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计划

****年企业文化建设计划(初稿)

****的企业文化是在将近二十年的市场经营活动中不断积累、沉淀、传承和发展的,从而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集体思维的特质,同时企业理想信念、企业精神、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均已被***员工广泛接受并认同,并呈现出很强的导向性和可持续性,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企业文化宣传、内外部培训、文娱活动、年会联谊等多种形式不断的加以强化。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和凝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把****的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渗透于公司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为了使广大员工更加明确企业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更深刻认识自身在企业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在社会角色中需要承担的义务,***年我们制定了如下企业文化建设计划:


具体计划及安排:

总经理批准:                    日期: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几点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几点思考

马尾港务公司—欧秀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育人用人,完善企业管理,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是当前马尾港务公司能否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企业成长壮大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观念的总和,它涵盖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衡量企业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为什么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六大文献中多处提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突出地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建设自80年代兴起,90年代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创新精神、以人为本、品牌战略、人才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创建学习型企业,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倡导团队精神。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企业文化建设步伐将以全新

姿式向前迈进。我们讲: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关键在与时俱进。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融入时代的气息;必须与加入世贸组织、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浪潮发展要求相适应;必须与我们党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一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所具有的独特资源和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干部、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鼓励创新,要做好这些,企业文化建设就要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形成企业管理文化。一句话,只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企业面临“双置换”改革和生产发展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强企业创新,用企业文化打造市场,构筑企业发展的空间。过去我们企业改革没有搞好,企业经营理念不明确、员工思想观念滞后、发展步伐不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文化陈旧,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没有融入当今社会发展气息中去。要实现企业经营理念的更新,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要应对“双置换”改革和生产发展的挑战,必须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后盾。企业文化的先进性,是表现在领导层的经营理念、员工层的思想观念的创新上。海尔首席执行官认为:观念创新首先由领导人来推进,要使全体员工接受认同创新精

神。海尔取得改革的新突破,生产发展新空间―产品占领国

内国际新领域,这是海尔企业建设优秀文化所结成的硕果。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样,都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属性、主体、内容、目标上是一致的,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办好企业,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核心内容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主体都是员工。二者主要不同点:一是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宣传教育,企业文化建设重在人本管理;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是释疑解惑,明理过程,而企业文化建设则是使员工认同执行的过程。二者的共性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搞“两张皮”。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只能加强与改进,不能削弱,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偏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二者的不同点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取代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包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总是从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角度出发,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而思想政治工作既重视企业实际,又重视发挥党的各级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和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及的内容。

三、怎样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1、抓好企业形象文化建设。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员工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企业外部能树立良好的信誉、扩大企业影响,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企业形象文化建设中,公司将着手向员工征集具有本企业个性的企业精神,在港区大门显眼处悬挂企业精神;着手设立企业荣誉室,再现企业昔日辉煌;着手企业宣传长廊建设;继续办好马港通讯(或把马港通讯改为马港文化),开展向先模人物学习活动,继续出好《群英谱》。

2、抓好企业环境文化建设。企业环境是人们对企业外观的首先印象,是透视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企业管理的窗口,它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优美的企业环境可以改善企业同周边的关系,可以使员工更热爱企业,可以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齐心协力为公司做贡献。营造健康、整洁、优美、和谐的港区生产环境和办公环境是我们今年环境文化建设要达到的目标。1.做好港区绿化、美化总体规划工作;2.重新修订港区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卫生包干区和检查制度;3.做好码头现场、堆场等地方的外观整洁工作,划分好货物堆放场地,使货物按要求整齐有序堆放;4.改变港区卫生现状,组织清理港区卫生死角,加强港区环境保护;5.在条件许可下,改善办公条件,对办公桌、办公设施进行统一调配,按规定摆放,使办公地点达到整齐、端庄、美观。

3、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港口安全生产是港口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性关怀,生命尊重”,着力点是营造“心有侥幸,万祸之源”、安全是“生命之魂、生存之本”的安全氛围。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做好原有公司安全生产、装卸、工艺操作规程等相关制度修改和汇编工作;2.实行安全警示、安全检查整改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人;3.加强员工安全质量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一线相关人员开展安全制度、工艺操作规程、维修技术的培训和学习;4.加强外雇劳力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操作规程的培训;5.在港口重要部位、路口添置港区安全标识,设置安全标语口号。

4、抓好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管理文化的核心是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它不是宣传一种政治说教,也不是一种形式的变革,而是实实在在的管理宗旨、管理战略、管理重心、管理方法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方式向更高级的以人为本的管理阶段迈进。在管理文化建设中,公司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着手制定公司加强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制定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员工的岗位职责和服务标准,继续加强企业文明窗口建设,统一窗口外观标识和窗口的硬件建设,在一线工人和工作人员中逐步推行统一着装、

挂牌服务。建立公司激励制度、设立管理创新奖、做好货源开发和管理工作、建立货主、货源跟踪管理档案。

5、抓好企业人本文化建设。人是企业创造财富的第一要素,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建设企业人本文化,必然要以人为本,把人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提高,把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实现“人企合一,人尽其才,全面发展”。在人本文化建设中,今年重点要抓好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建立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在岗人员学习制度;建立新员工上岗培训制度和员工转岗培训制度;抓好公司班组建设工作,开展好“星级班组”达标竞赛活动;开展设立员工示范岗、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开展向金牌工人许振超同志学习活动,在全司员工中兴起学技术(业务)、专技术(业务)、精技术(业务)的热潮,为公司生产服务。

式。

这是一个变化提速颠覆传统的新时代。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和转型期。任何企业任何单位都要实施观念突围服务转型,以企业家精神打造高效能的服务型政府、以服务文化打造顾客导向型的文化型服务型价值型的现代和谐企业,由经济人修炼成文化人、职业服务人,强化文化自觉,着力提高文化服务贡献度,努力成为思想创造者和文化传播者。不仅生产产品还要生产思想;不仅销售产品更要传播文化;不仅注重产品质量更要注重文化品位;不仅实施产品创新,更要注重理念创新,不仅打造企业品牌更要注重文化共鸣,不仅研究市场拓展,更要注重文化修炼内外和谐;不仅创造产值销量,更要提高文化服务的贡献度。用对方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去阐释自己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和谐内外关系,这是中国软实力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尊重理解和顾客支持忠诚,

才能和谐顺畅的健康发展。

没有群众文化的深厚基础,就没有经典文化的座座高峰。群众文化因为时代和科技进步而变化显著,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的根基牢牢扎在群众文化建设之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当然也是文化史的创造者。当今时代,人民群众通过群众文化来实现“我的文化我做主”已经蔚为潮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认识群众文化的价值,在群众文化的高度发展中,让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和热情竞相迸发,让群众文化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一)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创造和广泛参与的文化。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人民群众以强烈的文化追求,用质朴本真和充满活力的文化样式,抒发感情,寄托审美诉求和文化理想,获得精神满足和文化认同。群众文化兴发于生产劳动,植根于民间土壤,汲取生活养分,创造丰富的文化意蕴和艺术形式,承载风俗教化,传递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推动着文化进步。

群众文化是一切文化生产的基础。群众文化是一切文化成果的源头和母体。虽然文质代变,文化有了文野之分、粗糙和精致之别、业余和专业之辨,和专业艺术相比,群众文化具有相对原始、通俗、简朴的特征,但是,没有群众文化的深厚基础,就没有经典文化的座座高峰。群众文化和专业创作的源流、本末之序不容颠倒,群众文化对于催生经典、涵养文明,塑造精神家园、传承民族血脉的贡献不可磨灭,群众文化在文化成长中的作用难以替代。

群众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成为基础性的文化形态,归根结底,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群众文化充分地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文化首创精神和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力量、对美好生活的热望、丰富多样的实践感受,使群众文化持久地呈现鲜活面貌和旺盛生机。群众文化是文化繁荣的沃土,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力量当之无愧。

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必然的和主要的表征。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群众文化的高度活跃,让人民群众在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实现文化成果的共享,体现着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目标。群众文化的发育壮大,激发着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为文化发展繁荣提

供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重视群众文化建设,从而使文化发展立足于人民文化创造的基点上,坚守在代表人民文化利益的方向上,表现在群众文化的主体作用上,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至为重要。

(二)

今天,对群众文化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理解和狭隘认识。主要表现:只重专业艺术,轻视群众文化的思想还相当普遍地存在,认为抓文化工作就是抓专业创作,看成果就是看评奖,群众文化充其量是敲边鼓、跑龙套、当陪衬,对于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的辩证关系,对群众文化的基础性、根本性地位还缺乏深刻理解;只看到群众文化在内涵、规范和技法上的业余、通俗,而低估群众文化深层次思想艺术价值的偏见仍然存在。

事实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越来越强烈,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已经更多地从单方面接受文化转变为主动参与和创造文化,热情表达着自己的文化主张。还有些人由于缺少对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的准确把握,不了解当下群众文化呈现的新气象、新特征,对群众文化的印象还停留在形式单一落后、少数人唱唱戏、跳跳舞的层面上。实际上,群众文化形式因为时代和科技进步而变化显著,自主创造、张扬自我的手法更加千姿百态,参与人群更加广泛和普遍,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新通信工具使群众文化和先进的传播途径、时尚的娱乐方式结合,为群众文化开辟着新的广阔空间,群众文化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诸多陈旧观念和文化偏见,导致一些文化管理部门对群众文化重视关注不足,投入支持不够,缺乏精心规划部署和优先资源调配。一些专业文化工作者对群众文化热情不足,在理论上缺少认真研究。在文化工作中忽视群众文化,就会严重削弱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和深厚根基,影响党领导文化工作的主动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尊重人民的文化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出发,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对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树立以群众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建设新理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涵养万千、内容宏大、目标高远。其发展立脚点,从根本上说,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立场。坚持这个立脚点,就能正确认识文化长远发展和全面繁荣的主体力量、发展根基和活力源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和正确的文化政绩观,把文化建设的根基牢牢扎在群众文化建设之中,在群众文化的高度发展和长足进步中,

体现文化创造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体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要在理论上对群众文化进行新的阐释,在内涵、作用、目标、动力上赋予新的内容,深刻理解群众文化对于人民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殊意义。

群众文化有自发性特点,但是它的壮大和提高,离不开政策资源的倾力支持,离不开专业文化的精心打磨,离不开全社会良好的文化氛围。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把群众文化摆在文化工作的重要位置,把目光投向基层,投向群众,把宝贵的资源用于为群众服务,把重要精力用于发展群众文化,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不遗余力地推动群众文化登上大剧场、大舞台、走进主流媒体、进入新的传播渠道,让群众文化在高水平、高质量的展示平台上亮相生辉。要让那些甘为群众文化沐雨栉风、默默奉献的基层文化干部、专业文艺工作者和民间文化人才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要深入总结群众文化活动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优秀成果,积极推广艺术性、时代性和广泛性更强的新活动载体和文化样式,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群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是群众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进一步推动文艺院团和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生活和群众需要,创作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优秀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素养和鉴赏水平。

群众文化的日益兴盛表达了我们的文化追求,群众文化的日益兴盛,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力量所在、标志所在、希望所在。

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几点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几点思考

据了解,“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五个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20xx年以来,五个部门连续3年组织开展向边疆地区赠送绿色电脑活动,旨在借助网络平台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积极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努力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条件,有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所配送电脑主流时尚,硬件一流,性能稳定,质量可靠,运行快捷,同时为方便未成年人上网,还安装了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赢得了基层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绿色电脑”对提高河口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条件,强化“科学发展观进边寨活动”,及时传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速“桥头堡建设·口岸形象靓化工程”步伐,促进河口稳定繁荣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河口县受赠的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代表表示:一定深怀感恩之情,恪守尽职之责,切实组织实施好这一“民心工程”,及时将这批电脑送达基层,并认真督促受赠单位爱护好、保管好、使用好“绿色电脑”,真正把这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办好、好事做实,使之充分发挥最大效用。同时,以“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基层文化活动形式、载体和内容。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文化活动,正确引导基层干部、群众、青少年用好、用活“绿色电脑”,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使其成为传播科学文化、引领文明风尚,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加快推进河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建设“绿色河口、人文河口、魅力河口、和谐河口”做出积极的贡献。(记者 林燕)

随着该镇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加快,管理水平的提高,基层群众在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活中得到了“实惠”,不再“猫冬”。近年来,大寺镇以文化体育阵地建设为抓手,积极协调镇、村和上级部门领导,不断加大文化体育设施经费投入力度,努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力求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占领城乡阵地。通过政府牵头、部门扶持、群众参与的方式,推动了全镇特色文化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化蒸蒸日上。截止目前,全镇已建成大任庄、倪黄庄等大型文体活动中心7个,图书室7个, 室内活动室17个,室外文体活动阵地19个。今年在原有基础上,镇文化站与区文化局协调增加农家书屋9个,并为11个村配备了30余万元的乐器,真正做到让群众娱乐有去处、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同时还出台了长效机制,加强对镇域内文体设施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设施完好率达到100%。该镇自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活动以来,镇文化广电中心为老百姓们送去了精彩的“电影大餐”,全镇越来越多的农民们享受到了独特的文化大餐——数字电影,让村民们过足了电影瘾,真正享受到了免费的精神文化大餐。此外,大寺镇聘请了区体育局老师为该镇30余名体育锻炼的健身骨干进行专业培训,以此壮大体育指导员队伍,通过体育指导员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同时,该镇为改善民计民生,正在加紧建设全市街镇级规模最大的文化活动中心——大寺镇文化中心,建成后将填补大寺镇没有室内公共文化活动、运动健身综合场所的空白,对完善镇区综合配套功能,提高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寺镇的繁荣与美丽,离不开高楼霓虹的装点,离不开鲜花绿树的衬托,更离不开文化的熏陶与渲染。如今在这里,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城乡管理日趋完善,新农村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气息日渐浓厚,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分享着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农村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文化“软实力”真正成为了群众的惠民工程、成为百姓幸福的“加油站”。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必然引起市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的深刻变化。那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给市民带来什么呢?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给市民带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

20xx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它为我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弄清“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指明了方向。

应当看到,我市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的主流是好的。近几年来扬州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如陈巧云、徐兆华、刘应启、陈先岩、吴杰、鲍红艳、宝应“二妹子”模范民兵班等,都为我们树立了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但是,由于我们生活在经济成分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现实社会,人们理想信念的迷茫、思想观念的滞后、公德意识的缺乏、关爱之心的缺失、法制观念的淡薄,都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明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美丑、不知荣辱现象的产生。突出表现在:一是法治与秩序意识不强。“违章搭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行人闯红灯、随便穿马路”等现象普遍存在,“盗窃和破坏公物”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卫生与环境意识不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绿化”、“乱涂乱画牛皮癣”等不文明行为,已成为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公益与关爱意识不强。遇到诸如抗灾救助、无偿献血之类需要付出实质性奉献的时候,某些市民的公德意识就会大打折扣。四是诚实与守信意识不强。部分商家诚信状况不佳,少数市民在交往中缺乏言而有信。五是公共服务意识不强。市民对政府一些部门办事效率低和某些窗口行业服务态度差的意见还比较多。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让美德唤醒良知,让文明带来和谐,让诚信滋润快乐,让友谊营造温馨,让亲善产生幸福,就能够从根本上引导广大市民“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知荣辱”,从而逐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给市民带来言行的规范

扬州市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反映着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程度。市文明办提出的市民“十不”行为规范要求,不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说粗话脏话;不违反交通规则;不乱停乱堆乱放;不乱建乱搭;不损坏公共设施;不破坏绿化;不妨碍公共秩序;不乱贴乱画;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等,都是市民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存在着公德意识低、文明意识差的现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闯红灯、损坏公物、麻将扰民等陋习还较严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文明知识,做文明市民,从文明行路、文明骑车、文明乘车、文明驾驶、文明停车,到文明游览公园、文明参观展览、文明阅览图书、文明观看演出、文明观看比赛,再到文明使用手机、文明上网、文明互助、遵守公共场所公德、爱护城市公共设施等等,着力增强公德意识和文明意识,必将有利于规范市民的言行。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给市民带来素质的提升

市民素质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十分注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十分注重以人为本,不仅对市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促进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全面发展设立了新的标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坚持创建为了市民、创建依靠市民、创建惠及市民、创建提升市民。

第一,提升市民的道德水准。扬州是文化之城、礼仪之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升,扬州人更应该成为“文明优雅”的典范。在这里,优雅是一种道德追求。一个优雅的人,必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那种自由散漫、不守规则的性格,那种乱闯红灯、乱穿马路的行为,与优雅的市民精神相去甚远。优雅是一种人生态度。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优雅,来源于多年的学习积累;一个人在工作上的优雅,来源于持续的爱岗敬业。很难想象,一个对人生不积极、对工作不敬业的人,竟能够成为一个优雅的人。优雅是一种生活方式。真正优雅的人,虽然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人生经历,但在待人接物上,都十分讲究文化礼仪,让人可亲可近,使人如沐春风。

第二,提升市民的博爱精神。通过广泛开展各类慈善救济和社会救助活动,启发市民的博爱之心,使每一个市民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同事、爱社会、爱家乡,关爱弱势群体,关爱一切需要帮助的人。要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懂得感激,心怀感恩,让扬州成为一座处处沐浴着友善的博爱之城。

第三,提升市民的奉献境界。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引导市民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社区服务、大型社会活动和应急救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像徐兆华那样,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奉献境界。

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给市民带来“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激情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实质是让城市更文明、生活更美好。其出发点是为了市民,其落脚点也是为了市民。这就必然焕发广大市民“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激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

后,各区、各部门和全体市民迅速行动起来,咬定目标,扎实苦干,务实奋进,积极做好今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确保我市20xx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其热情之高、行动之快、措施之实、力度之大,不正表明广大市民对“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激情吗?不正表明广大市民对扬州这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吗?实践雄辩地证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是主体。只有广大市民重视了、关注了、参与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吴建华 作者系扬州市社科联副主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