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十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小企业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十五”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从原有的国有、集体一统天下演化成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快速发展局面。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到20xx年底,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企业805.7万户,包括:国有集体等内资企业350万户,外商投资企业26万户,私营企业430万户。此外,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登记个体工商户2463.9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在数量上构成了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成倍高于全国经济增速,非公经济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5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为例。由于统计口径变化1,“十五”期间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概况应分为前两年和后3年。20xx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单位数为172805户,与20xx年154902户相比增长了11.22%;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59%(详见表1)。

表1 20xx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比“九五”末

增长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资源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增长率据其计算。

“十五”后3年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继续稳健高速发展。就企业数量而言,呈现出“马鞍型”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xx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中小企业数量为19.42万户,20xx年为27.33万户,20xx年为26.38万户。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多数还是直线上升的,这说明企业平均规模有所扩大,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详见表2)。

表2 “十五”后3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有国中小工企业主要指标一览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资源来源:1.20xx年数据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工交司;

2.20xx年数据转摘自《20xx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信息快报》之八;3.20xx年数据摘自《中国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快报》,20xx年12月,国家统计局工交司。

二、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1.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来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着三大矛盾:第一是宏观管理不协调的矛盾;第二是地区之间的“外部性”矛盾;第三是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与市场激烈竞争需要提高素质的矛盾。

从第一个方面看,中国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宏观管理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强化的表现就是不同的管理部门的存在和权力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就载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的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3现在的问题是,县以上和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主管中小企业的部门正在逐步统一,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厅),而中央单位“多龙治水”的局面依然存在。这种局面不利于统一规划中小企业长远发展,不利于统筹使用相关资源,促进中小企业更快发展。

就第二方面矛盾而言,所谓“外部性”是指落后国家或地区资源不合理地被发达国家或地区使用所造成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人力资源由落后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所造成的“边缘化”现象。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到东部打工,客观上解决了一部分农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由此所形成的“外部性”问题也很严重。一方面这些劳动力的成长费用都出自中西部,而东部地区没有负担费用,却能够使用,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也都记在东部的帐上;另一方面这些人即使在东部打工多年也还算外地人,临时的,得不到培训与提高,连子女上学都得不到安排,长此以往遗留问题不能解决,后患无穷。

关于第三方面。中国中小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基础低下,只能以低成本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种状况应采取措施尽快扭转,否则企业竞争能力难以很快提高,将弱化发展后劲,极大地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2.加速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为了更快地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针对以上3大矛盾,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成立国务院直属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有的国家国会有中小企业委员会。而像中国这样急需要发展中小企业的国家,却没有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如果及时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对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产生有利影响。

第二,要在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促进中西部经济更快发展的同时,安排好长期在东部打工者群体。特别是长期在东部务工经商的群体,要安排好对他们的培训,以提高文化知识技术水平。要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有突出贡献的要在职称评定、受奖等方面一视同仁。同时要解决好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要使他们产生被“边缘化”的感觉。

第三,国家应采取经济政策手段促进企业微观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譬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基金,实行税前还贷,资助引进先进设备等。为了快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战略咨询,凡这样做了的各级政府机构可以视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还可以组织退休工程师、老教授等担任志愿者,无偿地为中小企业提高经营水平服务等。

第四,从实际出发,对东中西部实行分类指导。根据中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应针对各自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促进发展措施。总的来说,东部的重点措施应放在结构调整上,中西部应优化环境。东部结构调整重点应包括: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市场结构调整,重点开发国际市场;三是组织结构调整,要在继续发展产业集群的同时,大力开展专业化协作;四是技术结构调整,改造生产技术设备,采用新工艺,创造专利知识产权;五是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创造知名品牌;六是资本结构调整,改革家族和国有独资企业资本结构,发展股份制企业。中西部优化环境的重点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是要杜绝乱收费;二是降低进入门槛,使千家万户都有条件创办企业,特别要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季节性的生产、传统手工制作型生产等都可以开展,形成铺天盖地、遍地开花的局面,不设任何限制,能办什么企业就办什么企业,微型企业可以不登记,也可以不收税费,待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办理。

第五,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各级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都应当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应实事求是,科学可行。特别是规划中的措施,要从实际出发,能办

什么事就规划什么事,规划了的事就一定去做;规划措施要具体可行,避免一般性号召。在这方面要利用社会服务系统,规划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都可以委托咨询机构做。

第六,大力培养人才。人才缺乏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要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就人才成长而言,实践的锻炼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根据国际上中小企业比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要将从事中小企业创业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纳入到普通教育,开办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日本、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专门设立中小企业学院;大量开办中等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学校,培养高级技术操作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与此同时十分重视业余培训,很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中央一级的政府辅导委员会,由财政出资开展中小企业各种人才的业余培训。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但力度不大,蜻蜓点水对更快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作用不大。人才资源丰富是中国的最大财富,有了好的经济体制,加之大力开展教育和培训,丰富的人才资源就可以如原子核似地裂变,发出更大的能量,这是中国的希望之所在。(来源:《中国科技成果》20xx年第22期)

 

第二篇:中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GMEP

中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系列研究报告

20xx年9月14日 N0.2010-015

我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

黄梅波 范修礼

(黄梅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

范修礼 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告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GMEP)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GMEP是长策智库的研究项目之一。GMEP的宗旨是:立足中国的国家利益,依据中国的国际战略,及时深入的分析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问题和地区国别,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服务。GMEP的其他系列报告包括:《全球宏观经济快讯》、《GMEP工作论文系列》等。本报告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长策智库及作者所在单位的观点。未经GMEP授权,请勿发表、引用和传播。 黄梅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范修礼: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研究生。作者感谢长策智库支持,文责自负。 1

我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黄梅波 范修礼

(黄梅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

范修礼 厦门大学世界经济博士生)

摘要:对非洲投资已经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方式。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化和发展,可以预计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非洲。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投资非洲还是处于逐步探索的阶段,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政府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为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地投资非洲,完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战略,政府应当制定政策积极引导。

关键词:投资非洲;中小企业;政府引导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非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20xx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068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温家宝总理20xx年在中非第二次论坛(FOCAC)上做出的双边贸易额在20xx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的承诺。贸易和投资作为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在20xx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下,中国对非洲投资也出现了迅速增长。截止20xx年末,中国在非洲投资存量达到7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的4.2%,仅20xx年一年就高达54.9亿美元,较20xx年增加249%,占20xx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的9.8%。20xx年11月,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对话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举行,在此次论坛上通过了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xx年)。在该计划中,中国政府承诺在未来三年,将中非发展基金规模增加到30亿美元,以支持中国企业尤其是广大的中小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可以预计,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将成为投资非洲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一、中国对非洲投资历史发展

中国对非洲投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中国对非洲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当时其主要动因是为了巩固以往的经济援助成果, 同时带动工程设备、原材料, 以及其他产品出口。中国在非洲开始了包括兴办合资、独资企业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互利

合作。从总体看, 此阶段中国对非洲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投资规模较小, 每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约50万美元,第二阶段:发展阶段。90年代初, 中国开始将对非洲的援助转化为双边企业间的合资合作。19xx年, 中国政府改革援外方式, 将中非合作的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 实行援外方式和资金的多样化, 提出要积极推动双方企业合作, 并把援助与投资、贸易和其他互利合作结合起来。与此同时, 中国在非洲国家逐步设立了11个“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 为双边投资和贸易提供信息与服务。19xx年, 国家计划委员会(现“发改委”)确定对非洲投资规划方案, 第一次就对非洲投资领域、规模及投资目标进行量化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姚桂梅,2009)。90年代末期,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为适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的需要, 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资源丰富的非洲成为中国实施此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对非洲投资工作开始孕育面向新世纪的战略转变, 即由贸易型投资逐渐向资源开发类投资转变。第三阶段:逐步成熟阶段。20xx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包括建立中非发展基金等新举措的不断出台, 推动中国对非洲投资快速增长。截止20xx年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为78亿美元。据中国20xx年对外直接投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在非洲49个国家设立的境外企业达到1600家,占中国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12.9%。中国对非投资主要集中在南非、尼日利亚、赞比亚、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国(见表1),中国投资前十名的国家中南非占中国对非洲投资总额的39%,前十名国家占对非洲投资的82%(见图

1)。在非洲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轻工产品制造、建筑业、农业等行业。其中,除100多家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可以预见,随着中非第三次论坛相关政策的实施,更多的中小企业将走向非洲。

表1 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地区分布(2003-20xx年)

(单位:万美元;%)

国家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780383

304862

79591

65133

52825

50882

23007

19022

14652

13650

13414 2008占比 780383 1 304862 0.390657 79591 0.10199 65133 0.083463 52825 0.067691 2008 50882 23007 19022 14652 13650 13414 0.065201 0.029482 0.024375 0.018775 0.017491 0.017189 2非洲 4912389955 255682 446183 南非 4477 5887 16762 70237 尼日利亚 3198 7561 21594 63032 赞比亚 1437014775 26786 42936 苏丹 55 17161 49713 57485 阿尔及利570 3449 24737 39389 亚 毛里求斯 1259 1263 5116 11590 坦桑尼亚 746 5380 11193 11092 马达加斯2813 4063 5434 7601 加 尼日尔 1250 1403 3299 13453 刚果(金) 24 1569 3761 10440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报告2008. 2 肯尼亚、莫桑比克、科特迪瓦、喀麦隆、赞比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蓬、马里、埃及、几内亚。

中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图1 截止20xx年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前10名

资料来源:见表1

二、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行业分布

过去,中国私营资本在非洲的活动主要限于餐饮、百货零售等行业。近年来,随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壮大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中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领域不断扩大,除传统的餐饮、零售业外,在工程承包、医药、纺织、机械、电信等行业中的发展最为明显。此外,在农业、采矿、能源等行业,中国私营企业也开始涉足,其中工程承包、医药行业、纺织行业是增长最快和最受非洲欢迎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涉及到非洲国家民生工程,且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1. 工程承包行业:非洲各国工业化梦想由来已久,他们都希望改变本国单一的经济结构,都把新建和改善公路、港口、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领域作为发展经济的优先选择。这为中国对非工程承包提供了众多机会。对非工程承包包括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劳务输出等,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对非贸易。近20年来,中国工程承包私营企业对非承包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也日益增加。它们在非洲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增加了投资机会。例如浙江天时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所民营企业, 20xx年,该公司在商务部援建“贝宁中心”项目中成功中标,承担开发和经营“贝宁- 中国中心”项目,并获得项目50年的经营权益,这样一个承包经营项目,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品对非出口。又如香港的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在2006 - 20xx年间在安哥拉修复一条在内战中被毁的连接安哥拉东西的铁路,这条铁路修复后长1300公里,从本格拉港至靠近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洛武阿铁路还延伸至赞比亚境内,在赞比亚铜矿区和安哥拉港口之间打开一条运输通道。?目前,在许多非洲国家都分布着中国民营建筑与工程企业。

2. 医药行业:非洲医药工业研发和生产水平较低,大部分药品需依靠进口来解决,是一个具有相当开发潜力的市场。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国公民在非洲经营小型医院和诊所,中医中药为当地居地提供了可负担的基本医疗服务。中国医药企业也视不同地区的疾病状况和用药需求有针对性的投资非洲医药行业。19xx年,“北京科泰”到非洲销售抗疟药品, 20xx年开始进军非洲市场。他们改善产品,提升技术,努力融入当地社会,逐渐在这个疟疾盛行的地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口碑。北京科泰被华立药业收购后,华立药业公司改善产品,提升技

术,“科泰新”抗疟药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特效药。20xx年,华立药业开始改变经模式,努力融入当地社会,招募本土员工,逐渐在这个贫困与疟疾盛行的地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口碑。当其他医药企业甚至是西方跨国公司在非洲经营失败的时候,华立生产的抗疟疾药物在东非和西非市场的占有率已排在前两位。

3. 纺织行业:近年来,有大量中国私营企业在非洲从事服装批发销售,它们的注册资本都较小,但经营灵活,获益不小。此外,也有中国私营企业利用从非洲国家出口纺织品到欧美不受配额限制并可享受普惠制待遇的优势, 从90年代后期开始,许多中国纺织企业选择在非洲开办服装加工厂。坦桑尼亚的中非友谊纺织厂,成立于19xx年,近年经由中国常州一家纺织公司改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如由山东青岛纺织总公司与赞比亚合资建立的穆隆古希纺织有限公司在赞比亚投资与经营的过程中,为获取纺织用的棉花,并降低风险与成本,穆纺公司与赞比亚农场主签约,为农民提供种棉花用的化肥、种子,并派专人监管,收获时再付棉花款,与农户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穆纺公司用这种方式陆续控制了1万多公顷的棉田,成了赞比亚最具实力的棉花开发商之一,不仅为穆纺公司降低原料成本40%,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更有助于平抑赞比亚当地棉花市场的价格,为当地经济的平稳发展做出了贡献。公司从19xx年成立到20xx年十年间,已经发展成赞比亚最成功的纺织厂,而且利用非洲产品出口欧美无配额限制的规定,将具有浓郁非洲风情的服装产品成功出口美国。?

三、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特点

1.投资的自发行为。20xx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投资非洲主体日趋多样化,国有企业已经不再是唯一投资力量,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走进非洲,因此,传统的国家行为转变成企业行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投资非洲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自发行为,这种自发行为促使中国投资非洲的地域范围空前扩大,截止20xx年,中国的投资项目已经遍布49个非洲国家, 覆盖率达81%。

2.商贸活动较为活跃,但大多属于小本生意。这是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创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小企业在非洲各国开办的贸易性、生产性企业近900家,主要涉及经营灵活的零售行业、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加工行业,投资规模都不大。例如中国对非洲投资最多省份之一

的浙江省截止20xx年在非洲投资的中小企业达到200多家,超过100万美元的只有14家。

3.传统产业在非洲有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非洲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工业经济相对落后。而作为出口大国的中国中小企业,加工制造能力相对较强,双方的互补性很强。一些企业反映,在非洲特别适合于兴办制鞋、制衣、手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例如,由浙江台州市中小企业经营者李传法于20xx年投资兴建的埃中兄弟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中方管理和技术人员30人,埃及员工500人,短短5年间,已拥有埃及50%以上的旅游鞋市场。

4.企业在非洲投资创业的回报较为丰厚。一是许多非洲国家实行低税赋。如在埃及自由贸易区投资创业只需按销售额的1%纳税,其它税费一概免除。在工业区投资创业还可免费获得工业用地。这就给企业留下了较大的赢利空间。二是劳动力成本低廉,像埃及这样的文明古国,普通技工的月薪仅为80美元左右。三是能源充裕及价格便宜,尤其是南非素有电力大国之称,企业用电非常方便,平均商业电价每度仅为2.5-3美分。鉴于上述原因,在非洲兴办的企业大多绩效良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投资260万美元,于20xx年兴办的达亨(博茨瓦纳)集团有限公司,在20xx年就实现销售额1.09亿普拉(折合2725万美元),并带动国内产品出口1000多万美元,成为当地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宁波兴隆车业有限公司在刚果(金)开发铜矿、钴精矿,投入当年实现销售额2000万美元,第二年达到了6000万美元

四、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存在的问题

1.缺乏清晰的投资策略

大多数中小企业投资非洲是自发性行为,企业对非洲的了解非常有限,去非洲是抱着“试一试”或者“赌一把”的态度。就目前状况来看,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政府层面在对非洲投资策略上都需进一步清晰定位。中小企业赴非洲投资前应当对所属行业前景和区域坏境有清晰的认识、明确的投资计划,并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

2. 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 中国在非洲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 不仅自有资金不足, 而且在信贷、抵押等方面无法满足银行的要求, 致使外汇资金的融通和汇兑渠道不畅, 制约了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决策效率和投资规模。虽然国内出台了各项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 但缺乏相关配套政策, 资金支持力度有限。

3.对投资风险认识不恰当

一些中小企业对非洲认识非常有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有些企业对非洲的认

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认为非洲遥远、贫困, 疾病和灾难多, 经济落后、市场狭小、劳动力素质低下, 对非洲发展的潜力估计不足,从而在投资决策上犹豫不决,错过最佳投资时机;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对非洲投资又过于乐观,以为非洲遍地是黄金,非洲渴求发展基金,投资条件优惠,非洲投资成本低等。这种乐观认识忽略了在非洲投资的其他风险。

4.人力资源不足

除少数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海外运作的能力,海外经营运作的经验非常贫乏。目前在非洲的中小企业大多数不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尤其缺乏对非洲情况非常了解的人才,更缺乏懂经营、会管理、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随着近年非洲经济的发展,非洲国家政府在颁布一系统吸引外资的政策外,也增加了对环境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来理解所在投资国政策。

5.国际同行的竞争和指责

企业本身由于缺乏“非洲通”式的人才,对非洲文化、宗教、习俗了解不足,再加上有些企业缺乏长期战略目标,注重短期利益,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乃至中国国家形象,例如,在对非出口中占最大份额的电子产品,部分商品在售后服务上并没有做好,少数不法商人贩卖劣质产品等。等等这一切都成为西方国家指责中国企业的把柄。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也加大了对非洲的关注。美、欧、日等从投资,援助等多方面加强了对非洲的控制。西方国家还以人权问题为借口指责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活动,例如,20xx年联合国人权年度例会上,欧美代表就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津巴布韦竞选问题指责中国在上述两国的投资活动。

五、促进中小企业投资非洲的对策

目前中国投资非洲的中小企业普遍表现为人力资源不足、资金不足、经验不足、缺乏清晰的投资定位。在非洲投资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国家一方面应当制定相应政策协助中小企业,变自发无序投资行为为政府引导下的有序竞争行为,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非洲的公共服务

1.提供资金支持

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政府应当大幅增加优惠资金,在中非发展基金的基础上专门设立针对中小企业投资非洲的支持基金。另外,应当积极鼓励中资国有金融机构进入非洲,为当地中国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贸易结算、财务管理咨询上的便利。

2.加强落实政府的扶持政策

与大型国有企业不同,中小型企业往往规模小,技术层次低,对非投资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因而需要政府的扶持。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型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政策。20xx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对非洲政策》白皮书,其中涉及到要与非洲国家共同营造促进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良好环境。20xx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决定设立总额达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用以鼓励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厂,在非洲国家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20xx年8月,中国外交部在各经济贸易合作区内成立中国公民领事保护中心,为中国公民提供全方位的领事保护与服务。20xx年,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更强调进一步在非洲设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入区投资,并为非洲中小企业入区发展提供便利。上述政策与措施的实施与落实将会有力地保障与推进中国私营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活动。

3.完善政府机制,提供投资公共服务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有充足的物力、财力、人力来全面了解有关投资领域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建立相关机构来负责对非洲投资的信息咨询、评估,尤其需要学术界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在对非洲投资在数据收集、研究上还很不完善,国家关于对非洲投资信息的公布并没有规范化、常态化和细节化,这应当作为今后重点推进的内容。

4.规范投资行为,鼓励发挥行业商会的作用

为规范投资行为,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中小企业投资行为、增强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性,并且鼓励通过行业商会的方式来实现。目前在非洲许多国家和城市,中国私营企业和商人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这需要及时建立中国商会或行业商会,以维护和规范中国私营企业的利益和经营行为。20xx年3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政府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发起建立的中非商会建立。其目的是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促进中国和非洲之间的投资与贸易项目,它也是中国和非洲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举办的第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PPP)项目。?20xx年11月5日,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成立,中非签署19亿美元合作协议。此组织由中国国际贸促会与非洲商业、工业、农业、服务业商会联盟共同组建,旨在创建并发展中国和非洲工商界在贸易、投资、技术转让、服务业、工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的综合性框架,推动中国和非洲间的商务活动,并帮助中国私营企业进行合法权益的维护。?

参考文献:

1.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xx年)》,20xx年11月

/chn/dsjbzjhy/bzhyhywj/t626385.htm

2.姚桂梅,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的总体评估,西亚非洲,20xx年第7期

3.黄梅波,范修礼,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xx年第10期

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2008,中国商务部网站

5.UNCTAD,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frica Report 2009

/en/docs/aldcafrica2009_en.pdf

6.Africa Statistical Yearbook2010

/root/ua/Publications/EA/2010/African%20Statistical%20Yearbook%202010.pdf

本报告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GMEP)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GMEP是长策智库的研究项目之一。GMEP的宗旨是:立足我国的国家利益,依据我国的国际战略,及时深入的分析与我国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问题和地区国别,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服务。GMEP的其他系列报告包括:《全球宏观经济快讯》、《GMEP工作论文系列》等。本报告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长策智库及作者所在单位的观点。未经GMEP授权,请勿发表、引用和传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