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成考高起点语文易错成语总结四

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使用时注意褒贬色彩。

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使用时要注意褒贬色彩。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工程管理论文e-lunwen.com。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而无同甘共苦之义。

过犹不及—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能错误得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天马行空—天马:神马。马的奔腾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贫困。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

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大而化之—不是把大的化成小的,而是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独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

河东狮吼—不是河东的狮子大叫,它是指厉害的妇人,用来嘲笑怕老婆子的男人。

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而不是指不及时感谢。

具体而微—指内容已具备了,不过局面、规模较小。不是指到细微之外。

如坐春风—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好的教育。容易错误理解为自然风光的美好。

20xx年成人高考全程指南 20xx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20xx年成人高考分数线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推荐给好友我要收藏我要纠错

 

第二篇:20xx成考高起点语文易错成语总结二

弄清用错的类型

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根据历年高考考试的特点,熟悉这些出错的类型,适当积累和练习,就能有的放矢。

1、不明整体,望文生义

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①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例②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例⑤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例⑥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⑤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而“固若金汤”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⑥“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句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2、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3、褒贬颠倒

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③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见猎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④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

辨析: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③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④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这句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是误认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当而造成的成语误用。要注意的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往往加“引号”以加以区分。

例:这个政府(******政府)“专心一志”打内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 “专心一志”形容非常专心,褒义,这里是作者故意褒词贬用,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4、使用对象配错

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正: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5、误用典故

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例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