的获奖作品,有些也有着明显的成人指导过的痕迹。难道孩子们运用的是同一种思维,说的是同一种语言?这样的画让我疑惑: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想象在哪里呢?

通过教师、幼儿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当前幼儿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法老套。一个孩子六个养,教育方法又不能达到统一,爷爷奶奶惯着养,爸爸妈妈顺着养,孩子从小就只知道安逸的享受,从不知感恩。目前的家庭在幼儿社会及健康教育方面,多是以说教为主,孩子听就听,不听就算了。幼儿园由于孩子多,地方受限,直观性素材又太少,教师上课要准备的教具、学具较多,使得教师不愿上此类课。

2、活动受局限。幼儿各项活动只在园内开展,活动内容较为单一,说教式谈话太空,局限了幼儿的思维与想象,难于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各项活动多局限在操场和活动室展开,内容和效果都受限制,且教师给孩子概念性的知识太多,所以孩子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表现,只停留在一种概念性上;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外实践活

动,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情,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在活动中,我们力求做到:

1、根据家长及幼儿的需求开展教学,激发幼儿对新生事物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

2、捕捉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加以科学引导,对幼儿的探索精神要加以肯定,使其萌发的创新意识得以延续和发展。

3、教师可以尽其所能的让幼儿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将自己看到的和想象的结果以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4、家长和教师要注意放手,给幼儿自由活动和想象的机会和空间,要从幼儿的角度去感受体会,多给予幼儿鼓励性评价。

通过以上方法和手段,改变幼儿园社会教育单一模式,使其多元化,让幼儿在自然的空间里自由的学习、体验、实践,感受事物的变化。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一理论依据。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是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举措。我们老师将根据季节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带孩子去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感知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大自然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也能丰富幼儿的思想,使他们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陶冶其情操,培养其美感,丰富其想像,使幼儿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当前学前教育课程专家虞永平教授曾指出:“生活化不是将生活本身原封不动的当作幼儿园课程,更不是将成人认为重要的知识体系原封不动的当作课程。将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还原为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感性的、需要幼儿动用各种感官来学习的活动体系,这就是课程的生活化。”真正生活化的教育应该是最来自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的,最立足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也是最有利于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最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综合活动应该是最生活化的。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再到今天举国上下的课程改革,生活化教育的意义已越来越明晰。我园在实践这一理念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自己的园本特色。

三、研究目标:

1、探索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途径,通过研究给幼儿提供真实的、丰富多彩的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实际的课程。

2、教育方法自然化、本土化,深入现场,让幼儿与环境直接互动,在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全面、和谐、自主的发展。

3、最终目标促进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协调教育的目标,形成幼儿园独特的、整合的园本课程。

4、通过活动,使幼儿多种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培养幼儿敢于面对各种挫折、困难的意志品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分享的快乐,增强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得以成长。

四、研究内容:

1、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基本流程的研究;

2、幼儿园社会教学行为实践策略方式的研究;

3、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指导策略的运用研究。

五、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深入班级、深入家庭、深入幼儿个体,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2、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3、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幼儿实践活动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的前期准备和启动阶段(20xx年2月—3月)确立课题,成立课题小组,拟定研究方案。

1、组织教师分析落实方案,收集资料。

2、教师在教研活动时交流观察结果,同时根据《纲要》中各领域对不同年龄班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阶段性的选择适合本班适合的子课题。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4月—11月)

1、各班教师根据所定主题拟定各领域的活动目标。

2、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进行相关实践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做好活动现场的观察记录。

4、进行个案分析。

5、阶段性小结。

6、在交流反思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调整本班的活动,尝试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材料或更换主题,继续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达到幼儿运用材料的自主游戏。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资料。

2、提升、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的各类文字资料。

3、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等,申请结题鉴定,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七、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与理论的研究,此活动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课题研究的开展,使教师观念发生了进一步的转变。幼儿社会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每位课题参与者通过理论学习、撰写观察记录、教育随笔等途径,从原先的按教材照搬照抄,逐步转移到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1、经验性成果:

(1)获得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经验

(2)深入理解了社会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

(3)获得了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渗透的整体策略

2、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积累了编写园本教育计划的经验。

(3)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得到了加强,构建了新的教育模式。

(二)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强调“适宜性、趣味性”,更多地关注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生活经验。给孩子一个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通过感知表现、体现自身价值,最终获得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家长的认同: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家长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他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亲子感情加深了、家园沟通增强了,家园教育正逐步趋向同步、协调。

八、课题研究的思考:

我们在幼儿社会实践活动与探索过程中,比较偏重于内容的开展,而在幼儿能力评价方面比较薄弱。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符合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的评价设计。

 

第二篇:暑期幼儿园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作为大学生我们最终要走入社会融入社会。大学是我们迈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学校中的学习更加专业,全面,细致,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大学也是我们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实践不仅让我们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得以利用,而且为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收集更多的工作经验,奠定坚实的基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好机会,是我们大学生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很热衷于让孩子去参加各种选秀或选星活动,家长们美其名曰是让孩子在社会上多锻炼,多增见识,可这样过早地让孩子争名夺利,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害?现代儿童的炫富现象,校园安全问题...等等让我对调查研究儿童教育产生兴趣。于是我去了本地离家最近的育蕾幼儿园去当了几天义工,还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调查访问。

7月26日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到育蕾幼儿园“报告”。因为第一次去,所以园长先带我熟悉环境。现在放暑假,所以并没有太多的学生,他们大多3到5岁。我站在后面听课,看小孩子玩。我通过听课初步了解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大致掌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授课特点。老师们介绍说幼儿园重点培养了学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他们一天的教程与活动是教简易的数学和语文,画画,交流,吃点心,午睡,跳舞,玩游戏,最后看动

画片。接下来的两天,我协助保育员打扫卫生、整理幼儿寝室。参与幼儿上课、游戏、活动、寝室等工作了解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情况,体验到了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和重要。

28号下午,我结束了在幼儿园的日子,在离开前我对园长做了一次采访。采访中我了解到了对学龄前孩子进行智育的常见方法有

1.观察法2.实践法3.游戏法4.讲解演示法5.谈话法。培养学习兴趣最关键,大人要引导孩子,不能去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家长要在孩子学习上采取多鼓励的方式多和孩子沟通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心理知识教育,要坚持实践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专门制造一些麻烦,让孩子在实际中学会解决问题.

之后几天我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还对不同职业的家长进行调查。30%认为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因素是学校,50%认为是家庭,还有20%认为是社会。大多数的家长不支持惩罚。但正所谓“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惩罚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维度,也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如果完全放弃惩罚,他们的心理就不能忍受温室外的骄阳和暴雨,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蔓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以后会遭到更多的失望。”55%的家长表示如果孩子有能力并愿意参加会带孩子去参加不同的活动,不同的选秀,他们认为参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孩子,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孩子在活动中不停的总结自己的经验,不同的活动锻炼孩子不同的能力,自我提升。但有些孩子,对于选秀节目根本没有

兴趣,父母勉强让孩子参加,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都是很不利的。还有些孩子无法正确面对失败的结果,这会影响到他们今后自信心的树立。

以下是一些关于怎样教育儿童的建议:

1. 首先,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给予太多关于金钱方面的奖励,不要助长孩子的炫富心理,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不要过分夸奖孩子、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2. 其次,老师应在教学中找出每个孩子的兴趣,尽量的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对每个学生尽量公平、不偏袒,不要在小伙伴面前批评或嘲笑孩子,不能太过强调对学生的鼓励和赞美,力避对孩子的批评和惩罚,要用爱心去关爱教导他们

3. 单一的封闭式家庭教育是不可取的,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要增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作为补充,如:同小区的孩子交流活动,另外鼓励孩子走出去,多接触社科方面的场所,比如天文馆,图书馆。游乐场所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重要部分。 这次去幼儿园,不仅得到了锻炼,还学会了如何照顾小孩,如何与他们交流,感受最深的还是孩子们脸上那天真无邪的笑容,孩子们的那种快乐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此次社会实践还算是成功的,虽然期间有被那些调皮的小孩气到,一直追着他们跑很累,

但老师告诉我说照顾小孩最需要的就是耐心,我想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挫折就放弃,失去等待成功的耐心。在面对家长不配合做调查时,我还是没有很好的处理好,这是我社交方面的欠缺,我也会好好的反省并改正。今后我会努力尝试更多不同的实践,为将来踏入社会打好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