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简介周星宇

设计师简介

设计师简介周星宇

周星宇;男,24岁,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本科学位,现任品逸装饰首席设计师。

设计专长:设计风格以现代、地中海见长,敢于突破、创新、尝试新手法,经他设计的空间风格各异,个不雷同,各自精彩。设计手法大气、简练,同时注重细节精致。对空间有较强的把握能力。

设计理念:“设计”不是空间的美化,而是生活品味的缔造!

 

第二篇:著名设计师简介

  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密斯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19xx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 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19xx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 建筑表现。19xx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 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 19xx年密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 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 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密斯的任期中。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xx年纳粹政府上台, 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 19xx年,密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 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 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 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 作用和影响。 盖里(Frank Gehry , 1947-) 盖里是解构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学士,哈 佛大学城市规划硕士。19xx年成立盖里建筑事务所,逐步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中溶入解构 主义的哲学观点。他的代表作有巴黎的美国中心,瑞士巴塞尔的维斯塔公司总部,洛杉 矶的迪斯尼音乐中心,巴塞罗那的奥林匹亚村,明尼苏达大学艺术博物馆等等。他1997 年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 馆\"。盖里19xx年获建筑界最高大奖--普利茨克建筑设计奖。 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 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他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表现的特征,完整性 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充分的表达。他追求建筑的艺术个性和审 美价值,并主张尽量缩小建筑与艺术之间的鸿沟。在他的设计中可见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杜尚的达达主义、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等成份。 索特萨斯 (Ettore Sottsass, 1917- ) 索特萨斯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建筑师之家。1935-19xx年在都灵(Turin )接受建筑学教育 .擅长建筑、室内、家具、展示与装饰等设计。19xx年在米兰独立开设设计事务所。

195 8年起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了大量的电动打字机、计算机及其他办公机器。从19xx年后期 起,他的设计从严格的功能主义转变到了更为人性化和更加色彩斑斓的设计,并强调设 计的环境效应。19xx年他和7位设计师在米兰组成\"孟菲斯\"设计师集团。\"孟菲斯\"反对一 切固有观念,反对将生活铸成固定模式,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 开放性设计思想,随后\"孟菲斯\"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性设计集团。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 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他认为设计不仅要按当代条件有 效思考,还应采取某种不受时间限制的永久性方式。他反对一切唯功能论、包括包豪斯 精神及形而上学的理性化、非个人化的设计教条。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生命的发展的 ,它是产品与生活之间一种可能的关系。他力图通过产品的再设计,寻找通往个人自我发 展的道路。 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 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筑师之一,也是加泰罗尼亚建筑史上最负国际声誉的人物。这种盛名是基于他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能力、他技术手法的大胆创新以及他对明艳,风格独特和富有创造性的装饰品的使用。戈地生于流斯的一个铜匠家庭中,十七岁时到巴塞罗那学习建筑。这座城市成为他盛年时的活动中心,在这里发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风格。 戈地对于所谓风格的单纯从来没有兴趣,他的设计充满了各种风格的折衷处理,对于他来说,所有他喜欢的过去的风格都是可能借鉴的源泉。因为对于哥特式风格的情有独钟,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风格的明显特征。从中年开始,戈地逐渐摆脱了单纯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道路,他的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有很强烈象征性。1904-19xx年间,他设计了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极具浪漫的塑性艺术特色,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戈地设计的神圣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罗那市的标志性建筑。 庞蒂(Gio Ponti,1892-1979) 庞蒂出生于米兰,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1918-19xx年在米兰学习建筑学。他广泛参与了建筑、室内、家具、灯具、包装、展示及玻璃等领域的设计。19xx年起,庞蒂先后创办过《多姆斯》和《风格》两种设计刊物,大力宣传现代设计思想,曾发表过依据功能结构重新塑造产品形态,摒弃传统求得\"真实形式\"的见解。他还是意大利蒙扎设计双年展和米兰设计三年展积极的组织者,\"金罗盘奖\"的发起者、\"设计工业协会\"的共同创办

者。从19xx年起,庞蒂担任米兰理工大学的建筑学教授。他的晚期设计作品包括:为卡西那公司设计的\"超轻型椅子\" (19xx年)、为帕瓦尼公司设计的咖啡机(1949)、为阿雷多卢西公司设计的公园灯(19xx年)和为理想标准公司设计的卫生洁具(19xx年) 。庞蒂在战后最重要的建筑作品,是与著名工程师纳尔维共同设计的皮瑞利大厦,该作品被公认为是具有国际水准的杰作。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塔特林是俄罗斯构成派的中坚人物。他出身于工程技术家庭,很早就在社会上独立谋生,当过水兵、画家助手、剧院美工等。1902-19xx年间塔特林先后就读于莫斯科等地的艺术学校并获得\"风景写生画家\"的职业证书。由舞台美术工作开始,他尝试进行绘画与雕塑相互转化的实践。他的早期设计大多是借助于自然的类比。19xx年他在巴黎受到了毕加索用木材、纸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维空间建筑的启发,开始利用玻璃、金属、电线、木材等工业材料来进行抽象浮雕的创作。他1919-19xx年完成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对欧洲新建筑运动产生丁莫大的影响,成为构成主义的宣言式作品。 他对材料、空间和结构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艺术家要熟悉技术、应该也能够把生活的新需求倾注到设计创意的模式中来。在设计上有目的创造出的结构形态,同样是合乎功能要求的,而不必局限于实用功能狭义的设计或艺术范围。塔特林把艺术家、设计师看成是创造生活、富于探索精神的人,这正是他与其他构成派成员不同的地方。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康定斯基生于莫斯科,童年时代是在敖德萨渡过的。康定斯基早年就学习了钢琴和大提琴,音乐对他的绘画作品的影响很大。1886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与经济学,毕业后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任教。同时康定斯基广泛写作了大量的精神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激发了他极大的创作兴趣。康定斯基20世纪初到慕尼黑学习艺术,毕业以后留在德国,成为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康定斯基19xx年来到包豪斯的时候正是他艺术创作的高潮时期。在包豪斯的教员当中,他是从开始就对这个学院的宗旨和目的了解最透彻的一个。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真正的完全抽象的画家,他来到包豪斯,对于学校的形象也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还是一个艺术理论家,19xx年撰写的《关于艺术的精神》一文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理论经典。康定斯基对于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即分析绘画和对色彩与形体的理论研究。他比较重视形式和色彩的细节关系。他要求学生设计

色彩与形体的单体,然后把这些单体进行不同的组合,从中研究形体与色彩的结构方式和产生的艺术效果。他的教学是从完全抽象的色彩形体理论开始,然后逐步把这些抽象的内容与具体的设计联系起来。 柳 宗理(1915-) 柳宗理是日本老一代的工业设计师。1936-19xx年在东京艺术大学学习,19xx年起,任勒,柯布西埃设计事务所派来日本参与改进产品设计工作的夏洛特·佩利安的助手。19xx年任金泽工艺美术大学教授。19xx年起任东京日本民艺馆总监。柳宗理虽受到包豪斯和柯布西埃的影响,但他在主持日本民艺馆时他的主要兴趣仍在日本乡土文化上。在他看来,民间工艺可以让人们从中汲取美的源泉,促使人们反思\"现代化\"的真正意义。他坚持自己对现代设计的独特见解和创作个性。他认为:(1)\"美是有用的\",好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日本的美学和伦理学,表现出日本的特色。(2)\"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的使命是创造出比过去更为优越的产品,模仿不是真正的设计。(3)\"传统本身即来自创造\",好的设计如脱离传统是不可想象的。19xx年他设计的弯曲胶合板加金属配件的\"蝴蝶凳\",即是功能主义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4)\"真正的设计要面对现实,迎接时尚,潮流的挑战。\"他批评当代设计中存在的唯物质条件论和屈服于时尚趣味等不良倾向。他自己的产品设计能融汇西方现代主义法则和日本民族情感于一体。 五十岚威畅(Takenobu Igarashi,1944-) 五十岚威畅是日本现代著名设计师。19xx年生于日本北海道的潼川市,19xx年进入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系学习,就读期间对雕塑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并潜心研究赫伯特·拜耶的设计。19xx年毕业后又前往美国洛杉矶大学攻读艺术与设计并获得硕士学位,19xx年回到日本后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设计事务所,而后更名为五十岚工作室。19xx年五十岚威畅开始了自己独特的字体设计。并以此屡获大奖。19xx年,他出任国际图形设计协会副主席。五十岚威畅的字体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高度评价。因而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委托他从19xx年起至19xx年连续十年为该博物馆设计以字体为元素的广告年历,在这座博物馆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那一位艺术家得到如此高的荣誉。除了字体设计作品外,他还为日本明治乳业公司以及三得利公司成功地设计了企业形象,为日产汽车公司在美国和欧洲的展示大厅创作过著名的雕塑。在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领域,他同样有着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荣久庵宪司(Kenji Ekuan,1929-) 荣久庵宪司生于东京,19xx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图案专

业。19xx年建立GK工业设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荣久庵宪司曾任国际设计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和19xx年的世界设计博览会的总策划人。现任国际工业设计师协会理事,日本设计基金会董事会成员,东京国际艺术音乐大学客座教授,另外还担任了许多其他的职务。他的设计也被广泛地采用,包括在东京国际机场和市中心运行的快车、在日本东北部运行的子弹头火车和雅马哈摩托车等。由他建立的GK集团是日本最大的设计咨询服务公司。它在50年代建立时只有不到10名设计师,现在已有200名以上的专职设计师。其业务领域涉及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等各种设计领域,并且在与设计有关的调查研究市场、商品计划、区域综合开发计划、策划项目、综合CI项目、情报提供、设计方向的技术开发、设计商品的供给等方面从软件到硬件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GK自创建以来,获得了包括预制构件的住宅、街道设施、信号系统、残疾人设计、音响设备、电子工业机械、机器工具、商店陈设和科研成果等各种各样领域中的许多设计奖项。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1932-) 福田繁雄是日本当代天才的平面设计家。福田生于日本东京,19xx年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与音乐大学。19xx年他在美国IBM画廊举办了个人作品展,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其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19xx年应耶鲁大学之邀担任客座讲师。福田还是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 福田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作品的匠心。他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学。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令人着迷,同时又极其简洁,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并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乔治阿罗 (Giorgio Giugiaro,1938-) 乔治阿罗是意大利当代最负盛名的工业设计师之一,毕业于都灵美术学院,17岁进入菲亚特汽车公司工作。19xx年,乔治阿罗和工程师门托凡尼(Aldo Mantovani)共同创建意大利设计公司(ITALDESIGN),基本的经营方针是将设计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为汽车生产厂家提供从可行性研究、外观设计、工程设计直到模

型和样车制作的完整服务。 目前该公司已成了一个国际性设计中心,并获得了19xx年首届欧洲设计奖的荣誉提名。 基吉阿罗本人的设计将技术与对风格的理解融合在一起,产生了许多成功的产品,其中包括大众\"高尔夫\"、菲亚特\"潘达\"、奥迪80、沙巴9000、BMW-MI等驰名世界的小汽车。19xx年,他设计了一半似摩托、一半似汽车?quot;麦奇摩托\",革新了现代机动车的概念。作为一名国际性的设计大师,他为日本的公司设计了从照像机、手表到服装的众多产品,影响十分广泛。 罗西 (Aldo Rossi,1931-1997) 罗西是意大利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师、设计师,出生在米兰,19xx年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1961-19xx年任设计杂志的编辑,曾在多所建筑学校任教,其中有米兰理工大学,苏黎世技术大学,纽约库柏学院,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等。罗西是\"建筑风格\"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个风格是后现代主义在产品设计上的一个分支,其基本方式是把建筑设计风格用于产品设计,特别是在家具设计上大量采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甚至完全搬用建筑建筑的形式来设计家具,产生出建筑式的家具来。罗西设计的AR-1柜子,完全象巴洛克时代的哨兵岗亭一样,他的AR-6厨柜则象罗马时期的公共建筑。 伊斯戈尼斯 (Alec Issigonis,1906-1988) 英国工业设计师,1923-19xx年在伦敦的巴特西工艺学校学习机械工程,毕业后先在伦敦 Edward Gillet的设计事务所工作,后来从事汽车设计。他于19xx年设计的莫里斯牌小汽 车从大众化、实用化的原则出发,小巧而紧凑,但同时又英国国民普遍存在的追求表面 高贵的心理,使其成为英国第一种可以在国际上与德国大众牌汽车媲美的小汽车,该车 型生产十年之久。由于19xx年的苏伊士危机造成石油限量供应,当时任英国汽车公司总 工程师的伊斯戈尼斯授命研制莫里斯迷你型小汽车,19xx年他设计的新款莫里斯牌小型 轿车,长3.04米,前后保险杠之间留有80%的空间给乘客及行李,且十分干净利落。该车 完美的实用性充分体现了伊斯戈尼斯的经典名言-\"时髦的总将会过时的\",被认为是战后 英国工业设计的杰作。 戴森(James Dyson,1947-) 戴森出生于教师家庭,在中学时就成绩优秀,1966-19xx年就读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家具 设计和室内设计。学习期间他就从事许多设计活动,由他设计的名为\"海上卡车\"(The Sea Truck)的汽艇,获得设计协会奖和19xx年的爱丁堡公爵特别奖。19xx年,戴森开始 自行设计球轮小推车,该小推车获得了19xx年的建筑创新奖。19xx年,戴森卖掉自己球 轮小推车股份,自行研制

一种新型气旋式吸尘器。19xx年,戴森制造出自己的第一台吸 尘器样机,这台非常具有后现代特色的粉红色产品被命名为\"G-Force\",刊登于19xx年的 设计杂志封面。戴森在英国和欧洲并未找到合作伙伴,19xx年,戴森带着他的产品来到 日本,开始了事业的转机。19xx年,日本开始销售 \"G-Force\",19xx年,\"G-Force\"在维 也纳的英国设计展中亮相,19xx年,G-Force日本获国际设计博览会奖。19xx年,戴森在 英国开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工厂。到目前,戴森的公司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家电设计制造 公司,在德国,日本等国都设立了分公司,主要生产吸尘器。19xx年,戴森公司成为第 一家获得欧洲设计奖的英国公司。戴森曾担任巴斯戴森高等教育学院院长、设计博物馆 馆长等要职,拥有飞利浦王子奖、皇家艺术学院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荣誉,并获布拉福特 大学和西英格兰大学博士学位。戴森现任英国设计协会主席。 伊维(Jonathan Ive, 1967-) 伊维出生于英国伦敦,曾在纽卡斯尔大学学习工业设计,19xx年进入苹果公司。他在苹 果公司主持的第一个项目牛顿掌上电脑获得了美国《工业设计》杂志的优秀产品设计奖 ,并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19xx年初,伊维担任苹果工业设计部主任。 伊维不负众望,工业设计部很快推出了一款学生用的便携式电脑eMate,外壳采用半透明 的塑料,造型酷似书包。eMate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预示着iMac的问世。 伊维是极为成功的iMac个人电脑设计的灵魂。在设计iMac的过程中,伊维力图回归苹果 的传统,即创造独特的产品而不是模仿。伊维说,多年来,苹果一直在试图摆脱既有的 计算机标准模式,有了iMac,苹果再次树立了自己的个性。伊维强调设计师一定要富有 激情,他认为激情是很神密的,太多的激情可能会带来麻烦,但激情会丰富我们的心灵 并有助于有效的交流。另一方面,他又十分重视用户的需要,他说,我们不能还没弄清 用户是谁就开始设计,我们应该清楚用户在哪里,他们枰┦裁矗吭谔傅絠Mac的设计时 ,他说:\"我想让iMac是这样一种设计,用户不会害怕它,即使他们并不知道iMac是如何 工作的。我寻求那种没有技术理解也能使人亲近的元素,能与人们过去的记忆产生共鸣 的元素\"。iMac做到了这一点。 科伦波 (Joe Colombo,1930-1971) 科伦波是在其同辈意大利设计师中最具远见的设计师之一,曾在米兰理工学院学习建筑 、在巴里拉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他对于人们基本的居住概念进行过广泛的探索。科伦波 十分擅长塑料家具的

设计,他特别注意室内的空间弹性因素,认为空间应是弹性于有机 的,不能由于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使之变成一块死板而凝固。因此,家具不应是孤立的 、死的产品,而是环境和空间的有机构成之一。他所设计的可拆卸牌桌就体现了他的设 计思想。科伦波曾参加过先锋派的绘画和雕塑运动,19xx年,他米兰开办了自己的设计 工作室,致力于设计室内和家具设计。科伦波对当代工业设计师有很大影响,其主要作品 包括:为O-Luce公司设计的灯具、家具、塑料储藏车和一个完整的带轮的厨房、为卡特尔 公司设计的4801扶手椅和4860塑料椅等。科伦波的遗作塑料家具总成,在19xx年美国纽 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新的家庭面貌\"大型工业设计展览中引起了普遍的关 注。这套家具总成共有四组,包括厨房、卧室、卫生间等。这些产品都是由可折叠、组 合的单元组成的,对不同的房间有不同的灵活性。 尼佐里 (Macello Nizzoli,1887-1969) 尼佐里早年曾在帕尔玛美术学院学习建筑、艺术和图形设计,作为一名画家在19xx年的 \"新倾向\"展览会上首次公开露面。19xx年,他的\"艺术装饰风格\"的丝绸围巾在\"蒙扎\"双 年展上展出,两年后又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这一阶段他也设计海报。后来尼佐里 任职于奥利维蒂(Olivetti)公司。在他的参与下,奥利维蒂公司成立了意大利工业设计 中心,几乎每一个有名的工业设计师都为其工作过。19xx年尼佐里为该公司设计的打字 机奠定了现代手动打字机的基础,一直到60年代才被IBM公司的电动球形字头打字机所代 。19xx年,奥利维蒂公司聘请尼佐里全权负责公司全部产品设计,他还参与公司的广告 设计和建筑设计,包括公司在米兰总部大楼的设计,使公司体现出一种完美、统一的形 象。19xx年他为尼奇缝纫机公司设计\"迷里拉\"牌缝纫机,机身线条光滑、形态优美,被 誉为战后意大利重建时期典型的工业设计产品。 平尼法尼那 (Pininfarina,1893-1966) 平尼法尼那生于杜林,是11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小时候在兄长的作坊干活,17岁时他 就设计了菲亚特零号的车身。19xx年,平尼法尼那来到底特律,但他拒绝了福特的工作 邀请,返回了意大利。平尼法尼那曾参观过福特汽车公司的流水装配线,印象深刻,但 是他认为意大利应该走一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美国大批量生产廉价小汽车,目的市场 是广大的人民大众,另外一个是高档的汽车,只小批量生产,保持高价位,保持意大利 传统的马车制作方法,汽车是半手工的。战后,他开设了自己的

汽车工厂,设计与生产 高级小汽车。希望能够在菲亚特的美国式大批量生产之外开辟一条新的生产线。19xx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平尼法尼那设计的西西塔里202小汽车,被誉为\"流动的雕 塑\"。19xx年,美国纳什公司要求平尼法尼那设计多款小汽车,这是美国的汽车公司第一 次聘请欧洲设计师。平尼法尼那去世后,他的儿子萨吉奥继承父业,设计了一系列的法 拉利跑车,成为意大利工业设计的代表之作,享誉全球。 威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威尔德是比利时建筑师、设计教育家,他在德国活动比在本国更有影响,并一度成为德 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德意志制造联盟创始人之一。他曾在安特卫普和巴黎学画。1891 年起他在莫里斯影响下转建筑设计。他在布鲁塞尔的于克勒设计自己的住宅时,为寻求 \"非装饰形式\"提出装饰必须是新颖的,不能因袭历史,还要合乎理性地运用材料,\"合理 \"地应用装饰以表明物品的特色与目的。1897年,他在德国慕尼里和德累斯顿两地与人合 办\"工业艺术装饰营造工场\",依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合作,开展设计制作。19xx年他 应邀任魏玛大公的顾问。19xx年起,由他主办了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包豪斯的前身)。 他还是个设计理论家和教育家,被人称为欧洲大陆的莫里斯。尽管他曾声称,他所有工 艺和装饰作品的特点都来自一个唯一的源泉,即\"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坚持设计师在艺 术上的个性,反对标准化给设计带来的限制,在19xx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年会上抵制穆 特休斯的标准化主张。这场争论事实上代表了一个世纪以来德国设计美学争论的焦点。 最后穆特休斯不得不屈服,这也说明了他在德国设计界的影响力。 汉宁森(Poul Henningsen, 1894~1967) 汉宁森是丹麦著名设计师,出生于奥德拉普,被誉为丹麦最杰出的设计理论家,他曾在 哥本哈根的技术学校和丹麦科技学院学习。19xx年,汉宁森成为哥本哈根市独立建筑师 ,在那昌,他成功地设计了几幢住宅、工厂和两个剧院的室内。除此之外,他还为几家 报纸和期刊撰写文章,为剧院编写滑稽剧、创作诗歌。由他的文字作品可以看出,他还 是一名犀利的社会和建筑批评家。 汉宁森的成名作是他于19xx年设计的多片灯罩灯具,这件作品于19xx年在巴黎国际博览 会上展出。获得很高评价,并摘取金牌,这种灯具获得\"巴黎灯\"的美誉。汉宁森的一生 都保持了\"巴黎灯\"的精妙设计原则。这种灯具后来发展成为极为成功的\"PH\"系列灯具, 至今畅销不衰。PH灯具的重要

特征是:1)所有光线都经过至少一次反射才到达工作面, 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2)并且无论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 光源,以避免眩光刺激眼睛;3)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4)减弱 灯罩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避免室内照明的反差过强。这类灯具不仅具有 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且因为它是来自于照明的科学原理,而不是由于任何附加的装饰, 因而使用效果非常好,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工业设计的鲜明特色。 维纳(Hans Wegner ,1914~ ) 维纳出生于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毕业于哥本哈根工艺美术学校,是丹麦乃至世界上20 世纪最伟大的家具设计师之一。他与其他丹麦家具设计师一样,本身就是手艺高超的细 木工,因而对家具的材料、质感、结构和工艺有深入的了解。这正是他成功的基础。19 46~19xx年和1938~19xx年,他分别在雅各布森和莫勒的建筑师事务所担任家具设计师。 19xx年,他与莫根森合作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在他漫长的设计生涯中,最有名的 设计量19xx年设计的名为\"椅\"(The Chair)的扶手椅,它使得维纳的设计走向世界,也 成了丹麦家具设计的经典之作,他的设计很少有生硬的棱角,转角处一般都处理成圆滑 的曲线,给人以亲近之感。\"椅\"的设计就是如此,拥有流畅优美的线条,精致的细部处 理和高雅质朴的造型。这种椅迄今仍颇受青睐,成为世界上被模仿得最多的设计作品之 一。维纳早年潜心研究中国家具,19xx年设计的系列\"中国椅\"就吸取了中国明代椅的精 华,19xx年他设计的\"孔雀椅\"被放置在联合国大厦。维纳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设计师,一 生作品累累。他19xx年被伦敦皇家艺术协会授予皇家工业设计师荣誉称号。 沙逊(Sixten Sason, 1912~1967) 沙逊是瑞典著名设计师,出身于雕刻世家。70年代在巴黎的瑞典艺术家协会学习艺术, 象很多工业设计师一样,他开始学习纯艺术,后来成为一名工程师。这样的经历使他能 将美学处理与技术上的要求结合起来,19xx年,沙逊与沙巴公司建立了工作关系,负责 该公司小汽车的外观与内部设计,19xx年他设计一款流线型小汽车,拥有飞行器般优美 的空气动力学线条。19xx年他设计了著名的\"99\"沙龙车,在他逝世后不久投产,这一设 计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楔形车身,将外形优美的比例与舒适、操作方便完美地结合起 来。 二战后沙逊成立了名为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并迅速赢得瑞典先锋工业设计师的赞誉,他 的著名设计包括为胡斯奎纳公

司设计的家用设备及电动工具和为伊莱克斯公司设计的真 空吸尘器等,为ASJ公司设计了巴士、火车机车等。他还是哈斯摄影器材模数系列的设计 顾问。他设计的著名的SLR相机于19xx年推出,在后来的几十年内一直保持外观的不变。 沙逊在绘画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高超技巧使他能够设计出极富技术先进性和革新思想的优 秀设计,他从30年代美国流线设计中吸取了营养,设计中的造型语言极富现代气息,。 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 1902~1971 ) 雅各布森是丹麦著名建筑师、设计师,出生于哥本哈根,最初在哥本哈根技术学校学习 泥瓦匠技术,而后进入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建筑学,19xx年毕业,此后的三年里,在 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工作,19xx年开办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受现代主义的影响,他在实 践中以材料性能和工业生产过程为设计主导,而摒弃那些不必要的繁琐装饰。将冰冷刻 板的功能主义变成了精练而雅致的形式,成?quot;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也正 是丹麦设计的一个特色。他的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以达到整体的完美。他把家具 、陈设、地板、墙纸、照明灯具和门窗等的细部看成与建筑总体和外观设计一样重要。 他的大多数设计都是为特定的建筑而作的,因而与室内环境浑然一体。雅各布森在50年 代设计了三种经典的椅子,19xx年为诺沃公司设计的\"蚁\"椅、19xx年为斯堪的纳维亚航 空公司旅馆设计的\"天鹅\"椅和\"蛋\"椅,这三种椅子均是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型的,具有雕 塑般的美感。他的杰出建筑设计作品有1960~19xx年设计的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1956~ 19xx年设计的哥本哈根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等。 雅各布森在60年代设计了筒系列餐具,强调简洁、有力的形式并使用工业化的材料,使 作品富有高雅的现代感,成为丹麦60年代工业设计的杰出代表。 雅各布森19xx年3月24日在哥本哈根去世。 彦森(Jacob Jensen ,1926~ ) 彦森是丹麦著名工业设计师,出生于哥本哈根,19xx年起他在其父亲的公司里当室内装 饰工,1948~19xx年在哥本哈根实用艺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设计师事务所工作,19xx年 到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工业设计,19xx年在哥本哈根开办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19 63年开始为B&O公司进行产品设计,直到19xx年B&O公司几乎所有的视听产品都出自彦森 之手。他的设计趋向\"硬边艺术\"风格,采用拉毛不锈钢和塑料等工业材料制作机身,造 型十分简洁高雅,且操作简易,将B&O的视听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的最高层次。此外,1 979~19xx年他还为丹麦J.

P.集团设计了著名的\"Logicar\",19xx年开始丹麦Max Rene公司 设计手表,饰物和小汽车等,1991~19xx年为德国Gaggenau公司设计了系列厨房设备,他 的设计保持着简洁、高雅、明快的一贯风格,给国际工业设计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 。 潘顿 (Verner Panton,1926-1998) 潘顿是丹麦著名工业设计师,1947-1951在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曾在雅各布森的事务 所工作过,后定居瑞士巴塞尔。潘顿在探索新材料的设计潜力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富有 表现力的作品,颇有影响。从50年代末起,他就开始了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化纤等新 材料的试验研究。60年代,他与美国米勒公司合作进行整体成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椅的 研制工作,于19xx年定型。这种椅可一次模压成型,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色彩也十分艳 丽,至今仍享有盛誉,被世界许多博物馆收藏。潘顿还长于利用新材料来设计灯具,如 19xx年设计的潘特拉灯具,19xx年用有机玻璃设计的VP球形吊灯。同时,他还是一位色 彩大师,他发展的所?quot;平行色彩\"理论,即通过几何图案,将色谱中相互靠近的颜色 融为一体,为他创造性地利用新材料中丰富的色彩打下了基础。 阿尔托 (Alvar Aalto,1898-1976) 阿尔托是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建筑师。1916-19xx年在林德格军事学校和赫尔辛基技术 大学学习建筑。1921-19xx年间在瑞典、芬兰等地从事建筑、规划、室内设计、家具、灯 具、染织、玻璃以及展示设计等工作。1946-19xx年,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建筑学教授。 19xx年成为芬兰科学院院士。自19xx年起先后获得英国、法国、美国、瑞典、墨西哥、 意大利诸国授予的建筑金质奖。阿尔托的设计思想曾受北欧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但他的 作品并不是旧形式的再现,而是应用当地材料,结合现代工业精神与波罗的海地区传统 进行创新。特别有创见的是他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 、紧凑的现代家具,已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19xx年,他提出的\"Y\"型和三条腿的 坐凳,改变了四条腿的模式,是对传统家具的一个突破。在玻璃制品上,他同样采用了 有机的形态造型,使他的产品设计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对于现代设计上所谓的功 能,他认为那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的,他所强调的是侧重于生产的经济性。相对地说 ,现代设计的最新课题\"如何使合理的方法突破技术范畴而进入人文与心理的领域\"。阿 尔托在工业设计上这种\"软\"处理揭示出50年代\"有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威卡拉(Tapio Wirkkala ,1915~1985) 威卡

拉是芬兰著名设计师,出生于赫尔辛基。1933~19xx年在赫尔辛基工艺学院学习雕塑 ,19xx年开始为卡胡拉-里塔拉玻璃器皿公司进行设计。他的成名作是19xx年设计的\"坎 塔瑞丽\"花瓶,以液体般流动的优美线条构成一个蘑菇形的造型。19xx年他的\"树叶\"和\" 苔藓\"碗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体现了他的设计在继承发扬传统玻璃工艺基础上取得了一 种全新的视觉效果。19xx年他成为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的名誉会员,19xx年获得伦敦皇家 设计师头衔。19xx年起开始为意大利维尼尼公司设计玻璃制品。威卡拉是战后最杰出的 国际设计改革家之一,他沧桑的脸,狂放的头发和胡子,代表了倍受大自然因素影响的 芬兰设计,他无愧为有机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每年都花费大量时间到拉普兰 岛北部感受拉普兰文化,他赫赫有名的抽象设计,无论是玻璃器皿、家具、珠宝,还是 餐具,都反映了拉普兰岛动人的美丽风景和传统拦普兰文化的精髓。他的著名作品树叶 形木托盘就是有机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对于设计孜孜不倦,不断追求完美,优秀的 设计作品层出不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