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 科学

神木县第七幼儿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学教学计划

朵朵四班 高瑞芳

一、情况分析:

本班幼儿男孩较多,中班组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他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表现为:

1、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喜欢问“是什么”、“为什么”,表现出好奇好问。

2、对事物的认识带有表像性,能感知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简单关系,但易受事物非本质特征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因果判断,如认为“汽车会动、会叫”,“汽车和小动物一样是活的。”

3、对事物的认识带有主观性,对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认识和解释,往往从主观意愿和个人感觉出发,常常赋予万物以灵性。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中班年龄的幼儿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差,他们只有在“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通过与材料互相作用,才能获得有关数学的直接体验,建构初步的数学体验。能够点数5以内的的物体和区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对于周围事物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还很缺乏。

二、教学目标:

1、情感和态度方面

(1)乐意探究周围生活常见的自然物,人造物和自然现象,愿意参加制作活动,乐意与同伴合作,有快乐满足的体验。

(2)喜欢追问,猜测和验证事物的特征及现象变化的原因,愿意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有主动探究的精神。

(3)表现出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2、方法和技能方面。

(1)能依据感知的需要,主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并尝试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探究的方式收集信息,发展感知观察的能力。

(2)能利用以往的经验进行猜测和验证,能用简单的图表收集、记录有关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发展探究未知的能力。

(3)能以周围事物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积极联想,提出自己的创造意向,并使用简单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活动,能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3、经验和知识方面。

(1)获得周围有观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集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植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获得常见自然科学现象的感性经验,了解它们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经验,了解他们的特征、用途和用法,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4、在数学活动中保持愉快情绪,喜欢获取新经验,乐意与他人合作,会有条理地拿取和整理活动材料。

5、能动手动脑进行数学探究活动,会用适当方法表示、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发展观察和比较、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6、获取周围事物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感知10以内基数,形成数的守恒概念,理解量的相对性等。

三、具体措施:

1、尊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充满爱地欣赏每一个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幼儿。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素材,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

3、通过启发性问题让幼儿明确观察目的,引导幼儿有序地进行全面观察,并给幼儿留下自由观察的空间。

4、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让幼儿产生亲身体验,多角度感知事物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区别。

5、提供有价值、多样、充足的实验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便于操作、就地取材、一物多用。

6、借助多媒体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7、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幼儿能理解的、感兴趣的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育内容。

8、将数学教育有机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因地制宜地将显示生活中的环境材料当作数学操作材料。

9、引导幼儿用能理解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0、启发幼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 “举一反三”等方式,时幼儿在探索解决问题中不墨守成规。

11、提供有意义的操作材料。

12、鼓励幼儿将口语与文字、数字、标记、图画等记录方式相结合,发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第二篇:试论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学活动

试论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学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