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写作的5大误区

PS写作的5大误区

来源:寄托天下(DIY留学互助平台)

xx年的时候做TA,很侥幸被分到申请committee打杂,看了很多申请材料。这两年又帮学弟学妹们改ps,有一些心得体会。

我下面总结了一下常见误区,弄了个脱水版:)

1. 对申请领域不了解,PS缺少灵魂

2. 罗列成绩,不推销自己

3,为了与众不同,写出离奇晦涩的ps

4,语言的束缚,有思想有细节但用英语表达不出来

5,不符合申请国家的教育生活

先声明,这些都只是个人想法,未必对所有人所有专业适用,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也可以一起交流。

1.对申请领域不了解,PS缺少灵魂

这个问题我必须写在前面,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你才能在准备所有申请文书的时候,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

其实申请文书的格式没有什么花头,我总结了一下我读到的ps常见写法:

第一段:我是XX学校的本科生/硕士生,我有XX,XX,XX优点,你们学校是我的dream school

第二段:我小时候 家乡被污染/家里人得绝症/我妈是企业家/我爸是工程师所以我对XX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一辈子贡献

第三段:我进了大学刻苦学习,成绩top1,年年得奖励

第四段:我不仅成绩好,我还爱科研。我做了XX,XX科研,得到XX的认可

第五段:我不仅爱科研,我还参加社会活动。我在XX社团当社长,XXXX

第六段:我成绩好,我爱科研,我参加社会活动,我全面发展,你们学校是我的dream school。

熟悉不?大家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ps,看看是不是也是这样,就是全面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牛人??。这样的牛人,一个两个当然是牛的,问题是稍微牛逼一点的教授,每年都要面对上百个这样的牛人,就不仅有审美疲劳了。

然而在这些千篇一律的牛人ps中,总会有人的ps能特别打动人,俘获教授的芳心,这些ps是牛在哪里呢? 就我自己的总结,我觉得能打动人的ps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灵魂! 这个灵魂不在于华丽的语言,不在于奇特的经历,也不在那些排名奖项的堆积,而是你对于申请领域的喜爱和了解!如果这个喜爱还能跟教授match上,那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了。

这里举个例子,我帮人看过一篇应用数学的ps,写他参加的一个又一个数学建模竞赛的经历,语言非常朴实,也没有说什么我GPA多少啊,我排名第一啊,但是很打动人心,因为从里面真的可以看出他对数学建模的热爱。

我觉得他写得很好,其实所有别的申请材料,成绩单、简历都是理性的,有什么、多少分都是明明白白摆在那儿的,而ps是唯一一个可以抒发感情,可以打动人心的东西,我觉得这才是ps独特的意义。

再举一个反例,有一篇生物的ps(我只是帮人看看哈,专业领域我也不懂)。作者开篇写他为什么要读生物,说因为家乡美丽的小河沟被污染了,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要研究生物,治理污染??我觉得这个桥段蛮俗的,生物环境的就是因为家乡污染,学医的就是因为家人得绝症,学工程的就是因为爸爸是工程师??其实后来我读完,发现他想申请的是食品制造方向,那一年正好是三氯氰胺牛奶事件刚爆发的时候,身边就有这么活生生的例子,怎么就不能用起来呢。当然,牛奶事件可能也比较俗,我想说的是一个喜欢这个领域的人,怎么也能找到一些领域的热点话题,研究进展,不至于要把小时候一个不怎么生动的例子又搬出来。当然作为一个本科生,不可能说对某个研究领域有多深的了解,但是一些基本的情况,还是应该在申请文书写作之前,多问多看多了解。

误区2. 罗列成绩,不推销自己

很多人希望往PS里罗列各种奖项各种成绩,常见的句型是“因为我的刻苦努力/认真钻研/聪明好问,所以我大学四年成绩都是前三,还得到了XXX,XXX,XXX奖学金”。这样写,最大的好处,就是省事!!反正奖项,成绩什么的,都是死的,列上去就好了,没什么可改的,可是这样就损失了一个推销自己的机会。PS上的每一项经历,都是为了显示你的与众不同,和出类拔萃。除了那些死的东西,还应该尽量推销自己,而且要用一种看似客观直白的方式暗暗的推销自己。下面我用些例子来说明(为了好写,下面中英文夹杂着写了):

With diligence, I was continuously awarded academic scholarships for four years. Moreover, with Rank 1, I was matriculated by XX for graduate study, and was continuously awarded a Graduate Student Academic Scholarship.

这一段很容易在ps里看到,因为当我把XX系隐去后,你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人申请任何系都可以用这句话。。。实在是ps万能句型之一。但是如果稍稍做些改变,就能比原来出彩

比如,With diligence, 太笼统,到底是怎么diligence的?可以是为了写一篇论文泡了多久图书馆,读了多少书;也可以是为了研究一个社会问题,做了多少调研。其实大学四年肯定有很多这样刻苦的例子,写一个进来就会生动很多

was continuously awarded academic scholarships for four years,这一条实在是白写了!本来是多好的推销自己的机会。首先,你得的奖学金是个什么概念的奖,是奖给学习成绩好的呢,还是奖给有科研精神的同学?作者没说;其次,这个奖给了多少人呢?容不容易得呢?作者也没说;最后连得了四年!这是多大的坚持?总之就是,看不到这个奖项的分量,看不到作者得到它的价值,如果改成,都得到了XX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是颁给成绩优秀,有创造精神的女性学生,是本专业唯一的获奖者,而且是唯一保持四年记录的学生。这样就从品德、成绩夸了自己,而且不露骨,你完全可以说,我只是在陈述这些奖学金的性质,不是在炫耀。而且“女性学生”让这段简历有八卦点,很生动,也符合美国有各式各样奖学金的实情。

with Rank 1, I was matriculated by XX for graduate study, and was continuously awarded a Graduate Student Academic Scholarship.

恩,也是一样问题,尤其是“with Rank 1”?真是太露骨了哇??

同样罗列事实,不推销自己的误区也出现在很多简历里,比如

教育背景

复旦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理学学士

计算机系,绩点:3.5 排名:15

这个写法很清楚,但是,排名15没有写总人数多少人,200人排15当然是牛的,20人排15就是扫尾的。另外也没有抓住机会推销自己,如果改成可能会更好一些:

复旦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理学学士

计算机系,绩点3.5/4.0 排名:15/180 XX研究方向第一名(共9人),具有保送研究生资格

误区3,为了与众不同,写出离奇晦涩的ps

在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别具一格;可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找错了别具一格的方向。这又分三种情况:

第一类人是离奇在结构上。

前面我总结过我见过的ps最常见结构:自我介绍->为什么喜欢这个专业->学习成绩->科研经历->社会活动->对贵校的兴趣和未来计划

大部分人刚开始创作都不屑于用这种常见结构,更倾向于倒叙,或者插叙,或者倒叙插叙一起来。比如我看过的一个申请物理的ps,是这么写的:

第一段: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有一个执着的学生还在实验室做XX实验,实验结果又失败了,此时已是凌晨三点,该学生走出实验室,迎着月光,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

第二段:(在没有任何转折的情况下),该学生就思索出了,人生的意义就是为物理学科做贡献(汗一个先)

第三段:(在没有任何转折的情况下),该学生又开始回忆他的过去,就是高中大学如何优秀那些烂俗的情节

第四段:(再次在没有任何转折的情况下),该学生回忆他做实验有多么牛逼

第五段:此时,天亮了!(汗,思考了一夜)开始点题,对,这个执着的学生就是我,我的梦想是去XX大学读物理,然后实现人生的意义。

我并不是排斥这种倒叙或者插叙方式有问题,但是要用独特的结构,我认为必须要有强大的语言写作做支撑,才能写出那种曲折回环的经历,否者如果语言功力不够,就很容易让读者迷惑。

尤其是想想Prof看每个ps估计只有不到3分钟,有些甚至是瞄一眼,如果让Prof稍稍感到头痛,可能就错失机会。

所以,我个人建议,如果没有强大的写作功底,还是用朴实的结构比较好,毕竟,结构只是形式,需要别具一格的是内容和感情。

第二类人是用隐晦的线索。

这个,其实是最可怕的!

而且我觉得,受长期中文写作教育的影响,这个错误很容易犯。

要知道,每个申请者可能只有三分钟时间,只有三分钟!教授可能就是晃一眼,看看每段的主题句,然后再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关键词,如果有,就继续读下去,没有,就扔在一边。如此晦涩的线索,3分钟内怎么可能看得懂!以我们中国人的英语文笔,更不能教授看完还暗暗赞叹,这人布局的真有心思。就算觉得布局巧妙,那又如何呢?又不是招写手??

我觉得,隐喻、晦涩的东西在ps里都是减分的。

前面那个半夜思考的物理ps也是一样有这问题,半夜走出实验室-》思考一夜-》天亮了,这也是比较晦涩,切不具实际意义的线索。

第三类人则是内容离奇。

恩,这个就比较搞笑了,比如我在寄托上看到的说自己是同性恋的,说孤儿的,我读到一篇真实的离奇ps是写科幻故事的,好像是说20xx地球毁灭,因为他的XX实验拯救了全人类?..

有趣是蛮有趣的,不过这种ps同样需要极高的写作水平,再加上刚好对了老板的胃口 总之不是说不行,只是成功率较低,对于申请这种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事情来说,风险还是有点大的

第四类人

恩,好像我本来只分了三类,好吧,这一类人其实就是普通人(包括我自己),在创作之初有很多离奇的点子,但是等开始写初稿的时候,就发现这些点子用英语都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人家都看不懂我的深意。。。然后经过痛苦的抉择,最终就套模板了??

我想说的是,真正好的ps是在平淡中见真知,朴素的结构并不可怕,只要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或者能跟教授match上,就能别具一格。

4,语言的束缚,有思想有细节但用英语表达不出来

我们在写ps的时候都会遇到母语的束缚,用中文想得挺美好,但用英语写出来那些令人感动的细节都没有了。这不仅是申请者的问题,即使到国外生活好几年了,在米国公司工作,像我现在要写个客户邮件,或者打电话推销个产品,也同样会觉得词不达意。

语言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是短期内无法提高的。如果英语写作不是特别优秀的申请者,我的建议是,刚开始还是用中文思考,放开了写,不要管语言,先把内容写扎实。然后再尽量修改语言。最后语言可以找local speaker帮忙,同时在不断读别人的文章和ps中润色,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找家申请机构改改。

5,不符合申请国家的教育生活

这个问题不算太大,只是容易让不了解中国教育的教授confusing,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 很多本科生申请者写自己负责高端的科研经历,因为在国内教授抓本科生干活很普遍,本科生当硕士用,硕士当博士用很常见,但在米国,恩,我不了解别的学校,至少在我读得学校,本科生主要还是上课为主,最后写毕业论文的科研相对是比较简单的。这个申请者可能要注意一下,不要写的太夸张。

还有就是在国内,高年级本科生也可能有机会做助教,但在米国我是没有见过,如果一个本科生申请者写自己的助教经历,可能会让教授比较迷惑,写得时候要注意说明一下特殊情况。

总结

PS、包括CV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刚开始想的跟终稿通常差别很大,所以大家要留够时

间,也要有足够的耐性。毕竟GPA、英语成绩都不能改变了,PS和简历是现在唯一可以努力的东西。因为申请文书准备的好,而得到教授青睐的也大有人在。

关于如何修改ps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给尽可能多的人看,尤其是local speaker,本专业的师兄师姐,而且对别人的意见要认真听取,一点点的打磨。

有人说找机构改没必要,我不太同意。我是觉得内容一定要自己写,但后期也可以拿给一些修改机构改,毕竟再好的师兄师姐也不可能帮你逐字逐句的改,也只能提提意见。找机构至少语言上可以比较放心。

 

第二篇:走出写总结的6大误区

走出写总结的6大误区:

误区一:“总结一定要低调”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做人一定要谦虚,不要过于表现自己。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句话: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切忌浮夸铺张。尤其对于需要配合的部门之间,经理人往往更愿意充当一个教练、智囊的角色。因此,“低调为人”是这类经理们普遍的职业心态。

于是,“低调”的总结中总是贯穿着“在上级的关怀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领导的英明决策下”这类的套话,难免让人觉得言之无物。因此,总结中要增加实质内容,而非过多的官话、套话。还有一种情况是,把自己的失误总结得过于细致。这种“放大缺点”的做法,更会让领导怀疑你的能力。

而装模作样地所谓“自我检视”,就使得年终总结难免带有更多的压抑与灰色。

其实,我们不妨走出窠臼,重新审视一下现实。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提升,许多领导人越来越放权,客观地说即便是直线领导也并不能充分了解每一名下属的工作情况。因此,下属不要再幻想自己的所作所为“领导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细腻的心思。我们需要通过总结来沟通、来展现自己取得的成绩,往往会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事实上,总结也是一个加强上下级沟通、加深了解的过程。

因此,一份智慧与自信的总结,一定会让你的上司对你刮目相看。同时,作为部门经理,你的总结不仅关系到自己在上司心中的印象,甚至还关系到本部门在上司心中的印象。因此,适度 “当仁不让”地表现自己的“作为”,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误区二:“总结就是要格式化”

其实,总结也是一个人思维模式的体现。比如,A君是理工科出身的项目经理,他习惯于用数字说话,他的总结通常都是数字和图表。A君认为:这样的总结清晰而明朗,可以客观、量化的反映工作情况,同时由于他原来的老板很喜欢这种图表方式。然而新任的老板似乎并不以为然,把他的总结比喻为“冰冷的项目报告”。

而B君是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年轻人,平日里激情四射,比较喜欢展示自己。而他的年终总结,也像他本人一样,扬扬洒洒、激情飞扬,然而,似乎又缺少了客观的总结和系统性思考,让人们热血沸腾之余,没有看到什么真正的内容。

因此,年终总结既不能只有客观数据、理性分析的“一目了解”,也不能是纪实文学似的长篇报道,而应该是一个有系统性的报告,既有表格、图表作为辅助,又要有清晰明朗的文字汇报。

同时,在年终总结的汇报形式上,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给领导和同仁做一个更为直观和生动的年终汇报。

总之,一个能被上司赞许的总结,是需要能“跳出来”的总结。当然,前提是摸清并符合上司的要求与口味。

误区三:“报喜不报忧是上策”

在总结中,大部分人都希望谈及自己得意的事,而对于错误、失误、不愉快会不自觉的避重就轻,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职场人士在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时,往往会不自觉的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自己非常优秀”、“他们都没有眼光”等等有利于自己的心理暗示。因此,人们也更愿意谈及自己的成功方面,以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因此,许多人都会有报喜不报忧的倾向。有的公司规定:在总结中,一定要至少总结出自己的三点失误和不足。但是有人依然会避重就轻,只谈些无伤大雅的小失误,甚至明贬暗褒的“好缺点”。

当然,历史总有历史的原因。有一个部门经理人说:我以前也爱总结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但是发现领导会认为是你的能力不行,甚至会常常拿这个说事儿,或者需要你越来越多地进行汇报,开始感觉是领导的关心,但后来却有不被别人信任的感觉,非常不舒服。

但是,你是否想过:如果你不主动提及失误,当由领导发现你的失误时,你又该如何应对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领导越来越少了,领导有权并且需要知道真实的情况,包括失误的原因。

一位部门经理说:面对失误,我会更重视分析原因和改进的对策,同时,我也要让领导意识到失误并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比如:有的失误包括部门间的配合不利,下属执行层的偏差,领导监督控制不利等原因,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总结该如何避免这种失误再次发生,我要提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误区四:“总结就要面面俱到”

年终总结对于部门经理来说,不仅是要总结自己,而且还要总结部门情况,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一年的工作情况。但是,这里所说的全面绝对不是事无巨细,更不是月总结或者周总结的堆砌,一定要抓住这一年来的工作重点和几个突出的成绩、亮点进行阐述,不能让领导产生“事情做了不少,但都印象不深”之感。总结既要有需要浓墨重彩的渲染,也要有点到为止的内敛,所谓张弛有度,层次分明。

在总结来年的计划和展望时,往往存在只有“轮廓”而没有“清晰线条”的感觉。其实,这也能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是细致还是粗放。

有一个外企经理人说:我们在年终总结时,除了要总结今年做的事情外,还要我们写下自己第二年要做的100件事情。我开始觉得,这太恐怖了,工作上能写出要做的50件事,就相当不容易了。但是这就是我们企业的文化:追求计划性。最后,我总结的这100件事情中,不仅包括工作计划,还包括了与同事之间要处理好的事情,个人工作与生活的事情等等,更像是个人来年的人生规划,回头看一下觉得还挺有意义的。

误区五:“总结难免临阵磨枪”

年底的业务通常都是最忙的。可年终总结这时还要“凑热闹”,又要忙业务又要写总结,怎能不临阵磨枪、不草草了事?

其实非也。

许多部门每周、甚至每日都会开例会,而例会上的总结恰恰是年终总结时可以参考的素材。因此,一份好的年终总结不是临阵磨枪、拍拍脑袋就能成就的,它其实也需要日常的积累和进行阶段性总结。只有把平时的总结做好了,才能“多快好省”地写出一份到位的年终总结。

同时,总结和工作其实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尤其作为中层管理者,如果你注意总结和积累,在日常工作中就能不断地改善部门工作状况,那么年终总结中能有更丰富的内容,并且在不断改善中,领导会领略你的管理方式、管理思路和管理能力,从而会对你有更为准确的评价。

总之,总结是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成绩与问题,也是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地化解和解决。而总结的意义也在于通过不断地总结,使个人、部门和企业规避错误,取得更好的成绩。

误区六:“总结要向全体汇报”

许多单位做年终总结,都是采取在全体同仁面前进行汇报的形式。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总结都适合全体会的形式,也应该分为“汇报总结”和“书面总结”。也就是说,员工在集体汇报时,只总结工作内容,比如一年来已经完成了哪些任务,或者超额完成了多少,还未完成哪些任务,对于工作失误要分析原因,制定来年的工作计划等等。

但对有些问题可能只适合向上司汇报,因此这一部分不妨只作为书面汇报。否则年终总结会上,听到的难免是“形势一片大好”的喜讯,而少了些深刻而沉痛的反思。

对于一些需要书面汇报的内容,领导审阅后,也可以事后再与汇报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总之,年终总结无论形式如何,关键是要看总结的效果如何。

年终总结小技巧

要紧紧围绕自己

总结要遵循各司其职的原则,不要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和权限,而去总结其他人的工作成绩或失误,虽然你的工作也许会有其他部门的配合。这也是写总结的最基本要求。

要针对领导的需求

作为中层经理人的年终总结,其受众对象一定是企业的领导,还有一部分受众是平级的部门经理,有的企业普通的员工也会列席总结会。那么,此时你的总结最主要的是要针对领导们的需求。

领导的需求更多的是你今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有没有达到去年制定的目标,比去年的业绩提高了多少,如果业绩下降,要说明理由。要通过总结让大家看到部门的希望和前景,这是重中之重。

反之,如果你什么都讲,如部门存在的严重问题,如何的令人担忧,虽然你说的是事实,甚至是非常坦诚的表达,但是有些是不适合当着公司全体人员说明的。否则会使普通员工对部门甚至是公司失去信心,或者对领导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是非常糟糕的。

追求图文并茂

总结如能力争做到有数据、有图示、有丰富的文字说明,做到图文并茂会比较理想。

当然,你的总结也不能过于专业化,至少要有60%是上司能一目了然并能够马上作批示的内容,而有30%是领导通过你在总结中的解释可以理解的,另有10%是非常专业的,目的在于显示自己水平的内容。

如果有可能,不妨利用多媒体演示,让人看起来既非常专业,又非常便于理解,同时会认为你的总结非常认真和准确,同时为自己树立一个非常职业化的形象。

首先,多用数据化和图示。企业的领导通常都很忙,因此他们会平时只关注大数据,对微观的内容部分关注不多。因此,他们就会非常想知道一些细节的东西。此时,总结多用一些数据或量化的数字、对比图、文字说明做论据,会非常符合领导的需求。

同时,如果能运用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比如:swot分析法、树状图分析法、鱼刺图分析法、图表分析法,一定会使你的总结非常专业和精彩!

总结虽然不能像写文章一样,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但也一定要有个人的语言风格和特色。在写总结时,我们不妨先写出大纲,然后再把大纲中所涉及的事件加进去,然后再细致地进行加工,最后再进行文字的润色。

又不能“只想”自己

要素一:反思亦创新。总结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反思过去,找出问题所在。但是仅仅找到问题还不行,更应该拿出解决方案。如果你能做到拾遗补缺,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一种突破和创新。

要素二:知己亦知彼。总结的内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总结中的关键是要有重点,要展现出自己的工作重点和亮点,特别是上司关注的问题一定要详细具体。

要素三:瞻前亦顾后。写总结时不要忽略细节,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的细节,通过细节的描述,赢得上司的关注和理解,毕竟上司在决策层,有时并不能理解执行层的苦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