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老人日间照料申报

黑籽儿社会服务中心

20XX年2月

促进和谐 与时俱进

老年人服务项目策划书

自黑籽儿来到新乐以来,在开展以“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队伍、丰富文化生活等为手段,全面提高黑籽儿服务整体工作水平,大力倡导人性化、亲情化、家庭化的服务理念,做到亲情服务打造和谐休养员环境,为老人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园。老人服务策划具体如下:

服务宗旨:维护老人老年尊严

服务内容: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教、 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服务理念:人性化、亲情化、家庭化

服务类项:

一、医疗保健类: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

二、法律维权类: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调解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烟等合法权利等服务。

三、文化教育类:提供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

四、体育健身类: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五、文艺娱乐类:提供舞蹈排演、歌唱比赛、棋、戏曲等娱乐服务。

六、生活照料类:为老年人提供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

七、志愿服务类: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服务。

项目背景

我国目前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养老的人口在激增。我国目前老年人照顾的现实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社会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既不愿意到社区养老机构,也不愿拖累子女的半失能老人就必须独自照顾自己,生活的极其不方便让他们只能待在家里,与社区服务隔绝。为了更好地为这些老人服务,作为人们日常居住于生活的“社区”,不可避免的成为辅助社会、支援家庭的中间环节,“邻里帮扶和社区日间照顾”也日渐成为可发展的新型养老模式。而我们这个组织旨在帮助这些半失能老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日间照顾服务,通过邻里协助网络和志愿者联系网络为他们建立一个社会支援网络。

思想理论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失能老人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老人,他们需要我们的照料,以确保其基本的安全的需要,日间照顾主要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满足老人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2、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大多数人到老年时都能保持原来的状态,但埃里克森认为,人还有一种危机要克服。过去的岁月和经历,走向死亡的必然性,使老年人要么达到一种自我整合,要么产生失望感。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的人,将以一种完善感走完最后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写到:“人对唯一的一次生命,是将它作为不得不是这个样子而接受的,是将它作为必然的、不允许有其他替代物而接受的,是以人的生活是人自己的责任这样一个事实而接受的。”不能形成这种良好整合的人会落入失望的境地。他们认识到现在时间是太少了,年轻人拥有的选择和机会,他们都没有了,一生已经过去,他们希望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生活一遍,这样的人常常通过对他人的厌恶和轻蔑来表达他们的失望。通过日间照料让老人们可享受“白天入托接受照顾,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3、社区照顾是通过运用社区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尽量做到使需要照顾的老人能够继续留在社区或他们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下维持独立的生活,而同时又能获得必要的照顾,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

4、符号互动理论:此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与他有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换句话说,人们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的。一旦他人把我们归入自我概念,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根据他人划分对自己作出反应,从而形成自我概念。日间照顾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对老年人的关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摒弃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无用的价值观念。

5、生态观理论,强调整合服务对象个人、家庭、朋友、邻居以及整个社区的资源,从而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社区中老年人的数量迅速上升,其中半失能老年人占了几乎三分之一的部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老人不愿被送去养老机构,居家养老几乎成了90%老人的首选,而半失能长者的需求也主要就是三大块:基本物质保障、医疗救助、寂寞排解,社区日间照顾可以是满足半失能长者需求,同时减轻家庭负担的好方法。

因为目前经费短缺、条件有限;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加上为老服务的民间组织缺乏,因此我们只能先考虑最困难的群体,以社区中的半失能长者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社区日间照顾,同时构建邻里帮扶机制,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的有机结合,构筑邻里相扶、守望相助的温馨社区。当然,在我们的组织发展起来后,我们不仅要建立完备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而且要让我们的服务覆盖到社区所有的半失能老人。

项目计划

(一)初期

1、开展专题调研,了解社区状况。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该社区中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基本需要和实际需求。

2、进行科学分类,着重分析半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把关于半失能老人的状况整理分类,制定组织能够提供服务的老人名单,找出这些老人的实际需求,并且根据老人不同的实际需求,把老人进行分类,建立服务档案。

3、建立工作关系,奠定服务基础。通过上门进行访谈或者社区居委会的介绍,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了解,掌握其实际情况,并与之建立基本的工作关系,建立服务基础。

4、走访服务对象邻居,了解邻里情况。通过走访服务对象的邻居,了解他们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和谐的可以加强他们之间的来往,邻里关系一般的可以鼓励他们之间的来往,争取为服务对象建立更为有利的邻舍协助网络。

5、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络体系,制定志愿者服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的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活动。使志愿者的价值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中期

1、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在社区中进行黑板报、海报、讲座宣传,让社区中的居民了解该组织的宗旨、服务内容以及相关的其他内容,推广先进助老服务理念和专业工作方法积极争取社区居民的支持。

2、开展专业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依据项目实施具体计划,开展专项服务,并对老人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之前的工作情况,身体状况等做好详细的记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满足半失能长者需求,同时减轻家庭负担,充实和完善已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3、做好志愿者招募工作,并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通过宣传,尽可能多的招募志愿者,并且了解他们的专业技能,对于没有专业技能的,则培养他们的基本老年服务技能。然后将这些志愿者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系统的分类,对他们加以系统的培训后,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以便接下来对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4、组织开展邻里协助和志愿服务。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邻居在工作者的统一安排下,有安排的为老人提供服务。初期,由工作者带领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邻居到服务对象的家里为老人提供服务,熟悉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到志愿者足够熟悉服务对象时,工作者可以再次进行工作安排。对于不能很好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可以另行对该志愿者安排其他的工作。

5、利用社区的短信平台,定期向老人的家人通告老人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跟弱势长者子女发起一个倡议:“周末不加班,回家看爸妈”。让独居老人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支持。

(三)后期

1、组织志愿者开展评估、分享。在每个阶段,工作者都要与志愿者、服务对象的邻居进行交流分享,及时了解当前老人的需求,并对当前的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在最后活动结束时,进行总体总结。

2、对我们的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开展评估。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沟通了解老人对提供的服务的感受和意见,并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让服务对象享受更完善的服务。

3、对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评估。在社区工作人员内部进行讨论,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并做出相应的记录,在服务结束时,也要进行相应的工作总结。

附具体实施内容

第一阶段(X年X月—X年X月):

(一)阶段目标——“长者之家”能够发挥其作为失能长者的日间活动室的作用;确定受益群体,并制作完备的护老者信息材料。

(二)人员安排——这部分工作可以由包片走访的社工、大学生志愿者、楼幢长和居民积极分子共同完成。

(三)“长者之家”的场地设置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尤其是失能长者的活动便利方面,因此要选择一楼。可设置康复室、文体室、读书室、聊天室、休息室等;同时要有一名专职工作者,负责居老者之家的日常卫生和基本服务;另外每天至少要有2名志愿者提供服务。

(四)通过外展工作,对社区内的失能长者(包括独居、残疾、身体不便的高龄老人)进行走访,并对老人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之前的工作情况,身体状况等做好详细的记录,为每个长者建档,并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归类整理。

(五)这段时间开展社区活动时就可以对居民宣传我们的策划,并对部分有意愿参与的居民进行登记和备案。便于我们日后征集志愿者。

第二阶段(X年X月—X年X月):成立 “长者志愿服务队”。

(一)阶段目标——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并且有系统的培训工作。

(二)人员安排——志愿者的培训主要由专业机构的专家提供支持,居民志愿者的招募主要由包片社工负责,学生志愿者由活动负责人联系。

(三)召开“长者之家启动仪式暨志愿者招募动员大会”,志愿者的来源可充分考虑刚刚退休下来的低龄老人和高校学生(可以和高校社工系合作,低年级学生定期服务)。

(四)要充分调动其他社会资源,包括学生志愿者以及社区内养老院等其他专业为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的支持。(关于专业的为老服务组织,我们需要区民政局给我们提供援助。)

(五)制作护老培训教材,对志愿者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增强护老者照顾老人的知识和技巧。我们可根据前期制作的“护老者资源阁”的信息,对弱势长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都要好好把握,同时不同的对象也要有侧重点。

第三阶段(X年X月—X年X月):开启“爱心敲门我和你。”

(一)阶段目标——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结对帮扶,对外联系合作单位和个人,为下一步开展服务做准备。

(二)人员安排——联系合作单位由项目负责人、社区主任、居委会主任负责。

(三)“一扇门,隔着两家人;敲开门,让我陪伴你。”我们根据志愿者和弱势长者的基本情况,按照优势、就近、自愿原则建立邻里互助组和护老服务组。邻里互助组由社区志愿者组成,护老服务组由高校学生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成员组成。

(四)与社区内的家政服务公司、专门为老人提供订餐服务的饭店等建立合作关系,招募工作人员,这个重点考虑社区内的失业人员。同时还要积极培育社区内的草根组织,包括为弱势老人提供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居民自助团体。

第四阶段(X年X月—X年X月):开展社区服务。

(一)阶段目标——社区能够发挥协调者的角色,为服务对象提供多种为老服务;社区形成较为完备的助老服务体系。

(二)人员安排——包片社工、志愿者、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完成。

(三)建立长者支援网络。联合弱势长者的家人、身边的同辈群体、主治医生等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人群。

(四)开展为老服务。

1、可以聘请专人为部分有出行困难的弱势长者采购生活日用品,包括交水电费、订牛奶、取报纸等。

2、考虑到很多老人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因此社区可作为一个中介桥梁,与专业的家政公司开展合作,同时社区的劳动保障协理员也能提供信息,为老人推荐合适的家政人员。

3、大学生志愿者与老人结对,每周至少一次上门与老人聊天读报、打扫卫生,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

4、与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定期为老人做免费的身体检查、健康咨询、药物指导,同时还可以辅助老人做基本的医疗康复。

5、考虑到大多数老人行动不便,理发就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可以征集志愿者上门为老人理发,也可以去市场上请专人来理发。

6、有条件时,可以开展“银色餐桌”有偿服务,接受老人的订餐,并送上门。

7、为老人定期开办健康讲座,可集体观看万家灯火的食疗养生,同时还可以教大家一些防治慢性病的健身操。

(五)利用社区的短信平台,定期向老人的家人通告老人的情况,同

时还可以跟弱势长者子女发起一个倡议:“周末不加班,回家陪爸妈”。让独居老人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支持。

(六)“共聚好时光”——每周五为老人(失能长者和老年志愿者)播放温馨电影(对于行动不便的失能长者,可以在家中为他播放),温暖亲情的,亲子互动的,让大家在美好的影像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每服务站建设投资预算

 黑籽儿社会服务中心

20XX年1月28日

 

第二篇:老年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石杨二社区老人

小组名称:快乐小组

理念

通过在石杨二社区观察后,发现在社区里居住的老人们,有一部分虽然有子女在身边陪伴照顾,但子女们也在为了生活到处奔波劳累,可能很容易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或者是老年人情感上的需要。也有很多老人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老人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了一辈子的艰辛,在老年的时候却不能和子女们在一起,是十分让人伤心的事情。有的老人不但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还丧失了自己的配偶,他们一直都是一个人呆在空空的屋子里,自己内心的情感找不到对象倾诉,使得老人们平时的生活更是很寂寞,孤单。

通过这次的小组活动,让老人们了解到他们寂寞孤单的生活可以过得不一样,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自己生活得很充实很快乐,并且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和帮助他们。

理论构架

在社会学中,我们将人生分为几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虽然老年期处于最后的一个阶段,但是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老人的离开了工作的岗位,每天在家休息,无事可做,在加上这个时候处于收缩期,家中的孩子不是除外读书,就是已经成家,居住在外。家中只有两位老人,又恢复到了建立期的那种情况,因此很多的老人都会觉得很失意。没有了生活的重心,好像因此失去了价值一样。

而像已经居住在了福利院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已经丧偶,并且子女工作十分忙,自己照顾自己也已经成了困难了的时候。每个月可能会由子女寄来一定的钱,以供老人的生活保障,可是老人们需要的除了金钱以外,更多的是家人的陪伴,因此就需要我们的配合。

在小组内,多需要治疗的法,增加沟通训练,还要准确的观察,与外界的刺激,使得组员在这次小组活动中得到一定的精神上的满足。并且正面的鼓励和回馈,让组员们真正从内心感到快乐。

在工作员的角色扮演下,示范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供组员观察的模型,然后引导组员模仿,学习表达情绪的方式。组员之间的相互模仿,相互观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对生活的信心,增加生活的乐趣,每天都快乐的生活。

目的及目标

目标:改善老人们独自呆在家中孤单的感受,让他们也参加一系列的活动,使得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快乐,欣慰。

目的:

1、让组员们在活动期间感受到快乐,开心,丢掉寂寞。

2、使得组员们知道社区和各界人们都在关心在意他们。

3、在活动中,组员们之间相互沟通了解,让他们在其他的时间内也可以沟通交流。

服务对象

1、资格:居住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附近的部分老人

2、特点:希望改善老人们现有的单调的生活,为他们的生活增加色彩,添加乐趣

小组特征

1、性质:沟通交流小组

2、节数:六节

3、日期:20##年5月19日至6月16日

4、时间:每周四下午14:00—15:00

5、地点:石杨二社区居委会会议室(地点可能因活动性质而改变)

6、人数:十人

招募方法

1、社区居委会的群众动员。

2、由小组工作人员到社区内进行宣传。

3、由工作员亲自到社区老人家中邀请老人参加。

每节活动计划

第 一 节 :活 动 内 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4月11日9:00至10:10

第 二 节活 动 内 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4月18日9:00至10:10

第 三 节活 动 安 排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4月25日9:00至10:10

第 四 节活 动 安 排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5月2日9:00至10:10

第 五 节活 动 安 排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5月9日9:00至10:10

第 六 节活 动 安 排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5月16日9:00至10:10

所需资源:1、人手:工作员两名

义工:五名(邀请长沙民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配合工作员开展小组活动,主要在活动中协助老年人完成活动,和老人们一起娱乐,达到所需的效果)

2、财政预算

3、物资

工作日程

应变计划

评估方法

1、在小组前面谈及小组最后一节时,义工将被安排完成同一份问卷比较它们在参加小组前后的变化情况。

2、在小组的最后一节,分享内容及意见。

3、透过与组员的倾谈来知道他们对小组的感受及意见。

参考书目

何洁云,《社会工作实践——小组工作》,香港,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出版。

刘梦,《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