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

宋志扬

【摘要】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3”教学实际,从案例教学的概念、案例教学在“必修3”教学实践中的关键点、教学的实施过程几个方面,初步阐述了地理案例教学法在“必修3”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必修3”   案例教学 概念  关键  实施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地理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等,而达成这一目标,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案例教学。“课程标准”要求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即从同类知识内容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从个别的知识向同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

1.案例教学的概念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或情境的描述、呈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2.案例教学的关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因此,对于地理“必修3”的教学,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与学十分关键,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的把握:“必修3”的教学,必须是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区域基本知识作为前提展开;教学的核心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2.1案例的选编和课前的组织

首先要有效、正确的选编案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的选取应当以课本案例为主适当扩充。比如在人教版的“必修3”教材中,探求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和以“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为例;探求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是以“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探求区域经济发展是以“我国的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和“我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例等等。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身边的事情,应该选取学生关心的事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可选择不同的乡土案例,体现地方特色、要因地制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收集和整理身边的地理案例,加强地理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例如必修3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可调查3S技术在泉州市各行业的运用状况;第三章河流的综合治理可以泉州的母亲河晋江的综合治理为例:晋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调查研究、晋江现状问题分析、晋江未来发展与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研究等为案例。

其次课前准备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学生的准备和老师的准备两方面:学生的准备主要是搜集材料、整理案例并分析其在案例教学中应承担的角色即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老师的准备应从内容的掌握、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着手,其中教学的组织最重要,如学生任务、时间安排、活动设计等。

2.2学生抽取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

“必修3”案例教学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必须以“必修1”和“必修2”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加以支撑论证。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要加强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关键所在。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学生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时,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例如,在“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转移”一节,要分析影响东亚产业转移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在发生“变化”这一关键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位选择,劳动力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该产业往往是选择在具有丰富、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方布局。所以,当劳动力这个因素在迁出地发生变化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企业必然要进行新的区位选择,从而就形成了产业的转移。影响产业发生转移的其他因素如: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地价因素等等,只要其在迁出地和迁入地发生“变化”,都可能是引起产业发生转移的动力。学生只有抽取了影响产业发生转移的地理原理,用动态的观点去分析区域之间联系,才能够达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了东亚产业转移后,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分析珠江三角洲企业大量迁往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的原因,特别是最近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引发的产业转移事件,学生就应该能够从珠江三角洲这个区域分析哪些因素发生变化而使企业变得不利,而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有哪些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存在,就能够很好地分析出企业发生迁移的原因,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真正得到提升,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师生间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不仅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3.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有印发地理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以上几种方式可以兼顾,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烘托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3.2设疑指导──自主探究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本阶段教师应加强巡回检查、指导及课堂纪律调控。

3.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果,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百家争鸣,允许不同意见,无须非达成共识不可。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3.4组织交流──展示互补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形式可以采用辨论会、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学生在展示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成果的同时,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要尽量做到人人参与、有效参与。

3.5总结评价──能力提升

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地理案例讨论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地理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地理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陈澄等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夏志芳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3]《案例教学指南》 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胡永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浅谈口诀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口诀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txt心若无尘,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我曾经喜欢过你,现在我依然爱你希望月亮照得到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的笑容那些飘满雪的冬天,那个不带伞的少年,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那串被雪覆盖的再见浅谈口诀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自:《教学资源网》

[内容提要]:现代的高中生为了应对高考,要学习若干本教材,仅地理一门就要达10本左右,学习负担相当沉重。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口诀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地理学习的负担。本文就是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的运用和体会。

[关键词]:口诀教学法、地理教学、减负、学习兴趣

20xx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考查的内容范围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共三册)和选修内容(根据具体教学情况,主要选了七个模块中的《环境保护》、《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共三册),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即现行初中教材共四册)。也就是说仅仅地理学科一门,需要涉及的考试内容就要多达十本课本。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减轻学生“显性”的学习负担,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

所以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口诀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地理学习的负担,这样才能更好的现行的教育改革同步,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下面就平时自己的些许教学实践,试着谈一谈“口诀教学法”在平时教学中的几个尝试性的应用和体会:

一、口诀教学法的应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试着将常用的口诀教学法分成了以下几类:

(一)谐音型口诀:

顾名思义,有些地理专有名词很难记很绕口,尤其是一些外国的地名,所以可以取谐音编成小口诀帮助记忆。

【示例】“裤子拔丝”记忆俄罗斯的主要煤矿:

如记忆俄罗斯的两大矿区库兹巴斯的煤矿和库尔斯克的铁矿时,因为地名风格不同于我国的地名而且绕口难记,所以学生记忆时经常记不清哪个是铁矿哪个是煤矿,所以上课时就给学生说,“裤子拔丝(库兹巴斯)就没(煤)了”。

(二)对联型口诀:

对一些比较零碎的知识进行识记时,可以把其试着编成对联的形式进行识记。

【示例】巧记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在学习选修课本《旅游地理》时,需要对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进行识记。为了让学生便于记忆且避免混淆,特给学生找到如下对联型口诀:

桂兵避暑黄宫(旁),日月长长(照)苏杭

注释:桂林山水、秦始皇陵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安徽黄山、北京故宫;台湾日月潭、八达岭长城、长江三峡、苏州园林、杭州西湖

(三)理解型口诀:

有些口诀朗朗上口且便于记忆,可是有些口诀或许也很简单好记,但是前提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示例甲】等值线的“高低低高”原则:

等值线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重要手段,种类很多,如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地租等值线、等PH值线、等时线、等太阳高度线、等盐度线、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等潜水位线、等震线及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线等等。其中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潜水位线等,近几年高考时有考查。而由于种类较多,如果学生把每一种等值线的规律都一一记忆的话,一是费力,二是容易混淆。所以,我在平时教学和教学参考书中找到一个规律,就是“高低低高”原则,就是“向高值弯曲的地方,数值一定要低于其两侧的数值;向低值弯曲的地方,数值一定要高于其两侧的数值”。如在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利用“高低低高”原则,可知A轴线对应的地形是低的谷地,而B轴线对应的地形是高的山脊。

【示例乙】“点南陆南,点北陆北”记忆陆地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由于海陆热容量的差异,同一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导致同纬度等温线是弯曲的。理论上,1月前后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此时太阳直射点恰好也就在南半球,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与之相反;7月前后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而此时太阳直射点也恰好在北半球,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与之相反。所以,陆地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以概括为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示例丙】口诀法巧记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四个关键:

初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学生经常感觉对于满是海拔和各种线条无从入手,不知如何判读必须要掌握四个关键,即: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曲线闭合

各线不交

意思是说等高线地形图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绝对高度)相等,同一幅图等高距往往一致,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垂直壁立的陡崖处除外)。

【示例丁】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判读口诀:

线密坡陡,线稀坡缓。

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侧线闭合,数值相等,

峰谷各对,鞍部居中。

高线交会,陡崖特征。

注释: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向低值弯曲为山脊,向高值弯曲就是山谷。如果两侧等高线闭合,而且数值相等,且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相对,那么在鞍部地形就位于其中了。如果等高线相交会,就说明是陡崖了。

(四)成语型口诀:可以用常见的四字成语识记地理知识。

【示例甲】“钻木取火”记忆小行星带:

太阳系中有个由若干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但是因为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所以考试时学生会记忆错误,出现将小行星带位置记错的现象。所以,为了准确记忆,就采取了“钻木取火”这个成语为口诀,帮助记忆小行星带位置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示例乙】“鹤立鸡群”巧记黑龙江省两大煤矿的南北位置(该例也可归为下一个类型):

在复习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时,黑龙江省有两大煤矿鹤岗、鸡西,鹤岗纬度高,在北面,鸡西的纬度稍低,在南面。但是因为纬度位置差不多,而且又同是煤矿,所以学生在填图或者考试时经常把这两者的南北位置记忆颠倒,造成丢分。为了让学生记忆得准确牢固,我就对学生们说:“如果鹤站立在鸡群,那么是鹤高还是鸡高呀?”学生们就说,“当然是鹤高了!”我就接着说,“当在图中考查鹤岗和鸡西时,联想鹤立鸡群,就可以准确记忆鹤岗的纬度高于鸡西,是鹤岗在北面了!”

(五)形象型口诀:有些知识可以试着用些形象的口诀记忆。

【示例】“光头、假发、帽子”巧记太阳大气圈的分层:

太阳的大气层自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三层。在考试中有时会涉及到三层自内向外排序的题目,所以我给学生编制口诀,自内向外为“光头、假发、帽子”,意为光头亮为“光球”,羡慕别人的头发所以太阳在光头外戴上假发(假发有不同颜色)为“色球”,太阳怕被风吹跑了自己心爱的假发就又戴了一顶帽子为“日冕”。

(六)最佳型口诀:

【示例甲】“三废口诀”巧记污染工业的区位布局原则:

工业区位选择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其中污染工业在城市的合理布局既是生活的热点也是高考常考查的知识。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和查阅资料后,自己总结出了“三废口诀”:

印造电皮污水源

酿造水泥污空气

化工炼油污水气

发电钢铁气固体

注释:印刷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主要污染水源(质),那么就不能在流经城市的河流上游及河流源头建设;酿造厂、水泥厂主要污染空气,那么布局时就一定要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化工厂、炼油厂主要污染水质和空气,那么就要综合考虑河流流向和盛行风向;而发电厂、钢铁厂主要产生空气污染和固体废气物的污染,那么在考虑当地盛行风向的同时,还要尽量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示例乙】“一南七北”记忆陆地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前面已经提到使用“点南陆南,点北陆北”记忆陆地和海洋等温线的弯曲规律,但是学生在学习使用后又总结了一个更为简便的口诀来,即“一南七北”:陆地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是“一(月)向南(偏),七(月)向北(偏)”。

二、口诀教学法的反思和体会:

1.口诀教学法仅仅是地理学习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提高其学习效率,不能将其作为主要手段而生搬套用。

2.有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之所以将第六种类型总结成“最佳型口诀”,

是因为这两例都是学生自己编制创造出的“口诀学习法”。

以上所述,均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体会。总之学生兴趣提高了,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负担,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学习质量,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

除了“口诀教学法”以外,我还尝试着用“数字教学法”、“手势教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作积极大胆地尝试,并不断的学习、总结,不断探究出新的更适合现代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