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究(结题报告)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究

——小组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应用于各个领域,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中西方的教育存在多种差异。为了体验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给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促进我们对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深入了解,进而使中西方教育多进行沟通交流以及相互促进发展。为此,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组,从中西方教育方面着手,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采访外教、搜查资料等方式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与学习。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1.资料调查法

我们小组通过资料调查,总结发现,中西方教育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外教育目标的根本性差异

(2) 学习理念的不同

(3) 课堂模式和教学理念的不同

(4) 学校承担社会压力的差异

(5) 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

2.实地采访法

(1)采访准备:采访者:肖乐璇(Cissy)

记录者:郭彦榆(Karina)、郑楠(Hammy) 摄影人员:纪伊玲(Ellin)

(2)采访对象:来自加拿大的外教—Michael

(3)采访过程:我们对Michael询问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问题,具体如下:

Q:您认为中西方教育最大的区别在哪?

A: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西方学生在学习上如果有疑问或者与老师有歧义,先会试着自己解决,在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会向老师提问。他们习惯于独立思考。中国的学生如果被老师提问到,会习惯性地去从书中寻找答案,他们不常表达自己的见解,亦有老师认为学生像老师提问是不礼貌的。

Q:您认为东方教育有什么优点?

A:东方学生很用功。西方学生的作业很少,一般只要做1小时左右,这也使得他们有惰性。东方学生的作业量则为3小时左右,有的甚至在周末都在努力学习。

Q:西方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A:西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比较好的。西方班级规模小,一般为20人左右,上课气氛也是比较轻松的,不会有特别严格的有关纪律的规定。小班制教学,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易于推动整个班级向前进。老师即使只能使成绩较差的学生达到平均水平的50%,也会尽全力做到最好,这是不同于中国的公办学校和私办学校的。

Q:请问您对东方教育有什么看法?

A:东方的班级规模真的太大了,为西方的3倍左右。如果能把中西方教育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那会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比如西方的作业量少,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西方的小班制教学。再如东方学生努力刻苦的学习态度。

Q:那么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A:应该是家庭观念吧。西方孩子与家长之间并不是很亲近,西方家长大多忙于工作,无闲关心孩子。西方孩子跟多地会从电视中获取知识。在西方家庭中,如果孩子的祖父母跟他们住在一起,往往是祖父母担任教育孩子的责任。西方孩子的祖父母比较明智。东方家长大部分时间都在孩子身边,按照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使孩子成为他们所希望的那样。

(4)采访结果: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得出:中西方的教育存在多种差异,这种差异既包括课堂教学规模的不同,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的不同,中西方学生学习压力的不同和中西方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的不同等。

3.问卷调查法:

我们小组通过制作问卷,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学生对中西方教育以及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的看法。

调查数据如下:

(1)51%的人更喜爱西方教育方式, 15%的人喜欢中式教育,34%的人两种方式都喜欢。

(2)83%的人认为中式教育的弊端是以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80%的人认为中式教育忽视对学生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少数人认为中式教育使学生没有丰富想象力成为学习机器。

(3)两者相比之下,94%的人认为西方科技比中方的原因为西方较重视学生的个人思维方式和西方较注重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7%的人认为西方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4)对于中国高考制度,51%的人认为存在局限性:应考能力与实际能力不同、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较公平但太绝对或者是以成绩为主。

(5)对于西方升学制度,54%的人认为很好,既公平有不限制学生思想 ,43%的人认为太过散漫,不利于学生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中式教育与西方教育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

同学们认为中西方教育方式各有千秋,有的更偏向于中式教育,有的则更偏向于西方教育方式。

三、研究成果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这学期我们这一群英语爱好者共同聚集进行探讨研究的课题。

我们在这段时间,经历了很多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这一次的课题研究,是弥足珍贵的记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小组经过了认真激烈的探讨,最后协商将目标放在了“教育”这一方面,仔细发现在教育方面中西方的特色,剖析探究深层次所体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在提高我们英语水平的同时,也出色地完成了这一研究课题。

调查发现,对中式教育苦不堪言的中国学生大部分对于教育方面都是肯定西方否定东方,态度坚决偏执。在进行了探究之后,我们小组惊讶的发现:尽管西方教育被大部分中国学生所肯定,但是在人人皆知的轻松无压力之下,西方教育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而中方教育尽管严格甚至已经变成“应试教育”,但是不可否认的,它也存在着令西方学子羡慕的优点。

我们明白了凡事均有两面性,世间不存在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中方教育与西方教育的观念、着重点、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了这两种教育体现出来的迥异的结果。当然,这两种教育也有各自的优缺点。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为了探究中西方差异发现西方教育的长处从而对中方教育进行改善;我们相信,对于西方教育方式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以弥补中式教育的不足,将会将我们的国家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结题报告)

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 ,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请看:

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

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过几天就成熟了。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3.为什么用同一种粘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红色

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Fe2O3而制得红色的砖瓦。若烧制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喷洒冷水,窑内会因发生化学反应C + H2O = CO+H2而产生大量的CO和H2,它们把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3O4和FeO,从而制得青色的砖瓦

4.洗衣粉是怎样把衣服洗干净的

洗衣粉的成分是合成洗涤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烷基磺酸钠等,从它的分子结构上看,可以分成两部分,如图1:一部分是非极性的憎水基CH3-(CH2)n-,它具有亲油的性质,另一部分是极性的亲水基-SO3Na它易溶于水。在洗涤过程中,憎水基CH3-(CH2)n-部分就插入污垢中的油脂中,而亲水基-SO3Na部分伸在油污的外面,如图2:这样油污就被包围起来。再经磨擦、振动,大的油污就被分散成小的油珠,从而脱离衣物。

5.鬼火是怎么回事

你见过“鬼火”吗?夏日的晚上,当你走在一片坟地边的时候,常常会看见坟地周围有明灭可见的蓝莹莹的“鬼火”,加上远处猫头鹰的叫声,显得阴森可怖。更有人说这是阎罗王出巡的鬼灯笼……其实不然,人类与动物尸体中含有很多磷,腐烂后生成了磷化氢,磷化氢在空气中能自燃放火,就形成了“鬼火”。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造出“鬼火”,先在烧瓶里加入白磷与浓的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玻璃管口就冒出磷化氢气泡,这时把窗户用黑布遮上,就会看到从玻璃管口冒出一个个浅蓝色的亮圈,在空中游荡,宛如“鬼火”。

6.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为什么出现锈斑

家用炒菜铁锅等生活中的铁制品,都是铁的合金,里面混有一定量的碳元素。当用水清洗放置时,洗去了表面的油脂,且在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水,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这就有了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条件——电解质溶液。这样就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Fe-C原电池。作负极的铁发生反应Fe-2 e- = Fe2+,在正极C的表面发生反应2 H2O + O2 + 4e- = 4OH-。生成的Fe2+和OH-又发生反应生成Fe(OH)2,而Fe(OH)2又极易被O2 氧化为Fe(OH)3:4Fe(OH)2 + 2 H2O + O2 = 4Fe(OH)3,最后Fe(OH)3失水,生成Fe2O3·n H2O即为红色锈斑。

7.怎样除去煤饼燃烧时呛人的煤味

煤饼燃烧时呛人的煤味是含硫煤在燃烧时产生了有毒气体SO2,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如果在煤中加入石灰,则燃烧时产生的SO2与石灰Ca(OH)2发生反应Ca(OH)2 + SO2 = CaSO3 + H2O ;生成的CaSO3又和O2发生反应:2CaSO3 + O2 = 2CaSO4。生成CaSO4,从而消除了有害气体SO2的排放,也就闻不到“煤味”了。

8.“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是怎么回事

原来,豆浆是蛋白质分散在水中的胶体,卤水中有MgCl2等电解质,当将卤水加入煮沸后的豆浆中时,MgCl2电离的带电离子与蛋白质胶体粒子吸附的电荷发生中和,减小了胶体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而使之发生聚沉,聚沉后部分胶体粒子和水凝聚在一起形成豆腐花,再压制成型就成了蛋白质和水凝胶——豆腐了。

9.馒头为什么松软而且多孔

 在做馒头前首先要“发面”,就是将面“引子”或酵母粉同面粉、 水和成面团,里面的酵母菌遇到潮湿的面团,迅速繁殖。它们把面粉里的部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和二氧化碳还有有机酸乳酸等。等面“发”好以后,再加上纯碱制成馒头,上蒸笼去蒸,原来面团中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与纯碱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后膨胀起来,最后从面团里跑出来,馒头里就留下了无数的小洞洞,馒头蒸熟了,也就变得又大又松了。

10.打开汽水瓶为什么冒气泡

汽水是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甜味剂、食用色素等按一定比例混溶于水中而制得的。小苏打和柠檬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瓶子已塞紧,二氧化碳被迫溶解在水中,当瓶塞打开后,压强变小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便从水中逸出,也就是我们见到的气泡翻腾的原因。

11.为什么炸油条要用明矾

明矾的化学式为2KAl(SO4)2·12H2O,在炸油条时与小苏打(NaHCO3)按照一定的比例一并和入面团中用作膨松剂,高温油炸的过程中由于Al3+和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油条膨发。反应方程式如下:6NaHCO3 + 2KAl(SO4)2= 3Na2SO4 + K2SO4 + 2Al(OH)3↓+6CO2↑。如果在食物中经常摄入过多的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容易影响脑细胞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但是患有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好处, 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铝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它能中和胃中产生过多的胃酸(盐酸)以保护胃壁粘膜。

12.为什么用草木灰洗盘子特别干净

过去人们在洗刷锅盖、油缸、盘子时,往往先抓一把草木灰搓一搓,然后用清水漂洗,洗过后特别干净。原来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它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而氢氧根离子与油脂(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发生皂化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从而洗去油污。

13.鲁迅先生是怎样阅读方志敏同志的“无字信”的

1935年方志敏同志从狱中巧妙地躲开了愚蠢的看守,托人捎给鲁迅先生一封“无字信”。聪明的鲁迅先生收到后找来一盆加了几滴碘酒的清水,然后把这封“无字信”放入水中,顺利地阅读了信的内容。原来,这封信是方志敏同志趁吃饭时悄悄地用米汤写成的,米汤中有淀粉,淀粉遇碘单质会变蓝色,而鲁迅先生加的碘酒中就有碘单质,因此,就会显出蓝色的字迹来了。

以上是我们身边化学中的点滴,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做个有心人,用化学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把化学用到生活中去,使化学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