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真题

20xx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真题

中国社会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成为必然,并且体现为日趋增多的各类信访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增多的大规模群体信访和矛盾激烈的个体信访,引发了持续上升的“信访洪峰”, 上访者不闹不行,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使我国的信访工作和信访制度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在严峻的“信访洪峰”局面的背后,除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及其自身权益保护的诉求得不到解决等原因之外,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性矛盾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各级国家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懈怠渎职等,也是引发信访量剧增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不能不觉察到这样的事实:现行的信访制度虽然是中国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渠道,但这项制度的设计及其运作中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信访量居高不下、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困境一:信访内容的广泛性及复杂性,使得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信访活动中,信访制度承载了整个社会制度变革及社会稳定的重任,信访机构错位、越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信访的内容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信访是向国家机关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对于推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看,信访是中国公民权利意识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的渠道。通过信访这种非法治化的方式,政府的行政权力不断受到制约,政府执政

的水平不断受到检验,司法体制中的种种矛盾不断得以凸显,最终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这是信访活动和信访制度具有积极意义的一个方面。通过领导的重视和批示,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信访事项在合法合理的原则下,通过信访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疏导和协调工作得到解决,也能实现一定的社会稳定的目标。

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仍有相当一部分信访事项的处理运用的是法治以外的方式,或强压,或妥协,或哄骗等,成了许多基层信访工作人员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面对大量的群体信访或矛盾激化的各类个体信访,上有领导指令化解的压力,下有群众极端不满的怨气,信访部门在解决信访事项的过程中处于两难的境地。在这种工作状况下,信访机构错位、越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执政者预期的社会稳定的目标非但没有实现,反而陷入一种更为可怕的恶性循环之中。极少数信访人吃准了政府要稳定的“软肋”,“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手段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并为更多的信访人所效仿,带来社会负面效应。

困境二:从法律地位看,信访工作机构并不具有行政的职能和权力,也不是单独序列的国家机构,其处理信访事项的权能有限,不可以也不可能去解决本应由负有一定职责的国家机关办理的社会事务。

那么,赋予信访机构一定的职权是否就能有效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现行的信访制度早已突破了秘书性质的工作机构的定位,从现行的信访工作模式看,不具有行政权力的信访机构有时权力无限且不受制约,其工作的触角往往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有时甚至替代行使了国家机关的一部分职能;以领导批示为信访督办的依据带有人治色彩,而“传达室”和“邮局”式的归口转处,只能导致多数信访群体对国家和政府产生更大的失望与不满。总之,庞大的信访机构和众多的信访工作人员非但没有彻底化解不断涌现的社会矛盾,反而有可能成为中国走向法治化进程中的一股消解力量。

困境三:从信访人的心态来看,几乎所有的信访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清官情结,即便是面对法院已经判决生效的裁判文书,信访人仍意欲通过信访渠道来改变其败诉的现状。

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来看,这种信访的制度结构及运作方式,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国家体制、文化和民众心理的背景 。从封建社会中的击鼓鸣冤、拦轿告状等场景中,都能找到信访活动的许多痕迹。

困境四:党政及人大信访部门在处理涉及不服法院裁判的诉讼类信访时,将各级人民法院作为这类诉讼信访的责任归属单位,也存在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

有些诉讼类信访申诉案件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对诉讼类信访的行政化处理模式,导致许多诉讼类信访多年申诉不止。此外,在社会稳定的统一目标下,所有的法院在重大节庆和会议期间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做诉讼类信访老户的稳定工作,在政府、社会和民众的眼里,法院已经成了相对信访人而言的另一方当事人,与政府部门或其他社会组织并没有什么不同,结果导致司法裁判的权威大为削弱。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曾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的信访制度不仅陷入了“信访洪峰”的困境,而且正在经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的法治化的挑战。

当前的信访现状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又制约并引导着信访工作的方向,这使得信访制度与法治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当稳定压倒一切时,所有的信访机构都成为社会稳定工作的指挥部,“花钱买太平”、“摆平就是水平”等成为信访工作的实际考核目标。信访制度原有的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等作用基本上趋于弱化,信访方式亦成了相当一部分民众与政府抗争维权的主要手段,组织化、政治化、涉外化的信访倾向已经对社会和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如何解决信访难题成为执政党必须面对的现实。对各级国家机关信访部门而言,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让这一非国家序列的机构来承担,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也不符合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由于信访机构及信访工作人员面对的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稳定预期目标和不断涌现的信访浪潮,信访制度运行过程中又直接或间接形成一股对法治建设的抵消力,这样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政府和民众两方面都陷入了困境。虽然政府为解决信访难题已经付出了高昂成本,却仍然没有化解一浪高过一浪的“信访洪峰”,也未能满足民众对信访制度的过高期许,这其中是否值得我们追问和反思呢?

曾先后任抚顺市信访局副局长、局长的肖林发,近日向记者谈起信访来,滔滔不绝。

肖林发说,上访人数的统计方法还远不完善,不同的统计方式会

得出不同结果。上访群众量把人数往多说,来了10个说20,来了30说100多,以此给政府部门施加压力。案发单位往少说,自己的单位出群体访了,往少说减轻自己的责任。信访局要往实说,不过这个数字也很难精确。一是很难统计,二是各级都“做工作“,千方百计不让中央有关部门登记,或者请他们少登记。各地上访数量全国排位,排在前面谁也受不了。

根据我的经验,中央有关部门统计的各地上访人数也就是实际数的一半,省里统计数据是实际数字的2 / 3,市里统计的上访人数基本上是实数。同一个地方在不同场合报出的数据也不一样,往少说当反映维护社会稳定这一工作成果时,当我们反映老工业基地的困难时,往往就会多说。

治理信访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同时要辩证地看待一些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不符合政策的上访要求,基层信访不能开口子。靠领导拍板开口子解决问题,其效果并不理想。解决一个上来十个,恶性回圈。老是开政策的口子,后来的上访者往往相互攀比,导致息访成本水涨船高。实践证明,有的上访者依靠“闹”,迫使政府部门开了口子,更多的上访者就认为不“闹”不给解决。同时也要看到,有的政策不能与时俱进需要修改,信访部门就应该下情上传,建议上级对政策进行调整。

那么,如何解开这些“结”呢?第一,政府在出台政策时要慎重。第二,社会贫富差距不能太大,要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第三,解决问题既要依法,也要依情依理。比方说,拆迁过程中违章建筑一

律推倒,这些老百姓连个窝都没有,政府还是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无理访,信访部门根据信访条例进行三级复查后不应再受理;如果恶性闹事,就应该按社会治安案件查处。第四,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解决信访问题不能没有钱,也不能光靠钱,有的时候需要向群众讲清道理,一点点让老百姓理解,体谅党和政府的困难。 改革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是上访现象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根本之道。抚顺有些企业改革较早,走对了路子,现在效益很好问题很少。但也有不少企业迟迟不改,结果偷光、丢光、烂光,最后败得啥都没了,只剩下上访的群众了。

基层信访部门每天一开门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这从上访者的表情心态上就可以看出来。一般而言,接访前“新访”愁眉苦脸,“老访”吹胡瞪眼,“群访”则是人多壮胆,一个劲叫板。接访中,不少上访人第一次来还是通情达理,这时你是“恩人”,有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一时得不到解决,有的上访者第二次来就不太讲理,上访者不闹不行,再后来就是强词夺理,蛮横无理。信访干部也从“好人”,一步步变成“坏人”,甚至是“仇人”。

面对这种情况,干部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准。信访部门得给上访人员说清楚政策是怎么规定的,你的要求符不符合政策,能不能办。不管政策能否给予解决,我们都得有个基本的交代,老不说话,往外推不行。

当好“三员”,与群众“心连心”。多年经验表明,群众反复访、

集体访、越级访,大多针对干部宗旨意识不端正、工作作风不踏实等。为此,我们要求乡村干部一定要当好“三员”——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公共事务的服务员。

在淅源乡,群众过去是“有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访再说,到了信访局自然有人管”。为改变这一习惯认识,乡党委、政府除刷写标语、出宣传栏等常用形式外,还结合眼前重点工作,每半月印发一期宣传提纲,让干部带下去宣讲,便于群众及时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加大本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工作重点等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机构改革到现在,如果按权定责,乡镇干部可以当“甩手掌柜”了,但我们认识到:群众之间有了纠纷和矛盾找到村委会、乡政府来,就不能总想着把他们往派出所和法院推。因为遇事就找派出所和法院,一来浪费时间花费大,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二来婆媳妯娌之间的口角连警察、法官也理不清。所以乡党委、政府明确规定: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若非触犯刑法,乡村两级要尽可能调解,调解3次以上仍然无法解决的,才能建议当事人去寻求司法解决途径。

淅源是一个自身经济条件非常薄弱的山区小乡,群众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非常强烈。为此,我们以“向外争取资金、向上争取项目”为抓手,20xx年以来争取各类资金2500多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淅源乡,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80%,自然村通车率100%,电信、移动、广电网络覆盖率100%,中心小学、敬老院、侨乡广场等先后建成使用,4公里“侨乡樱花路”、1600亩花果树将使淅源花开四季。

淅源面貌在变,群众眼光在变,干群关系也在变!自20xx年以来,淅源乡已连续3年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重复上访,社会稳定,政通人和,逐步走上了和谐发展之路。

第一题:对于基层群众认为上访不闹不能解决问题,你认为怎么解决?20分,600字。

1、近处看,如何解开“上访者不闹不行”的结?

2、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基层信访问题?

第二题:假设你是一名基层信访干部,就基层信访出现的新问题、针对“新形势下信访问题”写一篇文章。40分,不少于900字。

 

第二篇:20xx年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分析

20xx年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

民主法治专题:

例1:?花钱买稳定?是一种短期行为

记者最近在基层调查发现,?非正常息访?怪

象所导致的政府投入是一个惊人数字,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固定并以此为生的信访人群。权威人士指出,花钱不可能真正换来稳定,这种行为使信访人的合理诉求被压制或忽略,对相关责任人的惩处机制因此丧失,政府的公信力也会下降,信访形势将很难好转。

?花钱买稳定?是一种短期行为

一是,?花钱买稳定?这种?非正常息访?的

做法忽视了信访工作的复杂性,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简单等同于?人民的问题靠人民币解决?,是一种典型的短期行为,其危害不容忽视:一是?截访?成本高,有的甚至成为?无底洞?。近年来,基层一些地方用于?截访?的成本不菲,实

20xx年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分析

部透露,当地人为了?稳控?一名上访户,每年单花在他一人身上的费用就达数万元。

二是,老问题没有解决,新矛盾又产生。一

些地方把上访者送进?学习班?甚至精神病院,图的是一时的稳定,保的是自身的官帽。这种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剥夺合法权益的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激花了信访者与当地党委、政府的矛盾,势必引发新的或者更多的上访行为。

三是,淡化了宗旨意识,影响了干部作风。

既然可以?花钱买稳定?,基层一些干部认为,信访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没必要认真解决。解决这类带有长期性的复杂问题,好比碰到慢性病,不时花钱买点消炎药止痛一下即可,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怕要动大手术,但那样得不偿失。还有的领导干部透露,一些矛盾是上任留下来,到了自己这一任也不想去碰它,顶多花点钱先稳住再说,反正自己是有任期的,拖过几年也就走了,?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想接。

警惕无奈选择中滋生的?信访油子?

专家认为,?花钱买稳定?这一现象,首先直

接表现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在特殊时期或某一时间段,出于?上级要求?或?某种需要?

而出钱、出物暂时平息上访的办法;另一方面,由于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一些上访人利用这种心理而求得?利益回报?,久而久之,形成了?信访油子?群体。

虽然?信访油子?在上访人群中只占极少数,但他们的出现,还是给我们现有的信访工作机制提出挑战。同时,在这类人群上的开支日积月累,也是一笔庞大数字,值得警惕。

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仅街道办事处这一

行政层级,每年为了接访或处理信访事件,就要花费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在这方面的财政压力确实比较大。?信访油子?确实存在,反映的问题毫无道理,但是一遇到重大活动举行时或是敏感日子,就直接进京上访,就直接进京上访。其实难于接待的并不是那些真正有切实困难,或者遭遇不公平待遇的群众,而是那些尝到上访甜头的?会哭的孩子?。

信访工作之所以难色,因为它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强的工作,上访群众有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但是在处理信访案件时,绝不能突破政策界限,违反规原则,更不能花钱买平安。

?信访油子?的出现,警示我们种种?非正

常息访?行为已经发出了错误信号,刺激一些人信奉?大事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有的人逐步形成对信访工作的?制度崇拜?和路径依赖,对信访工作解决问题、满足诉求的期望值日益增高,因此到信访部门上访的多,找法院打官司的少,涉法涉诉等总是大量涌向信访系统。

?一票否决?高压让基层干部委曲求全

既然危害不言而喻,基层一些地方为何乐此

不疲?一名县信访局局长私下告诉记者,其实,基层干部也不想这样做。但目前的信访体制,又让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现在的稳定压力非常大,在一些敏感时期,一旦出现进京赴省上访,不管什么原因,不问青红皂白,上级部门先处理上访人所在的单位或政府负责人,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就要受处理,甚至丢官罢免职。

信访干部在现行的体制下只能委曲求全,在

夹缝中求存在,即使很委屈,也不能有硬气,这名干部说,?花钱买稳定?实属无奈之举。

有专家指出,不少地方苛求基层?不能出事?,不发生群体性事件,无大规模上访,无人进京上访就叫?稳定?。评价干部能力和政绩也以此为重

要指标。一些地方只要辖区内发生?进京上访?、?非正常上访?事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就被一票否决。一票否决制的?高压?,使得基层政府想方设法?哄住?、?截住?、?吓住?、?管住?上访人,不让其越级上访。

上访油子的出现,症结何在?

一是现行的信访体制存在一定问题。现在的

信访部门相当于传达室,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他们的办法就是,谁的人谁领导,最多督办一下,通报一下,没有解决问题权力和能力。

二是对信访的理解有问题。设立信访就是让

群众反映问题,不能因为群众去上访,就是基层干部工作没做好,就处理基层干部。如果没有上访,还要信访部门干什么,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了,不能因为有上访就处理人,而应该找出引起上访的原因,谁有问题就处理谁,谁有责任就处理谁。如果这两个方面有改进了,?非正常息访?的怪象也许就会逐渐消失了。

例2:破解信访难题需要改革信访体制

中国的信访活动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因

信访部门权限和掌握的资源有限,提供权利救济的能力十分低下:?分级负责?与禁止?越级上访?

的规定,挡不住信访民众涌向上级政府的事实;极低的信访成功率却不妨碍信访洪流日渐壮大等等。对此,目前的解决之道是,通过建立对地方的种种信访追究制,力求将?引发信访的问题?化解在源头,使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

这是一种压力制型的解决机制。但专家认为,它没有正视地方党政的能力,没有正视相当多?引发信访的问题?产生于利益分配制度的结构性失衡,一味强调责任追究,必然造成地方上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采取各种手段来消解上级的压力。这将会带来新的问题。

首先,用钱来人为堵塞信访渠道,会造成民

20xx年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分析

?销号?、?截访?打击了信访民众对于信访部门的信任,连带损害了他们对上级部门的的信任;?贿买?、?收买?,将各种复杂的现实矛盾转化为庸俗的经济问题,破坏了信访民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严重的是,信访本来是密切联系群众,现在却将群体上访、越级上访看成是不稳定因素;信访本是为了落实宪法赋予群众的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现在却在花钱稳控中损害了信访民众的基本权利。一旦失去对寻求正义的希望,失

去对党政部门的认同,失落的信访民众可能产生强烈的绝望情绪,而这是激进主义情绪和行为的温床,也是反体制思想和行动的温床。

其次,花钱买来的稳定是种假象,它不利于

中央真正了解基层的,影响国家政策的形成和调整,有可能错过在体制层面解决引发信访深层次矛盾层面解决引发信访的深层次矛盾和最佳时机。比如征地补偿,即使按现行法律办理,仍常会招致不满,原因是法定补偿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如不及时修改会带来更大的隐患。而如果地方花钱掩盖了矛盾,闭塞了上级的耳目,这可能致使其再做出错误的判断。

再次,?贿买?、?收买?信访者的金额没有客

观的标准,而是取决于主政官员害怕?一票否决?的程度以及信访民众真实行动能力的大小。这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信访民众的期望值,在客观上鼓励了?信访钉子户?的产生,容易在信访民众间造成互相攀比的情况。它不利于建立处理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不利于对信访问题的系统化解决。

综上所述,想通过花钱来解决信访危机是将

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要破解信访难题,最佳的途

径应该是;重新确定信访的功能目标,在强化和程序化信访制度作为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同时,把公民权利救济方面功能从信访制度分离出去,以确定司法救济的权威性。鉴于目前的信访体制,可以考虑撤销各部门的信访机构,把信访全部集中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民代表来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而最为迫切的,是要切实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对少数地方党政机关迫害信访者的案件要坚决查处。

例3:花钱?销号?,惊曝?信访寻租?乱象

今天不花钱?销号?,也许明天就丢了?官

帽?,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些基层干部的切肤之痛。

一是信访考核制度的高压政策。 ?一票否决?制度下,严格的信访指标与政绩考核挂钩,滋生出?信访寻租?乱象。一些基层政府在?息访?不成功、?截访?不好使的情况下,为了保持所谓?清白?,给上级留下?稳定?的印象,只好想方设法通过?信访寻租??销号?。

一些基层信访干部也不想参与?信访寻租?,

但目前的信访体制和考核干部政绩、能力的压力型评价体系,又逼迫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在一些

敏感时期,上级对他们的要求是,不管什么原因,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有人上访给某个地方?丢了脸?,上访者所在单位或政府负责人就?没有好果子吃?。因此,他们只有一味去?灭火?,而事后?起火?的原因却少有人管。由于缺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渠道,时间一长,矛盾再次爆发,又?起火?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上访老户无理取闹,增加了地方政府和

部门的压力。长期上访使有的上访户得出?真经?:一是上访地点专挑要害部门,或者他们认为?管事?的部门;二是他们潜意识中认为?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 长期上访老户的频繁上访,地方政府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处理基层相关干部。

三是中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变更不到位,

导致某些问题处理困难,基层撒手无招,当事人无奈之下,只得上访。有些问题不是基层我们县里能解决的,甚至省、市都难以解决,因为许多问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是上面要求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总之不能出现稳定问题。我们只好想尽办法‘捂’。一方面和上访者喝酒交朋友,求他们别上访;另一方面,随时准备截访。软的不

好使,就来硬的。一般是办‘学习班’,一些带头上访者,影响社会稳定,引起不良后果,拘留、罚款、劳教的都有。在信访方面,省对市的要求是‘一票否决’,市对县当然也跟着‘照葫芦画瓢’。?

四是缺乏综合治理的信访隐患调处化解机制。基层不牢,根基不稳,出现问题,导致出现上访现象频频。部门没有联动。

如果说信访过程中同样存在权力寻租现象,也许有人难以理解。因为上访者通常无钱无关系,而信访部门则?无权?直接处理问题,并没有多少寻租的空间。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另一面却常常被人忽略,那就是地方政府向更高级别信访

20xx年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分析

为做到这一点,需要到上级信访部门请客送礼、沟通信息。目前,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的主动为之,是由信访考核工作的压力体制造成的。为减少?不正常?的进京访、越级访,信访已成为对地方政府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常常是?一票否决?。为达到要求或做出?政绩?,地方官员在不能实际阻止信访民众去更高级别信访部门上访时,就会想办法从纸面上将其?消灭?。

现在实行的信访政策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并对地方党政机关规定了各种信访责任追究制,以求通过对地方党政机关施压来解决问题。20xx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信访条例,其中一条重要原则是保护信访人的权利。

?过去如果有进京上访者,一旦获取信息,地方就会派人去截访,现在截访这条路不好走了,为了避免增加基层的上访记录,向上级信访机关接待部门有关人员送礼、拉关系应运而生。?盘世贵说。中部地区某县一名接访人员告诉记者,不请客送礼,一旦上级信访部门登记上就没有办法补救了,或者说补救的难度就更大了。而一些上级信访、综治部门和干部也把?销号?作为创收的重要手段。半月谈记者在中部某市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市里信访局一名干部暗中授意他接待的上访者多组织些人,把个人访搞成集体访,从而给上访者所在地的县政府施压,捞取好处。 消除?信访寻租?,重在改革信访体制

通过?信访寻租?,能否买来真稳定?显然

不是。花钱买来的稳定,等于硬是在一个脓包上贴了一个装饰物。结果时间一长,不仅装饰物会废弃掉,脓包也会烂得更厉害。也就是说,这种

?泡沫稳定?实际上掩盖了矛盾,隐瞒了真相。截访所花费的经济成本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而?销号?这种通过行贿上级信访部门官员来减少上访登记量的行为,不仅欺骗了上级,还在体制内部增加了一个腐败的新来源。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错过在体制层面解决该信访问题的最佳时机。

通过花钱来化解信访问题,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表现。我国的信访部门因权限和掌握的资源有限,因此,对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有限,造成信访成功率很低,从而使得信访洪流日渐壮大。但是如果?一票否决?得不到改变,上级信访部门这个?无权?的部门,就会因统计信访量而对地方政府产生?生杀予夺?的效应。虽然绝大多数信访干部是好的,但很难说没有人会试图用权力寻租,用帮助?销号??销账?引诱重压之下的地方政府,从而换取个人的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不但打击了信访民众对信访部门的信

任,也使上级政府、中央政府得不到正确的信访统计信息,从而有可能导致对信访形势的误判。因此,需要减轻对地方政府的信访考核压力,杜绝信访部门权力寻租的可能。

信访制度的功能,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而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正是人大机构的主要和基本职能之一。许多信访事件的发生,主要是政府机关行政和司法机关执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自身进行监督,很难产生良好的监督效果。

那么,如何解决信访问题产生?

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要重新确定信访的功

能目标,即在强化信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同时,要把公民权利救济方面的功能从信访制度中分离出去,以确定司法救济的权威性。

其次可考虑改革目前的信访体制,把信访集中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民代表来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以加强系统性和协调性。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要切实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对少数地方党政机关迫害信访者的案件要坚决查处。

在信访问题上,当务之急,一是应建立自

下而上的倒查制度。比如,对到市里上访的问题,市委、市政府要倒查县委、县政府为什么没有解决。同样,县里也可以倒查乡镇是什么原因,是

政策问题,还是行政不作为?如果没有太大困难,却长期没有解决,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是信访部门要改变以信访量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办法,代之以信访问题解决程度为主要指标的办法。也就是说,改变过去以非正常进京上访数量来考核地方政府的办法,转为通过抽查、回访一些重点信访案件解决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畅通民情渠道,化解基层矛盾,从而尽可能消除?信访寻租?现象。

二、给定资料

中国社会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过

程中,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成为必然,并且体现为日趋增多的各类信访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增多的大规模群体信访和矛盾激烈的个体信访,引发了持续上升的“信访洪峰”,上访者不闹不行,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使我国的信访工作和信访制度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以前主要是计生、宅基地、三提五统、下岗职工

等、村干部作风问题引发上访

现在的信访领域及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拆

迁、征地、城市管理、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涉法涉诉问题(执行难)、司法不公、行政办事越权等。

信访案件持续上升的原因?

一是我国现在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迈过

了3000美元大门的临界线,进行工业化时期,这一阶段是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激发的一个特殊时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迅速加剧,群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民主法治的迅速推进,利益结构的巨大调整,加大了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的拉大,因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协调博奕调整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进入一个信访高峰是历史必然,对此我们应该有所心理准备,不要大惊小怪。

二是要看到,我国的一些政策、法律、制度不完

善是导致产生信访案件的重要诱因。如,城乡二元化结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司法救济制度及各行业内部规范依法行政、保护民众利益的相关制度的欠缺,导致群众依法维权无法可依,无章可据,投诉无门,维权无招,于是乎,只能通过上访喊冤这条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老路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冤屈。

三是要看到,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普遍重

视经济建设,重视财税增长,但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建立政府与群众的利益协调机制,不能有效地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政于民,制定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度等,往往违背了群众的意愿,侵犯了群众的

利益,导致群众利益受损,不但未能从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反而沦为二等市民,被上楼、被拆迁、被污染等现象时而发生,而一旦通过法律途径和司法救济或其他正常渠道(如,到人大机关投诉)来维权,收效甚微,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他们往往通过这种激进的方式――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无理缠访的形式来维权,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与利益,导致信访案件骤增。特别是一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民生为本,民安为先,没有走群众路线,往往高高在上,不愿深入社会底层、基层,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及时变上访为下访,不能做到工作思路在一线梳明确、工作方式方法在一线优化完善、矛盾问题在一线深入解决、工作作风在一线提升、干群关系在一线密切、管理在一线创新。

四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以人为

本,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不是执政为民,而是执政为己、执政为官,在制定出台工作措施和施政过程,不但不尊重民意民愿,反而不敢把相关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面向群众公开,真正做到依法公开、公正、公平地执政和执法,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遇到群众阻挠或反对,就视群众为刁民、蛮人,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手段予以打击,甚至违反政策动用警力或

暴力对待群众,特别是在一些拆迁、征地、劳资纠纷、企业改制的过程经常出现类似现象。因为在宗旨上背离群众,在作风上淡薄群众,在工作粗暴对待,仅仅是把群众当成管理和压制对象,而不是真正树立群众是我们的上帝的观念,这种错误的发展观、决策观和执政观,必须导致在错误的思想指导作出的违规违法侵犯群众权益行为的出现。试问这样的部门,群众能拥护、理解和支持吗?这样的衙门作风、官僚作风、长官意志、粗暴行为,是我们群众喜欢的吗?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宗旨理念和执政观出了问

题。

另外,折射出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工作不透明,

暗箱操作、违规操作频出不穷,不敢公开,不愿公开相关的政策、措施及标准,以为群众不懂法律,不懂维权,对此,必须运用行政问责和严厉的党政纪处分来决定。

另外,重大决策事项听证制度和社会稳定风险评

估机制不健全,没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体现群众在地区发展中的主体决策地位。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进,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特

别是严格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各部门在执政、执法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真正做到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

施,对政策制定、工作标准、办事程序、补偿标偿、管理制度、服务规范进行严格的细化和界定,使每一项行政、管理和执法活动都有规可循,增强行政、热源法的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推行?阳光政务?,其核心是政法公开,要通过大力实行政务公开,以透明保廉正,以公开促公正,真正把行政行为和司法执法工作臵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让群众时刻感受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五是,信访制度在基层落实不到位。我们已经有

了健全完善的信访制度,但是这项制度及运转中存在的缺陷,如对各行业部门内部的信访机构及工作机制没有做到有效规定,导致一些行业部门的信访问题因为没有法律规定赋与职权,而不愿意接访,因此把大量信访问题及上访人都推到信访部门处理。另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群众对出现的问题不愿意通过行政复议、司法诉讼或司法救济手段解决,坚定的怀着一根筋的念头,凡事要上访,只要有了领导(大官)接访,问题就能得到有效处理。信访条例的内容、领域、内容、工作规范也有待进一步明确细化,以减轻信访部门压力。毕竟,信访部门是受理部门,是一个综合协调部门,不是信访问题的具体处理部门。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治理、联管联治手段予以解决。现行信

访部门编制有限,机构单一,不足以应付日益庞大的上访大军。

信访工作的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和?谁主管、

谁负责?原则,信访问题的处理,是从哪里来,还是要回到哪里去处理。

六是,一些基层政府、村居、部门工作人员工作

方式简单粗暴,对待群众作风强烈,不但不能依法正确履行职权,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而且为官不正,为官不廉,为官不清,自身工作作风、执政方式、工作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执政要求,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开展群众工作的良好思路和经验做法,对新形势分析不够,对新知识学习不透,处理新问题、办理新案件、提供新服务,办法不多,执政能力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深入基层走访,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谈心,摸透工作实情,了解群众的诉求与意愿,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工作上的难题,导致产生了干群矛盾、官民隔阂。另外,信访受理渠道不畅通,对群众的诉求受理不及时,不能情理并重,加强疏导引导,教育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情理并重,法理并重,用高超的艺术把各类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个别干部甚至知法犯

法,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作威作福,欺诈百姓,以权谋私,群众反响较大,社会影响恶劣,引发群众公愤,群众屡经投诉反映,又得不到有效处理,只好揭竿而起,越级上访,集体上访。

八是,多数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和表达的诉求是

好的。但多数群众法制意识淡薄,参政议政的表达方式不合理,按理说,现行社会和现阶段的政府执政水平与执政方式有了很大转变。一些群众本可以通过到人大及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反映投诉问题,或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但是顾及面子、担心利益受损,在一些上访老户维权成功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之下,他们更喜欢更热衷于通过上访、甚至是集体或越级上访这种方式来反映问题、表达诉求,以为这样就可以引起高层注意,以为向政府施压就可以更快更好地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更有甚者,狮子大张口,动辄就向政府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和天价索赔,诉求得不到满足,就采取极端方式解决,如多年缠访、无理上访老户的出现即为明证。公民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增加是一件好事,但如何引导公民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也是各级政府和部门亟须研究解决的一大社会课题。

说一千,道一万,信访问题产生的最基本的原因,

在于没有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正义,没有让每一个国民实现尊严劳动、体面和幸福生活。

事实上,在严峻的“信访洪峰”局面的背后,除

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及其自身权益保护的诉求得不到解决等原因之外,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性矛盾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各级国家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懈怠渎职等,也是引发信访量剧增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不能不觉察到这样的事实:现行的信访制度虽然是中国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渠道,但这项制度的设计及其运作中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信访量居高不下、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困境一:信访内容的广泛性及复杂性,使得社会矛盾集中体现在信访活动中,信访制度承载了整个社会制度变革及社会稳定的重任,信访机构错位、越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信访的内容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信访是向国家机关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对于推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看,信访是中国公民权利意识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的渠道。通过信访这种非法治化的方式,政府的行政权力不断受到制约,政府执政的水平不断受到检验,司

法体制中的种种矛盾不断得以凸显,最终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这是信访活动和信访制度具有积极意义的一个方面。通过领导的重视和批示,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信访事项在合法合理的原则下,通过信访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疏导和协调工作得到解决,也能实现一定的社会稳定的目标。

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仍有相当一部分信访事项

的处理运用的是法治以外的方式,或强压,或妥协,或哄骗等,成了许多基层信访工作人员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面对大量的群体信访或矛盾激化的各类个体信访,上有领导指令化解的压力,下有群众极端不满的怨气,信访部门在解决信访事项的过程中处于两难的境地。在这种工作状况下,信访机构错位、越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执政者预期的社会稳定的目标非但没有实现,反而陷入一种更为可怕的恶性循环之中。极少数信访人吃准了政府要稳定的“软肋”,“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手段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并为更多的信访人所效仿,带来社会负面效应。

信访工作已列入对各级政府目标绩效考核的重点

工作,我们将信访工作列为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就是希望通过政策考核导向,督促各级各部门重视和加强

信访工作,通过工作机构、工作机制、组织网络、工作方法的改进,促进信访工作在基层解决。但是,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加上信访工作量大,一些信访问题需要按程序和法律办事,个别信访的处理令上访人不满意,于是他们就纷纷效仿,越级上访,增加了上级信访工作的压力。所以,上级压下级,中央压省区,地市压县,县压乡,乡压村,一级压一级,信访一票否决的魔力,使各级党政领导不寒而栗,一旦被实施一票否决,提拔、评先、奖金、职位,统统都会化为泡影。因此,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往往更加注重信访量和信访人员的减少,纷纷通过制定核准信访工作具体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和工作力度,希望通过强压、控制手段予以控制,殊不知,这种治标不治本、摁下葫芦起来瓢的信访怪状只会愈演愈烈。

对策:信访考核指标和考核体系的科学设臵,不要动不动就实行一票否决,通过良性的政策导向促使各级各部门能够真正沉下心,铺下身子,开动脑筋,认真研究解决促进信访工作解决的长效机制,而不是在堵、控、压下功夫,否则只会掩耳盗铃、亡羊不补牢。

困境二:从法律地位看,信访工作机构并不具有行政的职能和权力,也不是单独序列的国家机构,其

处理信访事项的权能有限,不可以也不可能去解决本应由负有一定职责的国家机关办理的社会事务。

那么,赋予信访机构一定的职权是否就能有效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呢?答案是否定的。现行的信访制度早已突破了秘书性质的工作机构的定位,从现行的信访工作模式看,不具有行政权力的信访机构有时权力无限且不受制约,其工作的触角往往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时甚至替代行使了国家机关的一部分职能;以领导批示为信访督办的依据带有人治色彩,而“传达室”和“邮局”式的归口转处,只能导致多数信访群体对国家和政府产生更大的失望与不满。总之,庞大的信访机构和众多的信访工作人员非但没有彻底化解不断涌现的社会矛盾,反而有可能成为中国走向法治化进程中的一股消解力量。

困境三:从信访人的心态来看,几乎所有的信访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清官情结,即便是面对法院已经判决生效的裁判文书,信访人仍意欲通过信访渠道来改变其败诉的现状。

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来看,这种信访的制度结构及运作方式,有着与之相适应的国家体制、文化和民众心理的背景 。从封建社会中的击鼓鸣冤、拦轿告状等场景中,都能找到信访活动的许多痕迹。

困境四:党政及人大信访部门在处理涉及不服法

院裁判的诉讼类信访时,将各级人民法院作为这类诉

讼信访的责任归属单位,也存在严重的社会负面效应。

有些诉讼类信访申诉案件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对

诉讼类信访的行政化处理模式,导致许多诉讼类信访多年申诉不止。此外,在社会稳定的统一目标下,所有的法院在重大节庆和会议期间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做诉讼类信访老户的稳定工作,在政府、社会和民众的眼里,法院已经成了相对信访人而言的另一方当事人,与政府部门或其他社会组织并没有什么不同,结果导致司法裁判的权威大为削弱。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曾在中国历史发展

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信访制度不仅陷入了“信访洪峰”的困境,而且正在经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的法治化的挑战。

当前的信访现状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而社会稳

定又制约并引导着信访工作的方向,这使得信访制度与法治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当稳定压倒一切时,所有的信访机构都成为社会稳定工作的指挥部,“花钱买太平”、“摆平就是水平”等成为信访工作的实际考核目标。信访制度原有的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等作用基本上趋于弱化,信访方式亦成了

相当一部分民众与政府抗争维权的主要手段,组织化、政治化、涉外化的信访倾向已经对社会和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如何解决信访难题成为执政党必须面对的现实。对各级国家机关信访部门而言,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让这一非国家序列的机构来承担,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也不符合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由于信访机构及信访工作人员面对的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稳定预期目标和不断涌现的信访浪潮,信访制度运行过程中又直接或间接形成一股对法治建设的抵消力,这样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政府和民众两方面都陷入了困境。虽然政府为解决信访难题已经付出了高昂成本,却仍然没有化解一浪高过一浪的“信访洪峰”,也未能满足民众对信访制

度的过高期许,这其中是否值得我们追问和反思呢?

曾先后任抚顺市信访局副局长、局长的肖林发,

近日向记者谈起信访来,滔滔不绝。 肖林发说,上访人数的统计方法还远不完善,不

同的统计方式会得出不同结果。上访群众量把人数往多说,来了10个说20,来了30说100多,以此给政府部门施加压力。案发单位往少说,自己的单位出群体访了,往少说减轻自己的责任。信访局要往实说,不过这个数字也很难精确。一是很难统计,二是各级

都“做工作“,千方百计不让中央有关部门登记,或者请他们少登记。各地上访数量全国排位,排在前面谁也受不了。 根据我的经验,中央有关部门统计的各地上访人

数也就是实际数的一半,省里统计数据是实际数字的2 / 3,市里统计的上访人数基本上是实数。同一个地方在不同场合报出的数据也不一样,往少说当反映维护社会稳定这一工作成果时,当我们反映老工业基地的困难时,往往就会多说。

治理信访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同时要辩证地看

待一些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不符合政策的上访要求,基层信访不能开口子。靠领导拍板开口子解决问题,其效果并不理想。解决一个上来十个,恶性回圈。老是开政策的口子,后来的上访者往往相互攀比,导致信访成本水涨船高。实践证明,有的上访者依靠“闹”,迫使政府部门开了口子,更多的上访者就认为不“闹”不给解决。同时也要看到,有的政策不能与时俱进需要修改,信访部门就应该下情上传,建议上级对政策进行调整。

那么,如何解开这些“结”呢?第一,政府在出台政策时要慎重。第二,社会贫富差距不能太大,要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第三,解决问题既要依

法,也要依情依理。比方说,拆迁过程中违章建筑一律推倒,这些老百姓连个窝都没有,政府还是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无理访,信访部门根据信访条例进行三级复查后不应再受理;如果恶性闹事,就应该按社会治安案件查处。第四,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解决信访问题不能没有钱,也不能光靠钱,有的时候需要向群众讲清道理,一点点让老百姓理解,体谅党和政府的困难。

改革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是上访现象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根本之道。抚顺有些企业改革较早,走对了路子,现在效益很好问题很少。但也有不少企业迟迟不改,结果偷光、丢光、烂光,最后败得啥都没了,只剩下上访的群众了。 基层信访部门每天一开门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这从上访者的表情心态上就可以看出来。一般而言,接访前“新访”愁眉苦脸,“老访”吹胡瞪眼,“群访”则是人多壮胆,一个劲叫板。接访中,不少上访人第一次来还是通情达理,这时你是“恩人”,有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一时得不到解决,有的上访者第二次来就不太讲理,上访者不闹不行,再后来就是强词夺理,蛮横无理。信访干部也从“好人”,

一步步变成“坏人”,甚至是“仇人”。

面对这种情况,干部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二

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准。信访部门得给上访人员说清楚政策是怎么规定的,你的要求符不符合政策,能不能办。不管政策能否给予解决,我们都得有个基本的交代,老不说话,往外推不行。

当好“三员”,与群众“心连心”。多年经验表

明,群众反复访、集体访、越级访,大多针对干部宗旨意识不端正、工作作风不踏实等。为此,我们要求乡村干部一定要当好“三员”——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公共事务的服务员。

在淅源乡,群众过去是“有事不管三七二十一,

先上访再说,到了信访局自然有人管”。为改变这一习惯认识,乡党委、政府除刷写标语、出宣传栏等常用形式外,还结合眼前重点工作,每半月印发一期宣传提纲,让干部带下去宣讲,便于群众及时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加大本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工作重点等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机构改革到现在,如果按权定责,乡镇干部可以

当“甩手掌柜”了,但我们认识到:群众之间有了纠纷和矛盾找到村委会、乡政府来,就不能总想着把他

们往派出所和法院推。因为遇事就找派出所和法院,一来浪费时间花费大,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二来婆媳妯娌之间的口角连警察、法官也理不清。所以乡党委、政府明确规定: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若非触犯刑法,乡村两级要尽可能调解,调解三次以上仍然无法解决的,才能建议当事人去寻求司法解决途径。

淅源是一个自身经济条件非常薄弱的山区小乡,

群众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非常强烈。为此,我们以“向外争取资金、向上争取项目”为抓手,20xx年以来争取各类资金2500多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淅源乡,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80%,自然村通车率100%,电信、移动、广电网络覆盖率100%,中心小学、敬老院、侨乡广场等先后建成使用,4公里“侨乡樱花路”、1600亩花果树将使淅源花开四季。

淅源面貌在变,群众眼光在变,干群关系也在变!自20xx年以来,淅源乡已连续3年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重复上访,社会稳定,政通人和,逐步走上了和谐发展之路。

三、作答要求:

1.对于基层群众认为“上访不闹不能解决问题”

(1)近处看,如何解开“上访者不闹不行”的结?

(2)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基层信访问题?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20分)

2.假设你是一名基层信访干部,就基层信访出现的新问题、针对“新形势下信访问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

言流畅,字数不少于900字。(40分)

四、作答参考:

1.对于基层群众认为“上访不闹不能解决问

题”

(1)近处看,如何解开“上访者不闹不行”的结?

(2)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基层信访问题?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20分)

对于基层群众认为“上访不闹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从两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近处看,解开“上访者不闹不行”的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站在群众立场对能解决的问题尽量依

法依情依理解决,对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特殊案件,必须稳控到位。稳控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完善信访制度,严格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肩负起维护正常上访秩序、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重大责任。

第二,切实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增强干部

责任心,转变工作作风。政府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对群众上访持正确的态度,善待上访群众。不管当时能否解决问题,都要本着负责的态度给群众一个交代或承诺。

第三,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把矛盾纠纷

化解在基层。

第四,政府出台政策要慎重。在出台政策前

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资纠纷等涉及群众利益比较 敏感的问题上,考虑群众的承受力,保护群众利益。

第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的最低

生活保障水平,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第六,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

机制,同时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扭转群众上访的无序状态,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让大

家依法有序的去反映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基层信访问题还要从两方面

着手:

一方面,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消除社会矛盾产生根源。

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好群众

的合法利益,做到以民为本,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收集群众意见,从根本上为群众解决难题。

2.假设你是一名基层信访干部,就基层信访

出现的新问题、针对“新形势下信访问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

言流畅,字数不少于900字。(40分)

新形势下如何破解基

层信访难题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主渠

道,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桥头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

济社会的加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逐步调整,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大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一名基层的信访干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信访工作:

第一,对工作认真负责,学习宣传贯彻好《信

访条例》,积极营造和谐的信访环境。要通过多种途径使人民群众、各部门等深刻领会其精神,了解其内容,理解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履行职责,极力营造和谐的、高效的信访环境,使信访工作走上健康化、法制化轨道。

第二,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千方

百计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努力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是基层领导干部的优良传统和本色。首先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其次要层层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

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最后要加强对信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督查,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减少推、拖、顶、踢现象,改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

第三,加强基层信访网络建设,拓宽畅通社

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的多级调解网络,化解深层次矛盾。积极、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消除隐患,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况。

第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防止因决策不

当、违法行政等引发的信访稳定问题。全力以赴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群众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群体上访。对无理取闹和非法组织他人上访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和制裁。

第五,建立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增强干部责任心,转变其工作作风。从而提高信访效率,减少上访因素,为建立和谐社会创造条件。《信访条例》已明确规定,对因工作失误、失职,处事不公或违法操作造成信访、上访的,给

当事人和所在部门、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进行责任追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