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国考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篇申论范文

20##年国考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篇申论范文

集纳民智 回应关切

  刑法修正案(九)获表决通过,无疑是上周最热门的法治新闻。其引人关注因为新法亮点多,将有效遏制诸多社会怪象。比如,以往,贪腐分子不论搂了多少钱,只要不判死刑立即执行,没准在监狱“混几年”就又出来“闯江湖”、“当大哥”了,因为可以减刑、假释。又如,把年幼的女孩划分成幼女和卖淫幼女,有的无耻之徒即便与她们发生了性关系,甚至是强奸,但只要其间给了钱,那么就极可能被定个“嫖宿幼女罪”,言下之意,还包含对那个受害女孩在道德上的否定……

  一旦“刑九”开始施行,上述现象将一去不复返。因为该法明确规定,重特大贪污受贿犯罪罪犯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后“不得减刑、假释”,他们必须从此老死狱中;而那条将14岁以下女孩“人为区别”的嫖宿幼女罪,也从此成了历史,再有人与幼女发生性关系,一律要判“强奸罪”,而且是从重处罚,敢以身试法、突破人伦,得到的一定是严判!

  很多人为“刑九”的新规拍手称快,为立法者频频点赞,因为这些新规热情地回应了民众关切,与此同时,这种重视民意、顺应民意又保持着冷静与理智。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毒驾入刑”最终没有被“刑九”纳入其中。

  在这次刑法修正案(九)的立法过程中,不论是民间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很多意见都呼吁用刑法震慑、惩罚敢于毒驾者。原因在于近年来,不少严重交通肇事的元凶都是毒驾,由于驾驶员吸食毒品而引发的恶性交通肇事层出不穷。“毒驾入刑”呼声高涨。

  然而,现实执法过程中的执行难,则成为“毒驾入刑”的一道门槛。目前,我国依然缺乏对毒驾的快速检测手段。现在只有几种常见的毒品可以做到快速检测,对大多数毒品还需要抽血、提取唾液等做进一步检查。如此检测方法对于没有毒驾的守法司机,难免会觉得权利受到侵害,更可能会有抵触情绪。另一个现实是,现在对于毒驾者并非无法可治,不仅可以对其注销驾照、强制隔离戒毒,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可以追究其交通肇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基于上述现实原因,毒驾最终被挡在了“刑九”的门外。

  由此可见,法律当然要集纳民智,回应关切。立法之时,必须考虑“行得通,真管用”的问题。如果立了法却执行不了、不管用,甚至损害某些守法者的权利,那只会损害法律的权威。也正因此,在立法过程中,有专家曾提醒,要防止“冲动立法”,因为刑法修正案(九)毕竟是一个阶段性的修改,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集中在这一次解决,也不可能达到所有人期望的程度。

  “重特大贪污犯罪终身监禁”的规定、嫖宿幼女罪的取消,以及毒驾入刑的“出局”,都说明了立法既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又要有所取舍、面对现实。当然,我们依然期待立法者对相关问题继续追踪研究,以便在以后的修正案中,对公众的呼吁给出可行的回应。

 

第二篇:20xx年国考申论当求进取之稳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当求进取之稳

“稳”是最常用、最普通的汉字之一。

“稳”是一种基调。它是不少人追求的一种修养修为,比如为人处世稳重稳健、不紧不慢;它也是社会运转的一种良好秩序,如安稳稳定、远离动乱;它还是经济运行的一种良好状态,如稳中有进、稳中有新。

稳的本意是像禾苗一样柔而能屈伸,引申为平和而谨慎;像禾苗一样生长,不急不躁。 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稳是前提、是基础,社会不剧烈波动、经济少上下浮动,平稳健康,这也是一个地区党政主官施政的基本目标。

稳是一种向好之势,但这种“势”并非唾手而得,而应是积极奋进之稳,主动有为之稳。反之,一味求稳,不思进取,则稳难得、颓势显。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及反“四风”以来,若干组合拳逐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党风政风为之好转。与此同时,在基层也听到不少议论:“某某干部不在状态。”“某某领导一心求稳,哪有精力干事?”“能稳住局面不出事就不错了,哪有心思改革?”“平稳度过当前这阵子,其他工作再说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声音虽非主流,影响也不可小觑。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公务员,心态的确有一些变化: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到不干事、不出事、不惹事,追求无过便是功,得过且过混日子,不做出头鸟、甘做平庸官,祈求度过他们认为的“特殊时期”。 于是乎,工作上一味“求稳”:前任留下的问题不管不问,面对上访诉求不解决实事维稳第一,招商引资引进后该落地的项目撒手不管……

一味求稳带来的必然是“等、靠、怕、松”等心态。凡事等部署,不推不转、不催不干;落实靠他人,能踢则踢,能躲则躲;工作怕矛盾,遇事绕着走,怕承担责任;干活松垮松懈,能拖则拖。

被动求稳、消极求稳,稳也就变了味,成了停滞之稳、懈怠之稳、消极之稳,影响士气民心,最终会损害事业,稳从何来?领导干部要防止这种从积极到消极的心态硬着陆。 究其原因,不少人心抱幻想,寄希望于反“四风”是一阵风,躲过这阵风再说。更大的因素则是,席卷各地的审计风暴,对地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给予了规范和约束;而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公众监督无处不在;此外,各地大规模清理超编制配备的领导干部,不少地区现任县乡党政主官感觉短期内难以升迁,行动力衰退。

表象上看,“求稳”官员是“好好先生”“平庸主义”,实质则是少了些共 产 党人、领导干部应有的担当意识、公仆情怀,多了些个人的“小九九”。周恩来同志在谈到官僚主义的表现时,给这种“为官不为”者画了幅生动画像:“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为官不易”乃天经地义,是为政者本分,也是一种状态,不代表可以为官不为。中央领导同志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为官不易”当是常态,“舒服官”“太平官”既不是党内需要的,也不是老百姓欢迎的。

适应“为官不易”,习惯在各种监督之中,在党纪政纪约束之中,在公众目光注视之下,追求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之“稳”,当是领导干部的必备本领。

20xx年国考申论当求进取之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