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考点总结整理

社会学考点总结整理

第一章

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科学。P13

2.社会学家

  孔德【法】,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

        社会静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

  迪尔凯姆(涂尔干)【法】,法国第一个获的任命的社会学教授;

                     社会学独立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韦伯【德】,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是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3.社会结构定义: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基本问题):

      ·为什么个人要加入各种社会群体成为社会之一员?

      ·自然人是如何变为社会人的?

      ·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遵循的规则是什么?

   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

      ·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基本群体形式有哪些?

      ·初级社会群体在其成员发展方面有何意义?

      ·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怎样?

   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社会问题对于社会变迁的意义何在?

      ·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如何?

第二章

1.社会的定义

     ·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  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

     ·社会是由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社会内涵集中体现为社会关系。

2.社会的性质——社会实在论(唯实论)、社会唯名论

     社会实在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各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 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并不简单的是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社会唯名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相互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韦伯)

3.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 技术和知识 规范和习惯 信仰和价值等。文化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经验。

4.文化中心主义

     在研究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时,可能会发现某一民族成员因过分认同本族文化,而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不理解以致贬低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

     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5.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6.文化堕距

    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亦称文化滞后或文化落后。(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

    指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在变迁速度上所发生的时差。一般而言,物质技术的变化发生在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之前。但是,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的变化先于物质文化的变化的情况也经常发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化决定非物质文化,而非物质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因此,文化堕距是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7.文化边际

     文化区域或文化群体的边缘部分

第三章

1.社会化定义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

      ·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化是社会和群体向个体传输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文化的过程;

      ·社会化是使个体变得具有社会性,结果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

2.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

   ·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应,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重新社会化”

3.人格结构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理想原则)

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

4.人格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①口唇期(0到18个月),在这一阶段口,唇,舌是动情区 ,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   

②肛门区(18月到3岁),这一阶段的性感区是肛门,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两种性格:肛门排放性性格和肛门便秘性性格   

③性器区(3岁到6岁)其性感区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   

④潜伏期(6到1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玩伴多为同性   

⑤生殖期(青春期到成长) 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 

·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

  根据:心理社会危机

1、婴儿前期 0-2岁 信任-不信任 

2、婴儿后期 2-4岁 自主-怀疑 

3、幼儿期 4-7岁 主动-内疚

4、童年期 7-12岁 勤奋-自卑

5、青少年期 12-18岁 角色认同一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 18-25岁 亲密-疏离

7、成年中期 25-50岁 繁衍-停滞 (代际关怀-自我沉浸)

8、成年后期 50岁后 完美-失望、厌恶

第四章

1.社会互动的定义: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p69

2.符号互动论:p76-77

     开创者-米德;

     贡献者-托马斯,库利;

     发展-布鲁默(芝加哥学派),库恩(衣阿毕学派)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

三个基本假设+五个观点

3.社会角色定义: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与人们的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 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人社会地位的表征。

4.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第五章

1.社会群体的定义: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某种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社会群体的特征

·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3.初级社会群体的定义: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初级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库利提出)

4.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规模较小

      ·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全面性,多层次性)

      ·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具有人情味(人际关系亲密)——最重要

      ·人与人之间不可替代的特殊关系

      ·非正式群体规范

5.家庭的定义:以一定的婚姻关系 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又体现为一种经济的团体。婚姻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这就是夫妻之间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6.家庭的功能

     1)生物功能——满足、生育

     2)经济功能——生产、消费

     3)抚育功能

     4)赡养功能

     5)休息与精神满足

   家庭的功能与社会发展阶段,家庭生命周期,文化等因素有关

7.中国家庭的变迁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看书理解)p113   【功利主义文化】

第六章

1.社会组织的定义: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的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等

2.社会组织的特征

     ·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目标比较简单明确

     ·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3.韦伯——科层制理论:p132

     定义: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层、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特点:(理想型组织的特征——简答题)

(1)组织内部有清楚地分工

(2)职位分等,形成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

(3)行政管理人员有专业资格

(4)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职务即职业

(5)行政管理人员的升迁取决于上司评价

(6)组织内部有严格的、统一的纪律,下级要接受上级的监督

4.科层制的功能:(简答题,重点在负功能)p133

第七章

1.社会分层的定义:社会分层是根据某种标准将社会成员分属为相应社会阶层的过程。p149

2.社会阶层的定义:社会学把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p148

3.社会流动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称为社会流动。p156

4.垂直(纵向)流动:人们在同一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地位的变动。

 水平(横向)流动:人们在同一社会阶层内部社会地位的变动。

5.社会分化:功能专门化,地位多样化

         ·水平分化——职能上的差别

         ·垂直分化——社会不公平

6.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地位最重要)

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声望-社会标准;

7.地位一致:一些社会群体或职业在不同的分层体系中的位置排列顺序大体是一致的。

  地位相悖:一些社会群体或职业在不同的分层体系中的位置排列完全相反。

8.精英循环理论——帕累托(意)

    精英称号与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是精英衰败的表征,这种不平衡的潜在原因是低级阶层中优秀分子的聚集和高等阶层中劣等分子的聚集,而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流动不畅和精英循环受阻。

9.我国的精英流动p163

第八章

1.社区的概念: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德国,滕尼斯)

2.社区的构成

     ·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

     ·一定的地狱界限

     ·共同的社会生活

     ·社区文化

     ·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农村社区的特征: 1)土地的重要性 2)区位边缘化 3)区位结构简单 4)地域范围广 5)工作场所与居住空间合一

4.城市社区的特征

(1)城市社区人口规模大 密度高

(2)城市居民的异质性高

(3)城市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色彩薄弱

(4)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较明显的区分

5.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和受教育机会,乃至在政治和社会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别的现象。

6.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第九章

1.社会制度的定义: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

2.社会制度的类型:·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p193-195

3.社会制度的功能(简答题):·正功能和负功能 ·显功能和潜功能

              

 正:满足人的需要,导向功能,整合与控制功能,文化传递功能

 负:压制成员个性,阻碍社会变迁  p199-201

第十章

1.社会问题: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期望的事物被中断

          ·社会规定的正当的东西被破坏

          ·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脱节

2.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破坏性,普遍性,复杂性,时空特征

第十一章

1.社会控制含义: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社会控制是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之上的,并主要表现为外在力量的施加,但并不排除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

2.社会控制的功能(简答题):

正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维持正常生活3)促进社会发展

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僵硬而有力地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P241

第十二章(不考)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的定义:社会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

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化: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传统社会向这种新型模式的转变过程。

第十五章

题型

一、论述题(2)

         *结合实际谈谈社区的功能   具体论述

二、简答题(5)

     简要论述+解释

三、名词解释(6)

 

第二篇:管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3页)

指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合理地分配、协调以人为中心的各种资源,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特点(5页)

一般性 综合性 模糊性 实践性

3管理性质(6页)

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4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细节ppt71页开始)

角色:人际关系角色 信息角色 决策角色

技能:专业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5效益原理 (15页)

第二章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ppt32页)

①科学管理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手段:用科学的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科学管理的实质:劳资双方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pt35页,书42页)

1工作定额 2人员配备 3标准化原理 4薪酬体制—差别计件工资制 5组织管理

3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书44页,ppt45页)

法约尔是一般管理学之父

内容

1区别了经营与管理 2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 3提出了管理的一般原则 优点:一般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弥补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 缺陷:职能与原则不够精炼、也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4霍桑实验的内容(书47页ppt56页开始)

1工作场所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实验

3大规模调查

4接线实验

5霍桑实验的结论(即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48页)

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 “经济人”;

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及其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企业领导者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第三章

管理环境分析方法主要是swort分析和波特模型(73页)

第四章

1为什么在决策标准上,要令人满意的准则替代最优化准则

书96页最后一段

2管理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决策重要性ppt59页,书101页)

4 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

标志之一,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 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

– 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生存与发展

– 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管理决策的类型和特征(102页,ppt53页开始)

按管理的层次来划分: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按照决策的重复性划分 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的标准不同 最优决策 满意决策

按所处环境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来划分 确定型决策(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决

策)险性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

按照决策方式划分 定性决策 定量决策

按决策主体划分 个人决策 群体决策

4决策应遵循的原则(书103页,ppt40页)

经济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预测性原则 信息原则 满意原则 5决策的过程(书106页,ppt17页)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确定决策目标

确定决策准则,给每个决策准则分配权重

拟定方案

分析筛选方案

执行方案

评价效果

6管理决策方法(细节书122页,ppt69页开始)

(一)定性决策方法

1、集体决策的优缺点及其改善集体决策的方法

2、有关活动方向的经营决策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3、风险型决策方法

7群体决策的优缺点(书131页)

8群体决策方法(掌握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书134页,ppt73页开始)

第五章

1计划的内容,五个w一个h。(书155页)

2计划的特征(157页)

? 目的性:总目标明确,分目标具体

? 首要性、基础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普遍性、秩序性:任何人,任何事

? 效率性:既快又好

? 创造性:新问题-新变化-新机会-创新计划(靠经验和知识)

3计划的种类(可能是简答,书157页ppt19页开始)

按时间跨度: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按职能: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层次高度:战略计划和战术性计划战略计划:长期性、整体性;战术性计划:部门、职能的短期行动方案

明确性程度: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程序化程度: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根据计划的表现形式: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 4计划工作编制的方法 (主要掌握滚动和甘特图法书160页)

滚动计划法(在ppt97页) 甘特图发(在ppt91页) 网络计划法 投入生产法

5战略选择(书166页,ppt69页开始)

? 战略选择:是指根据长期目标制定恰当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即

从多种战略决策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 常见的战略类型

基本战略:

? 成本领先、特色优势、目标集聚

成长战略:

? 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加强型战略战略联盟、虚拟运作、出售

核心产品

防御战略:

? 收缩战略、剥离战略、清算战略

第六章

1什么是组织(172页)

组织就是人们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形成的系统集合

2组织结构的三个核心内容(177页)

复杂性 规范性 集权与分权性

3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即影响组织结构的设计因素179)

组织战略 组织规模 技术 组织环境 生命周期

4组织设计的原则(181页)

1因事设职与因职选人相结合的原则

2统分相结合的原则

3权责对等原则

4有效性原则

5控制幅度原则

6弹性原则

5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182页)

数量上的反比关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管理层次 6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简答182页)

1工作能力强弱

2职权的性质

3计划的明确性

4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5组织变革的速度

7组织结构的类型(189页)

集权组织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性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分权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

(主要掌握职能与矩阵)

职能型优点:1突出企业业务活动的重点 2确保高层权威能有效的管理组织活动 3可充分发挥员工的专业技能 4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简化培训,利用避免重复浪费,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缺点:1资源过于集中,难以开拓远区市场和按目标顾客需求进行组织分工 2助长部门主义作风,部门间难以协调配合,都不对最终的生产经营结果负责

矩阵型优点:灵活性和适应性强2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新技术的开发 缺点:1组织结构稳定性差 2双重职权关系容易引起冲突 3导致项目经理过多,机制臃肿的弊端 4互相争功,互相推卸责任

8职权(198页)

由组织的规章制度和正式程序所确定的某个职位所拥有的决策,使用资源等权利

9授权的含义(200页)

是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利,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10组织变革的动因(203页)

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具体见书203页

第七章

1领导的内涵(222页)

所谓领导就是指挥影响引导和鼓励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领导和管理的关系(223页)

3领导权力的来源(226页)

1法定性权力

2奖赏性权力

3惩罚性权力

4感召性权力

5专长性权力

4管理方格理论(235页)

掌握那几个特殊坐标点的类型

5菲德勒的环境决定论(权变理论239页)

掌握基本观点与结论

6激励的的概念

激励是指通过外部刺激(例如,设立适当的奖酬机制),借助于必要的信息沟通,

激发人的需求或动机,以便引导、维持、同化或使之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行为。 7激励的作用

书243页

8激励理论(书246页ppt19页开始)

1内容型激励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

3综合激励理论(激励的调整理论)

9沟通的含义和过程(257页)

含义: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传递并理解信息,知识的过程,是人们了解他人思想感情见解和价值观的一种双向途径

过程:形成思想 编码 媒体 接受 反馈

10沟通的类型(261页)

1按沟通方式分类

2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类

3按组织内信息沟通的流向分类

4按沟通中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地方是否变化分类

5按沟通时信息涉及的态度和价值观领域的程度深浅分类

11有效沟通的障碍(影响沟通的因素)

第八章

1控制的概念(书282页ppt14页)

控制:是指监控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使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工作过程。由管理人员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开展的控制工作,通常称之为“管理控制”。

2控制的基本过程(书282页ppt28页)

1确定控制标准

2衡量实际业绩

3进行偏差分析

4采取纠偏措施

3常见的控制类型(书287页ppt16页)

1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2反馈控制 现场控制 前馈控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