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例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一例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上海市

所在单位: 上海

一例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单位

摘要:

求助者刘某是一位18岁的大一新生,一个月前新生入学是刘某第一次远离家乡河南,到学校后发现自己普通话不太好,老师讲课方式也和以前高中不一样,没有人像父母一样关照自己等等,出现了情绪焦虑不安,内心迷茫,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经综合评估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和求助者商议之后,根据求助者的个性和问题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焦虑状况得到降低,睡眠和学习问题基本解决,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刘某,男,17岁,大一新生,身高175厘米,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刘某出生在河南农村,为家中独子,父母为本分农民。家乡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因此他从小一直到高中毕业一直在父母亲密的呵护下长大,从来没有受过委屈。在老家读书期间,父母一直给他灌输男孩子要好好读书,考不上大学就等于没出息等理念,所以学习也比较刻苦,再加上人比较老实可爱,成绩也比较好,中学老师也都比较喜欢他,一直得到老师的大量关注。考上大学后,他又成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是村里小孩子的榜样,是父母的骄傲。

3.精神状态

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感知觉良好,情绪略显低落,提及读大学略显失望,逻辑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情感反映自如一致,人格完整。

4.身体状态

最近两周心烦意燥,感觉孤单失落,睡眠质量不好,身体状况良好,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5.社会功能

与同学老师能够友好相处,宿舍同学关系良好,并且有两个关系亲近的同学和朋友。正式上课三周来,也能认真听课,学业上也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6.心理测验分

SDS 标准分:59分,测试结果显示有轻度抑郁。

SAS 标准分:67分,测试结果显示有中度的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1个月来因换了新的环境而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睡眠差。 个人陈述:我来自河南农村,家里条件一般,背负着父母的期望考上了大学,让父母感觉很有光彩。河南高考压力特别大,高中时虽然天天起早贪黑的读书,但是考上大学的同学也不怎么多的,比如他们班70个同学只有8个同学考上了本科,自己一直是老师和亲人严重的模范。1个月前来到大学,发现自己普通话讲的不是特别好,感觉口音很严重;上海本地同学比较多,他们穿的比较时髦,见识明显比自己广泛很多,同学聊天的时候很少能插上话,有时候感觉特别孤单。在学习上,发现大学老师讲完课就离开教室,很少有单独接触老师的机会,老师也不像以前那样关注自己,学的课程也不像中学那样有严格的大纲限制,“高中老师会讲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而大学老师连书上的东西都不能仔细讲完”,不习惯老师的授课方式;班级辅导员也只是对班干部比较熟悉,辅导员也没有主动找过自己谈心,自己也不愿意主动。高中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专业应该特别好玩,可是学的课程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趣,甚至感觉特别无聊。导致现在对本专业没有一点兴趣,对大学也特别失望,现在都不想学习了,甚至都有退学的想法。但是想想自己考上大学的时候,是多么的荣耀,并且背负着父母殷切的期望、同辈人的羡慕,同村小孩子的榜样,可是现在自己确实这种状况,感觉愧对父母,愧对自己,特别内疚,一想起这些

事情就睡不好觉,导致经常失眠。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 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学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2.辅导员反映

人比较老实,不太说话,但很听话。比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属于那种很少让老师担心的学生。

3.同学反映

和宿舍同学相处融洽,也能一起吹牛聊天,一起打球运动,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四、评估与诊断

1.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心理冲突为常形,有现实诱因,强度不重,但自身无法摆脱,时间一月,对正常学习有轻微妨碍,有自知力,主动求助。诊断:不太适应大学生活引发的焦虑情绪,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运用郭念峰老师的心理正常与异常诊断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相对稳定项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可能性,求助者属于心理正常但不健康的范畴,符合心理咨询范围,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工作。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一般由强大现实刺激引起,内心痛苦程度大,出现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不太强烈的现实刺激即害怕生产的痛苦经历引起的,持续时间短,没有泛化,对社会功能未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 生物学因素:男性,17岁。

(2) 社会性因素:第一次远离家门,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做出决策,没有以前那种家长、老师、同学围绕自己的感觉了。

(3) 心理因素:认为别人都要对自己好,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失去了别人的关注,觉得很失落,自己的希望受到很大打击,是糟糕至极的。

五、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诊断和评估,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使求助者客观正确认识到造成自身焦虑的主客观原因;改善其情绪低落、焦虑的情绪状态;改善其睡眠饮食状况;重新对大学充满希望。

2.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原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RET)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 于20 世纪50 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它在许多中都被译作“理性情绪疗法”。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 理论,A 代表诱发事(activating events);B(beliefs)代表不合理信,C(consequences)代表继诱发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她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非理性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体方法是: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非理性观念的关系。咨询师运用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由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行为。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商定咨询时间、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左右,进行4次咨询

(2)咨询收费:每次100人民币。

(3)心理测验: SDS、SAS免费

七、咨询过程

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第一次咨询)

第一次咨询

时间:20xx年10月10日

目的:

(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明确求助者的ABC;

(2) 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3) 进行心理诊断,商定咨询目标;

(4) 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方法:摄入性谈话、心理测验

过程:在咨询开始时,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用开放性问题进行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指导她作相关的心理测验SDS、SAS,对测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反馈,并做了初步的问题分析,商定相关的咨询目标。根据摄入性会谈的的结果,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焦虑不安,孤独,觉得大学没有意思,对大学很失望);以及与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新的环境下读书);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认为别人都应该关注自己,以自己为中心,否则世界太无聊了,有糟糕至极的信念)进行初步分析。

2.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二-三次咨询)

第二次咨询

时间:20xx年10月17日

目的:在加深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困扰是自己的认知引起的;咨询师布置家庭作业等技术,修正求助者原有的非理性观念。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反馈咨询作业,检查评估求助者的家庭作业。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许多不合理信念,发现其对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比较到位,领悟得比较好。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xx年9月15日

目的: 咨询师综合运用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布置家庭作业等技术,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

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她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检查评估来访者的家庭作业。实际反馈的结果是:求助者发现其他同学一样感觉进入大学有点孤单失望的感觉,觉得没有高中好,没有那种光环照耀了,求助者发现这一结果之后,心情好了很多。然后通过与求助者进行辩论,利用“黄金规则”反驳求助者对别人的过分要求。为了让求助者尽快的放弃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用了合理想象技术,摘录部分如下:

咨询师:好,现在闭上你的眼睛,尽可能做的舒服一些??现在开始想象,你正在参加班级活动,有很多同学也有老师在场,你坐在他们中间。尽可能想象的像真的一样??,现在继续续想,老师和其他一些同学聊天,根本不看你,其他同学也三五成群的聊天,就剩下你一个人,孤单的坐在教师里??尽可能生动地想象这些情境,能做到吗?

求助者:??是的,我在努力这样做。

咨询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求助者:我快要受不了了,那么多人都不理我,我好孤单,真想离开这个地方??,真是槽糕透顶。

咨询师:继续想象,你现在体验到什么?

求助者:我感到很害怕,很伤心,也很焦虑。

咨询师:似的,你经常会体验到这些情绪。但是你现在把这种情绪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失望和遗憾。忍让保持刚才的想象,但你仅仅感到失望和遗憾。能做到吗?

求助者:我在努力??但是,很困难。

咨询师:他们只不过是不喜欢你而已,有什么理由必须让别人都喜欢你呢?即使他们真的不喜欢你,那又怎么样呢?你不是还好好的坐在这里吗?并不是真的受不了,对吗?你只是对他们的反应感到失望而已??,现在的感受如何?

求助者:好一些??对,我只是感到有些失望。我在告诉自己,他们不喜欢我,但这没什么关系,不影响我的读书和理想啊。

咨询师:好极了!现在停止想象,告诉我你师父和改变最初那种感觉的?

求助者:虽然他们都不理我,但我并没因此而死去,正像你说的,我还好好地坐在这里,看样子,我把问题想象的太严重了。

3.巩固与结束阶段(第四次咨询)

第四次咨询:

时间:20xx年10月24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预防复发,进行心理测验并与第一次对照,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合理想象技术,心理测验

过程:

(1)合理想象,查看求助者的认知;分析家庭作业,巩固前几个阶段所取得的结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的认知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利用学到的心理知识、方法技术应对今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2)再次进行SDS 、SAS 测试,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求助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已经明显缓解,问题基本解决,能够以较为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积极待产的生活中。至此,本次咨询全部结束。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焦虑心情平静了,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症状基本消除。能够静下心来好好上课,正常学习了。

2.求助者周围人的评估同学反映:求助者现在情绪稳定,比以前开朗了;辅导员反映他能积极主动的参加班级活动了。

3.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对咨询师建立了较高的信任感,能坦然敞开心扉,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基本消除或缓解了抑郁、烦恼、焦燥的情绪。求助者在认知、情绪、行为模式上出现了积极变化,自我认识趋于合理,能适当地评价自己。以正常心态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

4.心理测验结果:

SDS 标准分48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已缓解。 SAS 标准分50分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已经明显缓解。

九、总结: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困惑主要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所困,因而心情压抑、过度焦虑,睡眠不良。整个过程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理性观念。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所定的咨询目标进行评估可知:本案例成功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存在的心理问题得到了缓解,心理测验各项指标均属正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一版.249-323。

(2)许又新.神经症[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8- 76.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一版.114-129。

(4)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一版.86-97。

 

第二篇: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案例报告-小羊

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案例报告

摘要:

陈某,女,20岁,在读大学大二学生,因宿舍人际交往问题和考试成绩而感到抑郁、焦虑。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可排除重性精神病;根据引发症状的冲突为常态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程度、病程不足3个月、社会功能无明显损坏,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经和求助者商量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抑郁、焦虑的消极情绪, 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陈某,女,20岁,在读大学二年级学生,身高154 厘米,体态微胖,无器质性疾病。独生女,父母经商,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家庭关系和睦,爷爷、奶奶均健在,但不同住。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陈某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较健康,因父母忙于工作,自幼由爷爷和奶奶照顾,喜欢音乐,闲暇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练钢琴(14岁钢琴已过八级)与外人接触较少,从小没有一个好朋友,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有什么想法都闷在心里,不向任何人说。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刻苦,除了学习和钢琴,没有其他的爱好,也没什么朋友;后来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但交的朋友大都是成绩好的同学。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了一年。现在上大学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而她自己也只是想认真学习,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很好的朋友;平时遵守校纪班规,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性格仍然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也不爱主动与人交流,几乎不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父母虽很少管教她,但是对她的要求很高,让陈某时常感到自己压力很大。

3.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穿连衣裙。举止得体, 待人有礼貌。注意力能集中,言语清楚,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对别人的注视敏感。低头,说话声音较低。略显紧张。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 无躯体异常感觉,入学体检未见异常。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近来由于宿舍人际关系和考试成绩的影响,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5.社会功能

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人际关系仍处于下坡,但对钢琴的热爱越升越烈。

6.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较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求助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烦,焦虑,睡眠质量下降,夜间容易醒来。

个人陈述:

最近一个多月来感觉根本不想呆在寝室,觉得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了。感到焦虑,郁闷,苦恼;感觉“大家都挺虚伪的,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前天选修课考试,遇到了一道难题,心里很着急,又想到前段时间和寝室同学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大一的时候寝室同学关系还好,也许一开始大家还不太了解,所以都比较客气。大二一开始大家学习都比较轻松,寝友她们也不怎关心学习了,只顾玩,找男朋友什么的;最讨厌的就是那个所谓本地的女孩子,老是和我针锋相对。上周一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让她小声点,她就很冒火地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还有一件事就是班上的同学竞争入党,本来寝室也有3个室友申请了,但是后来人数有限,我得到了入党的机会。一天我回寝室看到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好象说“什么就会讨好老师,拍马屁什么的”我一听就知道在说我,从那天以后她们几个关系变得更好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我和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已经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因为心情一直很糟糕,在学习上面不能静下心来,根本无法专心复习,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期末考了,怕成绩考得不好,更怕会挂科,越想心里越乱,越不知所措。

三、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不健康,可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范畴。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求助者的消极情绪是由客观的社会事件(显性或隐性)引起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是统一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相对稳定,其个性没有发生明显根本的改变。有自知力,为自己所陷入的心理状态担忧,主动求助,迫切希望解除烦恼、焦虑,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

2、从对照症状学标准来看,该求助者表现出烦恼、焦虑、情绪低落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性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判断精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主客观世界反映不协调,常常表现出幻觉、忘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个性发生根本改变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主客观世界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 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2 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 个多月,

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三)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性原因:

(1)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室友之间的误会;

(2)家庭的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父母忙于工作,缺乏沟通,对求助者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

(3)缺乏社会支持,如被同学背后议论,很少和老师沟通。

3、心理原因:

(1)被烦恼、焦虑、自卑情绪所困忧,自身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2)性格偏内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四、咨询目标的确定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确立以下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缓解烦恼、抑郁、焦虑的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寝室同学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角色扮演疗法

角色扮演技术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为了协助当事人觉察与疏解情绪、体验相关人物的感觉与想法、学习新行为与预演即面对的情境,由当事人扮演相关人物,进入他们的经验中,

来达到以上的目的。

2、咨询过程

2.1诊断阶段

采用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以及求助动机,咨询师通过共情、理解、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其感到被尊重、被接纳。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举例说明ABC 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去思考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认知模式。

2.2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孤立无援。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1)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室友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

(2)回寝室发现室友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在评论自己。

(3)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

(4)因为我做错事或说错话,冒犯了室友她们,她们就会冷淡我、疏远我。那全怪我自己不好,没有用。接下来,周围其他的人也会不喜欢与我交往。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言行特别谨慎、小心翼翼,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

(1)室友要我早点睡觉,说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室友要我早点睡觉,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紧张,她要思考自己的问题,也可能是她累了需要早休息,第二天早上起得早可能是因为她要上课或有急事,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报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并不一定是在针对我生气报复。

(2)回寝室发现室友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在评论自己。难道一定是她们是在评论我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我也

不例外,这是正常。如果我真的做错了事,冒犯了她们,那么她们生我的气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说明她们对我存有特别的、一贯的不满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而且人们也不可能获得周围生活环境中每一位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3)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难道我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都很失败吗?——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求助者自己本身。

(4)即使我做错了,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她们就一定会因此疏远我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疏远我吗?——我做错了,会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但那只是暂时的错误,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们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疏远我。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疏远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拒绝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冷淡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求助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人际关系方面的负性情绪被寝室同学孤立自己的事情激发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求助者寝室同学,内容为那次冲突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求助者平时和同学沟通交流方式。然后角色互换(让求助者扮演她同学,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这样有助于求助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恰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2.3巩固阶段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求助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求助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针对其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部分进行了演习,让其学会用委婉、平和的语气与人交往,另外建议

她到图书馆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3.咨询效果评估

来访者自评:经过几次咨询,求助者反映,心情好多了,学习因此也有了好的进展,在专心备战期末考的同时,也去了图书馆借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交往技巧。

来访者宿舍同学评估:同寝室同学反映陈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彼此相处更融洽了。

咨询师评估:来访者情绪比较稳定了,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得到了缓解,咨询效果良好,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一版.249-323。

(2)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一版.114-129。

(3)郭念峰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一版.86-97.

(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