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xxxxx学院“十二五”本科专业建设规划

(xxxxxxxx工程专业)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及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依照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以适应西藏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原则;以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为目标;以学校十二五计划为指导,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教学改革为动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专业和加强新办专业建设,促进我校专业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形成以农牧林水学科为主,农、工、理、管、经等多学科并举的专业结构。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强化办学质量。为我校建设成为区内知名、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1、本专业存在的理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抓好农业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建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业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是促进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展开,西藏新农村及小城镇建设也在发展的高峰期。西藏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农村建筑工程、生物环境工程和新能源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监管,而自治区其他高校都没有开设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本科专业。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导向和自治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西藏经济对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故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建设,这样才可以满足西藏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对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2、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走访调查,目前全区该专业人才缺口大约为1000人左右,每年毕业生按30人计算,大约需要33年才能满足要求。全区73个县,每个县2年才能分配到1人,33年也只能分

配到大约14个毕业生。可见西藏的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技术人才极度匮乏,亟需大批该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但人才培养是一个长远的问题,故应及时大力建设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以满足西藏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渴求。

综上可见,加快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动力工程的建设不可怠慢。

三、专业目前状况

1、专业发展历程

专业总是伴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本专业的历史发展主要是以19xx年全国学科调整为分水岭的。我国的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19xx年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科正式设立,并于同年开设了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19xx年,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方向硕士学位点在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设立,19xx年,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和农村能源工程的硕士学位点。19xx年经教育部评审批准,分别在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设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博士学位点。至此为本专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9xx年,全国学科进行了大的调整,将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和农村能源工程二个二级学科合并为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二级学科。这标志着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的体系在我国初步形成。这之后,全国各农业院校相继开设本专业,专业和学科的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xx年,全国共有18所院校开设了该本科专业。我校于20xx年6月申报增设该专业,20xx年获批,计划于20xx年招生。

2、现有办学条件

xxxxxx学院具有较长的开设农业工程类课程的历史。xxxxxxx工程专业的开设,既符合我校“面向经济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指导思想,又符合加快高校发展的教育政策,更符合中央现在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大政方针,使我校已有的学科专业也更加全面,也是学校以特色求发展的举措之一。

目前,我校xxxx工程、xxx、xxx工程、xxx工程、xx工程、xx工程、xx工程等是xxxx工程专业的相近专业,这些专业办学时间较长,教学体系完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建设等方面已经日臻完善,自成体系,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xxx工程专业,在教学内容方面已经进行多次调整,加强了xx工程类、x工程类等相关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相近专业的办学优势给xx工程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xxx工程专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参考和

支撑。

3、师资力量

目前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敬业奉献、学术造诣较深的师资队伍。我我院xx工程及相近专业专任教师18人,高级职称教师为5人,中级职称教师7人。根据目前师资队伍的现状,本专业今后5年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为:以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学历和教学水平以及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优化师资队伍,培养年轻教师,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图表,我不晓得那些人应该算到里面)

四、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能够稳定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因此,定位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教学型农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那么,该如何定位这个目标? 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教学型大学的主要特征;第二,农业院校的特色; 第三,国内其他院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

农建专业是一个集多个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型专业,是在现代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工程科学、经济科学和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为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农建专业培养的人才也需要学习以上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对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创造性地应用。农建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性建筑、现代设施农业工程、新能源开发利用、城镇与区域规划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工厂化高效农业系统、生态观光农业工程、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城镇建设等相关的建筑环境与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施工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举例来说,xx专业的毕业生应能够在规划或设计单位内,对指定地区的实际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第一手的翔实资料,在充分考虑当地特定条件的基础上,对当地某一农业生产项目提出建设性的规划方案,并进行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节律、饲养管理等方面)、工程工艺(包括环境控制、工程防疫及设备设施配套选型)及废弃物处理(包括初步设计和方案改进意见)等几方面的综合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设计

说明书,建筑整体布局及单体布局,建筑结构计算,施工图绘制等。设计成果应适应当地特殊的自然、经济、人文条件,突破地域与季节的条件限制,周年均衡生产,实现农产品速生、高产、优质、低耗的高效率生产,旨在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目的首先是依据学生认知的顺序以及课程内容的发展顺序,便于为学习领会和掌握,同时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便于学生成才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对后者的重视更加务实。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一方面是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做准备,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的实践工作。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涉及学科知识门类较多,因此,根据培养目标和计划优化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技术开发设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程设置上,确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做到专业口径要宽,专业方向设置要灵活,确保各学校的专业建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优势互补,具有自己的特色,又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密切联系实际,内容要精,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3、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强化学科专业的应用性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发展潜力为目标,坚持专业建设与学生明确的就业导向相结合,根据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来设计并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以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组合课程,为学生搭建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训练相统一的教育平台。在专业规范制定上,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要求,充分体现指导原则和贯彻因材施教的精神,主要实现以下两方面的突破和进展:一是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方案在制定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方针,切实从学生和社会需要出发,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要大力加强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规范要加大素质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知荣辱、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专业建设详细计划

1、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更是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本专业在建设中也应该注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即科学又合理的长效培养机制,制定必要的政策作为支撑。

1)逐步建立一套标准、严谨、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认定体系,从而达到合理化、规范化的目的。我们必须要统一认识,树立全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以提高我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指实践指导能力)为根本目标,探索工与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与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解决本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缺口。

2)强化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本专业教师的现状,加强对本专业现有教师的技能培训与考核。首先,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规定,要求专业教师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方式,开展实践锻炼,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其次,要求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工作,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证;再次,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在节约经费的基础上培养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3)建设创新性“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产学结合就是一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高效方式。产学结合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实习就业渠道,又为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创造了条件,为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4)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通过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围绕理论教学内容”的模式,实行新的“以实际技术和科研背景来组织实践教学内容”。专业教师在参与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拓宽专业知识面,搜集大量的有关于专业前沿发展的信息资料,满足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知识的需要,同时在项目设备的开发研制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该类设备的原理、系统、性能、安装、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全面认识,提高指导学生开展技术转化、推广和应用的综合能力,使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动力工程专业肩负着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及小城镇建设培养亟需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在工与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法,研究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素质教师的激励机制,对本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具体培养人数及计划安排要和前面师资力量相对应)

2、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依据“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创水平、服务区域经济”的基本理念,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农建专业在不断建设现有专业实验室或依托实验室的同时,加强与科技厅、农牧厅、能源研究所、火力发电厂、林芝地区已建或在建的电站、农机公司、珞巴民俗村、电话第一次、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紧密联系,并力争使上述单位成为农建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

3、课程建设规划

1)1~2年内逐步完善和进一步修改所有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不是章节内容的堆砌,而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不只是讲授大纲,还应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教学大纲除了对课程的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外,还应根据学科的发展加以更新,提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措施,阐明课程与有关课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办法。

2)2~3年内编写先进适用的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实训指导书、专业课后习题集,,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能力。

3)实行科学全程考核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4)全面推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网站,提供系列化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选择。开通教师专用邮箱,实现师生互动。设置师生在线交流,及时答疑解惑、指导课外作业和案例分析。制作一整套该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直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1)推广新的理论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进行灌输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把原来“满堂灌”

的过程改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而在讲授过程中,要把讲授的重点由单纯讲知识本身转向同时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

2)推广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xxxx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科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两个重要支柱。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行知脱节,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求。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市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现实要求,以及学生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状况。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契合点,构建与理论教学协调一致、有机结合的创新性、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改革考试方法,实行考教分离,严肃考风考纪,打破固有教育机制中与实践性教学不相一致的桎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的实践训练,应该具有本专业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基本能力。

根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发挥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加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鼓励、组织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将研究成果和亲身经历、经验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专业思想,提高教学效果,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在教学研究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参加教学会议,及时掌握教研动态,拓宽视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听课,及时研讨,共同提高,促进教学方法研究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5、教学管理

xx工程教研室全体人员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根据学校及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指示,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教学管理的制度,在教学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

1)贯彻执行学校培养方案。组织老师完成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和检查实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2)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教学理论,探讨适合学校各类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总结校内外教学改革经验,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组织开展教书育人方面的经验交流。

3)开展科学研究。组织教师参加科学研究和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组织和参与对外交流,

努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4)师资培养。制定师资培养计划,有计划地抓好师资培养和考核工作,通过以老带新,大力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构建合理的专业师资结构。

5)思想教育。做好教研室全体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好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建设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集体。倡导和支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好育人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

6)督促教师做好对学生的课堂自习、作业、实验、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等教学环节的指导和管理。

7)制定教研室规范化的内容与标准。各类教学文件存档;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

6、学风建设

优良的学风可以保证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圆满地完成学业,也可以为该专业塑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应始终贯彻关于加强学风建设活动的有关决定,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特提出如下方案:

1)不断提高对加强学风建设工作的认识;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打基础;

3)打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良好的教风促学风;

4)把学风建设和院里其他工作密切结合,使学风建设渗透到教学、学生的日常工作中;

5)不断深入开展优良学风达标班活动。

六、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拖

1、学校及学院领导的支持

2、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支持与帮助

3、制度及体系保证

4、资金支持

5、硬件支撑

xxx教研室

20xx年10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