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故都的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漫步于“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先生要慢吟轻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那么,秋天呢?(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我说秋天是多姿多彩的----

1、有人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2、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3、有人在秋日里徘徊,耳目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想到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一场秋雨过后,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板书: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

二、学生朗读课文3--11段,注意:宜慢不宜快,应认真体会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思 想感情。

三、探讨课文内容

1、讨论: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这个客观现实呈现出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总领句(即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清、静、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文。

如果试作简省:“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意思一点没变,可意味、情

味大变,可见作者用语的精心,在文章起始就定下一个浓重抒情的调子。

2、 课文是通过哪些景象的刻画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呢?

明确:主要是刻画了五种景况: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佳日胜果。(板书: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3、思考: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静、悲凉”?

明确: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在破壁腰中”(这是境的悲凉)。

写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

写秋蝉----“衰弱的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

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 写秋果----“淡绿微黄”,虽然写到“红”,却是“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

4、小结: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 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

5、我们不妨归纳一下,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

明确: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6、统观整篇课文,作者除了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展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之外,开篇和结尾部分还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以南国之秋的“慢”“润”“淡”来对比北国之秋的特色----色彩浓重,味道醇厚。其目的是抑彼而扬此,突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从而表达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到数段文字背出来。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揣摩其中的佳句和精彩的描写

二、诵读第12段,找出中心句并探讨本段的作用

三、讨论三个问题

1、本文描写秋景,是以什么为序的?

2、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开头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所以“我”不远千里也要“饱尝一尝”“故都的秋味”;在文章的结尾还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板书: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3、作者为什么不用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

(1)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2)此文写于19xx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这种感受在当时其他作家的作品中也有痕迹。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不也有“哀愁”吗?

由此可见,散文的鉴赏,既要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景物,又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2、完成《课课练》;3、预习下文

故乡的榕树

教案设计:

20xx-5-16

〖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把握作品感情基调,解读作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选材立意,提炼主旨的能力。

3、 德育目标:领会作者以故乡的榕树为寄托所抒发的游子思乡的深情。

4、 美育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的美。

〖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惆怅的思乡之愁。

〖教法设计〗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用教师点拨、学生鉴赏和师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情景模拟、声像设施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一节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教具选用〗

多媒体、录音机

〖教材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由于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因此本课应围绕“散文的景与情”教学。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 不宜全文诵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老歌,听完后大家猜一猜这首歌的歌名,想一想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声像课件)今天,老师将领着同学们学习一篇同样表达游子思乡的文章———《故乡的榕树》。

二、欣赏榕树

1、 葱郁的榕树(图片课件)

2、 沧桑的榕树(图片课件)

三、走近作者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福建长乐人,19xx年定居中国香港,著有《海外浪花》、《大地诗情》等诗集。他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中国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四、分析课文

1、 朗读课文第5—10小节,思考:

⑴作者由眼前香港的榕树写到故乡的榕树,他回忆了那些与榕树相关的事件和传说? 事件:

a 、小时候在“驼背”上划船

b 、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

c 、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阴乘凉

d 、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

传说:

玉帝烧蛇精

⑵这些事件和传说本身并无多少关联,那么是什么使这些事件和传说能融到一起来,而且让人觉得融合得很自然?

“一切景语皆情语”,成为这些事件和传说联结点的是榕树,而作者是把对故乡和乡亲们的深情厚谊都寄托在了榕树上,通过榕树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因此可以说贯穿这些事件和传说使始终的是一“情”字,即浓浓的思乡之情把故乡琐碎平凡的生活掠影贯串起来。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2、阅读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是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

榕树,在文章内容上是作者思乡情的触发点;在文章结构方面,榕树也起了重要作用。

现实 (香港的榕树 哨笛)

回忆 (故乡的榕树:景物、事件、传说) 深深的思念

浓浓的乡愁

现实 (哨笛)

3、文章为什么不以《忆故乡》或《故乡的怀念》为题呢?

《忆故乡》或《故乡的怀念》这样的题目,平淡、空泛,而《故乡的榕树》则显得具体形象,而且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无不与“榕树”有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触物生情,又借物抒情,这就是人的感情逻辑,违背它,就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五、学习心得

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具深意或故乡的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以物——事——情的方式抒发情感。

3、语言组织情韵悠长,细腻描写所忆人或物,一“情”字贯穿始终。

六、说话时间

请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仿照本文谈谈幼时某个场面或事实;家乡的某个景物;生活中某个难忘的时刻或事情。

七、课外练笔

对刚才所说的内容进行扩充,仿照本文写一篇怀旧之作。

 

第二篇:教案

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Part B Let’s talk

教学设计

大金店镇第四小学

王雅楠 20xx.10.18

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Part B Let’s talk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where 、 what 、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并作出相应的回答。

2、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句子: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afternoon? 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I am going to buy a comic book.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是三个特殊疑问句的问与答以及各种信息的交换和交流。 2、学习难点是学生如何能运用what ,where, when疑问句进行真实的交际以及两组四会句型的正确书写。

三、教具学具:

PPT课件,班班通资源,自制教学卡片。

四、教学过程:

1、Warm-up:

(1)、听40页的Let’s chant,感知句型: 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2)、跟唱Let’s chant,复习be going to 的用法。 2、导入、新授:

(1)、展示单词卡片,强调复习单词: this evening, tomorrow morning, Sunday afternoon, bookstore, shoe store, fruit stand, pet shop.

(2)、情景导入教授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 I am going to…… (地点),循环练习。重复练习书店、鞋店、水果摊和宠物店,为下文做铺垫。

(3)、由Where are you going ? I am going to the bookstore(展示书店的单词卡片)带入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I am going to buy……(物品).When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at…… (时间),循环练习。

3、句型操练:

(1)、教师提问,练习三个句型: Where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to the……(地点).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I am going to buy…… (物品). When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at……(时间). (2)、小组合作练习三个句型。 (3)、展示练习结果。 4、拓展练习:

(1)、把this evening, tomorrow morning, Sunday afternoon, bookstore, shoe store, fruit stand, pet shop等信息带入句型,学生小组合作练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最终以书面形式展现出来。 (2)、鼓励、表扬本节课最优秀的一组。 5、总结:

(1)、强调where, what ,when 的含义。 (2)、四会句型的含义。 6、作业布置:

1 .听B部分的Let’s talk录音3遍。 2.把B部分的Let’s talk的句子抄两遍并翻译。 3. 以小组形式替换练习本部分句型。

五、板书设计:

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Part B Let’s talk

Where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to the……(地点).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I am going to buy…… (物品). When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at……(时间).

to Do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