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总复习计划

初三政治总复习计划

一、 复习范围

初二思想政治上下册及初三思想政治全一册。

二、复习步骤

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复习方法,结合近年政治中考开卷的形势得出初三在总复习阶段应合理利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形象的说,这一部分应叫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动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这一阶段的复习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必须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讲练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分为:初二知识要用四周的时间,初三知识用二周时间。

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较短,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复习巩固。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抓住重点知识点,重点基础知识突出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不能是简单知识的重复,既要有知识的系统化,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是复习的主体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在联系,可采用比较法,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掌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针对性强的试题,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与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及时反馈矫正”和“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上、中、差的学生。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知识记忆的情况和欠缺的地方,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保证一节课至少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发现问题。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透彻他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是从第九周开始,估计使用两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轮复习:模拟练习。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教师需要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要注意的问题有: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前看,初三政治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考前指导,并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扎实研究初三政治复习课的教法,学习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方法,搜集其他学校水平高的试题,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篇:初三政治总复习(知识点)B

初三政治总复习(知识点)

二、社会发展史部分

1、青少年对理想的追求,必须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2、生产力的重要性:(1)生产力是引起生产关系以致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2)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力)

4、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5、判断一种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是历史时步还是倒退的标准:新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6、判断我国当前一切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1)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2)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从事生产劳动

8、决定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根本原因: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9、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出现-国家出现

10、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1)劳动者(人)起主导作用(2)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3)劳动对象(1)(2)合称生产资料(物)

生产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基础)(2)人与人的关系(3)产品如何分配

决定产品如何分配方式的原因:(1)生产力水平(根本原因)(2)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直接原因)

11、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决定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决定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2、阶级社会里新社会形成的标志是:新的国家政权的建立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主要矛盾是: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

剥削的根源都是:私有制

13、各个社会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14、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是:基本矛盾决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体现基本矛盾

15、各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古代社会原:石器奴:金属工具封:铁制农具 现代社会——新科技(蒸汽机、电力、电子计算机、原子能)

16、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

17、奴隶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进步性——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局限性——体现了阶级的对立

18、奴、封、资三个社会本质上一致: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奴社:奴隶主完全生产资料完全占有奴隶

初三政治总复习(社会发展史部分)------第1页(共七页)

封社: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资社: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19、奴、封、资三个社会被剥削阶级的人身自由程度不同

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被土地束缚在土地上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可自由出卖劳动力

以上三点体现了生产关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被统治阶级被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因私有制的存在)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的初期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因为新的生产关系和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末期都不适应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20、资本主义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①大量失去生产资料又能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圈地运动②大量货币资本——殖民掠夺。总之,两个条件都是通过暴力掠夺的手段获得的。

21、资本主义民主,进步性:较完备,劳动人民有一定的民主权利。

实质: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根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根源)和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政治根源)。资本主义实行资产阶级专政而非专制。

22、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工业革命的完成。

23、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源泉:追逐剩余价值(根本目的和动机)

24、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矛盾,它决定①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②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④同时决定社会危机(暴力犯罪、恐怖活动、吸毒)——思想根源: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

2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 产 党宣言》的发展。

26、无产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代表先进生产力,决定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27、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①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力)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8、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①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力)发展要求②符合全体人民根本利益

2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曲折性的原因:

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有了新的活力(原因:新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②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0、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当今世界的关系:

总:共存①合作(原因: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面对环境恶化、跨国犯罪、恐怖活动等全球性问题)②斗争(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本质区别)

31、我国旧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决定了我国近代社会发展道路具有两个特点:①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决定我国革命道路特点:先后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初三政治总复习(社会发展史部分)------第2页(共七页)

32、19xx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新中国成立②人民当家作主③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33、19xx年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化②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确立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④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4、中国人民从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得出了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没有共 产 党没有新中国;有了共 产 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启示:必须坚持共 产 党的领导)

35、共 产 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奋斗历程基本经验的总结: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

36、“三个代表”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7、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创新,包括:(1)理论创新——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和“一国两制”(2)制度创新——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休,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3)科技创新——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轨道上来

38、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39、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1)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经济上)(2)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不高(文化上)(3)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政治上)

40、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农业,它决定了当前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三农”问题(即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4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讫时间:19xx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20xx年)

42、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或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根本任务解决主要矛盾

43、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平)

4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正确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5、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46、科技要转化为生产力关键要靠:劳动者

原因:人是社会生产的第一要素: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47、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少生

48、“我国是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指: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原因是人口众多)

49、我国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不高

50、出现沙尘暴天气的原因:长期以来的破坏性砍伐、开垦、植被毁灭、水土流失、土地生态恶化

51、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初三政治总复习(社会发展史部分)------第3页(共七页)

5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53、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4、总体小康:到20xx年已基本实现,主要指低水平的、不平衡的、物质上的小康

55、全面小康:时间:2001-20xx年,是指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高水平的,全面发展的小康,是为实现现代化服务的。

56、实现现代化,时间:到本世纪中叶(20xx年左右),是指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与全面小康一致)

57、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同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58、现代化建设的物质保证:经济建设

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思想保证:艰苦奋斗的精神

稳定的社会环境:依法治国

发展动力:改革开放

精神动力:思想道德建设

智力支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59、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都是为了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61、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证,发展是目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富)

62、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包括及经济纲领(第6课)政治纲领(第7课)文化纲领(第8课)

63、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64、怎样发展?(经济、政治、文化角度)

(1)怎样发展经济?

(2)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政治?

(3)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65

意义: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6、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以公有制为主体

67、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决定)非公有制

68、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9、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0、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决定)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初三政治总复习(社会发展史部分)------第4页(共七页)

7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但不是唯一的,计划也起适当调节作用(即国家宏观调控)

72、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体现了①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和最终体现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本质(展开)

73、(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2)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消费,关键靠科技创新。

74、(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75、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

决定

76、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体现

7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的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

78、乡、县、区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79、依法治国:①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②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③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怎样依法治国

⑦群众基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0、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81、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实施西部大开发(现实原因:生产力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大)

8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核心内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基础工程)

83、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方向的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的特点:

(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培养目标:“四有”公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3)服务对象: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大众(体现国家的性质,党的宗旨)

初三政治总复习(社会发展史部分)------第5页(共七页)

(4)民族性和开放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85、我国应怎样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对民族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2)对外来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3)总:立足国情,加以创新

86、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所做一切均是为了人民)

87、思想道德建设

(1)核心:为人民服务(2)原则:集体主义

8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

89、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科技,基础:教育

90、国际竞争的实质:综合国力的竞争

91、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与创新

92、我国经济建设的轨道: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93、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94、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是:教育

95、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97、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98、当今国际形势总体趋势:总体趋向缓和,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流

99、威胁和平与发展的根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00、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根本原因: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

101、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加入WTO

102、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是: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综合国力(基础:经济力、科技力)

103、我国加入WTO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04、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

105、人类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06、共产主义社会包括(1)社会主义阶段(低级阶段)(2)共产主义阶段(高级阶段) 107、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振兴中华

108、当今世界竞争的根本:人才的竞争

109、青少年要立志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不一定是杰出人才)

110、成才离不开外因、内因,但关键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内因)

111、科技的本质:创新

112、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

113、关于“决定性”因素:

(1)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

初三政治总复习(社会发展史部分)------第6页(共七页)

(2)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和科学

(3)推动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新

114、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和等级区别,只有分工不同,各种正当职业都要有人做

115、择业应从个人实际出发,但更要从全局出发,以祖国需要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116、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任务:培养“四有”公民

117、我国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

118、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19、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

120、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坚持共 产 党的领导

121、关于“核心”

(1)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

(2)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3)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4)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122、和谐社会的内涵:

(1)“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人与自然的和谐

(3)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4)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初三政治总复习(社会发展史部分)------第7页(共七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