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MBA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20xx.6.18)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论证有效性分析历年真题

【20xx年1月】

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是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假如我们变化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机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珍格格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由此可以,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及时人类在某一时间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算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依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

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 1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

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未必都是大自然的问题。

6、解决了一些自然问题,是否可以不断推广。

7、是否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对某些自然问题加以疏导,加以改进,使其更利于人类。

8、文中缺少数据表明人类干预自然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或者有多少失败的案例,看不出其干预带来的结果。

范文:

上述论证通过利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解释地球的气候变化这一概念,然而该论证在其论证过程中,有待商榷,多处令人质疑,先分析论证如下:

首先,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多年来的一个变化过程,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地壳的迁移,人类等动植物的生存所造成的污染而引起的变化,如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日益增多就是由人类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的。

其次,来讨论下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因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狭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需要指出的是,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例如洛伦兹变换就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再次讨论广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因为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广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而对于水星近日点的运动,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转,光谱线的红向移动等问题,这两个原理就是同时成立的。同样,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2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论是因为要解决光子电子等粒子或是地球运动而产生的一个理论,运用这个理论来解决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地球的气候变化就不合理。并且,视角的不同也不太认可,因为地球是人类等赖以生存的场所,可以说人类是地球的主体,地球上发生一些我们称之以自然灾害的自然现象,危害人类的生存或是损害了人类的利益,从这个地球的主体人类的视角来看,它就属于自然灾害。

【20xx年10月】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从19xx年开始征收,当时起征点为800元人民币。最近几年起征点为2000元,个人所得税总额逐年上升,已经超过2000亿元。随着居民基本生活开支的上涨,国家决定从20xx年9月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顺应了大多数人的意愿。

从个人短期利益上来看,提高起征点确实能减少一部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看似有利于普通老百姓。但是,如果冷静的进行分析,其结果却正好相反。

中国实行税收累进率制度,也就是说工资越高所缴纳的税率也越高。请设想,如果讲2000元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虽然,极少数月工资超过30000元的人可能缴更多的税,但是绝大多数人的个税会减少,只是减少的数额不同。原来工资低于2000元,1分钱的好处也没有得到;拿2000元工资的人只是减轻了几十元的税;而拿8000元工资的人则减轻了几百元的税收。收入越高,减少的越多,贫富差距自然会被进一步拉大了。

同时,由于税收起征点上调,国家受到的税收大幅度减少,政府就更没有能力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医疗、保险、教育等公共服务,结果还是对穷人不利。

所以说,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人,或者是听到提高起征点就高兴的人,在捅破这层窗户纸以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客观真理: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富人,不利于一百老百姓。

如果不局限在经济层面讨论问题,转到从社会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就更清楚了。原来以2000元起征点,有50%以上为非纳税人,如果提高到3500元,中国的纳税人就只剩下20%了。80%的国民不纳税,必定会引起政治权利的失衡。降低起征点,扩大纳税人的比例,不仅可以缩小贫富差距,还可以培养全民的公民意识。纳 3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税者只有承担了纳税义务,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如果没有纳税,人们对国家就会失去主人翁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也就会失去或放弃监督政府部门的权利。所以,为了培养全国民众的公民意识,为了缩小贫富差距,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应该适当的降低个税起征点。

【解析】

结论:适当降低个税起征点。

推论1: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富人,不利于一般老百姓。

论据1:收入越高,减少的越多,贫富差距自然会被进一步拉大了。

论据2:国家收到的税收大幅度减少,政府就更没有能力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公共服务 推论2:80%的国民不纳税,必定会引起政治权利的失衡。

论据3:纳税者只有承担了纳税义务,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

论据4:如果没有纳税,人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公民意识,也就会失去或放弃监督政府部门

【参考答案】

1、个税起征点上调,看似收入越多则减免的个税越多,但另一方面高收入者需要缴纳的税金也越多。这里只比较减免的税额,忽视了纳税金额的绝对值,这样的比较难言客观,自然也谈不上“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2、既然我国“个人所得税总额逐年上升”,继续增加个人所得税是否还有必要?如果目前的税收足以使政府提供很好的公共服务,那么就很难得到结论说,应该降低个税起征点,从而征收更多个税。

3、就算提高个税起征点真的导致政府税收不足,无法应对日益庞大的公共服务支出,那么也许可以通过增加外贸关税等方式来弥补,未必非要通过个税来增加收入。

4、何况如果新起征点下,高收入者的纳税金额增加,足以抵消减免掉的税收,那么也许政府可以有更充足的资金提供公共服务。

5、培养全民的公民意识,属于教育文化领域的任务,征税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否则,是否要扩大纳税范围,让每一个人都缴纳个人所得税呢?

4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6、更何况,就算纳税可以培养公民意识,也未必非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纳税,不等于就是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已经缴纳了消费税,那么按照材料作者的逻辑,还有必要再多缴纳个人所得税才能享受纳税者的权利吗?

7、纳税与否与对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的强弱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尚需进一步论证。如果监督政府是宪法赋予的权利,那么这与纳税与否没有必然关联。

8、如果降低个税起征点,导致更多人的生活水平下降,未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正确方法,这样岂非与作者本意南辕北辙?

9、缩小贫富差距的办法未必是让人们更多纳税,或许可以是让人们有更多收入。如果共同富裕更受到人民欢迎,而且实际可行,又何必非要通过降低个税起征点的办法实行“共同贫穷”的税法呢?

【20xx年1月】

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判断股价的高低。只有正确地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

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现。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判断当前某一股价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只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

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不相一致,它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三也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

5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参考答案】

1、“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显然欠妥当,股票价格的高低由多种要素影响构成,论证者显然忽略其他影响要素。

2、“只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不必然推出“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因为,投资者完全可以二者兼顾。

3.“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不必然推出“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的结论。论述者“忽略发展”,历史的表现未必能够代表该股票未来的走势。所谓的客观事实是过去的,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客观事实”。

4、“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与论证者原有的论证自相矛盾。

5、“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的部分因素,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再有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6、“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该论证欠妥当,概率具有或然性不具有必然性,因此得不出必然赚钱或赔钱的结论。

【20xx年10月】

科学家在一个孤岛上的猴群中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低的猴子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它成员品尝;花了大约20天左右,整个猴群才接受了这种糖。将另一种新口味的糖让猴群中地位最高的猴王品尝,等它认可后再让猴群其它成员品尝。两天之内,整个猴群就都接受了该种糖。看来,猴群中存在着权威,而权威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直接影响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进程。

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如果希望推动人们接受某种新商品,应当首先影响引领时尚的文体明星。如果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对于某种新商品不接受,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

这个实验对于企业组织的变革也有指导意义。如果希望变革能够迅速取得成功,应该自上而下展开,这样做遭遇的阻力较小,容易得到组织成员的支持。当然,猴群乐于接受糖这种好吃的东西;如果给猴王品尝苦涩的黄连,即使猴王希望其它猴子接受,猴群也不会干。因此,如果组织变革使某些组织成员吃尽苦头,组织领导者再努力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6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参考答案】

题干的论证中存在若干逻辑错误或漏洞,要求考生在分析中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或漏洞,或肯定有关论点。对于本体的论证有效性分析,以下要点供参考:

1、决定猴群接受新口味的烫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猴子的地位的高低,二是糖的口味的差异。猴王品尝后认可的糖被猴群快速接受,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口味更好。仅仅归因到权威,存在归因偏差。

2、从猴群实验推广到市场营销,在逻辑上不成立。因为产品定位各有不同,比如定位于婴幼儿市场,影响引领时尚的文体明星,没有什么价值。

3、位于时尚高端的消费者不接受某种新商品,并不意味着“该商品一定会遭遇失败”。

4、从猴群实验推广到企业变革,逻辑上有问题。要猴群接受一种新的口味的糖,并不会带来不确定性、利益、权利冲突等变革中会遇到的问题。

5、自上而下的变革并不一定能够减少阻力,得到群众支持。

6、“给猴王品尝苦涩的黄连,及时猴王希望其他猴子接受,猴群也不会干”,则是主观臆断,与前面的实验,即论据没有任何联系。

7、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某些组织成员的利益受到影响,甚至吃尽苦头,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他们不是大多数成员或者关键成员,变革不会“只能以失败告终”。

【20xx年1月】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抹去了各国的疆界。使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世界是平的”的观点,是基于近几十年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互联网的普及、软件的创新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从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它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同时也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

毋庸置疑,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还远未结束,互联网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人 7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类社会将会有更惊人的变化。可以预言,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变成另一个北美。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被填平,中国西部的雄起指日可待。

【参考答案】

1、“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使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不必然推出“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前提与结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全球化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国家都是受益者,可能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2、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此处“世界是平的”则是“混淆概念”。“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由于各自基础不同,即便接受同样的信息,二者使用信息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无法推出“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3、“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显然是存在他因。而由中国经济的起飞,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则是归因不当和以偏概全。

4、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循此前提,可知该变化应该有好坏两个方面,因此,不必然推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

5、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则是类比不当。

【20xx年10月】

民主集中制是一种决策机制。在这种机制中,民主和集中是缺一不可的两个基本点。

民主不外乎就是体现多数人的意志。问题在于什么是集中。对此有两种解读,一种认为“集中”就是正确的意见;另一种认为“集中”就是集中多数人的意见。 8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第一种解读看似有理,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大家都知道,五四运动有两面旗帜,一面是科学,一面是民主。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两面旗帜体现的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原则。科学强调真理原则,谁对听谁的;民主强调多数原则,谁占多数听谁的。所谓“集中正确的意见”,就是强调真理原则。这样解读“集中”就会把民主集中制置于自相矛盾的境地。让我们想象一种情景:多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的,少数人的意见正确。如果将“集中”解读为“集中正确的意见”,则不按多数人的意见办就不“民主”,按多数人的意见办就不“集中”。

毛泽东有一句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把集中解释为集中正确意见,就为少数人说了算提供了依据。如果这样,民主岂不形同虚设?

什么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检验,而判断一项决策是否正确,只能在决策实施之后的实践中检验,不可能在决策过程中完成。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何“集中正确意见”来做决策?既然在决策中集中正确的意见是不可能的,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当然就应该是集中多数人的意见。

【参考答案】

1、 上述论证断定:民主不外乎就是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同时又得出结论:“集中”就是集中多数人的意见。由此可得:集中不外乎就是民主。这和“民主和集中是缺一不可的两个基点”矛盾。

2、真理原则确实不同于多数原则,在某些情况下二者可能冲突,但这不等同于二者相互矛盾,根本对立。一般地说,多数人的意见总是正确的,这是这两条原则协调的一面。

3、决策过程中某种意见的正确性,与决策结果的正确性,是两个不同概念。上述论证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一个决策所集中的意见,或者是正确的,或者是不正确的,二者必居其一。上述论证断定,“在决策中集中正确意见是不可能的”,这会得出明显荒谬的结论:任何决策所集中的意见一定是不正确的。

4、由“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推不出“把集中解释为集中正确意见,就会使民主形同虚设,最后还是少数人说了算”。

5、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观点,否定其中一个,可以肯定另一个。但上述关于何为集中的两种观点并不互相矛盾,因此,不能由“第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就直接得出结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

9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20xx年1月】

1000是100的十倍,但是当分母大到百亿的时候,作为分子的这两个数的差别就失去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这使得在培养与选拔人才时,知识尺度已变得毫无意义。

现在网络技术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信息,有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感叹何必要为学习各种知识数年寒窗,这不无道理。传授知识不应当继续成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功能。学习知识需要记忆。记忆能力,是浅层次的大脑功能。人们在思维方面的差异,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与此种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否则就难以解释,具备与爱因斯坦相同知识背景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硕士、博士这些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一再受到有识之士的质疑,道理就在这里。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口号,正在成为空洞的历史回声,这其实是时代的进步。

【参考答案】

解析:

读完材料,我们发现作者对于“知识就是力量”持否定的态度,并用分子分母法进行分析,用知识和能力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作为论证。但是,这样的论证是值得商榷的。原因如下:首先,作者认为,每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相对于整个人类的知识来说,都是沧海一粟。因此,用知识作为培养和选拔人的标准,毫无意义。在这里,作者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所有的知识。虽然人类的知识很多,但是根据专业划分,每一个人只需要掌握他应该掌握的知识就是足够了。其次,作者认为,传授知识,不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这也是不符合逻辑的。人类的知识,本来在钱人的基础上,历经千年积累起来的。如果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识,那么人生短短几十年,怎么能去自己研究、寻找知识呢?再者,作者认为,知识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这是难以成立的。一个人,如果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爱因斯坦如果不具备某些知识,他一定发现不了相对论。最后,“知识就是力量”,经过实践的证明,一直是引导社会进步,科学前进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该论证, 10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在概念、方法以及论据都存在缺陷,才因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逻辑结构图:

结论:不再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其实是时代的进步。

第一组论证: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这使得在培养与选拔人才时,知识尺度已变得毫无意义。

第二组论证: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里查询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信息,因此何必要为学习各种知识数年寒窗?

第三组论证:记忆能力,只是浅层次的大脑功能,而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与此种能力之间并没有实质性联系,因为与爱因斯坦具有相同知识背景的人有的是,但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

第四组论证:硕士、博士等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正在遭受有识之士的质疑,就是这个道理。

最好应该回应的主要的逻辑错误

本论部分最好应该去剪断上述四组论证。

1、“1000是100的十倍,但是当分母大到百亿的时候,作为分子的这两个数的差别就失去意义。” 该论证是欠妥当的,两个数的差别再小,在特定的需要下,其意义还是存在的。

2、由上述前提得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这使得在培养与选拔人才时,知识尺度已变得毫无意义。”则是不当类比。更何况,虽然“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也能满足社会进步的部分需要,因为,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必要,用所学的知识去应对整个世界的变化。

3、“现在网络技术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信息,有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感叹何必要为学习各种知识数年寒窗,这不无道理。”该论证有待商榷,检索到知识和掌握知识是两个不同的话题,能否正确的运用知识更是有待研究。

4、“人们在思维方面的差异,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则是非黑即白,可能二者的结合才能体现思维真正的优势。

5.、“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知识与此种 11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没有必然联系,论证者显然缺乏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观点。

论证者以“具备与爱因斯坦相同知识背景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则是以偏概全。

6、“硕士、博士这些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一再受到有识之士的质疑,道理就在这里。”该论证看似有理,其实不然。论证者并没有提出衡量知识有用性的标准,更没有衡量硕士、博士价值的标准,因此其整体的论证过程还有待研究。

范文:

草率的论证,偏颇的结论

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推理推出结论说,不再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其实是时代的进步。这样的推理是难以必然成立的。

首先,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这并就不意味着知识尺度毫无意义。因为这是一个分工合作的时代,只要某人在某方面具有解决某实际问题的相应专门知识,他就可以看作一个有用的人才。至于其余他不懂的知识或问题,完全可以交由别的专门人才去处理。

其次,网络技术的发达也未必能推出我们不需花功夫去学习各种知识。因为如何进行更快速有效地查询,查询到了相应的结果之后,如何甄别和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些无不都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脑子里没有一定的知识,许多信息就无异于一堆乱码。

再次,就算记忆并不等于创造,但毫无记忆和知识的人显然提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爱因斯坦的例子也只能说明知识并不就是批判与创造能力的充分条件,而推不出它们之间并没有实质性联系。试想,如果爱因斯坦是文盲,他还能发现相对 12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论吗?

最后,硕士、博士等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正在遭受有识之士的质疑,其真正的原因并不一定就是因为知识无用,而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让一些混文凭的人拿到了文凭,而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与这些头衔相称的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由于上文在推理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漏洞,所以,其论证的有效性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579个字符)

【20xx年10月】

有人提出,应当把“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理由是,一个没有孝心、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忠诚地为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呢?我不赞同这种观点。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的思想意识怎么能停留在封建时代呢?选拔官员要考察其“德、勤、能、绩”,我赞同应当把“德”作为首要标准。然而,对一个官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公德而不是私德。“孝”只是一种私德而已。选拔和评价官员,偏重私德而忽视公德,显然是舍本逐末。什么是公德?一言以蔽之,就是忠诚职守,在封建社会是忠于君主,现在则是忠于国家。自古道“忠孝难以两全”。岳飞抗击金兵,常年征战沙场,未能在母亲膝下尽孝,却成了千古传颂的英雄。反观《二十四孝》里的那些孝子,有哪个成就了名垂青史的功业?孔繁森撇下老母,远离家乡,公而忘私,殉职边疆,显然未尽孝道,但你能指责他是个不合格的官员吗?俗话说“人无完人”,如果在选拔官员中拘泥于小节而不注意大局,就会把许多胸怀鸿鹄之志的精英拒之门外,而让那些守望燕雀小巢的庸才占据领导岗位。

【参考答案】

1、主张“应当把‘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不意味着“思想意识停留在封建时代”,“孝”不是封建时代独有的行为规范,“主张‘孝’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也不能作为“思想意识停留在封建时代”的判据。

13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2、主张“应当把‘孝’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不意味着“偏重私德而忽视公德”。把私德作为选拔官员的“一个”标准,并不排斥把公德作为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标准。

3、“忠诚职守,在封建社会是忠于君主,现在则是忠于国家”,概念使用不准确。“职守”同“君主”和“国家”不是同一性质的概念。

4、《二十四孝》里孝子的孝行是众人皆知的,反问“有哪个成就了名垂青史的功业”,是将把“孝”作为选拔干部的必要条件歪曲为充分条件,再加以“批驳”。

5、“孝”不仅指“孝行”,也指“孝心”。岳飞因征战沙场、孔繁森因工作远离家乡未能在母亲膝下尽孝,不等于没有“孝心”,也不等于“不孝”。质问“你能指孔繁森是个不合格的官员吗”,隐含的前提是认定岳飞和孔繁森是“不孝”的,偷换了概念。

6、 将“孝”作为选拔标准,就会把许多怀鸿鹄之志的精英拒之于门外,而让守望燕雀小巢的庸才占据领导岗位,这种论证背后隐含一个假设,即“怀鸿鹄之志的精英”,往往不孝或者不屑于孝;而守望燕雀小巢的庸才有孝心、尽孝道,将“孝”与胸怀大志的精英相对立;将没有远大抱负的庸才与“孝”之间建立起必然联系。这是没有根据的。

【20xx年1月】

甲:有人以中医不为西方人普遍接受为由,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我不赞同。西方人普遍不能接受中医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乙:西医是以科学研究为根据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适的自然规律。因此,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的发展不受民族或文化因素的影响。把中医的科学地位归咎于西方科学界不认可中国文化,是荒唐的。

甲:“科学是没有国界”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谬误。如果科学真的没有国界,为什么外国制药公司会诉讼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呢?

乙:从科学角度讲,现代医学以生物学为基础,而生物学建立在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中医不以这些学科为基础,因此它与科学不兼容,只能说是伪科学。

甲:中医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治好了很多人,怎么能说它是伪科学呢?人们为什么崇尚科学,是因为科学对人类有用。既然中医对人类有用,凭什么说它不 14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是科学?西医自然有长于中医的地方,中医也有长于西医之处。中医体现了对人体完整系统的把握,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就是西医所欠缺的。

乙:我去医院看西医,人家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头到脚给我检查一遍,怎么没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呢?中医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左右,现代中国人平均寿命约七十岁左右,完全拜现代医学之赐。

【参考答案】

1、甲认为“西方人不能普遍接受中医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其中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正如乙所论述的,中医是否有科学性主要取决于科学的标准,不取决于文化的标准。(虚假理由或假因果的谬误)

2、甲曲解了“科学无国界”的概念。甲将“科学无国界”曲解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不应当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或者“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无国界的”。这是错误的。因为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一种财富,不能被无偿享用,它与“科学”不是一个概念。(混淆概念或不相关的谬误——在“科学无国界”与“国外制药公司诉讼中国企业侵犯知识产权”之间,不能用“如果??则”)

3、乙在断定“中医是伪科学”之一结论时,理由是不充分的。现代的中医虽然不以生物学等为基础,但生物学、化学等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在中医中也有应用,因此不能说中医与科学不兼容。另外,不兼容不意味着就是反科学的或是伪科学的。判断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过于简单化。

4、甲认为“崇尚科学是因为科学对人类有用。既然中医对人类有用,就应当说中医是科学的。”这种推理是不正确的。科学对人类有用,但是有用的未必是科学。该推论必须假设:凡是有用的都是科学。

5、在甲的论述中,中医的长处,如“对人体完整的系统把握,强调整体的观念,系统思维”,不能成为证明中医是科学的或者不是伪科学的理由,因为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是判定科学的标准。

6、乙在对话中误解了“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这两个概念。一般来说,“整体”或“系统”的概念被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有严格的结构性或连续性,并不是各个部分或要素的简单相加。

7、乙在对话中将现代人寿命的延长完全归结为医学发展的功劳,这一观点过于绝对化。其它因素如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提高等因素 15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都不可忽视。

范文:

在论辩和狡辩之间

上述甲乙两人就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总话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但细细分析就会发现,他们的辩论存在诸多逻辑问题。

首先,甲简单地将“文化的”等同于“科学的”,显然是成问题的,因为象占卜、风水等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之一,但我们能因此就推论说它们也是科学吗?乙则完全否定了这两个概念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这也是片面的,因为科学和宗教、文学、艺术一样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形式之一,对同一件事情或现象,正如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科学”思想一样,不同民族、文化的人们也有不同的“科学”思想。

其次,甲根据外国制药公司诉讼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来反驳乙的“科学无国界”论,这也是概念的偷换,因为乙说的是科学“标准”无国界,而不是科学的“知识产权”无国界,这完全是两回事,正如我们不能因为DVD技术是有知识产权和有国界的就否认DVD标准是无国界的一样。

再次,甲根据中医的某些用处来论证中医是科学的,也很成问题。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古代历史上中医治疗的病人的痊愈真是中医治好的、还是病人自身的痊愈能力导致的痊愈?中医在所谓的“治好”多少病人之外,又治死了多少病人?还有,有某些用就是科学的吗?迷信有时也能安慰我们无助的心理,但因此就能说迷信也是科学吗?

16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同样,乙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上也有逻辑问题,因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过去很短、现在大幅提高,不一定就和中医的非科学性有关,而很可能是由战争的伤害程度、生活水平的高低所导致的。更何况说不定那时西方人的平均寿命还要远远低于中国人呢?

最后,乙没有真正论证中医“强调整体观念,系统思维”本身就是科学的,宗教、巫术、形而上学等也都强调对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整体把握,但因此它们就都成了科学吗?至于乙所谓的西医也会对病人作全身检查,因此西医也有系统思维,这样的推理也有问题的,因为系统决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机械的相加。更何况就算西医也有系统思维,但这和中医是否科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甲乙两人在论辩的过程中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错误,所以,这场辩论严格来说两人都有狡辩的嫌疑。

【20xx年10月】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字典里,“终身制”和“铁饭碗”作为指称弊端的概念,是贬义词。其实,这里存在误解。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有一个“期界问题(horizon problem)”,是指由于雇用关系很短导致职工的种种短视行为,以及此类行为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当雇员面对短期的雇用关系,首先他不会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投资,因为他在甲企业中培育的专业技能对他在乙企业中的发展可能毫无意义;其次,作为一个匆匆过客,他不会关注企业的竞争力,因为这和他的长期收入没有多大关系;最后,只要有机会,他会为了个人短期收入最大化而损害企业利益,例如过度的使用机器设备等等。

为了解决“期界问题”,日本和德国的企业对那些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岗位上的员工,一般都实行终身雇佣制;而终身雇佣制也为日本和德国企业建立与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保障。这证明了“终身制”和“铁饭碗”不见得不好,也说明,中国企业的劳动关系应该向着建立长期雇用关系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社会,企业劳动者个人都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而变化的环境必 17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然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在各行各业,控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感。而培养忠诚感,需要建立员工和企业之间的长期雇用关系,要给员工提供“铁饭碗”,是员工形成长远预期。

因此,在企业管理的字典里,“终身制”和 “铁饭碗”应该是褒义词。不少国家包括美国不是有终身教授吗?既然允许有捧着“铁饭碗”的教授,为什么不允许有捧着“铁饭碗”的工人呢?

【参考答案】

1、论证中“终身制”、“铁饭碗”、“终身雇佣制”、“长期雇佣关系”这四个概念各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含义,上述论证中忽视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异。

2、论证中证明“铁饭碗”合理的主要依据是“期界问题”所表述的短期雇佣关系会导致种种职工短视行为。但是,“铁饭碗”和“短期雇佣关系”这两种情况虽然不能同时存在,但否定“铁饭碗”,并不意味着一定导致“短期雇佣关系”。

3、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终身制”和“铁饭碗”作为指称传统体制弊端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日本和德国企业的终身雇佣制一般适用于那些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岗位,与中国改革开放前国有单位普遍实行的“终身制”和“铁饭碗”是不同的,不能证明“终身制”和“铁饭碗”的合理性。

4、日本和德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这里强调“终身雇佣制”为日本和德国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了保障,理由不充分。

5、即便日本和德国企业的终身雇佣制为日本和德国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了保障,也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中国企业的劳动关系应该向着建立长期雇佣关系的方向发展。”

6、在“环境变化”、“社会主义行为”、“培养忠诚感”、“铁饭碗”这一系列事件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环境变化”不一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培养忠诚感”并非“控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唯一途径;“培养忠诚感”有很多手段可供选择,给员工提供“铁饭碗”并非是必须的;长期雇佣关系不等同于“铁饭碗”。

7、教授的工作性质与工人的工作性质有非常大的区别,将“终身教授”与“铁饭碗”工人简单类比是不恰当的。

【20xx年1月】

18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每年的诺贝尔奖,特别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后,都会在中国引起很大反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为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每当看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被西方人包揽,很多国人在羡慕之余,更期盼中国人有朝一日能够得到这一奖项。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状却是,中国的经济学还远远没有走到经济科学的门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

真正的经济学家需要坚持理性的精神。马克思?韦伯说:现代化的核心精神就是理性化,没有理性主义就不可能有现代化。中国的经济学要向现代科学方向发展,必须把理性主义作为基本的框架。而中国经济学界太热闹了,什么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什么问题他们都敢谈。有的经济学家今天评股市,明天讲汇率,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有的经济学家热衷于担任一些大型公司的董事,或在电视上频频上镜,怎么可能做严肃的经济学研究?

经济学和物理学、数学一样,所讨论的都是非常专业化的问题。只有远离现实的诱惑,潜心于书斋,认真钻研学问,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家离这个境界太远了。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你能找到为不同产业代言的人,西方从事经济学研究最优秀的人不是这样的,这样的人在西方只能受投资银行的雇用,从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

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做一门科学来对待,必须保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必须保持与“官场”和“商场”的距离,否则,不可能在经济学领域做出独立的研究成果。

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听起来刻薄,但只要去看一看国际上经济学界哪些最重要的学术刊物,有多少文章是来自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就会知道这还是比较客观和宽容的一种评价。

【参考答案】

逻辑结构图:

结论:中国真正意义上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

论据1:真正的经济学家都要坚持理性的精神。中国的经济界太热闹了,什么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什么话题他们都敢谈。有的经济学家今天评股市,明天讲 19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汇率,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有的经济学家热衷于担任一些大型公司的董事,或者在电视上频频上镜――这些都不符合理性精神。

论据2: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都是非常专业化的问题。只有远离现实的诱惑,潜心于书斋,认真钻研学问,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你能找到为不同产业代言的人。这些都不符合专业化的要求。

论据3:成为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成一门科学来对待,必须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必须保持与“官场”和“商场”的距离,否则,不可能在经济学领域做出独立的研究成果。

论据4:国际上经济学界那些最重要的学术刊物,有多少文章是来自中国国内的经济学家。

写作思路:

1、经济学家的定义标准是什么?材料没有明确给出。如果以是否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发表文章的数量,显然是不妥当的。

2、材料论证的是中国经济学家的状况,“中国的经济学还远没有走到经济科学的门口”并没有相应的论证,显然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严肃的经济学”是什么?没有明确的说明,是指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内容?还需进一步说明。

4、“一流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们的奖项蕴含着人类社会实践的研究”“股市与汇率本身就是经济现象,前提与结论论述不一致。个别经济学家现象而否定整体经济学界,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5、“经济学和物理学、数学一样,所讨论的都是非常专业的问题。”则是不当类比,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6、“关闭在书斋中,做潜心的研究”前提论述不一致,经济学是实践性学科,脱离了实践只能是闭门造车。因此“坚持研究的独立性和严肃性”,不必然就要“与商界和商业保持一定的距离”。

7、产业经济学家也是经济学家,有概念界定不清的嫌疑。中国经济学家至多只有5位的说法缺乏前提,没有依据,有失偏颇的。

20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范文:

真正的经济学家中国真的不超过5个吗?

上文在一系列成问题的论据和论证的基础上推出结论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推理是混乱而漏洞百出的。

首先,真正的经济学家是应该都要坚持理性的精神,但问题是一个经济学家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也是不理性的?难道他们要说自己是物理学家不成?至于他们勇于谈论各种话题或担任一些公司的董事,如果他们这样做都是有理有据的,我们又凭什么说他们没有坚持理性精神呢?另外,就算所有这些“热闹”现象都不符合理性精神,但或许中国还有几十上百个经济学家没有来凑这样的“热闹”、而坚持真正经济学家的理性精神呢?

其次,专业化真的就意味着潜心书斋、与世隔绝做学问吗?我们知道,经济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不仅它的问题要来自于现实的经济生活,而且它的成果,正如上文所指出的,也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更何况我们事实上也知道,像吴敬琏、张维迎这样的经济学家不就很好地现实了二者的良性互动吗?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根据某些经济学家成为某些产业的代言人,就以偏概全地说中国没有几个经济学家达到专业化的标准。

最后,真正的经济学家是否必须要保持与“官场”和“商场”的距离?否则是否真的就不可能做出独立的研究成果?产业经济学是不是经济学?以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多少作为衡量真正的经济学家的标准是否科学?“最多不超过5个”的结论,究竟是如何得出的?……所有这些问题,上文都没有给出真正充分的论证。

由于上文在论证过程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问题,所以,我们认为,上文的结论 21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也是值得商榷的。

【20xx年10月】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曝光的企业丑闻数量却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这充分说明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道德的进步。企业作为社会财富最重要的创造者之一,也应该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果因为丑闻迭出而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企业这种组织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当公司的高管们坐着商务飞机在全球遨游时,股东们根本无从知晓管理层是否在滥用自己的权力。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企业丑闻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是否该给大公司高管们支付那么高的报酬。企业高管拿高薪是因为他们的决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时,他们却不必支付罚金。正是这种无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公司高管们朝着错误的方向越滑越远。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杜绝企业丑闻的发生。

【参考答案】

1、美国比发展中国家曝光的企业丑闻更多,并不必然意味着其实际企业丑闻的数量比发展中国家更多,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媒体曝光度或自由度造成,也可能与其他文化背景相关,因此,也就无法由此推断出“经济的发达并不一定带来道德水准的提升”这一结论。

2、媒体上丑闻迭出,并不必然导致社会道德风气败坏。即使如此,也不能否定企业组织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毕竟任何组织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影响都是复杂多元的。

3、“公司的高管们坐着商务飞机在全球邀游”与“管理层是否在滥用自己的权力”缺乏因果关系。论述中将这两个事件以某种方式联结,暗示其因果关系,这是牵强附会。

4、媒体上出现的丑闻公司并不一定是大公司,即使是大公司,也可能只占大公司总体很小的一部分。况且,出现丑闻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多样,因此,将丑闻与支付给大公司高管的报酬联系到一起,在推理上并不成立。

5、企业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原因可能很复杂,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习惯的转变、公司治理结构的缺失等,都可能导致业绩下滑或亏损,公司高管 22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错误决策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题干中的推断存在归因谬误。

6、即使公司高管的错误决策造成业绩下滑,也不一定必须支付罚金,否则公司高管就成了企业风险的实际承担者,这就将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与股东的角色混为一谈了。因此,不能推断出这是一种“无效的激励机制”的结论。

7、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激励机制与企业丑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杜绝企业丑闻的发生”的结论不能成立。在实践中,再有效的措施恐怕也只能减少企业丑闻的发生,“杜绝企业丑闻的发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20xx年1月】

在全球9家航空公司的140份订单得到确认后,世界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之一——空中客车公司20xx年10月6日宣布,将在全球正式启动其全新的A350远程客机项目。中国、俄罗斯等国作为合作伙伴,也被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其中,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这意味着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100架A350飞机,就将有5架由中国制造。这表明中国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的提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可以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

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这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答案】

1、文中指出“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里的5%概念界定不清,到底是飞机部件数量的5%,还是飞机价值的5%等,无法识别。

2、从“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中,得出“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100架A350飞机,就将有5架由中国制造”的结论明显错误。“A350飞机的5%”只是飞机的一个部分,而且是极少的一个部分,与5架完整的飞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中国参与“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可能只是参与少部分非关键的零配件的制造,并不必然意味着中国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的提升,更 23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不能得出中国已经可以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结论。

4、空中客车公司邀请中国参加“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可能意在获得中国市场,而不是因为对中国飞机设计和制造能力的认可。这种归因也存在偏差。

5、从前面的陈述中无法推断出“参与国际合作会带来双赢的结果”,属于主观臆断,没有论据支持,而且,参与国际合作未必带来双赢的结果。

6、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参与国际合作,可能只是其中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而不一定是“必由之路”。

范文:

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吗?

中国被空中客车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表明中国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获得了国际认可;由此看出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该论证的论据不足以支持其论点,论证缺乏科学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该论证存在混淆概念的缺陷,文中“制造工作”和“中国制造”,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制造工作”可能只是飞机制造工作中的部分工作,而“中国制造”可能意味着几乎大部分工作全部是在中国完成的。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不可信的。

其次,该论证存在论据不充分的缺陷,文中“中国被空中客车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表明中国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获得了国际认可”。中国被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并不能真正表明中国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地提升,缺乏足够的论据支持,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令人难以信服的。

24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另外,该论证存在以偏概全的缺陷,文中“中国被空中客车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由此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仅以一个邀请,就推断出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的结论是牵强的,是是不可信的。

综上所述,以上论证是没有说服力的,得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科学论证。(590字)

【20xx年10月】

某管理咨询公司最近公布了一份洋快餐行业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对洋快餐在中国的发展趋势给出了相当乐观的预判。

该报告指出,过去5年中,洋快餐在大城市中的网点数每年以40%的惊人速度增长,而在中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镇还有广阔的市场成长空间;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估计未来10年,洋快餐在中国饮食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20%,成为中国百姓饮食的重要选择。

饮食行业的某些人士认为,从营养角度看,长期食用洋快餐对人体健康不利,洋快餐的快速增长会因此受到制约。但该报告指出,洋快餐在中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少年儿童消费群体的喜爱。显然,那些认为洋快餐不利健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该公司去年在100家洋快餐店内进行的大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中国消费者认为食用洋快餐对于个人的营养均衡有所帮助。而已经喜爱上洋快餐的未成年人在未来成为更有消费能力的成年群体之后,洋快餐的市场需求会大幅度跃升。

洋快餐长期稳定的产品组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迎合了消费者希望获得无差异食品和服务的需要,这也是洋快餐快速发展的重要优势。

该报告预测,如果中国式快餐在未来没有较大幅度的发展,洋快餐一定会成为中国饮食行业的霸主。

【参考答案】

25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1、“过去5年洋快餐在大城市中的网点数的增长速度,并不一定在未来10年仍能保持。更不能用洋快餐在大城市中的发展速度推断其在中国广大的二级城市和乡镇的发展速度,如果我们发现洋快餐针对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甚至大城市的话,上述推断就会受到强烈的削弱。

2、用在洋快餐店内进行的问卷调查来推广得出中国百姓的饮食营养观念,样本选择存在偏差,即在快餐店内的消费者大多是认同洋快餐的,而总体中从不去或很少进快餐店的这部分意见却没有能够在该样本中体现。

3、未成年人到成年之后饮食习惯可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不能轻易推断“已经喜爱上洋快餐的未成年人在未来成为更有消费能力的成年群体之后,洋快餐的市场需求会大幅度跃升”。成年之后更具消费能力,却有可能不再消费洋快餐食品。

4、中国式快餐与洋快餐并不是中国饮食行业的全部,甚至算不上主要组成——正餐可能占到饮食行业90%的市场份额——即使中国式快餐没有发展,也无法自然就推断出洋快餐一定会成为中国饮食行业的霸主。

5、洋快餐长期稳定的产品组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迎合了消费者希望获得无差异食品和服务的需要,但是也可能同时失去了满足别的消费者追求新鲜感、追求服务多样化的可能。

6、洋快餐在中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少年儿童消费群体的喜爱,并不能消除饮食行业的某些人士对于“洋快餐存在着长期食用对人体营养的不利影响”的质疑——毒品消费者可能都很喜爱毒品,但毒品却对人存在着致命的伤害。

【20xx年1月】

没有天生的外科医生,也没有天生的会计师。这都是专业化的工作,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而这种培训最开始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当然,学生们必须具备使用手术刀或是操作键盘的能力,但是他们首先得接受专门的教育。领导者则不一样,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中的领导者都只能是天生的。领导和管理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某个人能够从教室中学来的技术。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具有领导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人提高到较高的层次,但是,即使一个人具有管理天赋和领导潜质,教育也无法将经验灌入他的头脑。换句话说,试图向某个曾未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传授管理学,不啻于试图向一个从来没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组织是一种复杂的有机体,对它们的管理是一种困难的、微妙的工作,需要的是各种各样只有在身临其境时才能得到的经验。总之MBA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某个毫无 26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实际经验的人不仅仅是浪费时间,更糟糕的是,它是对管理的一种贬低。

【参考答案】

这段话有一定的道理。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的一面,确实具有一些可以意会但很难言传的内容,MBA教育应选择那些具有管理潜质的人加以培养。但是,本题题干的论证中也存在一些漏洞:

1、“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这一前提值得商榷。人们从小到大,除了在学校学习,还从家庭成员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包括领导者素质的培养。考生可以质疑这一前提,也可以从这一前提出发,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即使“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也不能由此推出,“任何一个社会中的领导者都只能是天生的。”

2、“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具有领导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人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但是,即使一个人具有管理天赋和领导潜质,教育也无法将经验灌人他的头脑”,这种推断是不恰当的。MBA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选择力、判断力和自主意识的个体,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容器。经验分享恰恰是MBA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试图向某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传授管理学,不啻于试图向一个从来没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这一推断缺乏有效性。即便是一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只要他在组织环境中工作过,他就对管理中的基本问题,如沟通、协调、组织、决策等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这与“向一个从来没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是不能类比的。

4、“MBA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某个毫无实际经验的人”,是偷换概念。MBA学生并不是毫无经验的人。

【20xx年10月】

有两个人在山间打猎,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扔下行囊,撒腿就跑,另一人朝他喊:“跑有什么用,你跑得过老虎吗?”头一个人边跑边说:“我不需要跑赢老虎,我只要跑赢你就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企业经营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战胜竞争对手,因为顾客不是选择你,就是选择你的竞争者,所以只要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比竞争者快一点,你就能够脱颖而出,战胜对手。想要跑得比老虎快,是企业战略幼稚的表现,追求过高的竞争目标会白白浪费企业的大量资源。

27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参考答案】

1、从题干中的故事推断企业经营,所依据的逻辑,是将故事中的两个人看做是竞争者,而忽略了老虎本身也是人的竞争对手这样一个事实,因此破坏了整体的论证有效性。

2、在企业经营中,“顾客不是选择你,就是选择你的竞争者”并不成立,这并不是顾客的两种仅有的选择。顾客有可能对你和你的竞争者都不选择,换言之,你们都无法满足顾客所提供的需求。

3、满足顾客,并不只是比竞争者快一点,速度只是顾客所需要的一种因素。多、快、好、省,可能都是顾客在你和你的竞争者之间进行选择所需要比较的因素。

4、企业经营并不是战胜竞争对手为主要目的,如果只强调战胜对手,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最终企业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5、人和人在竞争,人和老虎同样也在竞争。中国企业如果只是满足于战胜本土竞争对手,那么,即使你是中国企业冠军,也有可能被老虎——国外的更强大的企业“吃掉”。所以,不能认为“跑得比老虎快”是“企业战略幼稚的表现”,是“追求过高的竞争目标”。

【20xx年1月】

目前,国内约有一千家专业公关公司。去年,规模最大的十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而规模最大的十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5%;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平均为20%,外资公司为15%。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公关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去年,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比前年增长25%,达到了25亿元;而日本约为5亿美元,人均公关费用是中国的十多倍。由此推算,在不远的将来,平均每家公关公司就有3000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

【参考答案】

28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本题题干的论证中存在的漏洞主要有:

1、在题干第一段的论证中,混淆了“公司规模”与“员工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员工的数量和员工在单位时间所完成的总有效工作量。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只能说明本土公司规模小,而不能得出结论“前者员工的工作效率比后者高”。

2、公司的利润水平与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根据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比外资公司高,推断出本土公司的利润水平比外资公司高。即使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利润率高,但是总体利润水平仍有可能低于外资公司。

3、收入增长速度与收入能力或收入水平是不同的概念,在题干中也被混用了。营业收入增长率只有在增长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说明收益能力的差异。本土公关公司与外资公关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收入增加速度快并不意味着收入能力强(在小的基数的基础上增加总是比在大的基数上增加容易),由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高于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不能得出前者的收益能力比后者强的结论。

4、中国与日本的人口结构存在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尤其对于公关这样折城市化程度要求很高的行业而言,简单地将日本的人均公关费用推广到中国,是错误的类比。

5、对未来市场总额的估计与现在市场中企业的总数不是同一时点的数据(前者是预测值,后者是统计值),不具有可比性。公关市场营业额的增长,极有可能伴随着公关公司数量的增长。上述论证使用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将增长到300亿元的预测数据,计算出平均每家公关公司有3000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隐含的假设是公关公司的数量基本不变,这个假设是很难成立的。

6、论证根据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的增长,推算出每家公关公司的营业收入有大的增长。这里,受益于营业收入增长的自然同时包括国内和外资公司。因此,这不能成为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的根据。即使中国的公关营业总额增加到300亿元的水平,即使平均到一个公司营业收入水平很高,但这些公司中既包括本土公司,也包括外资公司,无法得出本土公司必将击败外资公司的结论。

7、当我们讨论本土公关公司中是否会诞生一批世界级公司时,采取平均的方法所推算出的每个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缺乏说服力。在某个行业中,常常是20%的企业创造了80%的市场营业收入,所以,这种根据平均值推断的方式存在很大的漏洞。

【20xx年1月】

29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着,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

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参考答案】

1、蜜蜂实验只是特定环境下的一个生物行为实验,不能简单地将生物行为类推到企业行为,更不能把生物行为实验的结果一般化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

2、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总体上是有规律的。在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虽然企业用随机试错的方法可能取得成功,但企业理性决策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随机试错成功的概率。不能用小概率的随机试错成功的特例否定理性决策。

3、在具有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方向;但方向的调整需要理性分析而不是随机试错,更不能否定企业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

4、技术预测具有不确定性,不意味着技术趋势不可预测,不能说进行预测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实际上,对未来的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可预测时间的长短也不能作为否定预测必要性的根据。

5、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能机械地遵循规则,这个正确的观点被偷换为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遵循任何规则。

6、不能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的区别绝对化。事实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不是绝对排斥的。对规则的突破不意味着不遵循任何规则,而意味着突破或修改旧规则,创建并遵循新规则。

7、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和有序的衰亡并不是两种仅有的选择。没有理由因为反对有序的衰亡而提倡混乱的行动。

30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论说文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20xx年1月】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魏十力先生在《十力语要》(卷一)中说:“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一时之所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之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个人无牢固与 永久不改职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到其余千途万途,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提醒,乍一看,无从下手,仔细一看,从喜好运逐风气,从两大病方面可以得到启示。即国人喜好一窝蜂,好的东西也是一哄而上,而坏的东西易群起攻之。从这里面可以找到突破口。以下是参考立意方向。在展开分析时,从以上两方面,这种现象两方面展开分析原因,表明立场,提出建议,从这上面去拟结构容易展开。

范文:

不创新,就死亡

爱迪生为什么发明出电灯、电话?因为他有创新意识;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因为他不盲目屈从于前人的思路;陶渊明为何能名留青史呢?因为他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气。然而如同魏十力先生所言,“吾国学人,总好运逐风气。”因此,现代中国的文化,总缺乏一个不同之音,缺乏创新的精神。

分论点一:创新有助于文化火花的闪耀。举例: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古代近代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1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分论点二:创新有助于科技的发展。举例: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话,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分论点三:不止科技文化需要创新,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只有独立创新,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才有助于人才创新,社会发展。举例: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日本的明治维新。

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创新一点点,人人都可为圣贤,就是伟大的开始。生活需要独立,社会需要创新,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更需要我们去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去开创新天地,有比我们的父辈、比先人更辉煌的成就。

【20xx年10月】

阅读一下报道,对下述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你同意或不同意这一观点的理由。可根据经验、观察或者阅读,用具体理由或实例佐证你的观点。

20xx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乡亲们深情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xx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省委书记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

“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去照顾家乡父老,他们找过多次我也没给他们办一件事。但我答应退休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考察来考察去,还是为后代绿化荒山比较现实。”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32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20xx年1月】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的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的公认。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参考答案】

可以写两个角度:

1、从个人角度写如何成为冒尖人才,强调个人奋斗和主观能动性;

2、从人与人角度写如何培养冒尖人才,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范文:

也谈“拔尖”与“冒尖”

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冒尖的少。我赞同这个观点。 钱老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这段话则是对当前人才现状的精辟分析。 “拔尖”和“冒尖”二者似乎相差不大,强调的都是突出、出众的意思。但是,深入体味二者的区别,不难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尖”,而在于“尖”是如何出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冒尖”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专家、管理学者、管理精英……似乎我们并不缺少管理人才,但是看看我国的管理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中的位臵,不由我们对一些现象深思回味。拔尖强调外力使其成为“尖”, 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结果;冒尖是指通过人才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比较强调内力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年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管理方法更新最快 33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的时代。若要跟上时代步伐,在各方面创造出高效率,就必须主动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挖掘创新潜力,走创新之路。

培养“冒尖”管理人才不能仅强调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培养“冒尖”管理人才关键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海尔以“日事日毕,日事日高”来激励员工,也就是今天的事今天做好,而且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一些。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创造了一大批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员工及管理者。这是思想创新在培养“冒尖”管理人才的体现。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无疑是社会制度方面的创新和重大突破,他让我们的国家跟上了世界发展的脚步,同时在各行各业培养出许多“冒尖”人才,这是制度创新在培养人才的卓越典范。

如何培养“冒尖”管理人才,我们肩负着中华复兴的重任,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

【20xx年10月】

唐山地震孤儿捐款支援汶川灾区

20xx年5月18日,在中宣部等共同发起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中,天津民营企业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代表公司再向四川灾区捐款700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震不垮的学校”。至此,荣程联合钢铁集团公司在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中累计捐款1亿元。

“我们对灾区人民非常牵挂,荣钢集团人大多来自唐山,亲历过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接受过全国人民对唐山灾区的无私援助,32年后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回馈社会,是应尽的义务,我们必须做!”张祥青说。

张祥青在19xx年唐山大地震时失去父母,年仅8岁的他不幸成为孤儿,他深深感受到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涓涓爱心。19xx年,张祥青与妻子张荣华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从卖早点、做豆腐开始,最后组建了荣钢集团。企业发展了,荣钢集团人不忘回报社会,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是其中一例。

34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20xx年1月】

一个真正的学者,其崇高使命是追求真理。学者个人的名利乃至生命与之相比都微不足道,但因为其献身于真理就会变得无限伟大。一些著名大学的校训中都含有追求真理的内容。然而,近年学术界的一些状况与追求真理这一使命相去甚远,部分学者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抄袭剽窃、学术造假、自我炒作、沽名钓誉等等现象时有所闻。

【参考答案】

题目较宽泛,可参考以下审题:

1、敬业与乐业、追求真理、诚信等

2、从事情本身讨论,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亦可

【20xx年10月】

《动物世界》里的镜头:一群体型庞大的牦牛正在草原上吃草。突然, 不远处来了几只觅食的狼。牦牛群奔跑起来,狼群急追??终于,有一头体弱的牦牛掉队,寡不敌众,被狼分食了。

《动物趣闻》里的镜头:一群牦牛正在草原上吃草。突然,来了几只觅食的狼。一头牦牛发现了狼,它的叫声提醒了同伴。领头的牦牛站定与狼对视,其余的牦牛也围在一起,站立原地。狼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地转悠了好一阵,见没有进攻的机会,就没趣地走开了。

【20xx年1月】

以“三鹿奶粉事件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

【参考答案】

1、可结合企业管理,也可以不结合。

2、可从“社会责任”、“诚信管理”、“诚信”、“责任”等角度分析。

35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立意:

可以写成主副标题。比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由三鹿奶粉事件所想到的》《对消费者负责——由三鹿奶粉事件所想到的》《救救孩子》

最好写道德方面的主题:比如可以直接写经营道德,也可以写经营诚信,写对消费者负责,也可以写经营义利关系,也即经营的道德和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立意在“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利令智昏”、“不能赚黑心钱”、“黑金”。

其他也可以的立意:社会的监督机制;应该加大打假力度;重视产品的质量;企业经营应该洁身自好??

相应的论据:张瑞敏砸冰箱;安然事件;南京冠生园事件。

奶毒争已去,孺子梦犹惊。

前日苏丹粉,今夕三聚氰。

全出大众手,自乃万民中。

曾以阶级论,也当兄弟同。

机玄非彼理,关纽更新征。

应对纷纭事,还须益达明。

三点式提纲:

论经营道德;

道德经营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企业的伤害。

道德经营是对消费者负责。对孩子的伤害。

道德经营是对合作伙伴负责。对奶农的利益损失。

第一段:讲述三鹿奶粉事件,并提出自己的主张。(三鹿奶粉事件像多米勒骨牌,迅速波及到其他的奶制品企业,中国奶制品企业遭到重创,甚至连中国的食品加工业也不能独善其身。在我们不断的谴责三鹿等相关企业没有道德心的同时,我们不禁 36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想问:我们的政府在哪里?)

第二段:解释自己的主张(此次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无疑会对我们的质量认证体系、食品、药品、饮料的监督管理造成恶劣影响,使民众不仅对“国家免检产品”这块金字招牌产生信任危机,同时还对卫生监督管理、质量检验、市场监督管理的政府职能不作为产生很大疑虑。众所周知,要开展药品、饮料、食品以及化妆品的生产和经营,不仅要经过卫生、工商、药监、质检等部门的生产经营认证许可,还要对从事经营生产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检和检查。同时还要对其企业的资质和从事生产经营的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

第三段:从反面论证观念。(举反面的例子,说明政府监管不力导致的严重后果:例如山西煤矿事件、广西的群体性事件、深圳的火灾等等,一定要展开来写。)。 第四段:从正面论证观念。(列举正面的例子,说明政府监管到位的好处。比如上海多宝鱼事件,就是因为政府监督部门及时发现,才制止了一起恶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又如,政府关闭山西小煤矿,使伤亡人数直线下降等等。) 第五段:总结全文观念,同时发出号召。(我们应该看到,市场经济是一个有序竞争的经济社会,而不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无序经济秩序。假如我们对待食品、药品、饮料以及关乎人民生命的商品、产品建立一套相当严格的生产、经营质量监督体系,我想我们的商品质量问题就会好转。建立一套以生产批次为主的管理制度,我们的商品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范文:

由“三鹿”事件所想到的

“三鹿事件”一度成为一出考验国人承受力的“惊悚片”。惊悚之余,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四鹿”、“五鹿”事件,我们更需要的是寻找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对此,我所想到的是,正是以下三种痼疾的长期积累,才最终汇演成为汶川一样的大地震,振撼着国人的神经。

一是扭曲的消费观念,提供了造假市场与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造假、掺假事件无不是顺应消费者某一方面的过度要求,如买面粉,一味求白,于是生产者就往面粉里掺加增白剂;吃油条贪图酥脆,生产者就往油条面中掺加洗衣粉…… 37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此次加入三聚氰胺的目的也是为了增加蛋白含量,无疑也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过度需求。

二是监管部门失职,助长了造假者的气焰。在这次事件中,掺加三聚氰胺的绝不只“三鹿”一家,而是22家。对此,我们要问是,如果没有被捅出来,是不是监管部门仍然会任其发展呢?日常工作中,这些部门又是怎样履行职责的呢?会不会真像传闻中那样,只管收费,交了钱就给盖章呢?如果监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又怎么会出现如此恶劣事故呢?正是监督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导致不法分子一次又一次的造假、掺假行为的得逞。

三是打击力度不够,降低了掺假、造假者违法成本。说句实在话,现在国人对假冒伪劣产品已是见怪不怪了,甚至于有些造假者也不以造假为耻。当然也有被查处的,但是没过多久,它们又会死灰复燃,甚至比原来更嚣张了。为什么?因为造假行为尽管受到查处,但所受处罚远低于其违法成本,皮毛之痛非但不能制止其造假行为,甚至刺激了造假欲望,使其变本加厉,为所欲为。

“三鹿”事件教训是深刻的,食品造假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打击造假者,纯洁我们的消费环境。否则,连食品安全都不能保证,还谈什么民族复兴。(698个字)

我拿什么奶粉来喂你?我的孩子

仅以此文献给天下的爸爸妈妈和婴儿食品生产商

因为你的妈妈没有多少乳汁,你饿得嘤嘤地哭闹,我们不得不选用奶粉来做为你的食粮,看着你喝得饱饱地,甜甜地睡了,我们一天的疲惫也散去,幸福地望着 38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希望。

我们没有太多的钱去购买近百元一罐的进口奶粉,真对不起,我的孩子,我们无能为力,支付你这样高昂的生活费,还需要用钱赡养你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还有其它的生活开支。但为了你,我们的宝贝,我们省吃俭用,购买国内最知名的奶粉来哺育你,我们已经尽力了。

当时,我们想的,就是,响当当的名牌产品,安全,有营养,还有上面的检验合格证,让年青的我们,刚做爸爸妈妈的我们,让你吃得放心,我们也安心,我们的心肝!

看着你吃饱,甜甜蜜蜜地睡了,将你的小指头含在小粉嫩的小嘴里,熟睡,我们感到幸福的阳光,照耀着全家。我们的小天使!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你用勺子,舀上奶粉,冲上开水,为了让你早点停住饥饿的哭叫,我将滚烫的奶瓶,放在凉水里冷却,怕你烫着, 每次喂你前,我都要先品尝一下,是否正合适你的口味,望着你双手抱着奶瓶,紧紧地,不肯松手,贪婪地吸吮,两面的小腮用力地一张一噏,我和你一样地快乐,享受着这一时刻,我们的甜心!

我们一直相信,我们喂给你吃的,是最放心的食品。我们的眼睛,我们的选择,让你吃得健康,无忧无虑地长大,我们盼望着你茁壮地成长。

但是,当我和你妈妈,望着病床上的你,痛苦不堪的小脸,捂着肚子大嚷大叫,你还不会说话,说不出你疼在哪里,我们的心都碎了!你是我们心爱的孩子,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100天呀!为什么要受到如此的折磨?老天,请将你的痛苦,给我吧,让我来承担。

39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你所遭受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我瞎了眼呀,每天,每天五次,都给你吃的奶粉,让你喝的,是有毒的奶水。我的心肝宝贝,每天,每天五次,你喝的都是毒汁呀,我却不知道,还用心地把你喂饱!还哄着你,小乖乖,多喝一点,再喝一大口!你不会说话,只是用一双天真无邪的小眼睛盯着我看,要是你能说话就好了,告诉我,不要喝了,不能喝这种奶粉了。

可是,你不会说话呀,你才有100天呀!

我后悔,我痛恨自己,我无能呀,为什么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来?

因为生病了,我们将你送进医院,医生叔叔阿姨和漂亮的护士姐姐,为你精心治疗,你幼嫩的身体忍受手术了的伤痛,我们坐在手术室外,泪流满面,为你担惊受怕。你身上的那道刀疤,一生都会刻在我的心头!我们乞求上苍,让你早早康复,不再遭受这样的磨难和痛苦。

当你长大后,我的孩子,请你不要责备我的失误,我们的痛苦和你一样,在心底一生一世,难以融化。我只能请你原谅,原谅我的无能为力,无助,无奈和悲伤!我买的是合格的产品呀!

我拿什么奶粉来喂你?我的孩子!当你痊愈出院,你还需要哺育呀!

我拿什么奶粉来喂你?我们的后代?

【20xx年1月】

“原则”就是规矩,就是准绳。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原则上??但是??”请以“原则”于“原则上”为议题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700字左右。

40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参考答案】

审题:

审题1:既然题面已经明确“‘原则’就是规矩就是准绳”,而“规矩”和“准绳”又绝对不可废,再者出题者又要求我们以“原则”为议题,所以,本次作文必须要表达和论述这层意思:执行原则的重要性。

审题2:题面中还包含了另外一层意思,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原则上??,但是??”,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认识到有“原则”存在,同时也意识到“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以各种借口来偏离原则——“但是”就是借口。如果作这种理解,那么,我们最好就应该批判这种对待原则的态度。所以,相应的立意就是:“原则”执行不打折扣。执行原则,没有任何借口。

注意:在文章开篇第一段必须把你对“原则上??,但是??”的这种理解明白地告诉阅卷老师。

审题3:根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原则上”指的是“大体上”,比如:他原则上赞成这个方案,只在个别细节上提了些具体意见。可见,“原则上”是和“细节上”、“具体上”相对。因此,题面中的“原则上??,但是??”,这句话也可以理解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事情在总体上或原则上是对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它很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细节上的缺陷,或者在具体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原先没有预料到的变数,所以,在执行原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于死板,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如果作这种理解,那么,我们最好就应该总体上赞同这种对待原则的态度。所以,相应的立意就是:“原则”,但不是“教条”。不要机械地理解“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完美结合。

注意:如果你按照这种理解来写文章,你必须首先要把你对“原则上??但是??”的理解在文章开篇的时候阐释清楚;另外,不要给阅卷老师感觉你是在彻底否定原则的必要性,所以,你的文章最后最好还是要说一说原则的必要性——这也是题面第一句话“‘原则’就是规矩就是准绳”所要求我们的。

立意:

(1)《“原则”执行不打折扣》《执行原则,没有任何借口》;

(2)《“原则”,但不是“教条”》《不要机械地理解“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完 41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美结合》。

标题:《原则与规划浅议》;《论原则及其运用的灵活性》

分论点1:论证“原则的重要性或必然性”。举例或经典言论,如“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等。

分论点2:论证“运用原则要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举例论证。如:按一般原则,做人要诚实,但是对敌人或医生面对得了不治之症的患者,就未必坚持这一原则。 分论点3:论证“不能以灵活地运用原则为借口,不要原则,导致不讲原则的自由主义。”比如以“强权压倒公理”、“亲情或金钱大于法律”等社会现象为借口,肆意践踏原则,无视规则或法律的存在。

【20xx年1月】

电影《南极的司各脱》,描写的是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到南极探险的故事。司各脱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南极,却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在影片的开头,有人问司各脱:你为什么不能放弃探险生涯?他回答:“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司各脱为留下第一个脚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参考答案】

审题立意:

关键信息: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

价值取向:肯定。

注意事项:稍微提一下创新可能付出的代价。

常见立意:

勇于创新――70分的立意分数;

敢为天下先――100分的立意分数;

42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抢占先机――100分的立意分数;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00分的立意分数;

写作思路:

1、司各脱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南极,却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历史艰辛”、“不幸”等词汇可以看出材料对司各脱的态度偏于支持,“终于到达南极”可审出“成功”这一要素。

2、“却在归途中不幸冻死了”、“司各脱为留下第一个脚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能出现审题思路的分差点,特别是材料中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展现出态度,因此,可以预想到部分考生会陷入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从而否定司各脱的行为,这样的审题不太符合人类的普通价值观,立意和论说将会比较困难。

3、明确探险不是冒险,因此对于探险中出现的意外我们可以宽容看待,立意可以偏于积极。

4、司各脱成功之后的“丧生”,这一阴影可以在你的分论点中进行探讨,对于探险家而言,人生就是风险与辉煌共存,成功与失败同行,他们用自己的一小步推动了人类的一大步!因此,对待人生的态度对一个探险家而言比成功更重要。

5、有人问司各脱:“你为什么不放弃探险的生涯?”可以明确司各脱的回答则是对为什么不放弃的原因,从另个角度讲就是“执着”对于一个探险家的意义。审题一:执着。

6、“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这是一种信念,审题二:信念。就这句话而言,审题三:勇于争先;审题四:勇于创新;审题五:勇于探索等等。

7、企业管理方向审题的局限性,企业应该更多关注结果,企业经营不能让企业“命丢了”,相关立意则较局限,这就是我每每强调传统论说文和与企业管理相结合论说文的区别。

范文:

敢为天下先

为了在南极“留下第一个脚印的魅力”,英国探险家司各脱上校虽然为此付出了 43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生命的代价,但他的这种“勇做第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多少年前,鲁迅先生就这样称赞道。但面对市场的时候,大部分人总是畏首畏尾,因为风险太大了!可是,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当许多人因为做第一的风险而不敢为天下先的时候,实际上,他们也放弃了机会和收益。这样的人自然就只能步人后尘,永远吃人家的残羹冷炙了。

就拿VCD机来说吧。刚问世的时候,国产VCD机的售价要2000多元。许多本来生产热水器电饭煲之类的厂家发现有利可图,便争相改为生产VCD机,不出几年,VCD机的价格直线下跌。现在的VCD机功能比以前强大,但售价才200多元!由于利润微薄,后加入的生产厂家许多都倒闭了,而最早生产VCD机的那几家企业早就捞了一大笔,现在已经向IT和3D手机行业扬帆奋进了!所以,“第一桶”是金, 第二桶、第三桶――很可能就不再是金,而是陷阱!

也许正是由于浙江人深谙“第一桶是金”的道理,一个又一个“浙商”才闯出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就以王均瑶为例吧。19xx年春节前,王均瑶和一些温州老乡一起从湖南包大巴车回家过年。在翻山越岭的1200公里的漫长路程中,王均瑶说了一句汽车太慢了。那时,一位老乡开玩笑地说:“飞机快,你坐飞机回去好了。”没想到这样一句玩笑,竟然激起了王均瑶的第一个吃螃蟹的“野心”。当年7月,年仅25岁的王均瑶就真的承包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这是国内第一条私人承包的包机航线,王均瑶也因此誉为“胆大包天”第一人。但正是他的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让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也许玛丽莲?梦露有很高的智商,但她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无疑首先是性感;也许后来有无数的年轻女孩越比她性感,但只有她才永远是“性感”的代名词――因为 44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正是她在展现女性性感的“南极探险道路”上踩出了“第一个脚印”!

【20xx年10月】

可口可乐与水

在19xx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处在一个失去发展空间的悲观情景当中:它以35%的市场份额控制着软饮料市场,这个市场份额几乎是市场和管制的最高点;另一方面,更年轻、更充满活力的百事可乐展开积极的进攻,可口可乐似乎只能采取防守的心态,最多是为一、两个百分点展开惨烈的竞争。

尽管可口可乐的主管、员工很有才干、工作努力,甚至士气也很好,但是,从根本上讲他们是悲观,他们看不到如何逃出这句话所描绘的宿命:在顶峰上唯一可能的路径就是往下。

郭思达(Roberto Goizueta)在接任可口可乐CEO后,他在高层主管会议上提出了这样的一系列问题:

“世界上44亿人口每人每天消耗的液体饮料平均是多少?”

答案是:“64盎司。”(1盎司约为31克)

“那么,每人每天消费的可口可乐又是多少呢?”

“不足2盎司。”

“那么,在人们的肚子里,我们市场份额是多少?”郭思达最后问。

通过这些问题,郭思达给所有人带来了观念的革新。这样,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不再是可口可乐在美国可乐市场的占有率,也不再是全球软饮料的市场占有率,而变成了在世界上每个人要消费的液体饮料市场的占有率。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郭思达引导可口可乐的主管们看到:他们的敌人不是百事可乐,而是咖啡,是牛奶,是茶,他们的敌人是水。”管理学者、《执行》作者拉姆?查兰这样分析说,“郭思达把可口可乐的市场重新定位了,而这一市场的巨大空间远远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可口可乐被无可限量的前景唤醒。

【20xx年1月】

45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两个和尚住在东、西两座相邻的山上寺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这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够一天用的水,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光阴如梭,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西山的和尚没有在意:“他大概睡过头了。”哪知第二天,东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第四天也是如此,西山的和尚担心起来:“我的朋友一定是生病了,我应该去拜访他,看是否有什么事情能够帮上忙。”于是他爬上了东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到达东山的寺庙,西山和尚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十天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的问:“难道你已经修炼到可以不用喝水就能生存的境界了吗?”东山和尚笑笑,带着他走到寺庙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三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挖出水来了,我就不必在下山挑水中啦。”西山和尚不以为然:“挖井花费的力气远远甚于担水,你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参考答案】

范文

挑水别忘了挖井

有两个年复一年同去挑水的和尚,过了三年,有天,西山的和尚发现东山的和尚多天都没去挑水,后来发现原来东山和尚挖了口井,西山和尚对此不以为然。其实,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思想,这样才能够保证经常有“水”喝。

寓言中的两个和尚可以称为“挖井和尚”与“挑水和尚”。“挖井和尚”未雨绸缪,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以后年纪大了,体力拼不过年轻人了,还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闲。而“挑水和尚”得过且过,每天挑水习惯不改,最后在别人悠闲地吃着井水时自己还得费尽力气地挑!

寓言中的“井”,其实就是现代人常说的“第二技能”。“第二技能”指的是“在正职以外的第二套技能”,如今,“第二技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46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有些人用一种打工的心态过日子,在公司领薪水。薪水领得再多,那都是“挑水”。人的力气总是有限的,年纪大了,挑水就常常体力不支。

在营销领域,业务员即使薪水、提成拿得再多,那也只是常规性的工作、职责份内的事,也还只是挑水;可别忘记把握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千万不要沉浸在喝酒、猜拳、打麻将等不良的行列中,一个人年轻时,透支点体力与健康,从事业务还能应付得了,年纪大了,先前没有点点滴滴的实力与能力储备,难道你就自始至终满足于做一个老业务员吗?到时你还有水喝吗?从现在起,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发方面的实力;昨天的努力就是今天的收获,今天的努力就是未来的希望。多年前不分仲伯的同窗好友,如今的境遇不可能相同;,朋友,身在江湖,行动为首,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挖井吧!(640字)

【20xx年10月】

如果你不能成为挺立山顶的苍松,

那就做山谷一棵小树陪伴溪水淙淙,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那就化做一丛茂密的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只香獐,

那就化做一尾最活跃的小鲈鱼,享受那美妙的湖光,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宽敞,

那就铺成一条小路目送夕阳;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

那就变成一颗星星在夜空闪亮。

不可能都当领航的船长,

还要靠水手奋力划桨;

47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世上有大事、小事需要去做,

最重要的事在我们身旁。

范文

找准位臵,创造价值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宽广,可以有小溪的娟秀;没有苍松的挺拔,可以有小草的妩媚。

在缤纷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臵,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天空下振翅高飞,创造价值。但是价值有大有小,创造大价值是我们的一个追求,如何创造大价值,是不是一定就要谋高位居人上呢?不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位臵都适合自己,也不是所有的位臵都适合任何人,但其中一定有适合自己的位臵,这需要自己找到这个合适的价值,从而创造最大的价值。

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或者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欢笑,或者在废品收购站里哭泣,或者早已被放在博物馆展台上骄傲。它们在不同的位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要做一个在废品中哭泣的锈迹斑斑的螺丝钉,还是要找准自己的位臵,发光发热,创造价值‘2 我相信每一个有志青年都会毅然选择后者。我们都想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热情打造自己的灿烂明天;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汗水铸造属于自己的未来;用自己的辛勤,自己的劳动灌溉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奥运冠军刘翔就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像刘翔一样,找准自己的位臵,拼搏、奋斗、挥洒汗水!雅典奥运会后,刘翔的身价倍增,找他拍广告做形象代言人的商家不胜枚举,而且大多开出了天价。而刘翔没有像一些运动员一样,步入娱乐圈,毅然在朱红的跑道上奔跑、跳跃。他曾对谋体说过:“我是一名运动员,我的一切都 48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因我的成绩,如果我放弃跑道,就等于放弃我自己。”朴实的话语中折射出刘翔正直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让刘翔在跑道上找准了自己的人生位臵,尽展了才华,成就了人生的辉煌!

“中国有我,亚洲有我”的豪言壮语依然响彻寰宇!刘翔的名字震惊了世界,他为中国为亚洲创造了奇迹。不,这不是奇迹,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刘翔找准了位臵,加上自己的努力,才创造了“奇迹”!如果当年他没有留在田径队,而是回家继续读书,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相信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臵,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无穷的价值。

【20xx年1月】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邱吉尔曾做出一个令他五内俱焚的决定。当时盟军已经破译了德军的绝密通信密码,并由此得知德军下一个空袭目标是英国的一个城市考文垂。但是,一旦通知这个城市做出任何非正常后疏散和防备都将引起德军的警觉,使破译密码之事暴露,从而丧失进一步了解德军重大秘密的机会。所以邱吉尔反复权衡,最后下令不对这个城市作任何非正常的提醒。结果考文垂在这次空袭中一半被焚毁,上千人丧生。然而通过这个密码,盟军了解到德军几次重大战役中兵力部署情况,制定了正确的反应战略,取得了重大军事胜利。

【参考答案】

评价一个决策正确与否,确切地讲是它的有效性,通常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决策者是否对环境全面和透彻地把握;第二,决策者是否对内外因素更确切地应用;第三,决策者是否具有远见性和预见性;第四,决策者是否便于控制决策的执行。决策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决策本身的目标性、可行性、满意性、选择性、过程性、动态性和经济性。

49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首先,丘吉尔的站的角度是正确的,他是站在整个二战获取胜利的全局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仅仅这一次所遇到的危机,他的决策是符合整体目标的;再分析丘吉尔所遇到的环境,也可以看出,这个决策不是最佳决策,但是这是一个最满意的决策。

自己的观点:第一,要明确目标。一定要考虑全局,确切地说,整个二战的全局,而不可仅限于当前的状况;第二,阐述当时内外部的限制条件,这也是你的决策依据之一;第三,分析一下决策有效性的具体要求,就是我们前面所阐述的,这是你的决策依据之二;第四,提出你的决策结果,一定要和你提供的决策依据相符;第五,写出你决策实施的控制方法。

【20xx年10月】

在滑铁卢战役的第一阶段,拿破仑的部队兵分两路。右翼由拿破仑亲自率领,在利尼迎战布鲁查尔;左翼由奈伊将军率领,在卡特勒布拉斯迎战威灵顿。拿破仑和奈伊都打算进攻,而且,两个人都精心制定了对各自战事而言均为相当优秀的作战计划。但不幸的是,这两个计划均打算用格鲁希指挥的后备部队,从侧翼给敌人以致命一击,但他们事前并没有就各自的计划交换意见。当天的战斗中,拿破仑和奈伊所发布的命令又含糊不清,致使格鲁希的部队要么踌躇不前,要么在两个战场之间疲于奔命,一天之中没有投入任何一方的作战行动,最终导致拿破仑惨败。

【参考答案】

步骤一:找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是:“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

步骤二:分析主要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寻找话题或观点 从材料中可知,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两个指挥官战斗前没有很好地“交换意见”,导致各自为战。因此,材料的第一个关键词是“交换意见”,用管理学术语来表述,就是“沟通”。根据这个关键词,确定材料的话题为“沟通”,从而将这篇材料作文转化为了话题作文。此外,还有一个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战斗中两个指挥官发布的命令含混不清。“命令含混不清”是第二个关键词,但不能把它另作为一个话题,因为一篇文章不能有两个话题。分析一下,“命令含混不清”实际上也属于沟通的范畴,即沟通的有效性问题。合并成一个话题:沟通和有效沟通(或 50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合作)。

步骤三:确定出题者的价值取向

很明显,命题者认为“缺乏有效沟通(或合作)”是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命题者对沟通的价值取向是肯定的,立意时不能背离这一价值取向,否则就是立意不正确,写出的文章就是思想不健康,会被一票否决。

步骤四:联系实际进行立意

沟通是社会生活,也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经常性的活动,因此,写作时应联系生活和管理实际,从个人和社会或企业管理这个角度切入。

步骤五:根据自己的把握程度,修改立意。

考生如果具有实际的管理经验,立意时可重点考虑企业管理中的沟通;如果缺乏,企业管理可几笔带过,而把重点放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领域去提炼中心论点,构思行文。总体说来,“论沟通和有效沟通”是一个不错的立意,当然,以“论合作”为立意也是可以的。

【20xx年1月】

一位旅行者在途中看到一群人在干活,他问其中一位在做什么,这个人不高兴地回答:“你没有看到我在敲打石头吗?若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我才不会在这里做这些无聊的事。”旅行者又问另外一位,他严肃地回答:“我正在做工头分配给我的工作,在今天收工前我可以砌完这面墙。”旅行者问第三位,他喜悦地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厦。”他为旅行者描绘大厦的形状、位置和结构,最后说:“再过不久,这里就会出现一座宏伟的大厦,我们这个城市的居民就可以在这里联聚会、购物和娱乐了。”

【参考答案】

范文:

如果我们用“自我期望”、“自我启发”和“自我发展”三个指标来衡量这三个石匠,我们会发现第一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在职场上,此人缺乏自我启发的 51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自觉和自我发展的动力。第二个石匠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团队中,此人很可能是个特立独行、“笑傲江湖”式的人物。第三个石匠的目标才真正与工程目标、团队目标高度吻合,他的自我启发意愿与自我发展行为才会与组织目标的追求形成和谐的合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目标管理改变了经理人过去监督部属工作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管与部属共同协商具体的工作目标,事先设立绩效衡量标准,并且放手让部属努力去达成既定目标。此种双方协商一个彼此认可的绩效衡量标准的模式,自然会形成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中国企业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他们似乎认为运作、MBO、流程重组、ERP、CRM等等才是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则已经落后。事实上,只要企业还没有改变其赢利组织的属性,目标管理就仍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有效的基础管理手段之一,是经理人技能提升的主要内容。

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企业内的目标体系,全体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在一个企业的目标体系中,总经理的目标、部门经理的目标、车间主任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目标都和企业整体目标息息相关。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部门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必然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目标,把这个目标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化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去。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士兵有雄心壮志,有非常高的自我期望当然是好事。但是一个总想着当元帅的士兵,却未必是连长需 52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要的部下。在企业中,自我期望过高的员工,通常很难融入团队,也不能充分施展才能。

我们常听到老总们开会时会要求下属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可是如果员工、经理人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你怎么能要求他司其职、尽其能呢?

经理人、员工的目标意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而习得的,是需要企业管理团队着力去培养的。我曾凭经验比较过台湾企业和大陆企业,相比之下,台湾企业没有太多的“文化”、“战略”方面的华美辞藻,但企业的管理框架都比较清晰,细节比较精致。而大陆许多企业的管理只适合远观,不便近看。

从目标管理的方法来看,我们就发现第三个石匠的回答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但更严格地说,他的回答仍然有目标不够明确之嫌。如果他能说出他是在做教堂的门柱或者穹顶,那么他对自己的目标就更明确了。当然,要石匠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恐怕责任不在石匠,而是在石匠的上司了。

【20xx年10月】

“读经不如读史。”

【20xx年1月】

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 53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参考答案】

范文:

前面所讲的故事并非寓言,而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韦克是一个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著有《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等书。

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他进一步说:“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已有不止一家大企业到IDEO取经。它们迫切想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富活力、更有创造性?

这样的问题之所以急迫,是因为管理模糊性、管理不确定性、管理变革,业已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头号任务。不确定性已经并将长期成为折磨企业的一种“慢性疾病”:比如,许多公司已停止印发组织结构图了,因为它几乎刚刚出来就会变得过时。在高科技企业,人人都知道,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一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如果你对混沌理论有一点点认识的话,你会懂得世界既不可知,也不可预测。过去的企业好像一条悠哉游哉的豪华游轮,而现在的企业则好像波浪滔 54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天的大海里的一只独木舟。

但这样说也不是要鼓励我们对世界的悲观看法。韦克的观点是,对付不确定性的办法,是在瞬变时刻赋予事物以合理性,就像上述实验中的苍蝇一样。这意味着,面对趋于复杂的世界,如果你想使之成理(sense making),就必须拥有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如本刊20xx年9月号社论《走向“测不准”的管理中》所述的布拉多印第安人,他们通过炙烤鹿骨来决定狩猎的走向,如此方可称为真正的智慧。

为什么这样讲?由于狩猎是布拉多印第安人千百次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得以积累丰富的有关猎物、追踪、天气和地形的经验。通常情况下,他们会依*狩猎队伍中经验丰富的猎手的知识和智力进行判断;然而在外界环境的变数加大或遭遇其他特殊情况时,布拉多印第安人便会把经验搁臵一旁,转而求助于非逻辑性的“魔法”。从现代的理性人的观念来看,这样做简直荒唐可笑,但布拉多印第安人的魔法却带来了一些超出经验的新事物,使狩猎最终得以成功。魔法为其固定的狩猎模式引入了一个随机的变数,狩猎的战术因此不会墨守成规,避免了由于一味遵从经验而可能造成的无效追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以往的成功经验而导致的失败”。智者如蜜蜂往往正是因经验而陷入死地。

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找出带领企业走出危机的办法。组织(organize)的本意是稳定自身的直接环境,从混乱中理出秩序;但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也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

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 55

论证有效性分析议论文历年真题(2003-2012)

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

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