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开题报告

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地发展,科技地进步,尤其是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信息传递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更加快捷、直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也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良机,为教育的课堂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课程教材等方方面面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打造数字化学校”已成为学校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谁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权,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要使教育信息化首先要抓好“校园信息化”。我们认为,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必将大大推动学校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信息化、资源全球化、教育现代化的远大目标。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选定了“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这一课题,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管理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等诸方面有所突破,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主体性的学习化环境。同时,实现数字化校园理论研究的突破并进而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全面整合,实现大量教学资源的全面共享,进而实现办学效率的突变、办学水平的飞跃和人材培养模式的创新。

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数字化校园概念最早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在欧美发达国家,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运用面广,学校不断对校务管理和教学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构建出很多较成熟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校园模型。国外教育行业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一般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1、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教育应用系统的扩展及教育内容的交流与共享。

2、数字化校园成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真正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发挥了很高的效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自然融合到师生的教学生活中。 国内:我国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开始得比较晚。我国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始于90年代末,针对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应用、安全、绩效评估等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蓬勃展开,教育部将信息化数字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例为国家重点科研课题,从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数字化校园”与开放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和学习环境研究、“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取得很多令人注目的成果。

1.3.课题研究价值

1.3.1.为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模式。

1.3.2.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创建一批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优化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1.3.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途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发展学习空间。

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2.1.研究目标

2.1.1.通过研究,完善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大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硬件平台和数字化校园软件管理平台。

2.2.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1.3.通过研究,创建《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资源库,形成一批教育教学成果。

2.1.4.通过研究,增强数字化校园科学规范的应用,实施校园的数字化和管理的

现代化,为全校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学习与研究环境,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效益。

2.2.研究内容

2.2.1.制定科学实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以期实现合理的数字化校园标准配置。

2.2.2.制定科学实用的数字化校园应用规范,以期指导数字化校园应用的建设与开展,并推进数字化校园资源的共享。

2.2.3.构建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支撑框架,实现一个平台支撑多种校园应用,进而实现校园统一的资源获取与业务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各种应用帐号实现一站式登录。

2.2.4.探求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同步匹配办法。

2.2.5.增强数字化校园科学规范的应用,实施校园的数字化和管理的现代化,为全校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学习与研究环境,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效益。 ⒉⒊主要观点

⒉⒊⒈构建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支撑框架,实现一个平台支撑多种校园应用,进而实现校园统一的资源获取与业务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各种应用帐号实现一站式登录。

⒉⒊⒉增强数字化校园科学规范的应用,实施校园的数字化和管理的现代化,为全校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学习与研究环境,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效益。促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诸方面的全方位提升,营造开放性、动态性、交互性和主体性的学习化环境。

⒉⒋创新之处

⒉⒋⒈制定科学实用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以期实现合理的数字化校园标准配置。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进行客观的评价,建立一套主要侧重于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评价体系;

⒉⒋⒉数字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应用资源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⒉⒋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实用的数字化校园应用规范,以期指导数字化校园应用的建设与开展,并推进数字化校园资源的共享。探索一条符合校情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途径。

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⒊⒈研究思路: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与先进相结合、逐步分层试点、以人为本、以应用为主、兼容开放的研究思路,走“理论——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

⒊⒉研究方法:

3.2.1.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人员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并动员学校相关教师、学生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3.2.2.文献研究法

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2.3.调查研究法

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

依据。

3.2.4.总结法

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发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实践。

4.课题实施步骤

从课题研究的整体目标把握,按照课题研究的规划,我校的课题研究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⑴申报课题。确定课题,研究内容,作好人员分工,填写并提交项目申请书。 ⑵制订方案。课题立项后,依据课题立项申请书,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翔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用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统一课题研究人员思想,指导课题研究人员开展工作。

⑶课题开题。召开开题报告会。依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拟定课题开题报告,召开开题报告会,对课题组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做出具体安排,实行规范管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0月):

课题开题后,课题组将依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督导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实施研究,开展活动。

⑴组织开展培训

派出课题组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省市级课题研讨和培训会议,接受培训,获取信息,回校后向课题组全体成员传达会议精神,并利用有关会议资料和课件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培训。

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数字化校园应用能力培训,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条件。

⑵添置必要硬件和软件

建立学校网络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数字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不断扩充硬件资源,完善学校网络管理平台,保证技术支撑,做好积累、优化内外部数字化资源;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开始实施计划,实施学校各项工作的在线管理。

⑶加强研讨交流

课题组每学期召开两次例会,开学初对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布置,学期末作好总结。课题组成员利用备课组活动、电子邮箱、QQ等进行交流。

⑷开展各种形式以数字化校园应用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

⑸搜集整理资料,撰写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论文。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课题成员每个至少一篇。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0月):

课题组提交结题预案。按计划对课题组前期工作进行总结,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细化课题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编印《课题研究成果集》、形成《结题报告》。6月份申请相关部门验收、结题,为做好成果推广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4.预期研究成果

4.1.构建校园管理平台系统

4.2.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实验报告

4.3.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论文集

4.4.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规范论文集

4.5.《数字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结题报告》

5.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5.1.资料丰富,科研手段先进:

5.1.1.图书室、阅览室、网络资源中心等场所为课题组成员开通绿色通道。

5.1.2.为课题组配备了激光打印机、数码相机、LED投影机及专用会议室,成员每人配备笔记本电脑1台。

5.1.3.每学期,学校在购买文献资料、征订报刊杂志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5.1.4.在科研手段上,建立QQ讨论群。阶段性工作安排、工作进展、工作成果将在群空间进行公示,充分利用QQ共享区汇聚文字、图表、音视频的功能为科研服务。 我校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40台,并且全部连上了宽带网,另外,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所有成员的家庭、办公室电脑也均已接入校园宽带网。图书馆藏书丰富,阅览室订有各类报刊、杂志。资料的查阅、整理,信息的收集都甚为方便、快捷。

5.2.队伍精良、资金充足

我们研究小组一共9人,有主管教学、行办的校长,工会主席,教科主任,教务处副主任和专业素养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骨干老师组成,其中有高级教师6人,工程师一名,中学一级和二级教师各一名,每一位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还非常丰富。

我们学校高度重视,批复筹资十万元,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支出,我们已作好了全面的预算,保证研究的顺利实施。

5.3.安排周详,分工明细

刘元德: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领导工作,负责研究人员保证、经费保证、时间保证。

宋秀琼:数字化校园与软硬件环境建设研究。

刘明茂: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研究;资料收集与研究报告撰写。

王小玲:数字化校园教科研平台应用研究;会议组织、资料收集及结集。

李长富:数字化校园与学生德育管理研究;资料收集及结集。

邹维民:数字化校园与教师教学手段现代化研究。

周功庭:数字化校园与学生心理疏导研究;资料收集及结集。

何华丽:数字化校园与资源库建设研究。

覃彦斐:数字化校园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研究。

 

第二篇:现代物流管理实训报告

现代物流管理实训报告

经过了四天的实训课程,的确令我受益匪浅,有必要在这里发表一下我的经验感受以及实训总结。在星期一的上午,我们开始了实训,同时也确立了我们的课题:“物流信息化的状况分析”。所谓“信息化”,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众所周知,互联网技术从诞生开始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它就像是一个无形的纽带,把一切有关联的或者无关联的东西巧妙的串联在一起。物流也不例外,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完美的互动,这在几十年前恐怕还是天方夜谭。

其实我一开始也只是知道“物流信息化十分重要”这个概念而已,对它“为什么这么重要”缺乏了解。后来,我在物流实验室的桌面实训活动中有了深刻理解。准确的说,这源自老师你说的一句话:“如果几个人坐在一起讨论整合,很容易达到零库存,零缺货”。所以我觉得信息化就是把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大家有力往一处使,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不过话也说回来,想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充足的客观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我们的深入了解,想要物流信息化达到最优状态,首先要确保一个适宜的基础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制定适合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建设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这是大环境的必然要求。其次,我们还需要一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而我们实训时的主要道具——沙盘,则是这个平台的具象化缩影。这个是达成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有了它才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可能,这个平台的技术水平越发达,也意味着信息的更新将更快速,流水线上的商家也将越来越接近零库存。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星期二的那次校外参观活动。先说百世物流,其实我对它的印象还是蛮深刻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它应该是国内第一家尝试办理综合业务的物流公司。他们企业的库存管理软件是由他们的技术部自行研发的,而且还采用了更加节省材料,面积更小,界面更清爽的新型货运单据,这就是信息化发展最具象的体现,虽然目前还没有开通空运业务,但的确是我国物流公司中的一个种子选手。

再说说口岸物流,说实话我第一眼还以为他们企业是汽车生产商,毕竟那一排排的豪车实在太抢眼了。他们的企业老员工说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下来,而对手则土崩瓦解,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们的实力。他们从事物流及贸易业务相关单证电子报文的接收、存储、转换和传输业务以及基于 INTERNET 、 GPS/GPRS 、 GIS 、 RFID 等技术手段的电子商务应用、网络平台和增值信息服务的开发、实施、运营,同时为客户设计、开发、集成和维护计算机网络及业务系统,并提供专业咨询、培训和数据分析服务。以上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作为一个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确是拥有不错的竞争力,当然,要是能让食堂里的饭菜再丰富多样一点,像我们学校这样那就更好了。

接下来是新颜物流,我对他们企业的情况并不是很有印象。倒是那两位企业负责人和同学老师之间的互动对话让我感触良多。就比如说企业存所在的问题,其实物流行业中的问题是一个中性词,可以成为威胁,也是企业发展的机会的代名词。信息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在我国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远发展机遇,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取得的进步是很明显的。但奈何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在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政府物流监管信息化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有问题出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甚至是很有益的事。发现问题却不去正视不去改变,甚至连问题也发现不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是理所当然的。

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存在的问题是观念尚未变化,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上文提到物流信息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与趋势逆行往往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其次则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缺钱”,要知道实现物流信息化价格不菲,而且需要长期积累和实践摸索,砸钱进去不能很快就看到成果,这的确需要考验企业负责人的心理素质以及管理水平。

就如“有压迫就有反抗”一个道理,有问题的地方必然有解决对策。第一号解决方案其实我们已经在实训过程中体验过了——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和沙盘一样,零售商、分销商、批发商、生产商、物流公司,只要意见达成一致就有很大几率达成零库存。所以作为后起之秀的各个企业找一群合作伙伴是很重要的事情。

完善配送中心来提高整体物流效率也很重要,物流说白了也就是运东西,运货的速度,运货的质量,管理的科学水平等等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泛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是十分明智的选择,如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现代化立体仓库、条形码扫描等。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能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水平。其实我认为我国不缺少人才,人才流失才是关键。一些到国外留学学习先进技术的一流人员往往会因为国外待遇优越发展环境更好而选择在国外发展,这也给我们拉响警钟,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物流发展的大环境,才能达到良性循环。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要想提高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需要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每个发达国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任重而道远,但也就是这样才更有努力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