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常规

精神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一般护理常规

一、为新入院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请家属提供病史资料,详细询问有关自杀、他伤、毁物、潜逃等情况。根据病情安排病室,向家属作住院介绍。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安排隔离护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二、办理入院手续时严格检查危险品,贵重物品当面交家属带回。患者日用品、衣物均应写好姓名(上衣写在下衣襟内侧,裤子写在裤腰内侧,毛衣用布条写好缝上)按件登记、妥善保管,零用钱脚专人登记管理并有家属签名。

三、新入院患者每日2次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连续3天,无异常后每日测量1次,画在体温单上。半年以上的长期住院患者若无特殊病情需要,可使用专用体温记录单。住院第1天测血压、体重并记录。有发热、低体温或病情需要的遵医嘱测量。

四、协助新入院患者做好卫生处理,包括沐浴、更衣、剪指甲等。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如有伤痕、压疮、头虱、体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五、向患者介绍病房情况,包括负责医生、责任护士、病室环境、作息制度等内容(意识不清、不合作者可暂缓),注意态度要平和、耐心。

六、入院当日作入院评估及三班病情记录,以后根据病情需要作护理记录。一级护理每周记录2次,二级护理每周记录1次,住院二个月以上、病情已趋稳定或已遵医嘱改为三级护理的,每月记录1次。病情有变化应随时记录。

七、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严防字少、自伤、他伤、毁物、潜逃等以外发生。了解患者的意识、言语、行为、睡眠、饮食、服药依从性、排泄、女患者月经等情况,不要时作记录。观察并记录夜间睡眠时间,有睡眠障碍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八、住院患者无医嘱不能单独外出,外出活动时应有专人组织带领,出、入病室均须有第二人清点人数并在提示板上注明。

九、鼓励患者按时作息、学习自我料理、参加集体活动,防止终日卧床、孤独离群等精神衰退现象。

十、患者体温在38℃以上或35℃以下,脉搏在130次/分以上或55次/分以下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十一、建立并落实禁忌品管理制度。针线、剪刀、火柴等禁忌品须在看护下使用,用毕立即收回。 十二、患者的书信须经医师或护师审阅后才能交给患者或寄出,患者的书写物(未寄出的)应放入病历保存。 十三、发口服药应严格执行“看服”制度,确保药物全剂量服下。

十四、根据医嘱安排饮食和护理级别。及时留取检验标本送检。

十五、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十六、交接班应清点患者总数,接班者要看到每个患者。有疑问应及时落实清楚,人数清点交接无误后交班者方能离开。

第二节 分级护理常规

(一)特殊护理

1、护理对象

(1)因各种原因导致意识障碍或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

(2)严重药物副反应,如急性粒细胞减少、恶性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患者。

(3)各种严重外伤后如复合伤、切割伤大量出血,自缢后复苏不全尚处于危险期者。

(4)胰岛素休克治疗的延长性昏迷状态。

(5)伴有严重心、肺、脑、肝、肾等器官衰竭的患者。

(6)有严重冲动行为、严重抑郁状态以及木僵状态等可能导致衰竭、危及生命者。

2、护理要点

(1)专人看护,根据病情需要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以及行为变化,记录于特别护理记录单上。

(2)按时执行各种抢救、治疗、护理措施并有记录。24小时内完成护理计划,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做好三交班(书面、口头、床边)。

(3)保持各种导管畅通有效。

(4)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根据病情需要安排口腔、皮肤、黏、粘膜及预防压疮护理。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患者有保护措施,防止衰竭、坠床等意外发生。

(5)保证营养、水分和药物的供给,不能进食者给予流质鼻饲饮食,遵医嘱记录出入量。

(6)其余同一级护理,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二)一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兴奋躁动、自伤、伤人等冲动行为或抑郁状态,生活不能自理。

(2)伴有躯体疾患,或处于木僵、亚木僵状态的患者。

(3)特殊治疗或手术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的患者。

(4)严重的症状性、器质性精神病患者。

2、护理要点

(1)卧床休息,遵医嘱定时观测生命体征,给予防压疮护理。

(2)有冲动行为视病情给保护性约束以防衰竭,协助解决生活需求。

(3)进行晨、晚间生活护理,包括清洁口腔、洗脸、洗脚、清洁会阴、沐浴、修剪指甲等。

(4)拒绝或饮食不能自理者应给予喂食或流质鼻饲饮食。

(5)伴有各种躯体疾患,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三)二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表现懒散、孤僻、淡漠、兴奋多动或思想、行为怪异等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

(2)病情尚不稳定、只有部分自理能力者。

(3)经治疗症状缓解但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白天除接受治疗、午休等时间外,应安排离床活动,若离开病室应有人陪伴。

(2)狐狸自我料理,患者不能自理则应协助或指导其完成。

(3)根据病情需要安排饮食,观察三餐进食情况。

(4)经常巡回观察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经治疗病情好转并基本稳定、存在自理能力的恢复期患者。

(2)慢性精神病或确诊为神经症等意识清楚,有生活自理能力者。

2、护理要点

(1)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其积极配合精神康复、树立回归社会的信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适时做好出院指导。

(2)根据患者的能力安排参加休养员委员会的工作,协助组织病友活动,如开展读报、文娱、体育等以利患者社会能力的恢复。

(3)鼓励患者参加病区内力所能及的劳动,为回归社会做准备。

(4)观察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五)分级护理标记

特殊护理:大红色

一级护理:粉红色

二级护理:蓝色

三级护理:绿色

第三节 精神疾病监护

(一)监护对象

1、有消极意念或行为的患者。

2、有自伤、伤人倾向或行为者。

3、有外走意念或行为者。

4、兴奋躁动、严重抑郁、木僵状态、吞食异物等严重行为紊乱者。

5、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者。

6、不配合治疗、服药依从性低,可能发生存药、弃药行为者。

7、执行特殊治疗期间的患者。

8、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患者。

(二)监护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主动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及时发现相关精神症状的变化。

2、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精神病性症状评估(每日3次),按要求逐项记录评估结果,及时填写症状监护评估表。

3、对幻觉、妄想、淡漠、欣快、诡异、木僵、易激惹、言语行为怪异、突发性冲动、强烈消极意念等精神症状的表现,须在护理记录中作具体描述,不要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4、加强危险品的检查管理,患者外出时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并按规定登记。

5、严格交接班,防止以外事件发生。

6、不同精神症状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执行。

第四节 特殊精神症状护理

(一)兴奋躁动状态

患者的兴奋躁动状态不仅危害自身和他人安全,也严重影响病区的管理秩序,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接触兴奋躁动患者时,态度宜平和、耐心、坚定。避免与患者作过多交谈,交谈时不宜使用批评、训斥等刺激性语言以免加重兴奋程度。

2、及时隔离患者,宜将患者安排在较安静的小病室,以避免攻击他人或受到其他患者的干扰,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处理。

3、病情严重的应及时通知医师,配合药物处理。

4、做好生活护理,保证营养、水分的摄入,预防衰竭。

5、关心患者,工作人员平和、友好的态度对控制患者的兴奋状态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抑郁状态

1、宜安排患者于护士便于观察的床位,密切注意病情状态,严防自杀行为发生,尤其在夜间、清晨及工作繁忙时。

2、尽量体会患者的心境,加强心理护理,以和蔼的态度关系、鼓励患者,亦可采用静默陪伴的方法给予抚慰,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心境。

3、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不要勉强其参加集体活动,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以分散注意力,缓和抑郁心境。

4、鼓励自理,不能自理的应协助其料理个人卫生。鼓励进食以保证足够营养、水分的摄入,必要时给予喂食或流质鼻饲饮食。

5、为睡眠障碍者提供良好的就寝环境以利入睡。必要时通知医师,配合药物处理。

6、严格执行服药制度,防止积蓄药物。

7、加强危险品的管理,经常检查患者是否藏匿危险品。

(三)拒食

患者拒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应针对不同病因施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海派饭中有毒的患者,可让其参加配餐工作,让患者亲自参与饮食的分发以减轻疑虑,亦可允许其任选一份饮食以消除顾虑。

2、兴奋躁动、无心用餐的患者用餐时用当由专人管理、单独用餐,即避免干扰其他患者,亦可促其安心进食。

3、劝导进食或喂食等方法均无效,应给予流质鼻饲饮食。

4、对拒食患者,除应了解其拒食的精神因素外,还要检查是否伴有躯体疾病如发热、腹泻、疼痛等躯体症状,必要时通知医师检查处理。

(四)木僵状态

1、严密观察病情动态,防止患者突发性冲动伤人、自伤或因无防卫能力被其他患者伤害。

2、木僵动态的症状特点是患者表现不言不动、面无表情、不吞咽不排泄、肌张力增高,无法表达需求,亦不会对刺激作用反应,但一般意识清楚,护士应关心体贴、细心照顾,尤其要注意避免言语不慎刺激患者。

3、给侧卧位以防唾液存积杂司口腔中。

4、做好晨晚间护理(包括:口腔卫生、洗脸、洗脚、沐浴、清洁会阴等)。保持皮肤清洁,根据病情翻身、拍背、按摩骨突处,预防压疮发生。定时给予肢体按摩、被动运动,防止肢体关节强直、肌肉萎缩。

5、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舒适,定时给便器,出现尿 留、便秘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6、木僵患者大多拒食,在饮食护理方面宜根据具体症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确保营养、水分的摄入。

(五)自杀、自伤行为

1、安排患者住重病室,严密看护,严防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

2、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发现情绪低落,消极悲观,收集禁忌品等异常迹象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并严格交接班。

3、加强环境安全管理,探视或外出做特殊检查回归病房时应检查禁忌品,服药时做到严格看服以防藏药,杜绝一切危险物品。

4、备好急救药品、器材。发现自杀行为立即现场急救,紧急通知医师积极处理。注意保护其他患者,勿使其留在现场以免产生恐惧心理,或引起暗示性强的患者效仿。

(六)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1、安排住重病室,专人监护,防止多人围观挑逗,增加兴奋程度。

2、以镇静安详的态度接触病人,说话要低声、温和而坚定,减少激惹因素。

3、及时控制兴奋症状,缩短兴奋过程,防止过度兴奋引起的衰竭或伤人。必要时使用约束带进行机械性保护,约束过程中要经常关习询问病人需要及时喂水喂食递便器,并严格按使用约束带护理常规护理,并记录

交班。注意采用机械性保护须十分慎重,原则上尽量采用劝说,药物控制。

4、体力控制,病人极度兴奋冲动时,常需要多人对其进行体力性控制、但要注意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护病人的安全,不可以用脚朝天的拖拉,不要误伤病人,年老的病人要防止骨折,接触攻击性或手持利器的病人要避开正面,可由数人在正面吸引病人的注意力,其他人从后面抱住病人,若病人靠墙而立,可用棉被做盾牌直接从前面抱住病人,要先控制其两手,并防止病人牙咬、脚踢、叱咤。

5、采用机械性保护的病人应住隔离间或有专人看护,以免受其他病人攻击伤害或由其他病人任意松解约束带。

6、加强生活护理,兴奋病人大都不能自理生活,甚至裸体,乱爬乱食不洁东西或拒食等,应协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供给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防止兴奋过度发生脱水、衰竭,必要时喂食或流质鼻饲,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每日入量不得少于3000ml。

7、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尽量减少噪音,减轻病房的拥挤和紊乱,以利稳定病人的情绪。

(七)外走病人的护理

1、发现病人有外走企图时,应分析其原因,重点交班,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2、积极鼓励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

3、关心病人生活,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尽量满足合理要求,必要时设法取得亲属或组织的协助,如用电话、书信来访等方式给以安慰,如病情许可而征得医生同意后,也可在取得家属的配合下给予短期回家探亲。

4、加强病室的防护设备,门窗等如有损坏应及时检修。

5、陪同病人进行户外活动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行动,随时清点病人的总数。

6、工作人员应妥善保管钥匙,发现遗失,应及时报告病室护士长,立即设法寻找。

7、对有外走企图或对住院不安心患者应禁止外出会客,如需外出,一定要有工作人员专人看护。

8、如发现病人外走后必须立即设法寻找,并抓紧与有关单位及家属联系。

9、外走病人寻回后,首先检查有无危险品带入,并婉言劝说,避免过分指责,同时作好护理记录。

(八)癫痫病人的护理

1、经常注意其发作情况,不能单独外出。

2、当发作时,应解松衣襟、裤带,如呼吸一时不能恢复,应立即做人工呼吸,如有口腔分泌物,应设法除去,还应注意口腔,防止咬伤、脱臼、跌伤等。

3、癫痫持续发作时需用床边架,并有专职护理。

4、自己观察发作时间、性质、部位,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5、对具有癫痫性格的病人要正确引导,接触时应注意态度尽量避免引起激惹情绪。

(九)癔症病人的护理常规

1、安置病人时,应注意与精神症状丰富的病人分开管理,以免病人接受不良影响。

2、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分开管理,以免病人接受不良影响。

3、对表现以精神障碍为主的病人发作时,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将病人移至安静的环境,制止他人围观,同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4、对表现以功能躯体症状为主的病人,应给予对症护理,避免过分关心。如癔症性瘫痪疾病人,应做好皮肤护理,每日定时按摩肢体和功能锻炼,以防废用性萎缩。并配合医师进行暗示治疗。

5、病情缓解时,要鼓励病人积极参加作业,娱乐治疗及其他活动,培养集体观念。

6、要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和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和勇气。

7、向病人家属宣讲疾病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特点,端正对病人的态度,密切配合医护,预防疾病复发。

第五节 鉴定病人的护理

1、按精神病一级护理常规。

2、被鉴定者如属政治性或刑事案件,应单独隔离。

3、被鉴定者的日常表现应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

4、被鉴定者不得与亲属或亲友会见,如有特殊情况需经病室负责医生,或护士长同意后方得接见(会客限于室内)其来往信件均要保留,以作参考。

5、鉴定结果为精神病者,立即通知申请鉴定单位,如同意留院治疗,即按精神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第六节 睡眠护理

一)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1.病室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床褥干燥、清洁平整。

2.保持环境安静,兴奋躁动患者应安置于隔离室,并及时做好睡眠处理。工作人员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保持病室安静。

3.就寝时,可让患者听轻柔的催眠曲。

二)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

为患者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并督促执行,白天除了安排1~2小时午睡外,其他时间要组织患者参加适宜的工、娱、体活动,有利夜间正常睡眠。

三)促进患者养成有利睡眠的习惯

1.睡前忌服引起兴奋的药物或饮料,餐后不过量饮茶水,临睡前排尿。

2.睡前避免参加激烈、兴奋的娱乐活动和谈心活动。不看情节紧张的小说和影视片。

3.睡前用暖水浸泡双脚或沐浴。

4.取健康的睡眠姿势仰卧和侧卧,不蒙头盖面,不俯卧睡眠。

四)加强巡视严防意外

护士要深入病房勤巡视,采取定时巡查与不定时返回重复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仔细观察患者睡眠情况,包括睡眠姿势、呼吸音,是否入睡等,要善于发现佯装入睡者,尤其对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做好睡眠处理,防止乘人不备出现意外。

五)未入眠患者的护理

1.体谅患者的痛苦与烦恼心情

对未入睡患者,护士要体谅其因失眠而痛苦与焦躁不安的心情,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波动和激惹,耐心听取其所述,帮助安定情绪。

2.指导患者放松或转移注意力,帮助入睡

放松法有甩手操、放松功、放松训练等,可使肌肉放松、精神放松、促进睡眠。转移方法,如有意识地翻阅无故事情节的理论书,引发疲倦。也可将头脑中思考的问题写在纸上,通过心理放松而入眠。

3.分析失眠原因,对症处理

患者失眠的原因多种,如新入院者对医院环境陌生、不适应、害怕,也有患者对治疗反感或恐惧致失眠,要耐心劝慰、作保护性解释,使其有安全感;也有患者因疼痛及身体各种不适而引起失眠,应及时帮助缓解疼痛,排除不适;也有因过多思考生活事件,如婚姻、工作、经济等导致焦虑、紧张而失眠,可让其倾诉烦恼,患者会感到轻松,同时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其理智地搁一边,不再乱想;对主观性失眠者可在其入睡后用.

红笔在手臂上做记号,待醒后善意告知患者以证明确实睡着过,这可缓解患者对失眠的焦虑担忧情绪。若

睡前过分焦虑,也可用安慰剂暗示治疗;对抑郁症及幻觉、妄想症状严重的未入眠者,要及时按医嘱予以药物处理,加速帮助入睡,以免夜深人静,患者的抑郁情绪或幻觉、妄想症状加重而引发意外。

红笔在手臂上做记号,待醒后善意告知患者以证明确实睡着过,这可缓解患者对失眠的焦虑担忧情绪。若睡前过分焦虑,也可用安慰剂暗示治疗;对抑郁症及幻觉、妄想症状严重的未入眠者,要及时按医嘱予以药物处理,加速帮助入睡,以免夜深人静,患者的抑郁情绪或幻觉、妄想症状加重而引发意外。

第七节 药物依从性护理

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的主要途径,而且要维持数年,拒绝服药或自行停药可导致疾病复发。精神病患者多数拒绝服药,在住院期间因为要服从管理而常常表现为藏药。

藏药的原因有:

1.疾病因素,不承认自己有病或受幻觉妄想指使。

2.害怕药物反应,特别是严重反应,如静坐不能、四肢痉挛、吞咽困恼等会使患者感到异常难受和恐惧而拒绝服药。

3.社会心理因素,有时患者认为药物会会使记忆力减退,体态增胖,影响生育等,会给今后的学习、就业、恋爱和婚姻带来障碍。

患者藏药表现在住院初期,但某些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存在藏药行为。藏药的方式多种多样,多数患者藏于口腔内舌下、两颊或唇齿之间;部分患者在假装服下之时巧妙地将药滑入指缝、衣袖或口袋内,然后丢掉或转移到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少数人将药物服下后即躲到僻静处,用手指刺激咽部引吐吐出。

患者的藏药行为不仅影响临床诊治效果,给患者带来损失,而且有可能引起医患纠纷,必须十分重视,要根据当时的环境、患者的表情及动作仔细加以观察,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藏药行为。

1.培育护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 不但要善于发现藏药行为,还要有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和慎独的精神,要履行检查藏药的义务,不能图省事而忽略。

2.根据不同情况,引导患者服药 对因疾病因素导致藏药的患者,要通过解释说理使其觉悟到自己有病,需要治疗,必要时将服药好的患者当例子来进行启发诱导。对因害怕药物反应而藏药的患者,一方面要向他们说明药物反应时药物见效的表现,轻的反应对身体无影响,如果反应重医生会及时处理,另一方面要主动关心患者,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静坐不能的患者要根据其爱好多与其交谈,以分散其

注意力,双手抖动厉害的患者要协助其料理个人生活,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更换流质饮食等。对因社会心理因素导致藏药的患者,要向他们指出药物有消退过程,不会永远留在体内,等到疾病康复药量也会逐渐减少,他们会渐渐恢复正常的,同时要帮助他们解除对今后生活的顾虑,树立自信心。

3.所有患者服药时都要看服吞下 对有藏药企图或行为的要严格检查,用压舌板检查口腔内舌上下、两颊,同时检查患者手掌、衣袖及药杯;对有引吐行为的患者服药后要在护士视线之内停留10~15分钟,以防吐药。

第八节 约束带的应用与护理

一)概述

保护性约束其实质就是限制患者的行为,以保障患者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公共财物受到损坏,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其作为行为治疗的一种方法,是精神科临床常用的护理手段。

二)适应症

1.对新入院的患者有兴奋躁动、自伤、伤人及毁物的表现。

2.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兴奋躁动、毁物、冲门外逃者。

3.具有严重的自杀、自伤行为者。

4.癫痫发作的患者。

5.拒绝治疗的如输液不合作者。

6.其他特殊情况随时需要约束者。

三)约束带的使用规范

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治疗的辅助措施之一。使用约束带是为了暂时限制患者的活动,保护患者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保护治疗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性,故在认真执行保护性约束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约束带使用。

1.首先医师依据适应证开具临时医嘱——冲动行为干预治疗后方能执行对患者的约束。无医嘱情况下,护理人员不得擅自约束患者,如遇突发事件(冲动、自伤、伤人等)须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时,须在保护后的1小时内请医师按约束时间补开医嘱。

2.约束患者要非常慎重,原则是要向患者耐心解释,说明约束的目的,以取得合作,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

3.约束患者采取的体位应四肢舒适平展、处于功能位。约束带的松紧度要适宜,约束带与皮肤之间容纳1指的间隙。

4.被约束的患者必须安置在重症病室,重症病室护士须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状况和约束部位皮肤的血运情况,调整松紧度,定时更换约束部位。

5.患者被约束后要保证患者生理需要,进食、进水、大小便、生活护理要到位。

6.每1次约束患者时间不超过4小时,及时解除约束并做好冲动行为干预治疗登记。若病情不稳定需要继续保护时,必须征求医师意见,医师开具医嘱后一定要在床边进行,并继续做好登记。

7.保护患者的交接班一定要在床边进行,包括保护带数量、松紧情况、皮肤情况、床单位情况及记录情况。

8.护理人员执行保护后,必须认真、准确地填写“冲动行为干预治疗记录单”。

6.每1次约束患者时间不超过4小时,及时解除约束并做好冲动行为干预治疗登记。若病情不稳定需要继续保护时,必须征求医师意见,医师开具医嘱后一定要在床边进行,并继续做好登记。

7.保护患者的交接班一定要在床边进行,包括保护带数量、松紧情况、皮肤情况、床单位情况及记录情况。

8.作为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之前,就应该给患者及家属说明这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护理手段。通过保护性约束这一护理手段来保障患者及其他病友的安全,来保证更好的治疗。通过以上沟通后,能解除患者及家属心中的疑虑,并取得主动配合。

9.保护性约束之中应加强巡视,做好生活护理。患者行保护性约束时应内放衬垫,松紧适宜,最少要有1个手指的空隙,并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及血液循环情况,使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对被约束的患者,精神科的注册护士需随时巡视视察,进行严格的床边交接班如约束的松紧情况、皮肤情况、保护带的数目及护理记录是否完整、正确等,防止脱落或被其他患者解开,造成患者冲动伤人、毁物或自缢等严重后果;对被约束患者要有专人负责,重点护理,定时为患者喂水、喂饭、喂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保持床铺及衣物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加强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10.解除保护性约束时必须遵医嘱执行。解除保护性约束时护理人员不能自作主张,必须经科主任或精神科医师同意后方可解除;解除时要仔细清点约束带的数目,以防遗漏。此时患者精神症状已有所好转,

11.护理人员应针对保护性约束对患者进行2次必要的解释和沟通,护理人员应针对保护性约束对患者进行2次必要的解释和沟通,强调保护性约束的原因,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为下一步治疗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应按精神科医师的医嘱实施保护性约束。

2)特殊情况下,应按精神科医师的口头医嘱实施保护性约束,精神科执业医师应在患者被约束以后的6小时之内,补充书面医嘱并在病程记录内记载和说明理由。

3)精神科执业医师每日至少要对被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进行2次检查,并对是否要继续保护性约束进行一次评估。

4)精神科注册护士每10分钟至少应当巡查1次被保护性约束的患者。

5)患者被连续保护性约束达到72小时时,应当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

并对是否继续采取保护性约束做出评估。

6)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护理人员必须接受保护性约束技巧的专门训练。

7)老年患者的住院期间为防止发生意外,可以不经医嘱,由病房护士长决定使用或解除保护性约束。

第九节 探视制度

1.合理安排探视时间 新入院的患者因考虑到患者的疾病状态没有控制,对环境还不适应以及身体对药物没有产生耐受,为防意外,最好入院1周后再行探视。其他患者可每天探视1次或隔天探视1次,视医院和患者情况而定。

2.专人负责 探视要有专职护士接待,有专项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探视者姓名及所属关系,登记本存留以便清点人数和备查。要将患者交给家属手上,家属不在身旁,不能放患者出去。态度要热情,尽量协助家属解决问题。

3.探视要求 探视要在规定的场所进行,未经医生许可,不可将患者放回家中;病情没有控制或有特殊企图的患者,要暂停探视;重症患者需到床旁探视者,接待人员应陪同在旁。患者探视结束时,需经安全检查方可进入病房。

4.安全检查 探视者带给患者的物品须经仔细检查方可带入,凡影响患者安全的物品要拒绝收留,凡易变质腐败的食物应少收或不收,对拒绝的物品要向家属做好解释,讲清道理。收留的物品应写上患者姓名交工娱护士保管。

5.探视时间结束时,要认真清点人数并交班。

6.健康教育 接待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利用探视的机会做好家属健康教育工作,其内容包括以下4点。

1)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住院情况,嘱咐他们在规定的探视时间里,要尽量来院探视,以减轻患者想家的焦虑情绪。

2)探视时家属要照顾好患者,防止患者借机逃跑或伤人,探视完毕后,要将患者交给护士后方可离开。

3)不要给患者带来精神刺激和创伤,患者家中发生的意外或重大事件,须经医师同意方可告诉患者,避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

4)对迫切要求出院的患者要协助医护人员做好说服劝阻工作。

第十节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康复护理,是指通过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生活、职业、学习等方面技能的训练,达到尽量减轻疾病对患者精神功能的损害、提高其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之目的,帮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的护理方法。

(一)护理对象:各类型精神疾病的恢复期;慢性精神病患者;儿童精神病;老年精神病;精神衰退状态等。

(二)护理要点

1、日常生活行为技能训练:根据病情制定训练计划,着重训练个人卫生、饮食、着装等方面的行为能力,安排专人每周定时组织训练,可采取奖励性强化措施以巩固疗效。

2、学习行为训练:目的是帮助患者掌握处理和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可采用类似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可采用对话、宣传册或以表演心理剧、情景剧等形式进行。

(1)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帮助其了解药物治疗对预防病情复发的重要性,学习关于精神药物的常识从而接受药物治疗。学习服药的自我管理方法,掌握安全用药技巧和出现不良反应时能立即报告的能力。

(2)求助技能训练:在个体有需要时能向医务人员正确提出问题和要求,正确描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症状,及时向家庭成员和社会求助的能力。

(3)学习和一般技能训练:定时安排各类型的教育活动,如学习时事、卫生常识、科技知识等以提高常识

水平。学习掌握洗衣服、简单家务、园艺操作、社会礼节、公共设施及交通工具的使用方法等相关技能,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3、就业技能训练: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技能训练。如简单的作业能力、工艺制作、职业性劳动能力训练等。

4、始动性功能训练:包括自我照顾、健康教育、社会交往、适应技巧、沟通技巧、求职技巧、理财技巧等能力训练。每周定时安排示范讲解活动并采取相互检查、评比奖励等措施予以强化,逐步达到预期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