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宣优秀范文展示

领导干部“治国”还需先修身齐家

近来,从巡视反馈情况中可以看出,领导干部亲属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成为反映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成为多名领导干部落马的重要线索。“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导致腐败的重要隐患,已经引起了中央纪委等监督执纪部门的高度重视。(人民网,1月13日)

领导干部亲属子妇违规经商办企业在反腐“新常态”中被纪检监察发现是导致领导干部腐败的重要隐患,也是让诸多高官落马的导火索,成为各级纪检部门执纪办案的重要突破口。

对于“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道理,官员及其亲属想必揣摩得极深。既然有个有权的亲属,何不借此发家致富?大树底下好乘凉,有权力作为“保护伞”,即使明显违规违法执法者何能奈其何?说不准还极为乐意买账。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借亲属权力违规经商的现象不是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才得以被公众熟知。这些腐败现象,或是领导干部个人有凭权力富贵的心思,或是为亲属谋个“钱途”,但无疑大部分情况是领导干部在主政一方和总门从而有权势纵容其家人在其主管地区和行业违规经商才敢有此腐败行为。

对此,中央在1985、2001、20xx年相继颁布限制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的规定,至今近三十年,缘何此类腐败现象还是屡禁不止?一则是执纪执规不严,腐败的权力者顽固对抗。二则实是腐败的权力者“肥水不流外人田”,有意拉亲属入伙,形成心理上可以信赖的利益共生体。因而要杜绝领导干部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等商业行为引发腐败,就需从内外因着手解决。外在建章立制,防止干利用权力和影响力为亲属经商提供便利。内在需领导干部修身齐家,焠炼领导干部个人党性修养,教育好亲属,把好“家风”,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权力观。

领导干部“治国”还需先修身齐家。孔子是古代士代夫阶层的偶像和精神领袖,主张入仕需先修身而后齐家而后方可治国平天下。如果治国平天下是从政抱负,在实现或做好这一步前,修身齐家是前提。如果领导干部个人修养不佳,即使通过某种途径上位,却难以做到“三严三实”,不但不能善用权为民造福,还可能引火烧身,在无止的贪欲下为权力的奴隶。其次在齐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领导干部连家风也正不了,亲属尽是见钱眼开的势力之徒,这样的领导

干部如何让群众信赖?如何让党敢于寄于重任?作者:杨波2733740549兼职代笔此类文章。

 

第二篇:党建网宣文章范文2篇

党建网宣文章范文2篇

一:“夜班夫人”不能“灯下黑”

局长爱人被指入职2年未见上班,官方称长期夜班。近日网友爆料,陕西丹凤县园林绿化管理所3名职工入职两年多,未见其上过班,但工资照领。其中1人为丹凤县林业局局长马某的爱人。对此,丹凤园林绿化管理所回应称,3人是公益性岗位招聘的工作人员,长期值夜班,不用到单位报到。(12月10日《华商报》)

局长的爱人长期值夜班,如果不是出自涉事单位之口,还真没几个人能想象得到。据说,值夜班就是晚上“在城区街道巡查市政设施”,可以说非常的辛苦,工资估计也不会太高。身为手握大权的局长,没有给爱人安排个更体面、更轻松的工作,反倒让爱人从事最苦最累的一线工作,乍一听还真是令人感动。 可是,知情人对此不仅没有感动得“热泪盈眶”,反倒爆料质疑其吃空饷。原来,局长爱人已经入职两年多了,他们却未见其上过班。对此,绿化管理所所长称“对于这些情况(指值夜班),单位其他同事可能不知情,所以存在误会”。同一个单位的职工,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同事所从事的工作,这未免有悖常理;假如他们甚至连存在这么个“巡查市政设施”的岗位都不知情,那就更是难免让人怀疑:该单位真的需要这么个“值夜班”的岗位吗?难道真的是巧立名目、因人设岗,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某些特殊人物的“就业问题”?果如是,则所谓“值夜班”原本子虚乌有,局长的“夜班夫人”涉嫌吃空饷,而当事单位则涉嫌违法违纪。

事情曝光后,当地纪委表示随后会进行调查。“夜班夫人”和涉事单位自证清白并不难,只需出示设立该岗位的依据、招聘人员的相应手续以及出勤记录和工作考核情况就行了。如果连这些东西都拿不出来,真相不言自明。可惜的是,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些东西他们可能还真拿不出来。当记者询问值夜班人员的上班时间是如何规定的、工作量应该如何考核时,单位领导称,值夜班的工作人员不用到单位报到,每名值夜班人员负责各自片区夜间巡查,一周来单位汇报一次,平时如果发现问题可及时电话联系。“我们也对值夜班的人员进行抽查,但也不排除他们不上班的可能性。”——什么都是“弹性”的,也太儿戏了吧?

莫非他们原本就没打算让这个值夜班的岗位发挥什么实际作用?

“夜班夫人”到底是身先士卒、苦活累活抢着干,还是干脆就是以权谋私吃空饷?需要纪检部门介入调查后方有结论。不过,即使是其他职工误会了“夜班夫人”,也暴露出相关单位存在的信息不透明等方面的问题。“夜班夫人”不能“灯下黑”,如其确实在干活,就应该将该岗位的情况公诸于众,让单位职工都知道,共同来监督,必要时还可以来个竞聘上岗;如其属于吃空饷,则不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清理,也要追究操作此事的一干人等的责任。

(作者:任之过 兼职代笔此类文章2733740549 保证原创)

二、干部下基层的“特写镜头” 你怎么看?

拍电影,常常用到特写镜头。它通过突出某个人物局部或物品细部,或展示内心,或烘托氛围,给人深刻印象。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干部佯装下基层,留下不该有的“特写镜头”,让群众侧目甚至反感。(20xx年12月1日新华网)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离开组织,我们什么都不是;离开群众,我们什么都不能”。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到组织的认可,官员才有地位和平台,手中才有权力去实现人生价值;得到群众的拥护,官员才有基础和力量,事业才能一帆风顺。

在当前重视民意的选人用人导向下,组织的认可与群众的拥护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保持高度一致。如果某个官员能力很出众,干事很得力,但就是群众不拥护,举报信、告状信满天飞,这个官员定会像坐在火山口一样,不知道哪天就会被掀翻下来。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要想得到群众认可,树立亲民爱民的形象是一条捷径。于是,干部下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些活动便应运而生。

然而,正如有的乞丐是因为真的遇到了困难不得不求助于社会的帮助,而有的乞丐则是好逸恶劳、虚构悲惨遭遇获得社会同情一样,有的官员是真心到基层与群众交朋友,了解群众疾苦,问清群众需求,以便在工作中做到对症下药、按需服务,而有的官员则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捏着鼻子”到基层与群众握手寒暄,让记者、秘书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上大肆宣传,赢得一

片不真实的叫好声。

这些行骗伎俩在起初的时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行骗的乞丐因为脸皮特别厚,编的故事又特别感人,所以乞讨来的钱比真正需要帮助的乞丐多得多;佯装下基层的官员因为特别善于表演、作秀,又特别重视宣传,他得到老百姓的赞扬比真心诚意下基层的官员还要更广泛。

可是,在若干次被骗的经历之后,人们在大街上遇到乞丐乞讨,就难以再动恻隐之心,即便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乞丐,人们也害怕是骗子;随着官员表演、作秀越来越高明,老百姓看着官员亲民爱民的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很难产生认同感,因为他们辨别不出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这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啊!

(作者:任之过 兼职代笔此类文章2733740549 保证原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