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头单位帮扶贫困村三年工作规划

牵头单位帮扶贫困村三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任务,着力打造新村镇、发

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通过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指导原则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全县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乡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应超前,各具特色的要求,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在三年的时间内,有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要确定群众在帮扶工作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帮扶工作与群众主体的关系,问计于民,惠及于民。

4、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科学统筹“五项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政策和科技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

三、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组织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培育壮大、延伸提升农村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帮扶,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主导品种,培育出一批科技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幅高于所在乡村平均水平。

(二)围绕塑造农村新面貌,改善所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帮扶村“路、水、电、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指导帮助帮扶村搞好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建设,坚持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经济繁荣、功能配套的现代村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态家园建设”,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抓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灶、改圈),结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环境建设。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制订,基本达到文明村的标准。

(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发挥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教育、帮扶部门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载体作用,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农民增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使帮扶村6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创建文明和谐乡村风貌。按照“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平安村庄”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搞好帮扶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完

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较为规范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能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现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集体上访“三无”目标,建成平安村庄,基本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五)强化基层组织,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体系。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实施《新农村工作规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比较健全,三年内,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形成安全祥和、安居乐来的社会环

境。

五、工作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规划。对帮扶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展开的切入点,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编制好帮扶村三年工作计划。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要切实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规划可行性强,可操作度高。

第二阶段:全面落实任务目标抓任务落实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思路展开。 一是要围绕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貌,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积极申请项目立项,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硬化街道,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增打田间机井,建设文化大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架设有线电视和动力电路,加快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群众全部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帮扶村实现电讯、有线电视“双通”,基本清除农村“三堆”,使帮扶村公共设施和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

三是围绕倡树新风尚,加快文明和谐乡村的创建步伐。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使帮扶村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使帮扶村新增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新增一批“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建设达到县里的要求。关注教育设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普及新型医疗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文化休闲广场的创建工作。健全乡规民约,化解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使帮扶村建成平安村庄。

四是围绕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农业科技、致富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帮扶村绝大多数劳动力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 五是围绕完善新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提升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为确保三年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帮扶任务,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成立专职的帮扶工作队,统筹抓好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明确责任,配套联动。驻村帮扶工作对要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督促检查。局领导班子采取日常催办、集中检查等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指

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蹲点驻村工作队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管理机构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第二篇:大诺村三年工作规划

大诺村新农村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好本村2011-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新农村资源条件,发展现状和村民的愿望需要,结合县、镇各级的总体规划部署要求,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大诺村位于江城镇驻地西南部8公里,处山区,村部驻大诺屯。辖9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562户,2961人,居住壮族。全村土地面积35756亩,耕地面积1194.78亩,其中水田612.78亩,旱地582亩。以农为主,主种水稻、玉米、甘蔗。

多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诺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民主法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达到了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百业兴旺、人民安康的良好创建效果。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并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实施河道治理工程,保障居住安全,保护公共设施,减少耕地破坏,确保 1

汛期安全,加大水利建设投资,三年内将全村所有的通水涵道、沟渠进行配套整改,使全村水路畅通,确保旱涝保收;村主要排洪排水设施建设,完成各村社人口密集区主干道排污排水规划和实施计划。

(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村庄,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要通过创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和谐村庄建设来实现。

1、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着手,逐步树立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勤俭持家等良好风尚。不断对农民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教育”。建立适合操作的农民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风尚。

2、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即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

览室,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3、建立和完善发展农村基层文化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做到有章办事,有人管事,能办好事。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群众代表会、治保会、民调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活跃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农民自觉养成科 2

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让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千家万户。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在农民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普法教育活动。

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在农村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的同时,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组建治安联防队、巡逻队,加强防范措施,维护农村治安状况。要旗帜鲜明地开展农村反邪教工作,经常性开展反邪教警示活动,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拒邪反邪的意识和水平。

6、积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积极做好调处化解工作,正确化解、妥善处理各种群体性事件。通过正确引导,组织协调,团结教育,实现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民风淳朴、崇尚科学,尽最大努力减少刑事治安案件、重大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的发生,铲除“黄、赌、毒”等不良社会现象,使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改善,形成村镇和谐,群众满意的农村新风尚。

(三)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村貌,达到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在反映,要通过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综合治理来实现村庄面貌的巨大改变。重点抓好“四改四清理”即: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彻底改变村镇面貌。

3

1、农村道路。村通组道路、村内主干道路实现路面硬

化,确保晴雨畅通。

2、供水排水。村村通上自来水,确保农户饮用安全水。村庄主要道路铺设排洪排污管道,解决农村人饮安全问题和污水排放问题。

3、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村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文体设施。村会议室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活动室,且配有图书室和1个宣传栏,图书室有丰富的图书,包括农业科技类、文学鉴赏类、法律常识类等,方便群众获得更多的农业生产信息、农技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修养。

5、村容整治。完成地方特色鲜明的村级建设整治规划,人均住宅面积合理。每个村组规划建设一处垃圾处理场,建有垃圾集中堆放点,无“脏、乱、差”现象。提倡农民在规划指导下建新房,引导农民改变建新房留旧房的习惯。

6、新住宅建设。对各组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新住宅

建设小区,倡导、支持、鼓励新建住宅向规划小区发展,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建设成为标准化新农村。

通过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到道路畅通、农居清洁、院落整齐、圈厕卫生,保持村容村貌整洁。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民主管理

1、加强村党支部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把党支部的领导、 4

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有机结合起来,对村级重大事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农村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农民群众谋利益。

2、加强村委会自身建设。做好村民自治,关键是实行村务公开,重点是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在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方法上要有所创新和延伸,保证村民对村务有充分的知情权。

3、加强村级其他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妇女组织和民兵组织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4、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理顺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从组织和机制上保障农民的参与权、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使镇村治理机制基本完善;村务政务公开制度健全;民主选举依法、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监督有效。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作用,让广大村民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建立健全村党组织、村民民主管理机构和村规民约,推进民主管理。实现创建“五好”党支部的目标。

(五)抓好经济,促进发展

1、继续引导发展我村竹子种植产业,做好养殖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5

2、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继续做好城乡医疗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三、具体目标

(一)村党支部争取每年发展1--2名优秀青年入党,不断壮大党支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接班人

(二)于村部三楼修建一间70m的厨房,为各项会议和接待工作提供后勤保障

(三)三年内至少实现每一个屯顺利完成一个建设项目

1、巴考屯:争取实现2.5公里道路的水泥硬化,同时建设一个标准篮球场。

2、驮安屯:争取修建两排水利工程2.8公里,完成屯内所有道路的硬化。

3、那鲁屯:完成屯内道路的硬化,修建一个灯光篮球场。

4、大诺屯:沿屯前河堤修建一个防洪大坝,完成那浪片区1.5公里的水利工程项目。

5、新平屯:在屯内建设一个小中心花园,建一幢村民文化活动楼。

6、小诺屯:建一幢村民文化活动楼,修建一条屯头至河边的水泥路。

7、那麦屯:完成1.8公里的那马水利工程,建一幢村民文化活动楼,在屯中心建设一个小花园活动场所。

8、果按屯:完成屯内道路的硬化。

6 2

9、那架屯:完成屯内道路的硬化,修建那弄1公里的

排洪道。

10、对大诺村小学门前的桥梁进行加宽、加固扩建,保障师生通行的安全、方便。

四、组织实施

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各阶段的主要任

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协调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

中共江城镇大诺村支部委员会

江城镇大诺村民委员会

20xx年9月1日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