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教学反思-邵创国

教师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之反思

和平中学 邵创国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它的学习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而初中生作为一个刚刚接触计算机知识不久的群体,他们对计算机感到莫大的好奇,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而初中生作为一个刚刚接触计算机知识不久的群体,如何学习才能最有效呢?本人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 贴近生活实际,提高生存能力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中指出:信息技术将渗透到未来生活的每个细微方面,而尽早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和生存能力。通过让学生罗列学习和生活中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全自动洗衣机,数字电视,可视电话,高考网上填报志愿,网上交易、就诊等;如电子刊物,使“读”不仅要会读印刷的文本,而且要能有效、快捷地读取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写”不仅要会利用纸笔书写,还要会使用计算机“写”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如超市中的收款系统,使“算”不只是过去的算术,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工具的功能有了极大提高,掌握它才能节约大量时间精力,提高效率,学生不难发现,计算机能力的缺乏,将导致“功能性文盲”,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计算机技能正被看作是未来生存的必备技能。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涉及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 2

要。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3

 

第二篇:《服装设计》教学反思

《服装设计》教学反思

美术课从感受美、欣赏美到了创造美,可以说是走到了更高境界。“服装设计”课,在服装的内部布局——线的分割运用中,我认为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本课的教学设置,始终围绕这个目的,特别是后阶段服装中线运用的启发阶段,我诱导学生提出难点,然后通过展示实验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线的运用,展开“线”的想象,突破难点。本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一)理论精炼,讲述层次清晰。本课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在课本之外组织了服装整体造型和服装的内部布局线运用这个教学内容,即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步骤,理论讲述都以先让学生观察发现,后共同归纳的方法进行。

(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课程开始屏幕上的服装表演,到中间的学生穿着服装展示,后阶段的招聘游戏的设置,以及在各组点评作品时采用秒表计时,直到课程结束时的奖励学生,学生始终在轻松的氛围学习,既激励起每个学生的竞争参与意识,又鼓励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标新立异,启发学生的创意。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展示服装实验,活跃课堂气氛,认识线的特性,再通过教师诱导学生对线进行联想,以此使学生意识到服装设计中不同线条的不同运用,可以获得千变万化的服装设计效果。另外服装人体练习图的运用,让没有经过专业人体写生训练的学生也能轻松大胆的

画出丰富多彩的服装。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美的快乐,并让学生懂得只要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再加上勤奋努力,将来每个同学在各行业都会有所成功,德育功能也自寓其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