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是一场游戏 立论初稿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 好!

下面由我来代表正方进行立辩陈词。

辩论,及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的过程,其作为语言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有着自由的精神,能带来心智的成长与愉悦的乐趣,此点与游戏的性质相同,所以我方认为辩论是一场游戏。

从精神的角度上看,庄子将“游”解释为人至善至美的状态。无论是他的“游乎四海之外”抑或是“游于形骸之内”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自由精神,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德国思想家席勒对游戏的表述“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再看“戏”字,它的本义意为角斗。可见,除了自由之外,竞争亦是“游戏”一词派生的语义元素之一。从汉语的词源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游戏一词的创生中,自由之禀赋,竞赛之精神,均可看作是“游戏”的基本语义元素。这其中,自由的语义与辩论的自由交流氛围不谋而合,而竞争的精神在我方与对方辩友即将展开的讨论中也将显露无疑,可见辩论在精神上与游戏的统一,这为我方论点提供了有利的论证。

从制度规则的角度上看,《辞海》中有对游戏这样的一段解释“游戏一般都有规则,对发展智力和体力有一定作用。”不管是什么游戏规则的设立都是为了让游戏带来更好的成长,因而体育游戏有着较为严格的游戏规定,其目的是为了参与者能得到锻炼。辩论有着清晰的规则,这同样是为了让交流更好的展现,使人心智得到发展这不正说明辩论的本质是一场游戏吗?

从进步发展的的方向来看,以“游戏”作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搜索你会看到达到百分之七十甚至八十的是对游戏在教育上的研究探索,原因为何?细究其缘由不难发现这是因为游戏能给人带来乐趣,使人更乐于接受知识的浇灌,获得人生的成长。辩论对于辩手的意义不也是如此?因为把辩论当做游戏,有人初识辩论愿意开始探索,因为把辩论当做游戏,有人愿意坚持为辩论付出,因为把辩论当做游戏即使失败有人仍然能怀着超功利的精神笑着重新开始,这一切只因为那来自生命深处对辩论的兴趣。

游戏辩论,让辩论乘着乐趣的东风,飞的更远!谢谢大家!

 

第二篇:辩论如何立论

立论最大的问题往往就是立论的范围、角度和立论的深度,实际有时候角度新就是有深度,范围小就是没深度,没深度才范围窄。 先就说说范围,范围的划定往往需要反复的讨论,尤其是反方。一般辩题的设计是这样的:正方在一般常识上占据优势,所以经常一个辩题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正方占优;而反方的往往有更大的讨论范围和更多的立论角度。因此才造成了一般正方利于防守,反方利于进攻的局面。 范围的划定第一要看对于辩题各个词语的定义,辩题的定义必须逐字逐词的进行,往往对于解释的拆解词语也要进行进一步查找和解释。例如需要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必需或应该,那么你还需要对必需和应该的意义有明确的理解。一个辩题往往存在很多限定性词语,例如中学生,现代社会,中国等,他们本身除了限定讨论对象和讨论的时空范围外,还经常起着平衡辩题双方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对这些词语给予足够重视,充分讨论这些词语的自身特点,从各种特点入手看所要立论的范围。例如,少年一词,少年自身有其心理,生理特点,在社会中又扮演有特定角色,对国家和民族又存在特殊意义,对其态度往往还牵涉到道德论理问题等等。如果辩题中出现少年一词,就要求我们联系题目意义针对以上说的各个方面,综合辩题中的各个词语进行讨论,划定范围,因此一个辩题中限定性词语越多,难度越大。一个合理的立论范围就是要基本囊括己方的有利点,通过合理划定,尽量减少对于己方劣势的讨论。 划定范围时还应该注意辩题的出处和类型。例如曾经有一个辩题:人造美女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人造美女是一个新兴的新闻词汇,本辩题也是一个事实讨论,因此如果把人造美女拆开,定义为人造的美女,因此把基因技术,优生优育都联系进去就有失恰当了。 再谈角度,角度是就是在立论范围的基础上证明己方辩题的方式和方法,或者可以说是你证明辩题的逻辑点和逻辑线。合理的立论角度必须一、能合理利用理论范围内的有利资源,二、能防备另一方大部分的攻击点。立论角度的最后综合成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说的立论底线,角度的合理选择需要换不同角度进行反复试验和反复讨论,最后综合划定。 而往往困扰辩手立论的就是担心辩题讨论没有深度,在立论上就比对方矮一截。而立论的深度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讨论范围是否广泛,立论角度是否新颖;第二、分析问题是否透彻,主次是否分明;第三、是否具有科学性 立论的范围和角度已经说了,就先说说分析问题如何透彻。分析透彻要看二个部分: 一是对于辩

题内涵外延划分的,辩题中往往有一些对立词语,但实际上词语往往不是完全对立,就拿“批评”和“表扬”举例,这两个词在生活中是反义词,但是像“你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需要继续努力。”这类的话,是算表扬还是批评呢,你可以把它定义成重在表扬,或重在批评,或属于“鼓励”和那两个都没什么关系都行,关键是他要为你的辩题服务,这也就要求你对这些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有明确界定,才能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区分两者。清晰的划分往往使立论看起来更有深度,辩论中也利于占据主动。 二是是否能抛看问题看本质。讨论辩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辩题讨论的事物本身,把事物上升成社会现象,从更广的角度去看。分析时应该不光注意问题产生的结果,更应该看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原因推至结果,就会使问题清晰化,分析的才有深度。例如有辩题是对“超女现象”的讨论,那么我们在看“超女”造成了什么影响的同时,也要看“超女”为什么会产生,“超女”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中国过去为什么没有,他跟经济有没有关系,跟民主人权的进步有没有关系,还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这样就结合其他事物,其他国家,综合的来论证一个现象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其单一的追星啊,荒废学业的表层现象上讨论了。但是必须注意,辩论不是学术研究,不是越深越好,稍微引用论证是可以的,但完全变成学术探讨会让人觉得乏味和不知所云,况且我们也都没有那个能力。 最后是立论的科学性,怎样的立论才是科学的呢?首先必须在逻辑上是推进式的,或者可以说要满足证明的三段式。证明中层层推进,逻辑上满足成线,交织成网,互为辅证最为理想。其次最好能运用一些简单的哲学,心理学之类的进行论证,常用的有: 哲学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什么是形而上 心理学 认知决定情绪 马斯洛的层次论,既认得的需求分五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常用逻辑反驳:白马非马,必要不是主要,子非鱼等 这些都是些最基本的内容,使用恰当就会体现出辩论的深度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