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组-20xx下-教研计划

闵行区嘉臣爱伊幼儿园

20##学年第二学期中班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上海市保教工作实施意见,坚持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精神,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师资情况分析:

中班组共有9个班级,18位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3名,占16.7%,2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有15名,占83.3%。新教师3名,占16.7%,大专及以上从学历16名,占88.9%,学前专业13人,占72.2% ,非专业老师5人27.8%,一级教师2人,占11.1%,未评职称16人,占89%。

优势:

1、工作责任心强,踏实肯干,肯钻研,积累了一定有效的班级管理经验。

2、在教学方面的能力也在日益增长。

2、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占多数,整体文化素养较高。

不足:

1、课堂教学专业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

2、骨干教师的比例不够理想,引领、榜样和辐射作用不明显。

(二)教研情况分析

上学期围绕《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分析》组内教师围绕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分析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行为的特点,探索中班角色游戏的观察要点,提高教师观察捕捉、解读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这也为本学期的中班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借鉴。

优势:

1、理论学习体现实效性。

2、在教研活动中,增加的信息交流版块,转变了组员收集信息的态度,也增强了可操作性与实践意义。

3、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教师对中班角色游戏活动中观察记录方法、观察的要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付诸于行动,每个老师的游戏游戏观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足:

1、在开展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活动时,发现许多教师在“有效提问”上有许多困惑,对于提问的设计、组织与回应上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教师无法根据不同幼儿能力层次组织有效提问,在提问的逻辑层次上不清晰。

2、幼儿自主游戏时教师介入的时机和方法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

三、专题研究方向

根据上学期的教研情况分析,结合教研组的实际和所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开展《中班幼儿自主游戏时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法》以及《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提问》的研究。

教研目标:

1、提高教师对游戏介入时机判断和把握的能力。

2、围绕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特点,探索中班教师介入游戏时的角色地位、行为态度的把握,从而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

3、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提问》的研究。提高教师提问的设计、组织与回应的能力。

四、内容与措施

(一)、理论学习:

内容:

1、《课程指南》和《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幼儿年龄特征”和“阶段发展目标”,了解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征和发展目标,为教师观察幼儿游戏行为从而有效介入,和把握不同幼儿能力层次组织有效提问提供理论依据。

2、《游戏活动》教材P107——P142中有关“游戏时的介入和指导方法”,了解教师介入游戏时的时机和方法。

3、学习学习《学前教育 我的梦想与追求——黄琼从教30年文集》中的中班案例。

4、《新教材》、《指南解读》等规范性内容,进一步了解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课程要求。分析新教材关于主题的活动点,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措施:

1、结合研讨活动内容,选择相适应的文本进行学习。围绕每次教研活动研讨中的重点问题选择相适应的内容相结合进行学习,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学习优秀案例分析,教学实践活动,并根据学习进行分析,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活动:

内容:

1、开展游戏观摩活动,在实践观摩中分析幼儿游戏时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介入方法。

2、开展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和活动的重难点进行设计与组织“有效性的提问”,在备课中,强调以《指南》为指导,围绕中班年龄段幼儿特点,合理地分析教材,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制定、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使教学活动真正地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梳理与积累

梳理:

1、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和发展目标,梳理中班幼儿游戏时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法。

2、集体教学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特征、类型、策略和方法。

积累:

1、“中班幼儿自主游戏行为特点分析”、“中班幼儿游戏时教师介入的时机与方法分析”、“有效提问特征、类型、策略的分析”为后续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撰写专题一得,积累优质经验,反思游戏介入与指导的有效性,提出调整的方向,提高老师对介入与指导与分析的能力。

3、设计优秀教学活动,提高教师预设、分析幼儿的水平,从而提高教师对有效提问的把握。

五、具体安排:

附教研组常规工作:

(一)内容与措施

1、关注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提倡教师将有价值有新意的反思作品进行反复的推敲与修改,鼓励教师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

2、根据主题落实好组内成员开展实践活动,加强组内成员互动交流与研讨、评析,及时写好听课评析与反思来促进每位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3、结合园内活动,进一步借助师徒带教等活动平台,多形式展开组内实践研究,从而促使每位组员的专业成长。

4、教师开展“每日一报”,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保证教育、教学、研究的一致性。

5、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监控。包括环境材料的互相观摩、教师资料的、检查等。

6、组织好“元宵”、“三·八”、“六·一”节等节日活动宣传教育和4月份的“亲子游”活动。

7、通过实践研讨,梳理与反馈教研组上一阶段教材使用中、一日活动操作过程中问题,组长上交保教主任开展研讨,调整策略帮助教师进一步形成保教工作的质量意识并落实日常保教工作。

8、推行教师案头资料月月清检查项目,进一步规范案头资料的格式与撰写要求,注重资料积累的规范与质量。

(二)具体安排

中班组

20##-2

 

第二篇:中小班组教研工作计划

兴义市百春幼儿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小班组教研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教研组由三个小班和五个中班组成,共有十六位成员,本组成员都是有爱心、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积极性较强的老师。本组教师中每班均有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班,较好地开展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及家长工作,有效落实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这学期本组更换了四位配班教师,在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中存在着不足,需加强指导帮助她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融入到新的集体。

通过上学期省级示范园的初评过程中专家组提出的建议,本学期,我园将采用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一个主题,或针对一个问题,教师先各自收集资料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学习培训、集体研讨、实时观摩、自我反思、总结提升等方式开展的课题性教研活动。

中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礼貌,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最棘手的是生活常规较差。根据中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是中小班幼儿学习的重中之重。于是我们选择将“抓好班级常规管理”作为本学期中小班教研组的园本教研主题。

二、指导思想

继续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差异。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幼教质量为目标,坚持“教研园本化、教研实用化”的工作原则,推进我园幼儿教育。根据本学期幼儿园教研工作重点,立足于中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教研目标

1、开展中小班“抓好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和《指南》内容,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关系,从“关注课堂”到“关注幼儿的一日活动”,要从集体教学活动拓展或延伸到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以及生活活动中去。

2、研究探讨关于《如何抓好班级常规管理》的问题。

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等行为习惯,将会使人一生受益。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重视幼儿的养成教育,注意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有礼貌、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乐意探究、善于合作、主动交往、学会分享的良好品行及健康、活泼、开朗的良好个性。小班幼儿要重点培养其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中班幼儿要重点培养其自理服务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研究探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提高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努力成为一个专业型、研究型的教师。

3、探索性地开展常规教育活动。

结合本班特点确定班级常规培养目标,将常规教育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共存和相融。

4、家园共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家园联系栏的宣传作用及家园联系册的桥梁作用,与家长探讨、交流,引导家长合理育儿、科学教育,与家长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共识,做好为家长服务工作,及时了解、解决家长的需求和困难。

四、工作重点

1、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更新教师观念,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保教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1)重视教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形成计划——研讨——实施——检查——

总结的一个完整周期。

(2)丰富教研组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

(3)继续实行每两周一次教研、学习教研活动制度;开展“互动式”教研、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多样的教研形式。

2、开展中小班“抓好班级常规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大力加强改革力度。深刻学习领会《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大胆尝试、努力探索,在实施主题课程时,体现课程的地域化、社会化、综合化。

4、继续开展课程改革,撰写论文参加评选,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5、认真制订各项计划(周计划、月计划、教育教学计划、主题计划等)符合实际,目的明确,大胆创新。

五、具体措施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研整体水平。

怎样提高教师素质?怎样抓好幼儿教育教研工作?这些问题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精干高效,结合实际的原则,我园制定完整的教研计划,确定每一次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都能提高教师们的教研水平。与园领导共同商量,努力安排好各位参研的教职工的工作,让参加活动的教职工全心投入到教研活动中。

2、抓好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不仅关系教师自身的成长,更是关系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本学期根据上级指示,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我们将有目的有计划做好师资建设这一项工作。

(1)教研组作为教师学习的阵地,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教研活动方法,能使研究更为深入、精确,因而教研组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制度,形成一种学习氛围。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纲要》的基本思想,将《纲要》中的先进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并交流讨论,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2)对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评优和竞赛活动,为各位老师提供更多机会,为她们的成长创造一切机遇。

3、建立良好的年段教研会议制度,通过学习、交流、反思等参与式研讨的形式,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促使教师经常梳理自己的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根据我园实际,针对性的制定班级教育月计划、周计划和班级保教计划,切实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日常的教学行为。

(2)充分发挥备课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的意识,鼓励教师勤于探索、着力创新。

5、预设与本次活动相关的问题,以网络留言、手机短信等形式帮助教师做活动前的知识经验准备,发言稿存档并整理好网络共享。

6、认真撰写教研活动组织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加人员和活动过程)。

7、、将“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做为本学期教研重点,结合学习相关文章,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分析、研讨班级常规现状,并逐步提高班级常规管理成效。

8、开展家园合作研究,发挥家园互动资源,从材料、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家长要密切联系,时常与家长多沟通。各班及时布置好家园联系栏,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学习内容,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真诚地与家长合作,共育幼儿。

六、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做好开学工作,正常教学秩序。

2、召开教研会议,传达教研计划,明确学期任务。

3、各项教研活动正常开展。

4、区域活动的创设与督查。

5、参与式讨论:抓好班级常规有哪些困惑。

6、三月最后一周(23号—27号)开展新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 四月份:

1、策划六一活动方案。

2、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3、围绕“清明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4、学习研讨:如何抓好班级常规。

5、课题组继续跟进课题研究。

7、实践活动:班级常规现场观摩讨论。

五月份:

1、开展“五一劳动节”主题教育活动。

2、观摩活动研讨重点:教师结合常规教育创设了哪些相适应的环境。

3、筹备六一儿童节系列庆祝活动。

4、交流本班主题活动安排,设计意图,实施效果,分析有价值的活动策略。

5、全面做好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的迎检工作。

6、话题讨论:幼儿园教师如何确立常规观察重点、在常规教育中如何指导幼儿、科学分析幼儿行为发展。

六、七月份:

1、庆“六一”系列活动。

2、教研组每人完成一篇针对班级“抓好班级常规管理”的反思,总结班级中所取得成绩,中心发言人进行总结。

3、收集整理本学期教研成果存档,总结教研活动中生成的新问题,为下学期确立教研课题做准备。

要求:各类活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中小班教研组 周斯为 20xx年3月

“抓好班级常规管理”教研活动计划

中小班教研组 周斯为

20xx年3月15日

现状分析:

通过上学期省级示范园的初评过程中专家组提出的建议,本学期,我园将采用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一个主题,或针对一个问题,教师先各自收集资料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学习培训、集体研讨、实时观摩、自我反思、总结提升等方式开展的课题性教研活动。

中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礼貌,不懂得遵守集体规则,生活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最棘手的是生活常规较差。根据中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是中小班幼儿学习的重中之重。于是我们选择将“抓好班级常规管理”作为本学期中小班教研组的园本教研主题。

一、研究主题: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二、研究目的:

1、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激发小班组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致、互相协作,为教育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三、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记录法、及时反思法。

四、研究过程:

1、在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提前通知组员,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所需要的资料。

2、在第二次教研活动中,各班教师通过收集资料,自身实践,交流谈论,中心发言人将各人的收集资料汇总,并集体学习“如何抓好班级常规”,借鉴专

家成功经验。

3、在第三次教研活动中,将各班在活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总结出来,大家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大家在各自班级中尝试新方法。

4、在第四次教研活动中,每人完成一篇针对班级“抓好班级常规管理”的反思,总结班级实践中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中心发言人进行小结。并将整改后的措施在班级中再次实践。

5、在第五次教研活动中,全体组员到各个班实地观摩讨论,因地制宜寻找成功策略。

6、在第六次教研活动中,每人完成一篇教研论文,总结本次教研活动所取得成绩,中心发言人总结,并初步制定下学期教研活动研究主题。

五、研究问题: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1、了解中小班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中小班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中小班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大班及小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问题的提出的原因。

众所周之,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有的甚至还有保姆,所以,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很差,有的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会。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

3、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们通过教研活动的过程,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应该抛弃以前那种将幼儿视为成人的客观附属物或“小大人”的观念,应树立科学儿童观。即儿童身心各方面都需要合理地照顾和保护,儿童应有主动、自由和充分活动的权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应该协调发展。教师应该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者,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既不能把幼儿看成

是“小大人”,也不能事事包办代替,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突破这些难点时,可以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1)、示范、模仿法。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比如,在进行点名这一常规上和晨间入园时,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做示范,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又培养了幼儿互相帮助的精神。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规。

(2)、妙用儿歌。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在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时,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洗脸时念儿歌:“小毛巾,对着揪,扯平放在手里头。洗眼睛,洗嘴巴,洗洗脸,最后洗臭鼻子,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洗脸的任务。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幼儿游戏以活动本身为目的,幼儿的行为是由内部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中小班幼儿具有泛灵化心理,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4)、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可以利用宣传栏、育儿经验及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宣传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同时,将班中近期常规培养的重点和方法通过各种形式传达给家长,使家长在家时也用相同的方法

要求孩子。如:洗手、进餐和入厕的要求;秋冬季时穿脱折衣服、塞衣服的要求等等,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对于中小班幼儿来说,常规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习惯养成以及人格、性格的养成。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用耐心、爱心和智慧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