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公考申论决胜之四大规律

公考申论决胜之四大规律

万学金路公务员考试中心 周建

很多考生对申论考试一直很头疼,不知如何下手,从历年申论分数也能看出在申论这部分很多考生成绩很不理想,其实申论考试也有内在的规律可循的,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取得好成绩是可以做到的,下面万学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周建老师对申论考试的规律做个总结,以便考生复习。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者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大纲我们可以认知申论考试的本质特点是依据给定资料作答。就这种命题样式而言,可以认为申论考试本质上是一种“提供材料的作文考试”。给定材料为作答的观点依据,也是材料之源。紧扣材料作答是考生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原则。在此意义上,掌握申论题材的规律对于考试平时积累素材具有指导性。总而言之,申论具有技术性、普遍性、时效性、非敏感性的特点,这是各级考试所共同遵循的规律。

1.技术性

技术性指的是申论考试的材料不会是空洞的话题,会是某个具体问题,能让考生言之有物,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之道。这就体现了一种技术性。例如20xx年广东申论考察的是地铁塌陷问题,围绕“地铁施工如何避免地陷事故”主题给出相关资料,体现了申论命题偏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专业性、技术性。

申论中的技术性并不是要求考生具有十分深入的专业知识,因此考生们不必担心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这里的技术性更侧重一种分析和制策能力,而不是专业素养。

2.普遍性

申论题材反映的是全国各地、各领域、各行业、各层级普遍存在的问题,蕴含的对策思路是全国要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例如20xx年国考以怒江水电开发为题材,主题是科学发展;20xx年浙江省考以应对金融危机为题材,主题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20xx年北京市考以提高公民素质为主题,领导经济建设、应对金融危机和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建设是全国各级各地政府普遍面临的宏观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道德建设与依法管理相结合,是政府处理上述问题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这些都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说省考会结合当地具体实际,那么国考当然更偏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周建老师强调普遍性是为了保证材料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尽可能多的考生,让众多考生都有话可说。

3.时效性

申论命题在选题的时间范围上,突出当前热点;在当前一个时期的热点中突出当年热点,在当年热点中突出最热热点,这些热点问题与政府的施政重点通常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20xx年前后“史上最牛钉子户”等话题显示出征地拆迁问题突出,当年国考主题为“土地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命脉”;20xx年浙江省申论主题为当前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转型。

周建老师提醒考生,在保持时效性的同时,申论命题也会表现出“反规律”性,即回避过于热门、社会关注过于集中的话题,增加命题的不可预测性,以免被应考者押中题目。例如20xx年国考就回避了公众普遍关注的抗御自然灾害、保证食品安全、处理群体事件等问题,而选择了相对为人所忽略但又有一定时效性的应对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问题。

4.非敏感性

申论题材不可能是高度敏感性话题,如涉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族、宗教、人权、外交、国防、腐败、刑事案件等问题。也就是说:一是不会涉及层次过高的问题,二是不会涉及关系过于复杂的问题,三是不会涉及争议性过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尚无定论的问题。因此,不必过多地关注敏感性、争议性话题,应把备考的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一个具体领域如民生、经济、文化、教育、环保方面,放在一省一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对于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等相对敏感的问题,要有所积累和研究,但要侧重技术层面,以就事论事的态度设想如何妥善解决问题,而不要陷入到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官员素质等方面的争论中去。例如,20xx年国考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题,涉及到“非典”、工业事故、密云观灯人群踩踏伤亡、禽流感、自然灾害等事件,所提到的事件只是以访谈中一笔带过的方式出现,没有深入追究其中的政府责任,经过试题的处理已经不具备敏感性;20xx年山东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试以《机关干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题,提出了要从“瓮安事件”中反思什么的问题。瓮安事件属于敏感性群众事件,但在出题时已经得到了妥善处理,贵州省委书记对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深刻反省得到了舆论的高度肯定,因此事实上已不具备敏感性。

这些希望给大家考好申论有帮助

 

第二篇:金路名师总结公考申论决胜之四大规律

金路名师总结公考申论决胜之四大规律

万学金路公务员考试中心 资深辅导专家 周建

很多考生对申论考试一直很头疼,不知如何下手,从历年申论分数也能看出在申论这部分很多考生成绩很不理想,其实申论考试也有内在的规律可循的,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取得好成绩是可以做到的,下面万学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周建老师对申论考试的规律做个总结,以便考生复习。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者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大纲我们可以认知申论考试的本质特点是依据给定资料作答。就这种命题样式而言,可以认为申论考试本质上是一种“提供材料的作文考试”。给定材料为作答的观点依据,也是材料之源。紧扣材料作答是考生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原则。在此意义上,掌握申论题材的规律对于考试平时积累素材具有指导性。总而言之,申论具有技术性、普遍性、时效性、非敏感性的特点,这是各级考试所共同遵循的规律。

1.技术性

技术性指的是申论考试的材料不会是空洞的话题,会是某个具体问题,能让考生言之有物,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之道。这就体现了一种技术性。例如20xx年广东申论考察的是地铁塌陷问题,围绕“地铁施工如何避免地陷事故”主题给出相关资料,体现了申论命题偏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专业性、技术性。

申论中的技术性并不是要求考生具有十分深入的专业知识,因此考生们不必担心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这里的技术性更侧重一种分析和制策能力,而不是专业素养。

2.普遍性

申论题材反映的是全国各地、各领域、各行业、各层级普遍存在的问题,蕴含的对策思路是全国要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例如20xx年国考以怒江水电开发为题材,主题是科学发展;20xx年浙江省考以应对金融危机为题材,主题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20xx年北京市考以提高公民素质为主题,领导经济建设、应对金融危机和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建设是全国各级各地政府普遍面临的宏观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道德建设与依法管理相结合,是政府处理上述问题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这些都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说省考会结合当地具体实际,那么国考当然更偏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周建老师强调普遍性是为了保证材料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尽可能多的考生,让众多考生都有话可说。

3.时效性

申论命题在选题的时间范围上,突出当前热点;在当前一个时期的热点中突出当年热点,在当年热点中突出最热热点,这些热点问题与政府的施政重点通常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20xx年前后“史上最牛钉子户”等话题显示出征地拆迁问题突出,当年国考主题为“土地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命脉”;20xx年浙江省申论主题为当前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转型。

周建老师提醒考生,在保持时效性的同时,申论命题也会表现出“反规律”性,即回避过于热门、社会关注过于集中的话题,增加命题的不可预测性,以免被应考者押中题目。例如20xx年国考就回避了公众普遍关注的抗御自然灾害、保证食品安全、处理群体事件等问题,而选择了相对为人所忽略但又有一定时效性的应对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问题。

4.非敏感性

申论题材不可能是高度敏感性话题,如涉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族、宗教、人权、外交、国防、腐败、刑事案件等问题。也就是说:一是不会涉及层次过高的问题,二是不会涉及关系过于复杂的问题,三是不会涉及争议性过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尚无定论的问题。因此,不必过多地关注敏感性、争议性话题,应把备考的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一个具体领域如民生、经济、文化、教育、环保方面,放在一省一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对于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等相对敏感的问题,要有所积累和研究,但要侧重技术层面,以就事论事的态度设想如何妥善解决问题,而不要陷入到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官员素质等方面的争论中去。例如,20xx年国考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题,涉及到“非典”、工业事故、密云观灯人群踩踏伤亡、禽流感、自然灾害等事件,所提到的事件只是以访谈中一笔带过的方式出现,没有深入追究其中的政府责任,经过试题的处理已经不具备敏感性;20xx年山东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试以《机关干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题,提出了要从“瓮安事件”中反思什么的问题。瓮安事件属于敏感性群众事件,但在出题时已经得到了妥善处理,贵州省委书记对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深刻反省得到了舆论的高度肯定,因此事实上已不具备敏感性。

最后,周建老师提醒考生,申论备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依据以上规律有针对性地关注社会热点,厚积薄发,在最后的考试中才能有出色的表现。..

 

第三篇:20xx新疆公考申论必看:两会民生特刊之会宁金融扶贫的一个样本

“我用牛羊蔬菜贷款建日光温室。”大山川村村民董永恒说。

“我用妇女小额贷款养羊。”八百户村村民吴莉莉说。

“我用双联贷款养牛。”红堡子村村民王彦武说。

在甘肃会宁县采访,金融扶贫是农户的“口头禅”,已经贷款的农户细说变化,尚未贷款的农户跃跃欲试。近两年来,会宁各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发放各种形式贷款,形成了金融机构抱团扶贫的新格局。 “目前有7家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扶贫。”会宁县金融办主任康亚强说,“农行、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是主力军,主要金融产品有双联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和牛羊蔬菜贷款。”

“我贷款养了40头牛。”在太平店镇大山川村的牛棚里,刘富国正在给牛添饲料,“有了自己的产业真好,要不然,春节过后又要外出打工了”。大山川村村支书王继禹说,对村民来说,自己有产业才是根本,而金融扶贫圆了村民的产业梦。

在大山川村,村民受益最大的,是农行的“双联贷款”。这个由农行执行基准利率、财政全程全额贴息,并由政府主导的担保公司提供全程担保的金融产品,成为这两年会宁县金融扶贫的主打产品之一。目前,这项贷款已覆盖了会宁30%的村庄。

“大山川村370户村民中,双联贷款发放了150多户,金额达到了1300万元,重点扶持了养殖业和设施农业。”王继禹说,“去年信贷户人均收入都超过了5000元。”

对郭城驿镇八百户村村民吴莉莉来说,让她受益不尽的则是妇女小额贷款。20xx年她在村镇银行申请妇女小额贷款8万元,用3万元建

圈舍,用剩余的5万元购买了65只小尾寒羊,当年就获利2万多元。如今她的养殖规模已达到180只,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会宁县委书记甘孝礼说,截至去年底,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双联贷款

1.94亿元、妇女小额贷款5.2亿元、牛羊蔬菜贷款2.8亿元,金融扶贫已成为政府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扶贫最怕的是“有借无还”,这样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扶贫的作用,还给金融机构和政府带来很大压力,最终不可持续。不过在会宁农村,只要谈到贷款,村民们首先说的就是信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会宁县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社+农户+政府协管”等方式,破解信用难题。

在郭城驿镇红堡子村委会的荣誉室里,农行甘肃省分行授予的“信用村”牌子挂在最上面。“村民贷款中,有农行双联贷款20xx多万元,农村商业银行贷款1000多万元,总计超过了3500万元。”村支书齐占虎说,红堡子村成为会宁的贷款大村,靠的是信用的力量。

在红堡子村,为村民进行信贷担保的主要是惠农担保基金社。这个在农行帮助下成立的基金社,目前有会员200余户,担保了红堡子村20xx多万元的信贷资金。

基金社社长赵明刚说,基金社将信用放在首位,农户入社时要看平时的道德表现和信誉程度,有劣迹的拒绝入社,而已入社的如信用出问题也会被清退。

为了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基金社下设了8个合作社,由合作社选择贷款农户、进行信贷资金互保和监督偿还。目前,在基金社担保的20xx

多万元信贷资金中,没有一笔违约。

“入社时的审批制和入社后的退出制,本身就是一种严厉的信用教育。”齐占虎说,无法入社和清退出社的人觉得脸上无光,这种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村里的社会风气也大为好转。目前,红堡子村95%以上的农户都是信用户。

金融扶贫中,会宁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了红堡子村的信用担保模式。政府还注资组建担保公司,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会宁农行行长高维强说,有关各方在担保、利息补贴、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商业性扶贫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有效益、能收回”,实现了政府、金融机构和贫困户的“三赢”。

全国人大代表、农行甘肃省分行行长许锡龙点评: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金融的“盲区”。这就需要金融机构联合和依靠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扶贫开发模式。会宁的实践表明,金融扶贫大有可为。地方政府应整合财政资源,让财政资金发挥杠杆作用;金融机构则需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同时,金融既要“扶贫”,更要“扶智”,引导农民重合同、守信用,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和诚信环境,这样金融扶贫才能做出规模、做出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