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规律总结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

1.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均为15o/h

2. 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不在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不在远日点)三.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

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

2.找出太阳直射光线(即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

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①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②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③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

四.晨昏线性质小结

1. 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

2.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

3. 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

4. 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

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

五.时间计算

1. 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

2.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

3.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

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点在a(南或北)半球,则a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a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90o-纬度差

①纬度差必须为正;

②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 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相反

 

第二篇: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江夏一中 陈安德老师总结归纳

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1、 昼夜更替周期问题

360若飞机每小时向东飞行a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 15+a

若飞机每小时向西飞行a经度,则昼夜更替周期为x=360 15-a

2、 有关日期判定问题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大日期变为小日期的那条经线是1800 , 由小日期变为大日期的那条经线可由它与1800 经线的夹角推算出来,它的时间为小日期的24点或大日期的0点。

3、 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北极圈内某纬度极昼的天数等于南半

球南极圈内相同纬度的极夜天数。但两地的极昼天数不会相等,因为地球公转速度不等。在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之和相等。

4、 在太阳光照图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可视为当日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5、 当极圈内某区域为极昼时,晨昏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为极夜时,晨昏

线相切点所在经线为12:00

6、 当晨昏线与某纬线相切,相切点所在经线为0:00或24: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

极昼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同一半球的余角纬度;如果相切点的经线为12:00,则该纬线至极点区域出现极夜现象,此日太阳直射纬度为另一半球的余角纬度。

7、 已知某地出现极昼,又知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H)和0:00的太阳高度角(最小H),

求该地的地理纬度:

地理纬度=900 —

直射点纬度=最大H — 最小H 2最大H + 最小H 2

H8、 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或=直射点纬度 2

9、日出方位:除极点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东偏北多少就是太

阳直射点的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南,东偏南多少就是太阳直射点的南纬度数;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方落下。物体影子的朝向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

10、一年中最大昼长与最小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

最大昼长 — 最小夜长 = 昼长最大差值

昼长变化幅度=(最大昼长-12)×12=(12-最小昼长)×12

 

第三篇: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

地球的运动知识归纳

1、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的更替。

5、晨昏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他们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7、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8、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9、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10、地球绕日公转的姿势很独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倾斜度是不变的,而且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是形成太阳光热在不同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上存在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

11、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5°N,当太阳直射在这一纬线上时,正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就返回向南移动。所以北纬23.5°这条纬线,这条纬线被称为北回归线。当太阳向北再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是春分日(第二年的3月21日前后)。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12、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在北纬66.5°以北和南纬66.5°以南的地区,会出现一天中太阳不升(极夜)或不落(极昼)的现象,因为这一现象只会出现在这两个范围内,所以,把这条纬线分别称为北极圈和南极圈。只有极圈内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13、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为23.5°,极圈的纬度数为66.5°,两数之和为90°。回归线是热

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14、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是自赤道向极地递减。

15、地球表面任何一点与地心的连线同赤道平面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16、在一恒星日中,地球自转360° ,在一太阳日中,地球自转360 °59′ ; 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则太阳日大于恒星日;反之,太阳日小于恒星日。

17、太阳日就是一天;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决定恒星每一天比前一天早出现约4分钟。

18、时区的划分:全球分为24个时区,东12区和西12区合为1个时区,0时区是东经

7.5°和西经7.5°。某一经线所在时区=这一经线的经度÷15(4舍5入取整数部分,是东经度则为东几区,西经度则为西几区);某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15×时区序数(是东时区则为东经多少度是西时区则为西经多少度。)

19、时差: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20、黄赤交角增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减小;反之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增大。黄赤交角为0° ,全球无热带和寒带,只有温带;黄赤交角度为45° 全球没有温带,全为热带和寒带。黄赤交角度为90° 全球只有寒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