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总结

高三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于可浩

我们学校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改革已经二年多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课堂上全体学生争先恐后,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眼睛里绽放出智慧的火花,教室的空气中浓郁着和谐的氛围??。全县的兄弟学校前来学习,外县、外省的老师也纷纷来学习。下面从三个方面谈我的认识:

一、“捆绑式”的评价方式,适合学生承担责任的需要

责任感是指一个人遇到一件事时想要认真完成的感觉。当一个人在承担责任时就能激发其潜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行的是“捆绑式”评价,这种评价,就是把学生纳入所在的小组中进行评价,个人在课堂的回答、提问、质疑、释疑等表现都纳入评价内容,并作为小组的成绩;反过来又都以小组的成绩作为对个人的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始终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并为承担责任而作出努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小组的评价是一周一小评,一月一总评。如小组冠军的成绩是本周内学生平时各方面成绩的累加,小组整体成绩好,才能被评为小组周冠军,组内学生才能被评为本周的优秀学生,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因此小组同学必须全面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采用最多的方式是小组之间相互抽查,如第一组抽查第二组,第二组抽查第三组??最后一组抽查第一组。小组间抽查分为指名抽查和编号抽查。指明抽查时各小组为了自己小组的成绩,往往抽查其他小组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惟恐自己学不好,影响小组的成绩,就自我加压,主动学习,不会就问。编号抽查时,因为是临时编号,不一定抽到谁,不论是好学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不论抽查者还是被抽查者,所有同学都会全方位的参与,都会全方面的查找问题,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同学。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进取意识和拼搏精神。

二、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适合学生探究的需要

我们的课堂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标新立异,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的认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有机会得到真实的展示。我们的课堂往往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而这种环境使学生真正有独立的机会,并在关键时候给学生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比如我在教等比数列时,首先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下自学课本,然后在小组内围绕自学中“学到的、不懂的、还想知道的”展开交流,再进行班级汇报。通过交流、讨论,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学生都能理解。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等差数列中的数可以有0,等比数列中的 数可以有0吗?有的学生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到底哪个正确?此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辩论,其中一个学生说:若等比数列中有0,则后面的数比0就没有意义了。把其他同学说的心服口服。这样学生真正进行了思维活动,成了课堂主人。课堂上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对学生的独特想法鼓励表扬,对学生的错误做法不讽刺、不挖苦,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安全感,学生才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使学生的不同智慧潜能充分的展现出来。

三、“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获得欣赏、认可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 福山的理论认为,当人们衣食无忧之后“获得认可”的渴望将极其强烈。“获得认可的欲望”来自人的精神本能,是精神的自我需要,是一种自我肯定,是自己价值在外部世界的镜像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了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在互动的

过程中获得欣赏、获得认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在课堂上,学生不仅仅是“学生”,经常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一节课会有很多学生走上讲台;一会儿讲解;一会儿提问;一会儿画图分析;一会儿听到台下的学生说:“某某问题我还不明白,请再给解释一下”;一会儿又听到学生说:“我对你的看法有不同的见解;还会听到学生说:“这个问题我替你讲一讲”;还有“谢谢”、“对不起”??。学生成了知识的探索着、发现者和创造者。

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如:编号抽查或指名抽查时,每个组的一个学生都要到另一个组接受检查,被抽查的学生不但讲解自己的想法,还要回答抽查小组所有同学的提问,并使抽查小组的所有学生都满意,否则就过不了关。为了验证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过关,再进行一次抽查在全班汇报。所以这种课堂上的动,不但是学生形体的动,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动;不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动,而是有次序、有层次、有目的的动;不是单向的传输式的动,而是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间的“互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不仅仅是满足、兴奋,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念和勇气。正是这种“动”,使学生一次次的体验成功的愉悦,也正是这种“动”,使学生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总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使学生保持了良好的情绪状态,在多层次、高密度、大题量的学习环境中感到心情愉快、轻松自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张扬了个性;在小组互动、小组交流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关键是正确处理了形式与内容、活动与思维、知识与能力、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第二篇:课题研究总结

自主探究,有效预习课题研究总结

泾洋镇中心小学校 刘 慧

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特别是本学期,我校使用了活页教案,我发现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能很好的引领学生自主探,有效预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不懂的问题,经过老师的指导,慢慢的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不懂的问题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有些还写出问题以备老师上课时询问老师,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下面我就针对这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谈谈我的感受和看法:

1、预习目标要明确

导学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出,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预习题不能出得太多、太难,这样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填空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需要家长的配合

经过实施一段时间的预习工作,我发现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因为白天大部分的时间孩子都在上课,刚好回到家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

完成预习作业,如果家长能够持之以恒每天都督促孩子做到课前预习,那孩子不但可以逐步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良好习惯,而且又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家长的角色非常重要。但是,有些家长对预习还不够理解,还有些家长以“劳累”了一天为借口没时间辅导孩子。如果这些家长都能配合我们的工作,我相信预习工作一定做的很好。

3、需要老师坚持不懈的指导和帮助

预习的过程是自己摸索、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阅读理解的过程,也是让自己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过程更需要老师坚持不懈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老师设计的预习形式要多样,内容的难度要适当,不能单一,不仅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也可以从参考书、字典、上网查询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课堂上教师给予积极评价。适当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另外要保持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的预习工作才能有效开展。

通过一学期的尝试,我发现:课堂气氛活跃多了,原先不爱说话的孩子都勇敢的回答问题了,老师上课也比较顺手、轻松,不像以前把课前预习的内容都在课堂上去讲解、去解释,花了很多时间。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我不断的摸索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