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指导与例文

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指导与例文

【真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灵的相互感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把身心寄于大自然中,在与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静;“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与“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坚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与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与山水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境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与滕王阁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李白在与汪伦的交流中获得了真正的友谊??

看了以上材料后,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我们写作之前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审清这个材料,明确材料的寓意,从而把握材料的主旨。这个材料虽长,但主要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心灵的相互感应”,这显然是诠释交流的内涵;第二句较长,依次列举了陶渊明与大自然交流、鲁迅与野草交流、范仲淹与洞庭湖交流、王维与山水交流、王勃与滕王阁交流、李白与汪伦交流等。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可把材料中的交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物的交流,一类是人与人的交流。无论何种交流,人们都各得其所。这显然强调的是用心交流的重要性和作用。综合这两句话来看,我们会发现“交流”是材料的关键,“交流的作用”是材料的主旨。也就是说我们写作时只要能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写,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交流的对象上看,可以写亲人、朋友或师生的交流,也可以写自己与书本的交流、与自然的对话、与动物的沟通,前者取材容易,但耳熟能详,后者难度稍大,但新颖别致。二是从交流的方式上看,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宜展开情节、抒发情感的载体,如用一串伤心的泪水,来引出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用一声轻轻的问候,来叙说解除师生误会的过程;用一张小小的卡片,来拾起同学久逝的情谊等。三是从交流的过程看,要在情节上多下功夫,生活中正因为有隔膜、有矛盾、有误会,才需要沟通,我们应该把那些或离奇伤感,或波澜曲折的故事真实地再现出来。要将情感展现得活灵活现,必须恰当地运用各种描写手段进行刻画:或用动作、肖像描写表达人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感,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或用语言、景物描写出“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的兴奋感,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真正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合一、水乳交融。这样文章就会从细微处闪出诱人光彩。

与书交流

梁智恩

飞散的书页,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仅从飞散的书页中就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看来这书香味还不太浓哟)

从我上学到现在,书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它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它总是默默无闻,默默贡献,它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此句显得有点多余,且也与上文联系不紧密)

书是人类的朋友,说起书的来源,那话可就长了。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后来又出现了石头的书,这是因为当时出现了拓印枝术。石面上所刻的字,都是正面凹入,可先将一张薄纸用矾及白芨水浸泡,贴在刻石的表面;以软刷将纸刷匀,再轻轻捶打,将纸嵌入铭文的笔画之内,待纸干后,以细布包裹棉花做成的拓包,蘸以墨汁,将它在纸上均匀捶拓,将纸剥下来,便得到相同的复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后来又出现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最主要的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材料的主旨是“交流”,本文的标题是“与书交流”,而这两段却大写特写书的起源和种类,显然是偏离了中心)

书是知识的殿堂,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那你为何不尝试与书交流呢?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显而易见,本段与上面的两段在内容上明显联系不上)

与书交流,如同跟一个挚友无声交流。书是无私奉献的导师,教你处世的道理,传授你无限的知识,能使你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从古至今,一览无遗。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你。

病理剖析:我们要想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一定要围绕中心来选材,其他的材料再好,如果与中心没关系或关系不大,就应略写或不写。本文在这方面做得却不够好。本文的标题是“与书交流”,而全文却没有围绕这一主题来写,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书的起源,而后面两段才开始点到与书交流的主旨,这样一来,文章就形成了两个中心。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有两个中心,每个中心又没有说清楚,也就形成了无中心。这是我们写作文时应引以为戒的。

与书交流

梁智恩

飞散的书页,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沉醉其中,你会发现,原来与书交流,真好。(开头点出了与书交流的主旨,但写的有点平淡,缺乏诗意)

英国著名作家培根说: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这里引用培根的话讲读书的作用,如果这些话是作者与书交流之后的感悟,会更能突出中心)

从我上学到现在,它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它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它总是默默无闻,默默贡献,它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这里仅仅是叙述,显得过于平淡。如果这里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述,那效果自会大大不同)

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那你为何不尝试与书交流呢?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

我爱书,平常也十分喜欢与书交流,因为我知道在书中可以让我明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让我品味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书之乐。(这里也显得如“白开水”,如果用排比的句式写自己与书交流的具体感悟,那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

以书为友,与书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体会到墨客寄情于诗书之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气壮山河;感受一代君主“星汉灿烂,若出其中”的胸襟抱负。

书,给予我们的,不单单是体会,更多的是人生启示。

当你失败时,书会教你勇敢面对,勇往直前,把失败看作成功的起点,它会带你到达成功彼岸。(与书交流,失败时是这样的,其他时候又是怎样的呢)与书交流,你的人生会更精彩。书中,如同一个无声的社会,能令你分辨真善美,假丑恶;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在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只要你打开心灵之窗融入其中,细细品味,你同样可以在无声之间得到启迪和经验。

与书交流,如同跟一个挚友无声交流。在你无助时,它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它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的导师,教你处世的道理,传授给你无限的知识,能使你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从古至今,一览无遗。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你。(这里的语言也显得平淡,不能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与书架起沟通的桥梁,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

病理剖析:本文较上一篇作文来说,有明显的进步,能够围绕一个中心即“与书交流”来行文立意,中心集中了,也突出了。但本文写作上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写作时应重点从自己的内心感悟从发,写与书交流的心得和感受,尽量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排比这种修辞来增加气势,打动读者的心。这篇作文语言很平淡,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建议修改时可重点从文采上入手,争取写出文采飞扬的作文来。

与书交流

梁智恩

飞散的书页,冒着热气的清茶,不经意间营造出淡淡的书香味。沉醉其中,你会发现,原来与书交流,乐趣妙不可言。(开头简洁而富有诗意,既巧妙地引入本文的中心,又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我上学到现在,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她教我识字,教我成功,教我如何面对失败,教我人生,教我面对困难与挫折(运用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书在“我”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她是一位不吭声的老师,她总是默默无闻,默默贡献,她就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书”。

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你也许渴望有一份宁静的交流,那你为何不尝试与书交流呢?也许它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获。(过渡段,点出与书交流的收获)

我爱书,平常也十分喜欢与书交流,因为我知道在书中可以让我明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让我欣赏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人间绝唱;让我品味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读书之乐。(运用排比修辞,既突出了与书交流后的收获,又使得语言起伏有势,撼动人心)

以书为友,与书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体会到墨客寄情于诗书之中,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气壮山河;感受一代君主“星汉灿烂,若出其中”的胸襟抱负。在坎坷之际,会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书,给予我们的,不单单是体会,更多的是人生的启示。

当你失败时,书会教你勇敢面对,勇往直前,把失败看作成功的起点;当你彷徨时,书会给你指出努力的方向,带你到达成功的彼岸;当你成功时,它会告诉你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人的不同时期与书交流的作用,正印证了开头的“与书交流,乐趣妙不可言”这句话)与书交流,你的人生会更精彩。书中,如同一个无声的社会,能令你分辨真善美,假丑恶。只要你打开心;只要你打开心灵之窗融入其中,细细品味,你同样可以在无声中得到启迪和经验。

与书交流,如同跟一个挚友无声交流。在你迷茫时,它会为你指引光明大道。在你无助时,它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它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私奉献的导师,教你处世的道理,传授你无限的知识,能使你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从古至今,一览无遗。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你。

与书架起沟通的桥梁,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结尾进一步点题,深化中心)

特色简析:本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题新颖独特,先声夺人。我们知道“交流”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作者在标题中却说要与书交流,与书如何交流,与书交流的结果是什么?这样就吊起了人们的胃口,让人急于一读。二是感受深刻,给人启示。文中有很多充满哲理色彩的语言,如“当你失败时,书会教你勇敢面对,勇往直前,把失败看作成功的起点;当你彷徨时,书会给你指出努力的方向,带你到达成功的彼岸;当你成功时,它会告诉你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与书架起沟通的桥梁,会让你的人生更精彩。”这样的语言富有思辨色彩,读后如品香茗,意味深长。

 

第二篇:以“羊群效应”为话题的作文指导及例文

以“羊群效应”为话题的作文指导及例文

写作佳苑

2011-02-28 0556

以“羊群效应”为话题的作文指导及例文

以羊群效应为话题的作文指导及例文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土耳其东部的一个村庄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一天,牧民们将羊群赶到一片草地上,忽然,一只头羊跳下了悬崖。紧接着,1500只羊纷纷“效仿”,争先恐后地从悬崖上跳下去。速度之快,动作之疯狂,令牧民目瞪口呆,却无计可

施。最终有450多只羊丧命。

人们还发现,如果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树枝,头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树枝拿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羊群效应”。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生活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要关注大千世界,关心社会生活,善于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发掘有益的启示,发现问题的本质,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这也是近年来高考作文考查的重要内容。这类作文题,往往选取生活中富有哲理性的材料,材料中没有议论和观点,需要考生深入思考,辩证分析,获得某种启发和感悟,进而据此立意作文。

本题材料虽分为两段,但都说明同一种现象——“羊群效应”。可从材料中所涉及的对象切入,审题立意。从羊群的角度看,羊们不看情况不辨形势,一味盲从,由此类比联想,发散引申,得出结论随大流,跟风,在盲从中丧失基本的判断力,更不用说创造力了。这也是人类的劣根性。据此,可以立意为“拒绝盲从,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亦步亦趋跟在他人后面”“坚持独立思考,反对盲目跟风”等。从头羊的角度看,可将其与“领导者”进行类比,从两方面立意一是领导者必须做一只好的“领头羊”,因为他是权威,是引路者,是决定整个团体发展前进甚至生死存亡的关键;二是怎样才能做一只好的“领头羊”?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时刻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最佳的选择,引领“羊群”走向“肥美的草地”,过上幸福的生活。

就文体而言,本题充满思辨色彩,因此,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当然,也可以写因事说理的记叙文。总之,要侧重于说理。此外,本题要求“自拟标题”。写作时,可根据内容和中心的需要,拟定一个恰当、精彩而又富有吸引力的标题,如“做一只头脑清醒的‘羊’”“不做盲从的‘羊群’”“‘领头羊’工作指南”等。

【名家示范】

把“羊群”往哪里赶

一群羊在吃草时遇到了一根树枝,领头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羊也跟着跳了过去,牧羊人将树枝捡起,紧跟在后的羊仍像前面的羊一样跳一下,这就是趋同理论中的“羊群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在接收社会信息时,这种趋同心理同样表现得异常明显。这个现象说明,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果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透明度不高,舆论引导不力,公众特别是数以亿计网民的心理,很容易被不确定的、扭曲的甚至是虚假的信息所误导,从而产生误读和曲解,甚至由此生发逆反心理。一旦通过网络等传播媒介散布开来,汇聚成“民意”,其结果可想而知。

20xx年5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但很容易被一些政府官员所忽视,所忽略。回顾一年来,我国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奥运会成功举办等历史性大事件,以及三鹿毒

奶粉事件、山西襄汾溃坝事故等突发事件,对各级政府的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我们看到,信息公开的程度高,透明度高,公众获取信息及时、全面,媒体监督充分、活跃,与社会和谐稳定成正比。

透过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可以研判,信息不公开、不透明,新闻舆论监督缺位,常常导致政府工作的被动。有的地方政府总是把那些于自己有利的消息“及时公开”,而对那些于自己不利的消息则极力掩盖,甚至不惜为此扭曲信息、编造消息,以图转移视线,消弭劣迹。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有的地方往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忽视媒体在传播信息、沟通公众方面的作用,缺乏必要的妥善处理信息的机制。有的地方官员,在面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时,往往不是自我反省,而是怪罪媒体。

大千世界,变化无常,天灾人祸,在所难免。在灾难事故面前,如实向媒体和公众披露和报告真实情况,积极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政府无疑就把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这是其对公众应尽的义务,也是公众判断其是否称职的一个基本依据。不论何时,及时披露真相都是对公众最好的交代。信息公开,可以让公众及时知道政府在做什么、怎样做的,同时有利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当然,还应该承认,在当代社会,在传播工具越来越大众化的条件下,许多时候,政府部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也并不比一般公众更多或更及时,甚至还有可能更少或更迟延。这个时候,相关部门要有勇气以诚恳的态度和恰当的方式向公众说“无可奉告”。毕竟,政府相关部门披露信息,并非为披露而披露。在情况不明、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为争取公众支持而云里雾里瞎说一气,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造成进一步的混乱。因此,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应当是真实的、透明的、及时的,有多少公布多少,做多少说多少,不能让人感到是“盲人摸象”,全凭瞎猜,说鼻不是鼻,说腿不是腿。糊弄舆论,愚弄公众,最后,受害人是自己。

此外,不能不提到的是,各级政府官员要加深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理解,把握好信息公开的尺度。既不能因为“信息公开”了,什么“关”也不把了,该严守的国家机密等等也不管了,同时,也不能动不动就以“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由,该公开的信息也不公开了。只有公开有度,才能公开有效,更能公开有为。

总之,在现代社会,及时公开信息,准确把握舆情,有效引导舆论,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官员坐下来,像研究经济工作一样研究信息公开工作,像研究处理突发事件一样研究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制度和应对机制,这似乎是政府工作的应有之义。

把“羊群”往哪里赶,值得认真研究。

(选自20xx年第8期《人民论坛》)

【品析】

这是一篇富有远见卓识、充满理性和洞察力的社会评论。主要特色有

一、标题精警,耐人寻味。文章的题目“‘羊群’往哪里赶”,蕴涵丰厚,别具匠心,耐人寻味首先,它暗含了一组比喻,把人民大众比做“羊群”,把公布信息、引导民意喻为赶“羊群”,生动形象。其次,它提出问题,引人深思。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在传播工具越来越大众化的条件下,如何及时公开信息,准确把握舆情,有效引导舆论?这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开篇紧扣话题,从“羊群效应”说起;接着,联系

日常生活,指出趋同心理在公众接收社会信息时表现得异常明显;再举例说明,信息公开程度与社会和谐稳定之间的重要关系,指出政府部门在公布信息、引导民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公开有度;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要“有效引导舆论”,回扣标题,照应开头。综观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学生佳作】

我们是——人!

人们发现,如果在一群羊前面放一根树枝,头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即使把树枝拿走,后面的羊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群羊普遍有一种从众心理它们只知道盲目地模仿头羊的动作,而不懂得自己去思考,去判断。

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很多时候,我们放弃了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放弃了自己的判断去“看形势”,似乎习惯了跟着别人走,习惯了踩着别人脚印,即使有过短暂的犹豫,但最终还是亦步亦趋跟在大家后面。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看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顾自身实际,重复别人的老路。这样一味地盲从,结果必然是处处碰壁,严重的甚至会像那些跳下悬崖的羊一样,堕入毁灭的深渊。例如,当年“非典”肆虐时,社会上盛传板蓝根、醋可以预防和治疗“非典”,人们便疯狂抢购,由此导致这两种商品的脱销及价格的狂涨。而实际上,它们对于治疗“非典”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人们的盲目跟风不仅没有达到治疗非典的目的,反而延误了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所幸的是,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有主见、有思想、敢创新的人,他们拒绝盲从,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判断,用自己的行动和成就证明了思考的力量。试想,如果哥白尼不进行独立思考,怎么会有颠覆定论的“日心说”?如果麦哲伦没有坚定的信念,而是随大流,认为“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怎会有完成环球航行的壮举?正是这些杰出人士,高举理性的火炬,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推动了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人与羊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拥有思想,会思考。如果说羊群盲目跟风是出于动物的本能,那么,人的盲从则是缺乏头脑,把自己等同于动物了。所以,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反对盲从,做一个清醒而理智的人。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并用行动去超越。让我们牢记我们不是羊,我们是——人!

【点评】

一、标题醒目,内涵丰富。标题别具一格简短的标题却包含两个标点符号。破折号和叹号有强调和加重语气的作用,令人警醒,引人深思,且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标题,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内涵,颇为难得。

二、扣题紧密,说理透彻。开篇引述话题材料,揭示出群羊可笑行为的本质是一种盲目从众心理;接着,笔锋一转,由羊及人,指出人也存在这种心理,并举例说明这种心理的危害;之后列举有主见、有思想、敢创新的杰出人物事例,指

出独立思考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把人与羊进行对比,论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必要性;最后,呼吁人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告诫人们要牢记“我们不是羊,我们是——人”,照应题目,点明题旨。全文扣题紧,文气贯通,立意高远,说理透彻,读罢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