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计划

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以便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特制定读书活动方案如下:

1、制订阅读目标

每周根据学习的进度,同步阅读《智慧课堂》中的文章(至少两篇)。另外每生每学期背诵课外优秀诗文20篇,每学期能读教材建议阅读的课外名著1本以上,每个同学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约10页)。 2、编写成长手册

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编写一本《读书成长手册》,阅读前必须选好作品填入《读书成长手册》的“计划表”中(《新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作品应为首选,如需另行选择,则应以内容积极健康、文学色彩浓郁为原则,由组长把关。

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读后感、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都记录在《读书成长手册》中。

3、训练阅读技巧

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边读边写”的好习惯,如写阅读心得,每周一篇,每篇约300-500字(定期交组长检查)。

也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我们常用的笔记方式有:

批注--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批语。

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及原文摘抄下来,以备学习研究之需。 札记--札记是读过以后,记下来的心得、体会、感想、意见等思想亮点。 做卡片--卡片式活页笔记,比本式便于查找,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

4、建立阅读机制

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全校25分钟的读书小课,全校师生人人捧卷静心阅读。作业减负,阅读增量,让学生有时间读书。

每周设立一节读书指导课,纳入课程体系,保证阅读量。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有书能读、有书会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建立小组评比制度,每周一评(也可家校共评),优胜组可获“阅读小明星”的称呼。任务完成不理想的,将在《读书成长手册》中扣分。

每周全校设立一节读书交流课,学生在课上畅谈读书心得与收获,交流读书方法,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

开展“读书月”活动,进行成果展示。学期期末评出若干“读书明星班”“读书之星”以资鼓励。

附录1:《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四学段(7~9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附录2《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

寓言,如中国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

故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夏绿蒂?勃朗特《简?爱》、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 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第二篇:5.初中语文“比较阅读”实验课题研究计划

 

初中语文“比较阅读”实验课题

研 究 计 划

 

湖南省常宁市第八中学

二○##年三月


初中语文“比较阅读”实验课题

研  究  计  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比较阅读”实验

    承担单位常宁市第八中学语文组

课题来源:《语文课程标准》

研究类型初中语文教学

组织机构:

1. 领导小组:

顾  问:颜友生

组  长:刘明华

副组长:李涛清  周治元  廖湘钢

成  员:雷洋文  汤红松  吴向荣  吴世强  周绍清

2.课题小组:

组  长:廖满林

成  员:刘明华  李涛清  周绍清  吴世强

 滕  莉  尹琰萍  李  玲  张丽萍

资料员:李武生   胡  容

研究时间20##年至20##年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材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阅读教学上有了更高度的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阅读教学乃教学的重中之重。据我们课题组了解,以往的阅读教学的存在许多弊病:主要在于片面强调阅读的技能,忽视阅读中的人生体验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片面强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领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强调了课本上具体的“这一篇课文”,而忽视了课外更为丰富和广阔的阅读世界。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使初中的语文教学顺应时代的潮流,如何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学科上,如何使语文阅读教学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常宁八中语文组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通过反复考察研究认为进行“比较阅读教学研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课题研究假设

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集中起来,边对比边分析地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诸方面的理解。我们知道,一种读物或一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如果孤立地阅读,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但如果把它和同类的读物进行一番比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读物的本质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如果我们在两篇课文或两个内容甚至数个内容之间进行比较,学生就能因各个方面在比较时产生的巨大的差别或者惊人的相似而引发极大的兴趣,由兴趣的产生而引发思维的活跃,由思维的活跃而静心思索,由思索而得知,由得知而学习语文的趣味盎然而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可以说此种方法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课题研究依据

1.依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通过比较阅读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学会了把课外所阅文章与课堂所讲知识作比较,在严谨的比较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鉴别、思维、记忆等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依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社会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秩序。

3.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使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依据协同教学理论:调整和改善教学系统的内部关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学系统与各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同步、合作、互补的关系,变无序为有序,增强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

 5.依据活动教学理论:活动课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课程理论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它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全面积极的语文活动,先活而后动,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变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以发挥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

五、课题实验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基本内容

1.求同比较阅读。要求学生找出几个知识点中的共同点。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学会认识事物规律性,并且能迁移拓展。在本课题实验中,我们安排了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的求同比较阅读和课内文言故事与课外文言故事的求同比较。

2.求异比较阅读。要求学生不拘泥于常规俗见、追求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运用求异比较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安排了散文,诗词求异比较阅读和文言短篇小说的求异比较。

实验的思路:

1.比较阅读的意识培养实验;

2.比较阅读的能力培养实验;

3.比较阅读方式形成培养实验;

4.快速阅读强化训练实验;

5.比较阅读对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促进作用的实验;

6.“比较法”在阅读中的运用实验。

六、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年2月—20##年3月)

(1)建立领导班子,成了课题组。

(2)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

(3)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82班、83班、84班、为实验班,其他7个班为对照班)。

(4)制定好方案、计划、可行性论证报告。

2.实验阶段(20##年4月——20##年1月)

(1)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课题实验前测试,保存数据。

(2)对实验班开展实验。

(3)对这阶段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4)完善实验方案。

3.探讨发展阶段(20##年2月——20##年1月)

(1)召开课题组教改研讨会。

(2)走访、调查学生。

(3)课题组教师说课赛。

(4)学生“短文阅读能力”赛、作文赛

(5)“比较阅读”实验课比武。

(6)阶段总结。

4.总结评价阶段(20##年2月——20##年11月)

(1)对实验进行综合评估。

(2)上“比较阅读”实验示范课。

(3)邀请专家指导。

(4)整理各项资料,订编成册。

(5)接受市教研部门验收。

附:具体实验步骤表:

(二)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主要采用比较法、调查法、行动法、经验总结法。

注意:采用比较法时要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

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计划在三年的时间发表和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指导实验老师的实验工作。20##年初撰写《研究报告》,准备接受常宁市教研室专家鉴定。

八、经费投入

为确保本次实验的成功,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了专项经费1.5万元,这些经费一部分用于课题研究、实验教学的正常开支,其他部分用于奖励师生在实验中所取得的成绩,激励更多的师生为教学研究多做贡献,并制定如下奖励制度:

(1)教师论文奖

国家级一等奖500元     二等奖300元     三等奖200元

省  级一等奖300元     二等奖200元     三等奖100元

市  级一等奖100元     二等奖 80 元     三等奖 60 元

(2)学生在个级比赛中获奖

国家级一等奖100元     二等奖 80 元     三等奖 50 元

省  级一等奖  50元     二等奖40 元     三等奖 30 元

市  级一等奖  30元     二等奖 20元     三等奖 15 元

(3)教学比武(县市级)

一等奖  200元          二等奖150元     三等奖100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