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新课改工作总结

农村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陇西县首阳初中

从20xx年秋季开始,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新课程改革理念, 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作为实验学校之一,我校积极投身于实验工作,积极进行探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突出“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化教研教改和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20xx年共有230名学生考入高中,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47.6%。 600分以上学生80人,52名学生考入陇西一中。学校中考综合排名在全县49所中学中位居9名,在全县大校中,仅次与陇西一中、文峰中学,陇西三中和南安中学之后。在二类区20所学校中位居第3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合格毕业生。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各种专门小组,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发动,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舆论支持。

二、以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为标准,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花大气力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坚持每周四晚自习后两小时的集中学习,同时抓住各种培训学习机会,派各专业教师分别到省市及周边县乡多次学习听课,累计达600多人次,先后去了陇西三中,会川中学,文峰中学,临洮中学,兰州十六中,兰州四中等学校取经学习。用新理念,新方法实践课堂。

三、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力度,确保课程改革工作扎有序实地进行。

每学期定期召开2次学生代表民主座谈会和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每学年都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工作,中心是“提高九年级,巩固八年级,转变七年级”。每个年级都有领导专人负责管理,领导亲自抓,经常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加大检查力度,学校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四、进一步加大了教改教研,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应有的科研保障。由于思想重视,措施到位,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了转变,部分教师的优质课评选取得好成绩,公开课、展示课得到好评与肯定。

校本教研的实质是立足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行动,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发展。我校处于首阳古镇,人杰地灵,教师年轻,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很大,接受新信息快,学校根据这一优势,在每个办公室、处配备了办公电脑,接通互联网。加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模式三在我校的运用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已有用30多篇论文在省地级以上刊物发表,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涌现出市级优秀班主任马雄鑫和市级优秀教师徐彦明。

走“树名师”的发展道路,做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近几年,学校不断培养和推出教学新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富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了做好“名师工程”工作,学校在经费上给

于保障,政治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在教师中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鼓励教师在岗进修学习,到目前为止先后有40位教师通过了本科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有8名教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涌现出了市青年教学能手二名,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各一名。有30多名教师在学校内成长为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同时,教研上喜结硕果,一篇论文获省级一等奖,两篇获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4篇。20xx年,李彦明的课案获全省劳动课案三等奖。在20xx年x月全省新课程改革优质课评比中,杨想军老师的一节化学获省级三等奖;有市级优质课两节。2名学生获全国化学竞赛省级二等奖。1名学生获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参与人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如:新课程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学科知识不够系统;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检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选修课开设较难把握;任课教师水平与新课改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想办法解决。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改革的各项任务,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岗位职责意识”和“创名校意识”,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成长的向导,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当务之急。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通过学习,转变传统的教

育思想和观念,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端正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对新课程改革统一达成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是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最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为目标,它能逐步缩小我们的中学教育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即对我们提出了挑战,也是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为教学打造了一把尺子,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新人才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在各科的教学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过深钻细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将标准的各项要求贯穿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将新课改的教学环节搞扎实。

越是进行课程改革,对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就越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关于常规教学的各项要求,务实于常规教学的规范化,教学质量的目标化,学生反馈的直接化,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把关定向作用,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年轻教师的勤奋好学作用,开展“互听”、“互评”、“互帮”、“互带”活动,真正发挥出集体备课的整体优势,发挥出学科大教研组的学科优势,严、细、实、恒地落实备、教、批、辅、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做到认真准备每一个教案,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热情辅导每一位学生,仔细批改每一本作业,科学讲评每一份试卷,将各个教学环节搞扎实,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制度管理,发挥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教学团体,

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体和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研究团体等三个团体的管理作用,保证课改工作有序地进行,通过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为课程改革提供科研保障。

新课程对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大力推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作用,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以课题研究为带动,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目的的研究制度,整合研究力量,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学科教研员的作用,共同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编写适合我校广大教师和学生实际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关注中考,加强对xx年中考模式的研究,树立“与高考命题人员同步思维”的超前意识,广泛搜集xx年中考的有关信息,用获得的高考信息和对高考的研究成果指导平时的教学;及时推广校本教研中的成功经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为抓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敬业爱生、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及获得专业指导的基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四)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这一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中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意义,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在教学观念上,由统一规格教育向

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教学程式上,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在教学活动上,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在师生关系上,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在教学结构上,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四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问思为主轴),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强化教师备学生意识,注重学情分析,突出教学实效,降低教学难点起点,狠抓基础和规范化训练,真正做到大容量、低起点、快节奏、高效率。更加深入进行探索和实践学案导学法,通过提高学案的编辑数量和质量,使学案这一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良好形式,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案导学法。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更加充分地利用我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电教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应有的作用。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改变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既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有上级各部门和学校的正确领导,有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扎实工作,相信我们一定会今后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也相信我们一定会通过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农村初中新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从20xx年秋季开始,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新课程改革理念, 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作为实验学校之一,我校积极投身于实验工作,积极进行探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突出“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化教研教改和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各种专门小组,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发动,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舆论支持。

二、以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为标准,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花大气力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坚持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的集中学习,同时抓住各种培训学习机会,派各专业教师分别到省市及周边县乡多次学习听课,取经学习。用新理念,新方法实践课堂。

三、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力度,确保课程改革工作扎有序实地进行。

每学期定期召开2次学生代表民主座谈会和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每学年都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工作,中心是“提高九年级,巩固八年级,转变七年级”。每个年级都有领导专人负责管理,领导亲自抓,经常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加大检查

力度,学校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四、进一步加大了教改教研,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应有的科研保障。由于思想重视,措施到位,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了转变,部分教师的优质课评选取得好成绩,公开课、展示课得到好评与肯定。

校本教研的实质是立足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行动,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发展。我校处于威宁县乡下,人杰地灵,教师年轻,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很大,接受新信息快,学校根据这一优势,在每个办公室、处配备了办公电脑,接通互联网。加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模式三在我校的运用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已有用10多篇论文在省地级以上刊物发表,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涌现出市级骨干教师马舒和市级优秀教师耿福军。

走“树名师”的发展道路,做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近几年,学校不断培养和推出教学新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富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了做好“名师工程”工作,学校在经费上给于保障,政治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在教师中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鼓励教师在岗进修学习,到目前为止先后有12位教师通过了本科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有多名教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涌现出了青年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各一名。有30多名教师在学校内成长为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同时,教研上喜结硕果。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参与人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如:新课程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学科知识不够系统;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检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选修课开设较难把握;任课教师水平与新课改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想办法解决。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改革的各项任务,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岗位职责意识”和“创名校意识”,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成长的向导,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当务之急。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通过学习,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端正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对新课程改革统一达成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是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最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为目标,它能逐步缩小我们的中学教育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即对我们提出了挑战,也是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为教学打造了一把尺子,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新人才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在各科的教学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过深钻细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将标准的各项要求贯穿到平

时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将新课改的教学环节搞扎实。

越是进行课程改革,对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就越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关于常规教学的各项要求,务实于常规教学的规范化,教学质量的目标化,学生反馈的直接化,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把关定向作用,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年轻教师的勤奋好学作用,开展“互听”、“互评”、“互帮”、“互带”活动,真正发挥出集体备课的整体优势,发挥出学科大教研组的学科优势,严、细、实、恒地落实备、教、批、辅、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做到认真准备每一个教案,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热情辅导每一位学生,仔细批改每一本作业,科学讲评每一份试卷,将各个教学环节搞扎实,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制度管理,发挥以教务处为核心的教学团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体和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研究团体等三个团体的管理作用,保证课改工作有序地进行,通过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为课程改革提供科研保障。

新课程对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大力推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作用,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以课题研究为带动,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目的的研究制度,整合研究力量,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学科教研员的作用,共同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编写适合我校广大教师和学生实际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关注中考,加

强对xx年中考模式的研究,树立“与高考命题人员同步思维”的超前意识,广泛搜集xx年中考的有关信息,用获得的高考信息和对高考的研究成果指导平时的教学;及时推广校本教研中的成功经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为抓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敬业爱生、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及获得专业指导的基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四)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这一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中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意义,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在教学观念上,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教学程式上,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在教学活动上,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在师生关系上,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在教学结构上,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四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问思为主轴),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强化教师备学生意识,注重学情分析,突出教学实效,降低教学难点起点,狠抓基础和规范化训练,真正做到大容量、低起点、快节奏、高效率。更加深入进行探索和实践学案导学法,通过提高学案的编辑数量和质量,使学案这一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良好形式,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案导学法。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更加充分地利用我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电教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应有的作用。

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改变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既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有上级各部门和学校的正确领导,有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扎实工作,相信我们一定会今后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也相信我们一定会通过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个旧二中初中课改工作总结

(20xx年x月——20xx年x月)

去年x月,在市教育局、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在总结初中一期课改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初中年级继续实施教学课改工作。回顾一年多的课改实验工作,我们立足校本培训,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课改实验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较以前更为浓厚了,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为了使今后的课改之路走得更好,我们对前期的课改工作做一个阶段小结。

1、早做打算,在转变教师教学教育观念这个关键问题上,早下功夫。课改工作头绪较多,我们首先明确观念,学习课改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工作才会有方向,组织或自学课改理论,如《现代教育思想精髓》、《走进研究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的学习,给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关注课改,向往课改。

2、提高认识,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

有了课改理念、课改认识,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一个指导性的机构,这就是“课改领导小组”。为带领教师走进新课程,保证课改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组建了由教研组长、教科室成员、骨干教师组成的课改指导小组,研究课改问题,确定课改方向,部署课改工作,加强课改管理。

制定课改计划,完善课改管理机制。认真贯彻上级课改精神,制定《初中年级课改实施方案》,并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认真贯彻落实。

结合课改实践,撰写课改论文;用课改理念指导课改实践,在课改中升华课必理念。教师们结合课改实践写了数十篇教学论文,白绍福老师写了《浅谈数学中几何推量的教学》、陈凝老师写了《初中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诵和背诵》、付永梅写了《九年级英语复习浅谈》、金国明老师写了《初中化学课本知识质疑》、李劲松写了《新课改下教师的四个转位》,等等。这些论文是从课改实践而来,因而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对后期的课改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学校教师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时将这些论文结集成册,编为第43期培训工程《简报》。

4、为把课改工作做得更为扎实有效,学校引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到上海、成都、宣威等地考察学习,组织学校干部到上海建平中学培训学习,学习结束回校组织教师再培训。建塑“建平模式”,组织教师到开远、建水、石屏、泸西及个旧进行“建平模式”分类别分科目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对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从感性认识到理信认识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5、结合课改,教师们积极开设分科目分系列的“校本课程”。“建平模式”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国家课程为精品华华就是加强为课改提供保障。开设专门的课改书架、课改教育教学期刊专架,课改音像专架等,为教师集体订阅《走进新课程》等课改书籍。学校在明年即将搬迁新校,旧校压缩投资的情况下,仍然为每个办公室接入了宽带网,以此方便教师获取课改网络资源。

二、加强学习,注重校本培训与研究

师资培训问题,是搞好课改的关键,为适应课改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开展了多元化的校本培训与研究。

1、举办专题讲座,每个月末的周五下午或晚上,学校组织新课改的大型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刘校长做了“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的报告,业务校长谈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随想”、“让我们在教学反思中成长”等课改体会,骨干教师陈述平、赵建英、等介绍了参与课改的经验。邀请实验小学山东省特级教师——徐瑞芳老师来我校做《让个性在体验中张扬》的报告,指导我校的作文教学。

2、教研活动是新课改成功的有力保证,通过教研,教师之间才能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集思广益,全面提高。因此,要加强对教研组学习与研究的领导,从新学期开始我们把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安排特意出现在每周学校总的工作安排表上,并采取领导包组、检查活动内容等措施,纠正了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倾向。教师们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和参与,教学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和更新,他们摒弃了陈腐的观念,形成了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科观。

3、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教学反思。

有研究显示,无论是在学习风气浓厚还是较差的学校,教师新的教学观念的来源占第一位的都是从其他教师那里学来的。我们认为校本培训不能空对空,应将理论学习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让培训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在进入课改实验3个多月后,我们发现,新的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师的个人教学观念,要贯彻在课堂上的每个环节,确实需要一个过程,要缩短这个过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具体的教学课例分析。我们利用周四的例会时间,选取了新课程理念体现较好的教师出示一节课,以这节课为载体,组织全体教师共同来评议。哪些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哪些地方还是老做法?这样的课例分析深受教师们欢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触动最大。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第一阶段共派出140人次参加省、市、县的课改培训和听观摩课,其中省级26人次,青岛市级50人次,胶州级64人次。每次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来后都要写出详细的学习体会,按阶段编辑成集,放在教师阅览室交流切磋,发挥培训的辐射作用,达到资源共享。

5、基本功的培训。

a 去年寒假,学校给全校教师和学生布置了同一份作业,硬笔书法练习。教师是《课堂之美----从一手好字开始》,学生是《学生之美----从一手好字开始》

b 地理教师和英语教师进行了板画、简笔画的练习。

c 学做高考题。

三、突出重点,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课改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我们全校工作的重点、焦点。要求不仅仅是初一教师,初二、初三教师也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活动异彩纷呈。上学期举行的一系列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有:骨干教师学期初的“示范课”;参加课改实验的初一级部每位教师出示了“课改公开课”,新调入的教师出示了“研究课”。从今年x月份开始,又开始了较高层次的“课改公开课”,现在这一活动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中。对出课的教师有三个要求:必须上交精品教案;必须试讲,要求各备课组参与指导;必须主动邀请指导小组听课。这些课改公开课成了大家共同商讨新课堂、新理念、研究新教法

的一个载体,不仅出课的老师课堂教学行为得到一次洗礼性的改进,在设计课、听课、评课过程中,全组的老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我校课改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深入到课堂中,跟踪研究。刘校长新校基建工作很忙,但校内的课改公开课,他总是要抽时间听课、评课。

2、在课堂上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多组织探究、合作、体验式的学习活动,老师们在课改中有很多体会、感悟:

课堂设计10要素:①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②让学生在做中学;③让学生学了就用;④让学生互相学习,合作学习;⑤时刻关注学生;⑥开放课堂,尽量与生活相联系;⑦注重过程,注重知识的生成理解;⑧启迪学生思维成为课堂主线;⑨多用归纳法,少用演绎法;⑩让学生快乐学习。

坚持五个“要让”

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

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

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推导出结论,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努力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做到五个“进”字,微笑进课堂,温暖进课堂,趣味进课堂,民主进课堂,激励机制进课堂,

课改课堂“七忌”:忌教师滔滔不绝;忌教师包办;忌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忌让学生仿做;忌教师说上句,让学生接下句;忌课堂讨论不合时宜,不到位,流于形式;忌师生互动远离教学目的。

3、课改搭建促进教师发展的舞台,涌现出一批新骨干、课改先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初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初步尝试教师、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

我们尝试改革以往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原则,进行了教师、学生评价的探索。

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尝试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坚持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号召教师从各方面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期末印制的精美的家长会材料上,“学生足迹”这一栏目占了很大的篇幅,三好、优干、优团、优秀少年、学习优异奖、进步奖、特长奖、各项比赛奖、优秀班级、文明宿舍等,记录了同学们这一学期的努力和收获。总之,多样化的评选标准和奖励政策,使同学们产生了成就感,增强了上进心。学校每学期出一期《家校同心》,都是以学生的大幅生活照作为封面,学生成了我们整个校园的主角。

教师的工作很难以数值来评价,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个人档案夹,把所有体现教师工作成绩、学习状况的材料,装入档案,突出了对教师的过程评价、行为评价、多元评价的新理念。

五、校本课程的初步实施

制定了《实验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上学期编辑了《实验初中学生手册》;

本学期,学校筹备开发《实验初中四会读本》等自编教材;

讲座类的校本课程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拓展类课程,如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正在进行中,计划在假期进行教材编辑工作。

六、课改实施中碰到的困惑

1、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彻底贯彻新课改的指导思想。

2、从近期的听课情况来看,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a 合作性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一是一些讨论问题的设计过去简单,甚至毫无讨论与探索的价值;二是讨论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老师就叫停了。

b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对话”,所以有些学科的老师整节课上实行“满堂问”,虽然课堂上师生互动,但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问答过于平庸,无启发性。

3、很多教师缺乏现代课程观,总认为课程建设是专家的事,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不够。我们要尽快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引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

4、关于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地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需进一步探讨。另外,评价方式的改革需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引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