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观后感

观《湘江北去》有感

——关于对青春、学习、爱国和信仰的思考

《湘江北去》是一部建党九十周年的献礼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年代,一批青年,一份信仰,一种追求的青春记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想毫无疑问这便是这部影片名字的出处。当然在观赏玩影片后,我也觉得这片名很贴切,与影片的内容有了很好的呼应。一条江,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一批将改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视为己任的热血青年,一部关于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与迷茫的青春励志片和革命教育片。这或许我对这部影片的精简概述。其实说实话,我对一些纯粹的革命教育片有一些抵触情绪,因为大部分这类影片都离不开浓厚的宣传教育以及鼓动的情节,导致影片本身的可欣赏价值不高,这也难以避免。然而湘江北去这部影片却给了我不一样的观看革命教育意义影片的感受,那些质朴的画面,动人的情节以及连贯的故事内容,都让我很享受的看完了这部有意义的好作品。

在没看《湘江北去》之前,我对这部影片也并不陌生,因为以前在拍摄的过程中就看到有过招募群众演员的活动,我也有过意向,可惜最后我遗憾的错过了,不过这也让我记住了这部影片。同时加上这部影片的首映是在湖南大学大礼堂举行的,这便更增加了我对这部影片熟悉感。因为一直未曾谋面,也增加了我对这部影片的猜想和期望值。对待有期望的东西,我们总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这次课堂上我也很认真的甚至是全神贯注的观看了全影片。因此在过程中也有诱发了我的一些思绪或者说是给与了作为青年的自己一些启迪与指导。

我在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其中有过太多的动人情节和深刻画面给予了我心灵的撞击,从而形成了一份共鸣,一种思考在脑海挥之不去。所以我想谈一些我印像深刻的故事情节带给作为青年人的自己的一些感悟与体会。从细节处着手去寻找启发,从主人公的思想行为去学习领略中国特殊时期的革命艰辛。从而致敬我们伟大的党,致敬那些无畏的革命先驱们,致敬那些奋斗过的无悔青春。影片从始至终

都给与了我一种青年人特有的热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群湖湘热血青年,怀抱救国理想,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在百舸争流的苍茫大地之上践行救国救民的理想!他们用青春的火焰燃烧现实的寒冰,用艰难的探索寻找人生的坐标。同样作为湖湘青年的自己或许也应该有一些感触和行动,去为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战斗,去为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战斗,去为实现心中的梦想战斗。年轻就该无所畏惧,就该勇往直前,就该与梦想并肩前进。

青春

“做教员就是要为人师表,是表率的表,是思想和行为的表率。”在一个简陋的小学堂里,青年毛泽东激动地为孩子们讲道:“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战争,就是要愈败愈战,为中国崛起而战。” 影片的最初,以此幕情景为契机切入,引出了青年毛泽东的故事。青年毛泽东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去年通过看《毛泽东传》一书,也让我对这位伟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青年毛泽东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那是怎样一种豪迈,一个17岁的少年背负着梦想出去闯荡,用青春去搏斗,去收获。毫无疑问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他这种奋斗的青春的基础之上的。《湘江北去》一片艺术地再现了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热血青年的峥嵘岁月。虽然他们的一生,都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坎坷、荣辱悲欢,人生轨迹也在时代的洪流中因个人的信仰以及选择的不同而分别悄然转弯,但此片所截取和呈现的则是他们在最好的时光里一起并肩走过的日子。这些青春都是热血的青春,是能催人向上鼓舞人心的青春。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便是我看过影片后的第一个思考。作为青年人的自己或许就该放下包袱,拾起梦想。勇敢的朝前迈进。让自己拥有一个无悔的青春,一个值得回忆的青春,一个能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的美好青春。所以青春之美好就在于可以背负着梦想奋斗,这种奋斗是一种人生财富,也是一种生活享受。

爱国

爱国情怀是这部影片的主打旋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这一批有志青年走到了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而无所畏惧。“救亡图存,革命救国”,重要且唯一的情感线索。军阀混战的年代,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致力

于救国道路的探索,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换取国人清醒过来,呼喊着让他们摆脱封建思想的压迫,学习新思想。影片里有几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课堂上毛泽东为孩子们讲解的中国国情,那些忧国忧民的箴言,那一双双渴求的双眼,“先生,我们何以救国家”是啊,我们何以保家卫国。”那些孩子发自内心的思考。让我感动。还有陈独秀他爱国,恨国。恨卖国求荣的政府,恨自己还没有充足的能力救国。“爱它做什么,管它做什么,不爱也罢,不管也罢,忘掉更好。”即使语气是那么的决绝,我们还是能听到他内心的声音。这是气话,这是愤慨,这更是他对祖国的爱。每每讲到起头,他总是不由的扔杯子,而他却不记得这样的行为,因为那是不由自主,那是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就山东主权谈判失败后,他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不满。他在奋斗,他是个勇士,他不容许中国再这样消沉下去,他要唤醒十万万中华儿女的爱国心。所以一颗热爱祖国的诚心不可少。有国才有家,心里装着祖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只有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基础之上我们子民才能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家,一个施展才华的热土。

学习

影片里无时无刻不在阐述着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先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才能去领导革命,才能更好地救国为民。电影中讲述了萧子升等人勤工俭学冲破艰难险阻赴法学习,通过学习更好的思想理论,从而寻求苦难中中国的出路。毛泽东赴北京为赴法学生筹集资金,担任北京大学的图书管理员,在此期间,他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用尽一切办法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进行接触,探讨学习。去听取胡适的课。通过对一些时政的分析,在其老师杨昌济先生的帮助提示下得到启发,形成了其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和对政治形势的剖析能力,为其进行革命推行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影中毛泽东为了接近陈独秀主动去做他的车夫的情节让我感触颇深。毛泽东深受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从一开始的“不死、求己、猛进、坚韧”到“生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他认为革命是要的,波涛汹涌是必须的,不做奴隶只有反抗。时值陈独秀被捕,为了声援北京的运动,毛泽东创立了《湘江评论》,开始了他史诗般的革命生涯。所以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让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信仰

影片里向我们讲述着各种不同的信仰,但每一种信仰又都是那么的可贵与不可动摇。或许就是如此,信仰就是不可动摇的,因为有信仰,所以才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让我影响深刻的便是陶斯咏的那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当得知毛泽东准备走俄式武装革命道路时,倡导教育救国的陶斯咏选择离开,只因为信仰不同,而信仰是不可动摇的。以及从法国回来的肖子升更加信仰无政府主义,所以当萧子升留学归来之后发现毛泽东的信仰已予自己不相同时,也选择了坚持自己的信仰。确实信仰的力量是无人能敌的。在信仰面前没有对与错,只有坚持与舍弃。这都是每个人的选择,也许你是对的,但我还是坚持我最初的。我佩服这种信仰,和这种信仰下产生的勇气。当初因为信仰,他们能同甘共苦,不畏艰险,在北京的大冬天里买一件棉衣轮流穿。在信仰背离时,也能毅然的离开各自坚持着自己。所以信仰可贵,有信仰我们就能无畏的前行。

确实《湘江北去》这部影片给与了我太多的感动和感悟。这些关于青春、学习、爱国和信仰的思考都让我收获颇多。所以我也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做一个拥有无悔青春,热爱学习,热爱祖国,坚持信仰的有为青年。

 

第二篇:许峥 观后感

《湘江北去》观后感

2010级11班 许峥

西风烈,萧瑟落叶,湘江水,滚滚逝尽,红旗卷,卷起秋风败落,卷出革命人间。

革命的火烧了几次,都灭了吧!烈士的血流了几回,都干了吧,列强刮分的中国,早已支离破碎,几近一百年前的中国,五颜六色丑陋的他国国旗,早已耀武扬威的立在了这饱受屈辱的土地上,可笑,但是可悲。

有一群人,心脏中爆发的是青春的火焰,动脉里流淌的是华夏的血液,血液输送出的是坚强信念,成就了一段激情岁月,他们的名子,叫做中华儿女,他们的责任,是振兴这凄苦的中华!

于是,这一群人应着这炮火的烧灼降生了,他们拥有着最坚强的信念,他们每个,都有着一个无疑永留青春史的名子,毛泽东、李大钊、胡适、向警予,他们的事迹,将永远在中华的土地上流传!

当巴黎和会的失败振动着国人的神经末梢,当山东的被占烧灼着国人早已沸腾的血液,当曹汝霖的叛国行径冻着国人早已冰冷得僵硬的心灵,于是,这群人出发了,他们发出青春的号召,他们的行为,使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产生着共鸣!

西风烈烈,吹动着我的衣衫,曾经的战火曾烧灼过这片土地,曾经的炮火曾掩埋过无数烈士的英魂,血没有白洒。他铸就成了一面红旗飘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空,心没有白费,他汇聚成了一种精神永远根种在中华夏儿女的心中,这精神,是五四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创新精神,更是独一无二的,中华人民引以为傲的爱国精神!他是无畏艰难,不怕牺牲精神的化身,是乐观进取精神的再现!中华儿女多豪志,滚滚湘江我北上。

西风烈,滚滚湘江,翻动着这一批爱国志士的身影,在中华的历史上,留下最光辉的印记!

湘江北去,中华振兴!

指导教师:王桂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