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学会倾听

在夜阑人静的雨夜,你独坐不眠的窗前,放飞所有的思绪,让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无边无际的雨声里,那种对世界的拥抱与投入,就是一种倾听。在风送落叶的秋林,你独立于万木千条之中,胸怀一份眷念与沉思,手握一捧秋之淡远与静穆,那种对季节的挽留与钟情,就是一种倾听。

狄更斯有一句名言广为流传:“大自然赋予我两只耳朵,却只给予我们一张嘴。这是否在暗示人们:上帝只希望我们讲出听到的一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上帝所希望的那样,少讲多听,世间就会减少许多纷争。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更多的时候,是人人都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人人都在以自我为中心地诉说不休,无暇顾及其他。因为缺少倾听的耐心,所以人群中就多了隔阂而少了沟通,所以孤独和寂寞、失意与怀才不遇才会像感冒一样流行于大街小巷。

有一种人面对特定的对象时特别喜欢倾听和善于倾听,那就是母亲面对牙牙学语的孩子。哪怕孩子的话说得很含糊,别人都听不懂,唯独她能听懂;哪怕孩子说得结结巴巴,别人都不耐烦听,唯独她会极其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因为她的胸膛里溢满了浓浓的母爱。 倾听确实跟爱有关。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一篇怀念去世三年的父亲的文章中写到,如果她还有机会陪父亲返乡,她会做什么:“我会一路听他说话,不厌烦;我会固执地请他把他当年的经历完整地讲完;我会询问每一个细节……我会拿出笔记本,用一种认真到不能再认真的态度,聚精会神地听他说每一句话,仿佛在采访一个超级大国的国家元首。”深深的爱和怀念,催生了龙应台倾听父亲的渴望。字里行间我隐隐约约读出了龙应台的遗憾:父亲生前,她对他的倾听太少太少。

还有一种倾听是很有诗意的,那是恋人之间的倾听。沉迷在热恋中的人,对恋人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声叹息,不仅会竖起耳朵去倾听,而且会用整个灵魂去倾听。但这种倾听就像飘在天空的云彩,时间的风会把它慢慢吹走。也有吹不走的,那是极少数心心相印的夫妻。更多的夫妻早已习惯了厌烦和麻木,习惯了公式化的日常生活,不再有兴趣去倾听对方心灵深处的颤动。

倾听朋友内心的痛苦,他倾吐完了,痛苦可能就会减轻许多;倾听同事关于待遇的牢骚,他诉说完了,心理就可能得到一些平衡;倾听隔壁大妈对儿媳妇的怨言,她倾诉完了,对儿媳妇的怨气可能就少了许多;倾听一位路人对世态炎凉、人心叵测的愤慨,他发泄完了,善良的心灵可能会重新溢满温情……人生在世,我们不仅要耐心倾听人类的话语,还要倾听大自然的话语——那些飞鸟,那些昆虫,那些树叶,那些风和水,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多么值得我们用整个灵魂去倾听啊。

懂得倾听的人,情感会越来越丰富,思想会越来越深邃。因为通过倾听,能够把别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吸收到自己的生命中。人在倾听时,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会像花朵一样绽开,阳光和雨露会使这些花朵变得更新鲜,散发出更多的芬芳。

学会倾听吧,倾听是一种爱,也是一种善,更是一种没。

 

第二篇:你会倾听吗?

《你会倾听吗?》你愿意倾听大人们或其他小伙伴对你或是别的小孩的建议、意见吗?要知道倾听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很重要的途径。这里与你们分享一个寓言: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了。”  小猫惶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应该吃什么东西呢?”  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间、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我个忙,把香肠、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看到一个妇人教训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干吃剩了,也不会收好。小猫的鼻子很灵,明天你就没得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很开心,她回家告诉猫妈妈:“妈妈,果然像您说的一样,只要我保持倾听,人们每天都会教我该吃什么。”  靠着听别人谈话,学习生活的技能,小猫终于成为一只身手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它后来有了孩子,也是这样教导它们:“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这虽然是一则寓言,但却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小猫如果采用抵触的情绪或干脆不去倾听,它不但不会成为一只身手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而且也有可能饿得皮包骨或者死亡。  倾听别人的话语,不仅仅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和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你从倾听中获取智慧和灵感,同时避免你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迎接你的将是璀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