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简介》

附件一:

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事迹简介

先进地市(2个):

太原市 “十一五”期间,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重点倾斜,制定出台并全面实施了《太原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基层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有102586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与服务;教育和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以上,对21338名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多种渠道实现残疾人就业11051名,全市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65亿元;维权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成立了太原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全市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1022人次;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快速推进,全市主要街道的人行便道上都铺设了盲道,设立了无障碍标识牌和盲文公交站牌,盲人和重度肢残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所有公交车;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有近2万名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有31150名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7672名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层残疾人组织得到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建立,建成了太原市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广大残疾人积极投身新太原建设伟大实践,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运城市 “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残疾人工作列为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重点民生工程,市县两级适时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予以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各级残联锐意进取,奋力开拓,“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正在又好又快发展。市残联连续五年被省政府残工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单位,全市五年累计受到国家级表彰29次,省级表彰65次,市级表彰75次,县级表彰72次。 五年来,为5441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和救助,投入资金达516余万

元,河津及盐湖、闻喜等3县(市、区)完成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创建培育工作;教育就业提高了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认真落实省、市《残疾人教育“十一五”实施方案》,连续四年实施了“千家万户残疾人达小康工程·春元凯盛”项目,扶持残疾人3.8万户,累计实现增收2500余万元。扶贫解困共为3366户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促进了残疾人摆脱贫困。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残联(协)组织网络,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干部理论和业务培训3000余人次;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展示残疾人自强风采;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以有效维护,20xx年10月顺利通过“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活动验收;全市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1000余篇,宣传氛围更加浓厚;市、县两级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位居全省之首,完成了市特教学校建设和康复托养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新绛、闻喜、垣曲等8个县(市、区)残联也争取到特教学校建设项目;闻喜县残联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受到中国残联和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市残联网站及时改版并实现相关链接,信息、统计和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企业先进单位(4个):

太原铁路局 局党委和路局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5年来,一是重视残疾人组织建设,完善残疾人管理体制,坚决贯彻铁道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通知”精神,支持路局残联及时进行理事会领导班子调整,增强了战斗力;二是支持残联适时完成了全局1296名残疾人摸底调查,分别建立了734名“残疾职工”和562名“职工残疾子女家属”花名册,加强基础管理;三是重视残疾人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和企业稳定,责成残联制定了《残疾人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5年来累计接待各类残疾人上访460余人次,10多年没有发生残疾人进京或到省市群访闹访事件;四是以安全生产为中心,营造扶残助残氛围,认真落实“三不让”承诺,开展了扶残助残系列活动,使工作在铁路生产第一线的亲人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全生产之中。先后给20名残疾人农村配偶办理了农转非,为55名特困残疾人协调享受了低保待遇,一次性每人救助1000元以上,帮助残疾人成功开办经济实体3个。为贫困残疾大中专学生资助学费3万余

元。5年仅残联投入资金12万元,累计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390户。高度关注残疾人就业稳定问题,开办各类技能培训班6期,287人受到了技术培训,安排了16名残疾人集中就业,资助20多名残疾人个体从业,发展个体经济;五是重视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由残联自筹资金,特批在太原市五龙口再建一栋残疾人服务设施,用于残疾人发展经济。大力建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客运通道坚持数年如一日,认真管理电梯等无障碍出入口,努力为残疾旅客提供出行方便,促进了城市和公共设施的文明建设。

太钢(集团)公司 党政领导始终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一是注重企业残疾人组织机构健全。多年来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到总会计师、工会主席和福利总厂厂长均在残联组织担任相应职务,所辖二级单位均建立了残疾人协会;二是加强保障体系建设,设立“太钢残疾职工扶贫解困基金”,形成每年对特困残疾职工实施3次救助的制度,五年共救助10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300余万元,为563名贫困残疾职工免费上了大病保险。开展“金秋助学”,累计为50名残疾职工子女大中专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5万元;三是注重办实事,解决残疾人之急需。为白内障职工实施复明手术50例,为46名二级肢残、18名盲残职工办理了太原市内公交车免费乘车证,为38名肢残人赠发了手摇轮椅,拨专款25万元为残疾职工购置了上下班接送车,为全公司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子女安置了就业岗位;四是广泛开展“进千家门,送千家情,暖千家心”活动。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福利总厂各分厂厂长、支部书记等每年春节、中秋至少走访慰问特困残疾职工家庭160余人次。50多名团员青年与残疾职工进行“一助一”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困难和急需;五是开展多种活动,充分发挥残疾人聪明才智。五年来有47名优秀残疾职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 产 党,有近百名残疾职工通过自学获得大中专文凭,通过组织“诗朗诵歌咏会”和“大龄残疾青年鹊桥会”以及组派代表参观上海世博园“生命阳光馆”,激发残疾职工文学创作热情,先后为省内外新闻媒体撰写稿件60余篇。公司代表队参加市残运会,获团体总分亚军,夺得奖牌22枚。目前,残联所在的福利总厂为推动残疾人事业步入快车道,确立了“十二五”新的目标,决心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创建省内最大、国内知

名的福利企业,更好地造福残疾职工,为建设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潞安矿业集团 是山西省5大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之一,在全国500强企业中排名127位,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党委和董事会对残疾人事业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残疾人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创建推进残疾人工作的优良环境,明确了集团公司上下以“党委、政工宏观抓,公司残联专职抓,各基层单位具体抓”的残疾人工作新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宣传,扩大发展残疾人事业影响。以三种办法加强督查、深化责任,把是否做好残疾人工作与领导风险抵押金和单位评先评优、职工奖励等紧密挂钩。二是发挥优势,解决急需,以就业促进残疾人生活根本改善。积极扶持益民福利厂发展,建成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的知名企业,通过制定各种优惠办法和制度,使全集团就业的残疾人达到839名,全部缴纳“三险一金”。许多残疾人上班后,年收入达到3.5万元,在家庭里有了地位。三是多办实事,广送温暖,使残疾人家庭生活更加和谐阳光。为使贫困残疾人家庭也能衣食无忧,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措施:有效地为56户残疾人家庭优惠购房价格、解决了住房困难,将部分残疾职工爱人农村户口转户至矿区;免收残疾人家户水电费;免费乘坐矿区通勤车;每逢重大节日,集团党政领导亲自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四年中企业内部共捐款1000万元,全部用于公司残疾人福利事业;同时,积极履行大企业责任,累计向省市残疾人事业捐款300多万元。20xx年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 是一个拥有职工家属40多万人、2400多名残疾人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在集团公司党委和董事会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多年来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让全体职工和家属共享企业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集团公司残联成立20多年,企业上下形成了关心残疾职工、为残疾人事业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了内部扶持残疾人就业基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残疾人就业基金管理使用、福利企业考核、基层残联组织标准化工作考核、对贫困残疾人救济、对个体经营残疾人扶持等制度和办法。“十一五”期间,本着“以企养残、强企惠残、构建和谐矿区”

的原则,初步建成了以西山福利厂生产矿区劳保产品,以白家庄欣欣福利有限公司进行矿机、电器、选煤配件加工,以西铭福利厂开展型煤加工,以古交恒天福利厂生产煤矿消耗材料为主的四大加工福利园区,集中安置残疾人516名。重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同时,努力加强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岗位、明确职责,形成了以残联和工会紧密结合的困难残疾职工日常救助制度,以基层单位成立残疾人救助站,重大节日开展残疾人困难救助,以集团公司残联常年对低保边缘户、多残家庭等五种类型残疾人重点救助的“三级救助网络”, 累计救助残疾人4600余人次,救助金额达560余万元。在每年的集团公司领导亲临救助活动带动下,志愿者助残和“一帮一”结对子、给残疾人送温暖等活动,在企业广泛兴起,矿区生产和社会发展更加文明和谐。

先进县、市、区(20个):

太原市万柏林区 “十一五”以来,全区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残疾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构建网络,大力夯实残联工作组织基础。全区99个社区,53个村都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配齐残疾人专职委员,并公开选聘乡街残疾人专职委员,各残疾人组织体系健全;二是优质服务,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在“十一五”期间,区残联共为1240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三是拓宽渠道,全方位推进残疾人就业。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通过组织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四是扶残助残,致力为残疾人办好事、实事。开展了“走访慰问送温暖、贫困救济解忧愁、开展助学献爱心”等活动;五是整体推进,重视抓好宣传文体维权工作。努力搞好残疾人事业宣传,营造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加强信访维权工作力度,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自20xx年起,万柏林区连续八年被省、市残工委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被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光荣称号。

尖草坪区 “十一五”期间,该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在全区残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事业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工

作举措不断创新,基层组织日趋完善,康复工作深入民心,教育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就业培训项目种类齐全、广泛,残疾人的权益得到越来越多体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910例,装配假肢、矫形器438例,建立精神病家庭病床114张,供应用品用具30余种5000余件;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1891人;有665户城镇残疾人和515户农村残疾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6864名残疾人参加了医疗保险,6726名农村贫困残疾人享受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各类救助资金达百万余元。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初见形态,以基层组织建设、康复、劳动就业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多次被省、市残工委评为残疾人工作标兵单位、先进单位。

浑源县 “十一五”期间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县政府拨专款由县残联分期对残联干部职工、乡(镇)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紧紧依托乡(镇)社会资源优势,先后在裴村乡、吴城乡、沙圪坨镇创办了三家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现托养残疾人65名,受到了省、市残联领导的充分肯定。紧紧依托永安镇新建卫生院社会资源优势,创办了全县首家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20xx年为19名0—6岁智障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免费康复训练;同年为13名肢残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康复训练和术前筛选工作;新设计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已进入尾声,将进一步满足全县残疾人及其亲属对各项业务工作的需求;在省、市残联的支持下,利用残疾人财政扶贫资金,依托乡镇现有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建立了多个扶贫种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脱贫致富;2007、20xx年两年共为200户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在县廉租房建设项目中,县政府在实施方案细则规定上,对城镇贫困残疾人居住条件差的给予分房优先待遇。

灵丘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国家和我省四部门文件,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使大同市圆满召开了全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灵丘现场会。全县12个乡镇全部配齐了残联理事长,公开选聘乡镇残疾人专职委员12名、村

(社区)残协专职委员256名,并全部落实了待遇。按照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5人,培训聋儿家长32人,培训智残儿童家长17人。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8种2652件,为574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21名低视力患者配戴了助视器,为30名肢体残疾人和16名智残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为15名残疾人装配了假肢,4名聋儿接受了听力语言训练,为8名肢体残疾儿童做了矫治手术,免费为11名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检测并配戴助听器,同时为6名成年听力残疾人检测并配戴助听器(每个减免500元)。通过摸底调查全县0—6岁残疾人儿童共有85名,现已建档并录入电脑数据库。积极争取人工耳蜗1个,为患者节省治疗、康复训练、手术费18万元,并免费获得两个价值4万元的耳机。残疾人生活状况监测工作扎实有序,连续多年受到省、市两级政府的表彰奖励;积极开展扶残助残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共培训残疾人1005人次,部分学员已开始自主创业。

山阴县 紧紧围绕残疾人基本需求,立足基层,以关注民生为重点,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各项任务指标。一是紧密结合残疾人的实际康复需求,以“助视”、“助听”、“助行”为平台,狠抓残疾人的多项康复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二是深入开展“扶残助学”、“春蕾计划”、社会资助等多形式、多途径助学活动。三是全面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鼓励、扶持个体就业,全县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2%以上。四是组织开展“帮残助残献爱心”活动,每年将残疾人扶贫任务,以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形式分解到各乡镇,形成年前有布置、年中有抽查、年底有检查、全年有总结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积极稳妥,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五是加强信访工作,切实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维护了社会稳定。

原平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抓基础,上硬件,创新思路,向纵深推进,全市各项残疾人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精心组织,齐心协力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原平市作为忻州市唯一的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由政府协调、市残联牵头,创造性地实施了“456”工作法,得到验收领导组的一致好评。二是拓展工作思路,延伸工作触角,打造了视力残疾康复、残疾儿童各类抢救性康复等工作新亮点。三是创造条件,积极开展残疾

人扶贫工作。加大残疾人各项培训力度,大部分残疾人经过培训后掌握了一技之长,增强了自信心,开始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四是多措并举,残疾人教育工作结硕果。市残联市教育部门积极协作,在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代县 “十一五”期间深入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主要变化有:城镇贫困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共有7209人,其中残疾人1048人;农村贫困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0122人,其中残疾人4187人;城镇大病救助的1167人,其中残疾人228人,救助金额25.08万元;农村1456人,其中残疾人487人,救助金额51.135万元;享受农村危房改造的残疾人46户,享受五保的残疾人36名;社会各界扶持贫困残疾人13015人次,其中救助6272人次,走访慰问残疾人1646人次。20xx年,县委、县政府将工程建设总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2000㎡的“代县残疾人综合服务大楼”列为县“十一五”期间“十大民心工程”,目前综合大楼建设工程全面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创建全省残疾人康复示范县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县乡村残联共建立残疾人基本信息档案资料

1.4万份,输入残疾人基本信息台账0.9 万人,建立三级康复指导站(室)276 所,配备残疾人康复器材、土制康复训练器具50套(件),接受社区康复训练的残疾人0.4万余人,受惠残疾人和家庭达7200人;出色完成了残疾人抽样调查和状况监测工作任务,荣获“全国先进调查办公室”奖。

阳泉市城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积极发挥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区民政局、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对全区596户、733名贫困残疾人每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1784元;区建设局安排贫困残疾人入住廉租房85套,占全区171套总数的50%;对不达廉租房安置条件的102户109名残疾人,每年发放住房补贴31万元;区人社局对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险参保给予特殊优惠,残疾人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区教育局保障全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对辖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档案,4810名残疾人在社区免费康复训练,312名重度残疾人在家庭得到免费康复服务,免费发放辅助器具1100件,其中发放轮椅295辆,全区贫困残疾人辅具配发、精神病服药、精神病住院、白内障手术、假肢装配等康复需求得

到满足,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帮助25名残疾人实现了灵活就业,27名残疾人实现集中就业,190余名残疾人参加了双向选择,98名残疾人实现自谋职业。在全区44个社区全部建立残疾人协会,街道、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配齐并已经很好地开展工作。近年来,共接待残疾人来访264人次,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残疾人信访、维权和信息宣传工作走在全市、全省的前列。20xx年,城区被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命名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20xx年以来连续多次被省、市政府残工委分别表彰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20xx年本区新华东街社区被国务院残工委命名为全国“残疾人之家”, 新华东街社区和兴隆街社区同时被中国残联授予 “全国特奥活动示范社区”,20xx年,城区又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

平遥县 “十一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全县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建立健全了残疾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健全的工作管理体系;建成了1643平方米的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出台了《平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遥县贯彻执行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实施办法>的通知》,全县福利企业达到14家,集中就业残疾人1560人;全县盲人按摩点发展到12个;康复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CBM社区康复合作项目强势推进,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残疾人康复救助工作全面落实。为1000名残疾人免费提供双拐及助行器等辅助用具;对80名重度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人居家托养实行补贴,合计金额94000元;实施农村贫困残疾危房改造238户;3250户农村残疾人家庭和1200户城镇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对城镇居民一、二级残疾人医疗保险对给予免费参保,参保人数998人;开展残疾人艺术展览活动,展示残疾人的多彩人生。41名残疾人的70余件作品参加了展览。组织了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全县14个乡镇、4个社区的103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开通了县残联网站,成功开设了工作动态、通知公告、康复服务等栏目。平遥县先后被中国残联等部门授予“白内障无障碍县”、“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连续3年被晋中市残联评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连续3年被省残工委表彰为“先进单位”。20xx年,县残联被省残工委授予“残疾人之家”。

和顺县 是国家级贫困县。“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从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办公经费、解决办公场所等方面支持残联工作,使和顺县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一是由“十一五”头年开始的八千元办公经费,提高到现在的十万元。二是将原老干局办公楼及附属设施调拨给县残联作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三是县政府以和政发(2011)111号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文件,全部配齐了乡村两级残疾人专职委员;出台落实优惠政策,扶助贫特困残疾人。四是县委、县政府以和发(2008)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对残疾人开展“五助”活动的实施意见》,县残联与县卫生局联合发文和残联字(2008)6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落实残疾人就医优惠规定的通知》,与县教育科技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减免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学生学杂费的通知》,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方案”文件,认真落实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国家对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贫困残疾人的托养政策,使一大批贫困残疾人得到相应的救助和扶持。其中,积极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于20xx年、20xx年由县残联牵头,投资130万元(其中县政府出配套资金45万元),对244户贫困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

离石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期间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整体工作居全市先进行列。抓实各项康复工作,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全区共有6500余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为残疾人免费发放了残疾人用品用具8000余件。抓实残疾人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5%,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就读65人,资助金额35000余元。抓宣传文体工作,搭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抓残疾人就业培训,实现残疾人多渠道就业,有1270名残疾人得到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征收保障金300万元,促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765人。做好维权工作,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5年内没有出现残疾人重大的信访案件和群体性越级上访案件。采取各项措施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扶助,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500人,从事种养植(殖)业、

个体从业、自谋职业。对已办理残疾人证5200人全部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救助贫困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500余户,救助金额50000余元。为农村贫困孤寡残疾人办理农转非23人,并把他们全部纳入城镇低保。进行残疾人危房改造60户。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新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451.66㎡,并投入使用,夯实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 12个乡(镇、街道)残联和193个村残协组织健全。

孝义市 “十一五”期间,孝义市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民生摆在率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创新工作理念,加大扶持力度,残疾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培训、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标准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充实完善了残疾人市乡村三级组织网络,配齐了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落实补贴待遇,为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投资100万元为全市18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置残疾人康复室,40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康复站,配备了康复器材。实施“国家出一点,医院贴一点,农合报一点,残联补一点”的“补贴+报销+救助”复明模式,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2500多例,累计直接经济收益达到1200万元。连续七年为2000名农村特困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45元、60元的定期补助,累计投入达700 万元。6000名农村残疾人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重度残疾人免费参加医疗保险。在吕梁市13县市中首家开通运行了孝义市残联网站,创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办事平台。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 、“全国两刊宣传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

武乡县 残疾人事业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工委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残疾人工作者奋力拼搏下,“十一五”期间,连续五年在全市13个县区残疾人工作综合排队中一直名列前茅,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000平米的残疾人服务中心大楼,2627平米的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均安装了无障碍设施。县残联各科室和乡镇残联都配备了微机,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乡、村两级残疾人组织建立健全,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落实,工作成效显著。残疾人康复扶贫救助突破历史新高。6000人次农村残疾人

参合,为残疾人无偿发放康复器具2000件(套),43名肢残人安装了假肢,400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康复复明手术,输送精神病患者40人,培训低视力家长18人次,接受听力助残200人次;慰问救助贫困残疾人519人次(户),扶残助学86人次,120户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169个残疾家庭实施了“秸杆燃烧气化炉”厨改工程。拓宽残疾人就业门路,566名残疾人保洁员上岗。创建了特殊教育学校,繁荣了残疾人文化生活。

长子县 “十一五”以来,长子县的残疾人工作,连续六年被省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20xx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42项优惠残疾人政策,并通过建立制度、细化项目、明确责任、广泛宣传等措施,使优惠残政策真正惠及全县每个残疾人。五年来,县财政补助资金,为500余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为下肢残疾人共捐赠轮椅600余辆,辅助器具2000余件。20xx年,被中国残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县”;20xx年1月,协助市残联圆满完成了全省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长治现场会观摩任务。县委、县政府及时划拨配套资金39万元,危房改造专项办公经费

6.5万元,使全县148户残疾人危房户都住进了“放心房”。五年来,共投入残保金70多万元,先后有偿扶持583名残疾人从事美容美发、盲人按摩、小商品零售、修理和养殖业;建立了方兴公司等2个就业示范基地,集中安排残疾人100多名。该县“巧用残保金、创新就业路”这一经验,得到了中国残联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在司法局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共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8人次,为18名残疾人免费提供了法律援助。为了方便重度残疾人生活,开展了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工作,对全县143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

陵川县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明陵川的重要内容来抓,“十一五”期间,以构建 “平等、参与、共享、和谐”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造福残疾人的实事好事,受到全县残疾人的称赞。五年来,扶持贫困残疾人2000名,为531名城镇残疾人、2700名农村残疾人办理了低保;建立了7个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为380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为563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95%以上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农合; 全县各乡镇残联和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得到了落实; 为14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完善就业服务,多渠道安置600名残疾人就业,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6个,安排残疾人32人就业,辐射带动残疾人户130余户;救助残疾人特困户380户,发放救助金18万元;成立了残疾人法律维权工作站,为12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全县残疾人工作连续五年得到省、市残工委的表彰。

曲沃县 县委、县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每年都有残疾人工作的主要指标分解,逐年逐项落实到位。5年共投入经费350万元。乡村两级残疾人组织基本达到了“六有三建两明确”标准化建设,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全部落实。“十一五”期间,全县704名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200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由财政支付,新农合残疾人参加率达到98%以上,全县低保、五保总人数中残疾人占到70%以上。县残联积极向省里争取残疾人康复扶贫贴息贷款,20xx年以来为450人(次)残疾人发放贴息贷款51万元,位居全省前列。为115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托养补助13万元。35名就读大、中专院校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得到资助。先后为36名0—6岁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服务。向市级康复机构推荐13名残疾儿童,每人补助3000元的康复训练费。县残联采用每报一名残疾儿童奖励村残协委员50元的办法,对全县残疾儿童进行了全面摸底。先后确立了王村大棚蔬菜基地、周庄养鸡基地、安居养猪基地、三张红提葡萄基地等四大基地,对各个乡镇的残疾人种植、养殖基地,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全县建立起裁剪编织、温室大棚、养殖种植、计算机应用等多个培训中心。扶持160多名残疾人发展日光蔬菜大棚和特色养殖。

翼城县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 投资10余万元,改善基层残联办公条件和服务环境,为全县10个乡镇残联全部配备了电脑、办公桌椅、档案柜,并统一挂牌;乡镇残联工作制度、工作内容及服务项目全部上墙,全面达到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使乡镇残联走上了规范化的工作轨道。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创建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成立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听力言语残疾、视力残疾、辅助用品用具六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立康复指导站,行政村

建立康复服务站,统一配备了康复器材,由康复协调员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针对性服务。将519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列入最低生活保障,城镇贫困残疾人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县级配套31万元,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120户。该县先后被授予“残疾人状况监测先进单位”、 “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称号。2006—20xx年县残联连续五年被省残工委授予“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乡宁县 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残疾人康复、就业、扶贫、文体、维权等工作扎实推进,残疾人组织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任务全面完成,广大残疾人得到了实惠,残疾人事业呈现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态势。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个目标,出台了相关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对残疾人医疗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领导。全县残疾人康复服务面达到75%以上,投入资金达80余万元,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培训、义诊等工作,建立了11个乡级康复室、182个村级康复站,建立健全了各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档案。五年来,共计出资4万余元资助特校高职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上高中、大学等就读。为66名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为13名下肢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发放了燃油补贴5200元。连续三年被省残工委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20xx年10月被民政部、卫生部、 中国残联联合命名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

永济市 “十一五”期间,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稳定推进。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把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作为建设和谐永济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残疾人工作,对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全力支持。先后举办了计算机排版、雕刻、印刷、烹饪、面点、手机维修培训及创业培训班90期,使365名残疾人通过开办小卖部、家电维修、补鞋等就业,1500余名残疾人通过到外地开饭店就业,2000余名残疾人到外地打工就业,5000余名残疾人在当地从事种、养、加工业,有就业能力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30余万元,扶持开设“阳光爱心门店”35家,“盲人按摩店”7家,“双孢菇种植”户8家,

都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20xx年连续两年共为21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通过市人大执法检查,让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当地落到实处,出台了《永济市关于贯彻〈山西省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的实施意见》。地税部门对残疾人个体从业实行税费减免,教育局在执行“两免一补”政策时,优先照顾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卫生系统为残疾人免收医疗费达50余万元,各旅游景点对残疾人全部实行免费开放。为300余名残疾人学生及残疾人子女争取助学资金90余万元。民政部门对残疾人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并对城镇残疾人低保每人每月享受额提高50元,农村残疾人低保每人每季提高10元。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全面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乡镇配备了专职残联理事长,乡镇残联、社区和村残协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

临猗县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明新临猗的重要内容来抓,“十一五”期间不断创新,使全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连续五年受到省、市残工委的表彰。临猗县是一个有56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全县残疾人达4.5万人,是全省残疾人较多的县区。该县根据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创新性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县委、县政府把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全面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39条意见》,并在低保、养老、医疗、失业、危房改造、扶贫等项目实施中,优先照顾残疾人。以点带面,全面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先后为7000余名残疾人解决了低保和五保问题,为823人实施了定期救济,为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减免书费和学杂费,为300余户农村特困残疾人实行了危房改造,为2000余名残疾人实施了复明手术、唇腭裂修复、聋儿康复、假肢装配、捐赠轮椅等康复救助项目。先后对4000多名残疾人进行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从食用菌种植户中选出10户,每户给予2000元资金扶持。还为10户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10头母牛犊,引导更多的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业。

先进乡镇、街办(60个)

杏花岭区敦化坊街道办事处 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残联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十一五”期间,街办残疾人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多次受到市里和

区里表彰。近年来承办了“全省残疾人文化活动周”、“山西省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启动仪式”等多项活动,形成了关爱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五年来,对残疾人放发用品用具近千件,200余名残疾人享受低保,每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生活困难补贴费70余万元,为140余名重度残疾及多重残疾人免费办理了医疗保险。作为市“686”精神病随访试点单位(20xx年11月由卫生部门接管),长年对社区符合条件的精神病人进行全年随访并办理免费住院和免费用药手续,对140余名精神病人进行全年的随访工作,住院人员为20余人,争取到免费住院指标,帮助精神残疾人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精神病人的监护率达到100%,显好率75%以上,参与率80%,无一例肇事。通过和驻地单位协调配合,利用社区资源,尽可能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同时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残疾人就业从业率达90%以上。

迎泽区老军营街道办事处 将残疾人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整体规划中,残疾人就业率达90%以上。主任亲自督办,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配备了专职残联理事长、残疾人专职委员,在10个社区建立残疾人协会,志愿者助残联络站,设立法律援助指导站。几年来,发放残疾人事业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张贴标语150余条,发动驻地单位和社区居民为残疾人捐款近万元。成立了由办事处工、青、妇、计生、民政助理员及社区干部参与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残联工作。注重把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纳入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助残意识,努力营造对残疾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换位”思考的社会助残氛围。把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街道的“爱心超市”,多次为贫困残疾人户送米、面、油、被褥等生活必需品上门,开展了“爱心服务卡”活动,联合辖区内的各个商户、单位为残疾人解决生活中诸如理发、洗澡、看病等困难。

小店区小店街道办事处 在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过程中,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把有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纳入到街道的重点帮扶计划。五年来,围绕上级部门的工作目标,共解决了40余名残疾人就业,为30余名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免费复明手术,为10名精神病患者发放免费购药卡,为30余名卧床重度肢残人配发了轮椅,给10户肢残人家庭安装了无障碍设施,

180余名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特困残疾人纳入了低保范围,88名重度残疾人免费加入了“城镇居民医保”,20余名残疾人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救助金额10万余元,累计资助30余名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以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为契机,对全街道人员进行摸底排查,专门聘请市残联就业部教师对本街道多数“无文化、无工作、无收入”的残疾人,进行了多期中国结编织、串珠编织、盲人按摩、电脑应用等技能与技术培训。

古交市镇城底镇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加快发展,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镇政府制订了《进一步对残疾人实行政策优惠的若干规定》、《关于做好残疾人扶助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从各个方面加大了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关注度,进一步营造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五年来,克服多种困难、因地制宜,多途径解决就业,多方面开展扶贫,共创建扶贫基地5个,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康复治疗,施行复明手术62例,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服务156件,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285户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

清徐县清源镇 “十一五”期间制定出台了《清源镇关于加强残联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清源镇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若干意见》,从根本上保证了残疾人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实施。全镇23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加强了镇村残疾人组织建设。建立了志愿者助残联络站,为广大残疾人康复、就业、医疗、娱乐等,提供了各种服务和帮助。

大同市城区东街街道办事处 多年来,组织建设加强,残疾人工作进展顺利,各项目标任务完成较好。每年5月邀请市、区残联工作人员举办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培训班,全街7社区主任及残疾人工作者全部分期分批讲授培训。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服务内容,为123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组织白内障手术18例,有33名贫困精神病人接受了医疗救助,指导13名肢残患者开展了家庭康复训练,为3名肢残儿童提供了康复治疗,供应轮椅、拐杖等辅助

器具25件。近年来,有32名残疾人参加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点(基地)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在社会保障方面,将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残疾人家庭,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报尽保,并实施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每月给低保家庭发放燃气补贴、临时生活补助,累计为280户残疾人低保家庭发放了住房补贴。

南郊区口泉乡 “十一五”期间,在乡党委、政府关心重视下 ,残联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到位,残疾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所辖35个行政村,均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成绩显著。五年来,通过区残联联系市眼科医院,为300多人进行了免费检查,共完成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40例,肢体矫治2例,免费验配助听器8台,发放轮椅5台,拐杖50副,盲杖25根,座便椅5个,20名精神病患者5年内免费服药,17名1年内免费服药。残疾人教育工作方面,全乡共有在校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共87人,入学率82%,教育部门为其减免学费、杂费等学习费用近3万余元,受益学生30余人。残疾人家庭子女考入专科以上学校,可以享受一定的补贴。白内障康复、肢体矫治、用品用具供应、假肢安装等康复工作成绩显著;残疾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逐年增加;残疾人的信访维权工作得到落实。扶贫解困、社会保障资金逐年加大,教育培训和就业稳步推进;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覆盖面逐年增加,乡里成立了危房改造小组,为全乡贫困残疾人23户危房户、57户住房困难户,分别进行改造或解决住房,使他们住的放心、住的踏实。

大同县党留庄乡 党政领导每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乡残联建设达到了“六有”标准,全乡11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由村主任担任协会主席。全乡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完善了乡村两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乡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村康复服务站等12个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对全乡30余家企业的残疾人安置情况进行按比例就业调查统计,近年来按比例安排就业残疾人80余人。大力落实扶持福利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集中安置就业残疾人40名,先后对全乡7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投入扶持贷款近40万元。设立了“爱心救助基金”,先后救助残疾人困难户100余户次,为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资助学费等60余人次,为22

户危房户建起了新房,累计支出33万余元。乡康复指导站已接待或服务残疾人650余人次。

左云县三屯乡 “十一五”期间,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做到了残疾人“八优先”,即优先技术培训、优先资金扶持、优先享受低保五保、优先加入合作医疗、优先参加社会保险、优先审批创业申请、优先安排创业项目、优先减免各项税费。搭建扶助平台、服务平台,先后救助残疾人困难户30余户次,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20余人次。多方筹集资金共计50多万元,修建、改造、新建相结合,为全乡30户残疾人危房户进行了危房改造。为了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困难,五年来乡政府共向全乡残疾人发放救助金30余万元,发放救助衣服、被褥150套,发放白面500多袋。结合“五五普法”,共举办残疾人法律专项培训5次,受训残疾人400多人次,向残疾人赠送法律学习材料2000余册,为全乡残疾人免费解答法律咨询近百人次,通过司法援助为残疾人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排查调解涉残法律纠纷20余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到100%。

天镇县赵家沟乡 “十一五”以来,成立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乡财政预算,保证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乡残联有专职干部、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完整。近年来,先后安排30余名残疾人就业,帮助10户贫困残疾人贷款近20万元,并给他们找到适合的投资小、见效快的小种植场、小养殖场、小商店等经营方式。开展多种活动,先后救助残疾人困难户52户次、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160人次,今年为47户危房户建起了新房,累计支出42万余元。发放轮椅、腋杖、手杖、坐便椅、助听器等43件。乡司法和信访接待办为全乡残疾人解答法律咨询、纠纷排查、纠纷调解,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100%。

朔城区北城街道办事处 “十一五”期间,街道残疾人工作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康复工作为基础,以就业工作为重点,以扶贫工作为突破口,有力地促进了街道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街办残联有办公场所、有

服务载体、有联系网络、有专职理事长、有兼职工作人员,残疾人工作机构体系及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开展了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服务,5名残疾人实行分散托养,把所有残疾人纳入城镇、农村居民医疗保险。节日期间慰问特困残疾人,累计发放残疾人补助金2.5万元,送助听器6台,轮椅车16辆,为7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补助学习费用7500元,为9名残疾人个体户、种植户补助资金6800元。230名残疾人纳入城镇低保,9户贫困残疾人入住廉租房,230人享受廉租住房补贴。对辖区内6岁以下的智力残疾儿童、精神病人、白内障患者进行调查摸底、建档立卡。选定7名智残儿童作为康复训练对象,对20名精神残疾人进行免费服药,共检出白内障患者62人,已做白内障手术35人。举办了由80多名残疾人参加的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组织16名残疾人到太原参加了山西省残疾人计算机培训,输送10名视力残疾人到朔州市参加了按摩培训班。

怀仁县亲和乡 乡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一五”期间,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积极支持和关心乡残联工作,把残疾人康复经费、工作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全乡村村建起了残疾人康复室并配备了康复辅导员,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了农村低保,使残疾人的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加强。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1个、建立康复室16个,落实兼职康复指导员17名,建立康复站1个,落实兼职康复协调员16名。组织实施好爱心助残等康复项目,扩大贫困残疾人的受益面,共完成家庭托养9户;免费装配假肢3例,为贫困残疾人发放轮椅15辆;为3名贫困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助金额1200元;赠发康复器材2套,其它辅助器具200多件。

应县下社镇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各项残疾人工作,开创了下社镇残疾人事业新局面。“十一五”期间,下社镇为4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50户贫困残疾人的危房进行了改造,为10名精神、智力残疾人实行了托养救助,为3名贫困残疾人安装大、小腿假肢,为500多名残疾人提供个体从业的便利条件,安置30名残疾人集中就业,辐射带动1000余户残疾人家庭脱贫,协调民政部门为大多数残疾人家庭申请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在元旦春节、中秋节两大节日期间,为贫困残疾人均要送去节日慰问品。

右玉县杨千河乡 “十一五”期间,杨千河乡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工作亮点,残疾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完成了对乡村残疾人的摸底普查工作任务;健全了全乡各村残疾人协会,确定村残协主席和选聘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完善了残疾人工作领导机制,全乡各村残疾人工作全部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中;保障全乡残疾人享有基本疾病医疗、卫生、预防、康复等服务,目前已免费为15位肢体截肢者装配假肢,训练肢残人45名、聋儿6名、智残儿童5名,免费供应辅助器具120余件。

忻府区庄磨镇 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实意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镇政府专门成立领导机构,各村均成立了残疾人协会。每年对全镇的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技能培训达400余人次。出台了优先解决残疾人农村低保救助政策,帮助97户(139名)贫困残疾人享受了低保,70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了五保,做到了应保尽保;积极帮助残疾人申报“阳光家园计划”,共申报29户,获得救助金额46000余元;免费发放小拐仗400多个、助行器5个、轮椅12辆;免费施行白内障手术160多例;为18户居住在D级危房中的残疾人新建了住房,每户补贴资金12000元,共计216000元;建立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技术服务指导站,以各村农合医疗所为依托,建立了三个标准康复训练活动中心,配置了器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地的康复服务,累计服务300余人次。

原平市中阳乡 “十一五”期间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残疾人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乡11个残协建设达标,村村都配备了专职委员、康复协调员。残疾人创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零售等多个渠道,效益可观。扶持发展自主创业典型户3户,年产值150万元,就业人数达到320人。加大救助特困残疾人力度,全乡享受五保供养64人,低保救助289人,仅此俩项累计发放资金194万元;“阳光家园”项目资助残疾人12户,年发放资金2万元;残疾人助力车燃油补贴、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学、光明行动、无障碍设施改造等累计投入50万元。全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46人,建档132人,建档率92%,配发辅助器械86件(辆),白内障复明手术28例,精神病免费服药17人,64名残疾人功能得到康复。积极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做好来信来访工作,累计接待来人来访200人次,办理维权案件5起。

代县上磨坊乡 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35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由村主任担任协会主席。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完善了乡村两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1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服务残疾人300余人次,近百名残疾人在康复指导站的帮助下,减轻了自身痛苦和家庭压力,并且有30多人可以重新从事体力劳动。康复需求人员摸底达300余人,发放康复器材109套。集中开展了“帮贫困、献爱心”活动,设立了“爱心救助基金”,先后救助残疾人困难户40余户次、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60余人次,为5户残疾人危房户建起了新房,累计支出6万余元。乡司法所为全乡残疾人免费解答法律咨询58人次,累计进行残疾人专项纠纷排查5次,调解纠纷12件,向残疾人赠送普法教材160册;乡残联接待来访残疾人29批156人次,日常处理残疾人来电来访74件,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矛盾纠纷,全乡残疾人的维权意识、法制意识显著提高。

五台县茹村乡 32个行政村均已建立村残协并配有专职委员。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和水平,为60多名残疾人申请报名参加了省、市、县举行的编织、电器维修、电脑操作等技能培训班;推荐3人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有25名残疾人创建了手机维修、餐饮、手工纺织、电脑摄像等产业;每年成功地向用人单位推荐20多名残疾人面试,成功就业率达70%以上;到目前止,共安置残疾人就业50余名,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切实加大对残疾人的帮扶和救助力度,为60余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争取“阳光家园计划”工程,扶持金额5万余元;春节、中秋节走访慰问活动中,对全乡43户特困残疾人低保户进行了慰问,发救助金14000多元。为12名患大病重病的残疾人进行医疗救助申请,合计金额3万余元;为230余名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申请辅助器具,合计金额7万余元;为13名白内障患者施行免费复明手术。

定襄县宏道镇 把残疾人工作作为关爱弱势群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做到了残疾人工作有位置、有投入、有组织、有实效,真心实意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加强了镇村残疾人组织建设,认真落实执行上级部门的各项任务。 “阳光家园”托养补贴项目为全镇17户残

疾人贫困家庭累计发放救助金18890元;“危房改造项目”为9户残疾家庭危房户建起了新房,累计支出10万余元。完善了镇村两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成镇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设立了3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已接待或服务残疾人100余人次,多名残疾人在康复指导站的帮助下,有效减轻了自身痛苦和家庭压力。认真做好日常信访工作,共接待来访残疾人30 批46人次,日常处理残疾人来信来电共50件,均得到妥善解决。

五寨县胡会乡 组织建设得到加强,14个行政村都选配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及个体经营活动,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动员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贯彻落实优待政策,使广大残疾人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协调民政部门对特困残疾人家庭实行救助,85%以上的残疾人已办理农村低保,加入新型合作医疗;对于三级以上且无儿无女不到60周岁的残疾人也给予办理五保手续。把好残疾人#b@2工作的初审关,使县级#b@2工作顺利开展,提高#b@2合格率。

河曲县巡镇 残疾人工作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实现“平等、参与、共享”为目标,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使残疾人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组织建设加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五年来,共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77例,141人享受低保待遇,23人纳入“五保”供养,救助资金6万余元,27个危房户迁入新居。

保德县义门镇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残疾人工作放在首位,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党政领导每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且做到了组织、人员、资金和场地“四个保证”,形成了残疾人工作有“网”有人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近年来,先后安排残疾人就业126

人,三级以上残疾人都已享受低保待遇,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12户,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52例,矫形手术12例,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发放轮椅63个,拐杖245根,为28名精神病人免费进行门诊治疗和发放药物等。

阳泉市矿区蔡洼街道办事处 “十一五”期间,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加强,7个社区全部成立了残协,配备了8名专职委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领下,设立7个社区康复服务站,在各社区专职康复协调员、康复指导员努力下,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知识普及以及辅助器具配备,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99%得到服务,并建立了一人一档一卡; 15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680多名志愿服务者积极开展扶残助残,在各机关单位支持下,几年来,累计对80户残疾人特困户救助资金8万元,对13名贫困残疾人大学生发放助学金5.2万元,开展大病救助、临时救济89人次,救助金额达23万元。

阳泉市郊区河底镇 近年来,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真心实意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扶残助残的成功之路,20xx年被省政府残工委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十一五”期间,对32个行政村、10个福利企业的残疾人协会进行了完善和充实,其中20个村配备了残协专职委员。认真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全镇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664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镇党委、镇政府结对子17户,为118户特困残疾人累计发放救灾款237550元,为40户特困残疾人办理农转非户口,为68户、123人残疾人家庭申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发放保障金276860元。为127户、223人残疾人家庭申办农村低保,年发放保障金250752元。康复工作成效显著,先后5次组织230名残疾人到市康复中心和郊区康复中心进行了免费体检,镇办三所卫生院对残疾人就医,免收挂号费、床位费,为1091名残疾人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白内障手术8次,为全镇70余名患者实施手术重见光明;为16名肢体残配备了轮椅,为4名肢残人安装小腿假肢,为2名肢残人在太原安装大腿假肢,并进行了康复训练,为5名残疾儿童安装了助听器,为5名残疾人做了矫正手术,为100余名残疾人发放了辅助康复器具,为20名精神病患者发放了

医疗救助证,定点在西南舁乡精神病院就诊,每人每年享受360元的药费补助,全面完成了各项康复任务。

平定县冶西镇 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年来,关心重视残疾人工作,全镇共有残疾人556人,在镇残联努力下,建立了社会援助体系,使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每年上级和镇政府发放的救灾救济物品,镇残联都要亲自送到残疾人每家每户。全镇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残疾人236人,办理五保手续享受五保待遇44人,有8名残疾老人住进敬老院。安置残疾人就业246人,其中社会福利企业就业18人,从事个体经营32人,自谋职业者56人,在农村从事种植和养殖等140人,300多个一、二级残疾人都得到镇村两级的救助。

盂县孙家庄镇 以提高残联“代表、管理、服务”功能为目标,加强了镇村残疾人组织建设。在落实好“两保”的同时,全镇61名残疾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全镇累计投入资金12余万元,完善了镇、村两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近年来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60余人,大力扶持福利企业发展,土塔村赵鑫跃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阳泉市鑫康工业有限公司,安排残疾人就业73名,较好地发挥了残疾人就业龙头和主力军的作用。镇党委、政府集中开展了“帮贫困、献爱心”活动,先后救助残疾人困难户30余户次、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40余人次,为40户危房户建起了新房,累计支出60余万元。近年来,为全镇残疾人免费解答法律咨询58人次,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万元。累计进行残疾人专项纠纷排查8次,调解纠纷12件,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达100%。

榆次区东阳镇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十一五”期间,紧紧围绕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强化优惠扶持政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广大残疾人得到更多实惠。一是健全了残疾人组织,镇政府在镇政务大厅设立了残联窗口;各行政村成立了村残协,选聘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并给予一定的误工补助;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镇有100余名残疾人加入最低生活保障,免费为农村重度残疾人加入新农保,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免费加入新农合,为考入大学的贫困残疾人

学生给予每人2000元的入学补助,为27名农村特困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为残疾人进行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3期,共培训51人次,建立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1处;三是残疾人康复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五年来为3名聋儿进行了康复训练,为1名贫困聋儿免费配戴助听器,为20余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手术,4名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为1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捐赠轮椅20余部,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300余件,成功创建东阳、车辋两个 “榆次区残疾人康复示范村”;四是残疾人的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为400余名残疾人办理了二代《残疾人证》,为3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通过助残日等重大活动,大力宣传残疾人优惠扶持政策,有效地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寿阳县南燕竹镇 “十一五”期间,全镇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镇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全民共建小康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镇残疾人事业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全镇66%的残疾人得到有效扶持,有86名残疾人脱贫致富,64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有10名孤寡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坚持开展临时救济和医疗救助,累计发放救济资金3万元,使72名农村因公致残人员享受生活补助金,共发放金额6万元。全镇应参加养老保险的186名残疾人全部参保,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43人直接纳入新农保。在新农合参保和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上,采取由县财政代缴的方式,每年都为272名残疾人代缴了参合金,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率达到90%以上;残疾人危房改造、轮椅捐赠等项目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公开选户、高额配套、统一管理、部门配合,共落实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资金27万元,户均配套达到1.2万元,对2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了彻底改造;先后对部分0-6岁听力、视力、肢体残疾儿童实施了抢救性治疗,先后组织实施低视力康复、白内障复明手术、聋儿康复、假肢装配、轮椅捐赠、精神病防治等康复项目,使87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昔阳县孔氏乡 近年来按照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人为本,真心帮扶,科学发展,和谐推进,想方设法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面

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取得可喜的成绩:抓好组织建设,夯实事业基础,为所有的行政村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摸清底子,掌握需求,为全乡所有残疾人建立建全个人档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扶残助残氛围,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建设,引导社会关心、关注、关爱残疾人;扶残助残,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20余户残疾人家庭办理了低保,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深入基层,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活动,为10多户残疾人危房户进行改造工程。

左权县羊角乡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残联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推动全乡残疾人工作广泛深入开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全乡先后落实了60户残疾人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项目,补助资金近60万元;在评审城乡低保工作中,通过协调、帮扶等工作,为残疾人连同其家属争取近20万元救助金额,涉及300多人;临时救助40000元,涉及400余人;大病医疗、康复服务10万元,涉及20例;贫困慰问发放毛毯、衣被、取暖用煤将近3万元,涉及20户。20xx年成立了羊角乡敬老院, 30名残疾人五保户优先入住。

祁县古县镇 “十一五”以来,发挥优势扎实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镇残疾人工作受到上级好评。残疾人组织建设日趋完善,36个村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凸现,精心组织了“助残日”、“爱耳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康复工作的开展。为残疾人发放轮椅达到15辆,拐杖50余副,助听器5个,为5人装配了假肢,为10人作了白内障手术,2人做了肢体矫治手术;残疾人就业工作稳步推进,筛选出酥梨种植、养羊等具有比较适宜残疾人从事的种、养殖项目,并聘请省、市、县的专家、教授前来为残疾人授课十余场;目前,全镇酥梨已发展到4万余亩,养羊5000只以上。共计15人次去省、市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全镇共培训残疾人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使广大残疾人平均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为他们就业、致富打好了基础;全镇已有374户残疾人家庭纳入农村低保。

汾阳市贾家庄镇 “十一五”期间,始终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本着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把残疾人事业摆在率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创新工作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残疾人工作任务。一是健全了残疾人基层组织,由乡镇长担任镇残工委主任,由分管残联的副镇长担任镇残联理事长,并配齐了镇村两级残疾人专职委员,确保了残疾人工作正常运行;二是残疾人生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同等条件,优先保证残疾人享受农村低保,全镇100%的残疾人都参加了新农合,从源头上确保了残疾人生活衣食无忧;三是康复工作成效明显,近年来,共完成白内障复明128多例,假肢装配4例,脑瘫智障儿童康复训练1例,供应各类残疾人用品200多件,最大限度地服务好各类残疾人。连续八年被评为“汾阳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交城县居民管理中心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残联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号召社会各界采取各种方式扶残助残,推动了全县文明和谐的建设。发挥残疾人的组织桥梁作用,把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协助县残联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受到县残联的表彰。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捐款、捐物。开展贫困残疾人状况调查摸底工作,为41名重度残疾人免费办理医疗保险,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拐杖、轮椅等基本辅助器材,为20多名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春节还为70多名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用品。

柳林县薛村镇 “十一五”期间,薛村镇认真落实县残联的工作要求,积极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推动全镇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镇19个社区,目前已建立了12个残疾人协会和7个康复站,配备了19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做好各项扶贫补助工作,做到应补尽补,100%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了低保。为20多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做了复明手术,使患者重见光明。为20名患大病、重病的残疾人进行了大病医疗救助,为5名聋儿配了助听器、8名心脏病儿童提供转介服务,为30名残疾人配备了轮椅。为50多名残疾人发放拐棍,拐杖等训练器材。将社区残疾人康复纳入社区建设、

基层卫生工作,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全镇450人已办理了第二代残疾人证,并把新证及时发到他们手中。

临县玉坪乡 玉坪乡每年动员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班,累计安排就业的残疾人达110多名人;连续几年执行“帮残、助残、献爱心”活动,为残疾人申请辅助器具、精神病防治康复、白内障复明手术等困难救助上,尽量减少残疾人个人支付的费用;全乡的残疾人100%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一级残疾人全部纳入五保,二、三、四级困难残疾人家庭享受低保,使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人及家庭都得到上学、生活、医疗等方面的救助。20xx年--20xx年,乡残联共发放了困难残疾人家庭助学、生活、康复等救助金近30多万元;紧密结合残疾人的实际康复需求,以“助视”、“助听”、“助行”为平台,为全乡30多人完成了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使白内障患者的视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岚县岚城镇 党委、政府重视残疾人工作,成立了岚城镇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分管计生、信访、农经、司法、社保的科级领导干部,明确了民政助理员为镇残联理事长。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采取镇村干部结对帮扶,党员带群众、富帮贫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残疾人。号召残疾人向先进典型学习,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积极落实上级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政策文件。镇卫生院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依托14所农村卫生所服务网络,健全以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所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网络。

长治市城区常青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 以“为残疾人服务,让残疾人满意”为宗旨,积极为辖区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各基层残协及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市、区残联下达的各项任务,受到了上级残联的好评。为加强康复工作,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结合办事处实际,筹集6万元建立起了“常青办事处五环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该中心体现出了“自我管理、联片自治、就近就便、三建一体、承上启下”五大特点。自成立以来,先后共指导各类残疾人开展功能训练与文体活动达2000余人次,康复训练效果明显,它的功能与作用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充分认可。狠抓培训工作,拓展就业渠道,现

已安排残疾人及其亲属就业累计80余人。除此之外,帮助残疾人开展自主创业,仅20xx年,就为30名残疾人向上级残联申请了配钥匙机、钉鞋机,并组织培训,使他们走上了创业之路。

长治市郊区大辛庄镇 “十一五”期间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处处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取得了较好成绩。五年来,对全镇残疾人状况逐户逐人进行普查,掌握了基本情况,摸清了确凿数据,建立了管理档案,为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620个。全镇共筛查白内障270人,为90名有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利用全国助残日等节日在全镇广泛宣传并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册,辅助器具630余件,救助款物折合人币3万余元。采取帮、包、扶、带和“一助一”、“多助一”等形式,从资金、实物、技术、信息等方面为残疾人办实事2000余件。协调各村制定优惠减负规定,使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实惠,为109名贫困残疾人办理了低保。

长治县韩店镇 连续多年被市、县两级残工委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积极推进助明、助行、助听、精神病患者优惠和免费治疗等康复服务,“十一五”期间使1530多名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占残疾人总数的60%以上。在镇卫生院和4个村社区建立了康复站(室),为社区康复奠定了基础。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在本镇样本点的调查任务,并获省市县三级表彰。残疾人社会保障落实有效,227名残疾人享受到了低保,842名残疾人代缴了参加新农合个人费用,为24名下肢残疾人办理了助行燃油补贴。为重度残疾人试行上门#b@2,二代《残疾人证》#b@2率高,全镇共办理1386人,占到60%。积极参加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受到省市县三级残联表彰。

长子县南漳镇 紧紧围绕上级残联“十一五”提出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指导原则和主要措施,切实解决了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目前,全镇残疾人工作已形成了“就业、康复、文体、维权、社会保障”等为一体的工作新格局。 “十一五”以来,进一步强化了残疾人工作,配齐了理事长、专职委员,建立了11个独立残疾人协会,3个联合残疾人协会。通过报名、笔试、面试、培训等程序,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坚持五年每周都开展残疾人法

律服务活动,定期为残疾人开展政策法律政策讲座90多次,向残疾人印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为120名肢体残疾人进行了康复训练,为视力残疾人配发助视器32台,捐赠轮椅51辆,对8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了免费服药,6名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为75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为全镇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65%的残疾人通过康复训练,身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推荐近200名残疾人参加市、县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20名残疾人通过结对帮扶和资金扶持建起了养殖场6所,使32名残疾人走上了致富道路。

武乡县贾豁乡 “十一五”期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加快发展,成效显著。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残疾人有事找残联,残联服务送到家”工作机制。随着工作的纵深发展,各项服务深入人心,五年中成功向上级康复机构及时输送各类康复对象96人次,使该乡精神残疾人98%接受了免费康复治疗。开展以“手牵手,我们一起向前走”为主题的就业活动,先后输送60人外出学技术,采取“送出去学,引进来扶”的就业思路,依托残疾人专业合作社,直接解决120名残疾人就近就业,26户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乡残联连续五年被市、县级残联授予模范单位。20xx年被授予“长治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工作成绩得到了省、市残联领导的肯定。

高平市东城街道办事处 借助城乡结合部的优势,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帮助残疾人排忧解难,在城乡低保、困难救济、危房改造、疾病救助、就业与康复需求方面大力向残疾人倾斜,不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为残疾人事业的顺利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办事处残联配备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各村(居委)也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17名。先后在市区开办了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电脑培训、缝纫裁剪、盲人按摩五个免费培训的定点学校,拓宽就业渠道。实行了“六免费”服务:残疾人可享受免费求职登记、免费职业介绍、免费政策咨询、免费提供信息、免费择业指导、免费技能培训的优惠政策。20xx年,为15名残疾人发放了轮椅、手杖、腋杖、盲杖、座便器、手凳杖等辅助和康复器械。20xx年,5名残疾人享

受到了“阳光家园计划”资助,每人得到资助720元。利用重大节日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品3000份,为1000余人提供咨询,帮助200余人义诊。

泽州县梨川镇 近几年,残疾人工作扎实推进,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在20xx年、20xx年的残疾人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中,作为全县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的典型单位受到表彰。“十一五”期间,加强组织建设,保证了组织、人员、资金和场地;制定优惠政策,将全镇所有残疾人贫困家庭及人口纳入了低保、五保范围。目前每年低保残疾人人均领取保障金达800元以上,五保现已全部入住镇敬老院;积极扶持种植、养殖业,扶持崔河村军兴残疾人扶贫养兔场,扶持五个村35名残疾人家庭养蚕,种植蚕桑27亩,每户每年可收入7000元;在2008、20xx年的残疾户危房改造工作中,镇残联累计支出50万余元,35户已经全部入住新居,工作受到残疾户的一致好评。

阳城县町店镇 认真落实县残联的工作要求,“十一五”期间,积极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推动全镇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了显著成绩。镇干部对特困残疾户实行“一帮一”的脱贫扶持,全镇特困残疾户优先进入低保并享受高额补助,对特困残疾户子女上学分别给予寄宿制小学200元、中学300元、高中500元、大学本科一本2000元、二本1500元、清华北大5000元的年资助标准,对特困大病残疾户在享受民政部门救助基础上再次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将24名无劳动能力、无人照顾的困难残疾人托养到镇敬老院,对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免缴养老保险,由财政部门代缴。

沁水县土沃乡 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工作。一是在全乡所有16个村成立了基层残疾人协会;二是对全乡残疾人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按照姓名、性别、年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对今后的康复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三是解决全乡贫困残疾人低保问题,所有的残疾人都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多名残疾人得到大病救助;四是20xx年在县残联的支持领导下,为1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五是20xx年10月起用了两年时间,建成了土沃乡残疾人托养中心,也是沁水县首家残疾人托养中心。前后共投资3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2093平方米。

尧都区吴村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残疾人工作作为关爱弱势群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先后出台《吴村镇关于加强残联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吴村镇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政府红头文件13份;成立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镇、村级基本达到了有“八有、三建、两明确”,即有牌子、有人员(100%)、有待遇、有办公场所、有办公器材、有上墙版面、有康复服务指导站(康复站)、有康复服务器材;配备了专职委员17名,康复协调员18名,康复指导员21名,志愿者队伍18支,建立了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对全镇7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投入扶持贷款近40万元。组织1300余人次残疾人收看致富项目;参加残疾人职业培训达40余人,就业残疾人达30余名;救助残疾人困难户400余户次,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300余人次,为16户危房户建了新房;投资30万元建设镇村两级康复训练室17所,已接待和服务残疾人650余人次;做白内障复明手术98人;精神病免费服药78人等。在20xx年创建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中顺利达标。

霍州市北环路街道办事处 始终把残疾人工作提上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残疾人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残联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序开展,不断完善残疾人组织网络,街道残联达到了“六有”标准。各居委会都成立了残疾人协会,支部书记、居委主任分别担任主席、副主席,在队伍建设上专门挑选热心、热爱残疾人工作的人,建立了一支特别能工作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先后投资15000余元建立了北环街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投资20000余元配备了适合残疾人使用的视听读物和体育、娱乐器具;建立了街道残联活动室和北兴社区残疾人康复活动室、安装了残疾人活动器械,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

侯马市路东街道办事处 “十一五”期间,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纳入本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成立了街道残疾人联合会和残疾人工作领导机构, 9个社区全部组建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社区康复指导员、协调员,5个社区

配备了大学生残疾人工作助理员,全部落实了人员经费待遇。社会保障方面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提高保障标准。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残疾人送温暖、献爱心,共救助贫困残疾人家庭20余户,共计6000余元,为辖区24名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申请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帮助17户残疾人家庭申请办理大病医疗救助。在办理残疾证时,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家庭困难的残疾人进行上门服务。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为20余户贫困残疾人发放了廉租住房补贴和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不断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推荐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使残疾人就业率稳中有升。组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举办了多次听力义诊活动,为30多名患者进行耳病诊断、康复训练,宣传普及听力保健科普知识,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专人负责信访维权和法律援助工作,初信初访答复率在99%以上。

安泽县马壁乡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乡残联深入到全乡近百个自然村为520名残疾人办理二代残疾人证,#b@2率达到80%以上。积极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帮助12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使118个家庭脱贫致富。积极协调民政部门将210名残疾人纳入低保,为生活困难不能自理的30名残疾人办理阳光救助。三年来,全乡动员各界以捐款、捐物、出义务工等措施使41户贫困残疾人完成危房改造。借新农村建设东风,全乡13个行政村,建立起残疾人活动室、文化室及文体康复训练场所,使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积极为行动不便的130名残疾人配送了用品用具,经常走访残疾人家庭,对特困残疾人进行帮扶,使85户残疾人得到救助。帮扶救助金额7万余元。

襄汾县襄陵镇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政策、资金方面对残疾人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加强班子建设,搞好技术培训,责任落实到人,服务具体到位,多次受到上级单位表彰。结合工作实际,在低保、养老、医疗、失业以及新农村建设、房屋改造、扶贫项目等规划中,始终把残疾人工作作为重点问题来考虑。把残疾人帮扶工作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全镇残疾人享受农村低保率38%,新农村参合率99%,

从开发式扶贫上全力突破,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全镇累计对220名残疾人进行各种培训10余次,86%的残疾人得到有效扶持,部分残疾人还成为小有名气的致富能手。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把残疾人危房改造、视觉行动、轮椅捐赠等项目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先后发放轮椅31辆,助听器7个,拐杖40余根。

曲沃县杨谈乡 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纳入党务政务综合考核体系,做到了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坚持从残疾人最关心的事做起,从残疾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以解决农村残疾人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着力推进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社区康复、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扶贫济困、权益维护等工作,全乡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残疾人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连续3年被曲沃县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立了17个村级残疾人协会。各村残疾人协会做到了有组织机构、有管理人员、有活动场地、有活动内容,能够按照县、乡残联的安排和要求,正常开展工作和活动。近几年,共为40余名残疾人在县民政福利铁厂找到了工作,帮助19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让110户残疾人家庭享受到农村低保,为陈联合、周天河等14人寻找到了致富门路,为 30余户搞养殖和种植的残疾人解决了60余万元的贷款贴息。

翼城县唐兴镇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成立了镇残联工作组织机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教育、计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开展和落实。建立健全了镇、村两级残疾人组织,各村全部成立了村残协,有残疾人专职委员、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为10个村争取了残疾人康复医疗器材,成立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技术服务指导站,建立了康复训练室,指导医生坚持24小时值班,已接待或服务残疾人400余人次,近200名残疾人在康复指导站的帮助下,有效减轻了自身痛苦和对家庭的压力,并且有80多名可以重新从事体力劳动,逐步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对全镇一、二级458名残疾人

全部纳入低保,对部分符合条件的三、四级残疾人也全部纳入低保,1666名残疾人全部纳入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实施助学计划,落实“两免一补”优惠政策。

隰县城南乡 “十一五”以来,城南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的开展,全乡残疾人工作呈现出基础工作长足发展。一是乡党委、政府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配齐了乡残联工作人员,通过加强对乡残联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从求真务实出发,残疾人工作扎实推进。为328名残疾人办理了农村低保,农村合作医疗对残疾人的覆盖率达到100%,使123名残疾人得到了大病救助,完成白内障复明普查上报107例,为5名听力障碍儿童配戴了助听器,协调335名残疾人得到了劳动就业,共面向残疾人进行各类技术培训300余人次;三是加强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与相关部门联系,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各类法律援助机关共接城南乡法律咨询23次,受理各类案件5件。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城南乡残疾人工作呈现出底子清,措施硬,效果好的良好局面。

乡宁县台头镇 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乡镇”和“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无盲点乡镇”为载体,全面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镇村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先后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站所协调推进会、落实反馈提高会,扎实推进创建工作。政府先后投资5多元,给镇残联配套了电脑、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全镇10个村委村村建立残疾人协会,确定了康复协调员,全部设立了社区康复站。逐村逐户对残疾人进行筛查摸底与康复需求调查,建立了康复需求档案,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依托卫生院康复室和村卫生所康复站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累计达1000余人次,对31名贫困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和服药给予了救助,为151名残疾人发放了轮椅、座便椅、双拐、手杖、助视器等铺助器具。向市残联培训学校输送了12名残疾人接受剪纸、按摩、平面设计等的培训,协调企业老板资助帮扶残疾人在养殖、修理等方面脱贫致富。

蒲县山中乡 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残疾人工作作为关爱弱势群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全乡配齐了村残协及专职委员,真正做到残疾人工作有人抓,残疾人的事情有人管。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均参加了新农合,贫困残疾人符合条件的都享受到低保待遇。一批残疾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为25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金,为5名重度残疾人办理了阳光家园托养补助金。培训核桃栽种技术、土豆生产技术、生猪、獭兔养殖技术120人次;安排2名残疾人到万康鹿业有限公司就业。2010以来救助残疾人困难户20余户,帮助贫困残疾人子女解决上学困难5人次,危房改造完成10户,每户补助资金1.22万元。法律培训28人次,调解案件纠纷14件,调解成功率100%。

河津市僧楼镇 “十一五”期间,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各项残疾人工作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对全镇24个村的所有残疾人进行了逐村逐户的调查和摸底,并记录了他们的详细的生活资料,为镇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上级部门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五年来,共投入二百余万元累计扶持残疾人800余人,救助特困户58户135人,为30名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实施危房改造35户,安置残疾人集中就业服务400余人,发放各类康复器具410余件,节日访贫问寒300余户。20xx年6月份被河津市残联确定为社区康复站示范点,通过了河津市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领导小组及运城市残联的验收,20xx年10月份通过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验收组的验收。

永济市蒲州镇 近年来经过深入调研,不断探索,全镇开门残疾人工作推行了1235工作机制:一是搞好一个结合,就是把村级残协工作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二是突出两个重点,就是突出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帮扶就业,突出对无劳动能力的困难残疾人进行扶贫救济。先后调查百余户残疾人家庭,全面摸清残疾人生产、生活、生存的底子。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残联组织积极为他们举办各类就业培训,扶持他们从事个体商业修理业、养殖业等工作,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对于生活困难的积极为他们办理低

保。住房困难的,积极为他们申请建房补助。上吕芝村80%以上残疾人,办理了低保;三是发挥三个积极性,就是发挥镇残联、村委会、骨干残疾人的作用,使村委会领导了解残疾人工作,支持残疾人工作;四是坚持五个落实,就是落实“五有五上墙”,即有花名册登记簿、活动登记簿、帮扶登记簿、自强登记簿、困难登记簿。组织机构、人员概况、协会章程、工作任务、活动制度上墙。这“五有五上墙”既是对村残协工作的规范,又便于量化考核村级残协工作。

稷山县清河镇 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全民共建小康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镇85%的残疾人得到有效扶持,扶持40多户残困户发展了种植养殖业,惠及残疾人1000多人,进行科技培训1300多人(次),对种植中药材的200多户残疾人给予了补贴。坚持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投入帮扶款物6万多元,残疾人人均年纯收入由“十五”末的900多元提高到3200元,有效地加快了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先后为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减免书本费、学杂费等各类费用4万元;坚持开展临时救济和医疗救助,累计发放救济资金2万元。为残疾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每年都为贫困残疾人代缴参合金,使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率达到98%以上。在组织实施各级各类扶贫项目时,侧重考虑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公开选户,高额配套,统一管理,部门配合,共落实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资金8万元,对2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了彻底改造。使238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25名残疾学生得到救助,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8%,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累计576人(次),坚持推进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鼓励残疾人自主就业、扶持残疾人创业,全镇残疾人实现就业和个体从业350多人。

垣曲县新城镇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执政为民的深度,以人为本的广度出发,怀着对弱势群体的深厚感情,怀着对残疾人的满腔热情,真心实意扶残帮困,竭尽全力解疑释难,使全镇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镇350名残疾人掌握了实用技术,230名下肢瘫痪的残疾人坐上了轮椅,45名残疾人安装了假

肢,35名残疾人开办了百货门市及个体摊点,43户无家可归的残疾人住进了新房,320名残疾人不仅实现了就业,而且扔掉了靠社会救济的拐棍,走上了自食其力的新路。抓好组织建设,确保机构到位。组建网络,发挥作用,落实待遇。在配齐乡残联及村残协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加大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找准问题症结,提高助残认识。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强化助残帮困工作;真心实意解难,齐心协力助残。实施危房改造;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搞好帮扶就业;教一技之长;开展四项帮助,扶残走上富路。帮资金、帮项目、帮技术、帮信息。

平陆县圣人涧镇 始终以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首要任务,形成了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残疾人应保尽保,占低保总数的40%以上。成立镇危改领导小组,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共为15户贫困残疾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每年发放给困难残疾人的救灾款物比例占到50%以上。同时,利用残疾人的各种节日、春节共发放慰问物品和资金2万余元。对全镇重度残疾人进行了普查,为300名重度残疾人建立档案,并统计全镇残疾人所需轮椅具体情况,争取县残联配发轮椅20辆。建立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技术服务指导站,接待或服务残疾人100余人次。几年来,共实施白内障免费手术50例,有30名残疾人享受了燃油补贴,使残疾人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