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人教育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及格式(简式)及样本

浅谈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三号黑体居中)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2005级 王振华(五号宋体居中)

摘要: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融合性,非线性化,无结构性,相互交涉性,可编辑性,实时 性等特点。运用在教育教学上又利于信息的存储利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 的获取与保持,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工具??(200~400字,五号宋体)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网络;课件;资源共享(3~8个,五号宋体)

1多媒体的教育特长(小四号黑体)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

1.1多媒体的特性(顶头,五号,黑体)

1.1.1融合性(顶头,五号,楷体)

多种符号系统的融合是多媒体的特性之一,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区别于过去媒体符号系统的单一性或复合性.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不是将符号系统叠加,而是具有整体性的融合??

1.1.2非线性化,无结构性

因为多媒体是在超文本,超媒体软件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而超文本,超媒体的独特性则在于它是一种符合人的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联系的非线性化的信息系统??

1.1.3相互交涉性

过去除电话以外任何一种媒体其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不具备对话的功能.即使PC机的人机对话也局限于文本和符号,而多媒体则不一样??

1.2多媒体的教育特长

1.2.1信息的存储利用便利

多媒体特别是多媒体WWW网络信息的存储,提取,双向传输非常便利,它应用于教育,更利于教学信息传播机制的建立??

1.2.2发散性思维的工具

在培养学习者发散性思维方面,多媒体对教育的影响也是特别大的.因为多媒体具有非线性,无结构化的特性,具有一种任意想像的存储扩充器的功能,更符合人的思维特点??

1.2.3促使学习个别化的实现

多媒体WWW网络有利于个别化的实现.因为学习者各人需求,学习经验,认知程度等不同,学习方法也有差异??

2.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几种形式

2.1教学演示多媒体

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多媒体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的演示.所谓教学演示是指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采用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材料,数据??

2.2交互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融合,学生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

2.3现代远程教学

所谓现代远程教学主要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式教学系统.网络传播模式的出现,使得用于

单个计算机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发布到广阔的网络空间,形成网络课程??

3.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效果

3.1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用多媒体技术可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3.3用媒体技术可建构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依此类推。

参考文献

[1]李宝敏,王吉庆.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5):21-22

[2]谢幼如.《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M].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2:79-81 [3]金振坤.对中小学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4]黄兴无.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cn

[5]钟玉琢,沈洪等.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6-60

[6]王松涛.论网络学习[J].《福建教育》.2000(3):35

[7]财团法人日本视听教育协会主编.《在日本教育方面的多媒体发展小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5

[8]沙莲香.传播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53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ical itself has the fusion, thenon-linearity, does not have the constitutive property, mutualnegotiation, but editor, characteristic and so on timeliness. Theutilization favor the information in the education teaching the memoryuse, enhance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interest, promotes the studentknowledge gain and the maintenance, is raises the divergent thoughtthe tool, urges realization which the study individually melts.Simultaneously it also can carry on the effective organization and themanagement to the teach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s the constructionideal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motes the student independently tostudy and so on the various effect. Will base the future to develop,uses the 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teachingexperiment, will cause the school truly to become raises the studentability, will develop the student intelligence position.

Key word: Multimedia technology; Network; Class; Resources sharing

附: 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表于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与正文中的标示序号、格式一致。主要责任者(姓先名后,英文不加缩写点)超过3人时,只写前3名,后面加“等”或“etal”。外文期刊名称应按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一、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堆?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6]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四、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五、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GB/T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六、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七、电子文献(网上电子公告EB/OL、网上期刊J/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OL].

http://www./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11]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 [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八、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提供的是本科论文格式样本:专科和本科的区别只是字数不少于3000字,去掉英文

封皮,英文摘要就可以了)

成人高等教育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完 成 人:

专 业:教育技术学

年级层次: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级本科 20xx年9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评价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 级 闫桂花

摘要:教师评价改革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师评价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导向、监督、鼓励、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能。鉴于我国传统教师评价的弊端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评价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评价可以分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和分布式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发挥评价的展示、改进和激励功能。发展性教师评价除了具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

关键词:标准;教师评价;区分

教师评价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高质量的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的重要表现。

1.传统教师评价存在的误区

过去的考试评价制度突出知识和技能,忽视综合与创新,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遗憾的是,这样的评价与考试不仅被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也被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殊不知,学生的成长状况并不仅仅反映在学业成绩上,还反映在行为习惯、思维品质等各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都跟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及敬业精神等成正比,有什么理由根据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就给教师评价出高低来?

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的理念

鉴于我国传统教师评价的弊端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评价提出的新的要求,我认同对教师的评价可分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和分布式教师评价.

2.1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评价对象为主体,评价双方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重视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并能够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实现双方达成的评价目标的过程。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评价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提高。

2.1.1指导思想

关于新课程教师评价的指导思想,20xx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进一步指出:“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化、新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

2.1.2评价目的

发展性教师评价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发挥评价的展示、改进和激励功能。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评价要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淡化别与选拔功能,关注过程;将教师日常工作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重视教师

的自我评价与反思,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重视教师评价中多主体之间的协商、对话与交流,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机,促进其不断提高,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促进学校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融合。

2.2分布式教师评价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制度。教师评价的过程就是主体间理解、对话和视觉融合的过程。

2.2.1分布式教师评价的定义

分布式教师评价是指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以价值取向多元化为前提,以各评价主体从教师工作的不同侧面与教师间的独立平等的对话为途径,并以教师的自我评价作为落脚点而进行的教师评价。

分布式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提是价值取向多元化;核心是评价主体多元化;途径是对话;自我评价是落脚点。

2.2.2分布式教师评价的意义

分布式评价可以改变教师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可以改变教师评价指标“单一”的现状;可以推进课程改革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的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因此,应该按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

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

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评价的一些基本原则。评价的基本原则是评价的理论依据、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评价原则不仅是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规范,而且是指导、控制、协调评价过程的保证。在评价过程中,正确贯彻各项原则,不仅有利于端正主评、被评人员的态度,克服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而且有利于加强评价的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的程度,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教师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之内,因此,教育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也就是教师评价所应遵循的原则。

4.1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对于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端正办学方向,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如果方向不明确,教师评价就会走上歧途,同时会对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带来消极影响。因此,确定正确的方向是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要前提。评价不是为“评”而评,否则就会失去评价的功能和教师进取的积极性,给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的影响。

4.2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科学性原则。教育是一项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特殊的劳动,其劳动过程中临场发挥的内心组织活动多于程式化的外在规范活动,是以心为主、心力俱劳的活动,其工作结果与其工作的努力程度有成比例的一面,也有不成比例的一面,其劳心又劳力的特殊劳动过程一般难以为人所熟悉和掌握,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通过参与或监督教学过程,全面、准确地搜取教师教学活动的真实表现和可信信息,要坚决反对凭主观印象和个人好恶而获得信息,要抓住被评教师的真实内容进行评价,这样产生的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评价方法才具有稳定性、连续性,评价结果也才具有激励性、发展性。

4.3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全程评价、全员评价和科学评价。全面收集评价信息,采集评价数据,运用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进行数据、信息的整理和计算,得出对教师评价的结论,公示、反馈结果,总结、反思结论。贯彻全面性原则还要坚持发展性原则,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评价,对评价的方法,评价参与的人员不能一成不变,评价必须适合教育发展的形势,必须不断改进,以适应本校教学的特点。全面的评价内容必须涉及教师的品德,对教育的态度、对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拓展所作的探索和努力等作出公正准确、全面合理的价值判断,以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4.4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明确被评价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人们一提评价,就是上级对下级、领导对教师或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因而视被评价者为客体。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从实践的效果及发展的趋势来看,强调自我评价,强调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使其处于主动的地位,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这既使评价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也是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要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这样才能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使教师的评价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当前,开展对教师工作评价时,科学性原则尤为重要。因为这项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应该允许它经历一个过程,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由不够科学到逐渐科学化。这也是教师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教师逐渐学习教育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同时一定要取得教师的认同。不要形成对教师的评价是领导强加给教师们的,这不利于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也要让教师心中清楚,懂得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即让教师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和知识。学校领导切忌把自己的愿望和主观的设想强加给教师们,否则再科学、再完善的评价方案也是不可行的。

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息息相关,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只有创建起科学的合理的能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的为新课程服务,才能让教师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慕菊,李晶.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10:51-53.

[2]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8-30.

[3]新课程标准编写组.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8.

[4]李晶.有效教师[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20.

[5]刘先强.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的建构及操作策略[J].教育导刊,2009,(12):24-27.

[6]夏雪梅.学校情景中的教师评价设计框架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4):37-40.

[7]刘菲菲.改革教师评价的维度与方式[J].湖南教育,2010,(4):21-25.

[8]王文源.关于教师评价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8,(9):41-45.

Adult Higher Education

A Graduation Thesis

Title: ord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er evaluation

Author: Yan Guihua

Specialty: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Grade levels: 2009 undergraduate

Tutor: Li Yingchun

Completion time: 2011 .9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ystem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eacher evalu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reform.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work has the guidance, supervision, encourage, diagnosis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functions. In view of our traditional teacher assessment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teachers evaluation of the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teacher evalu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developing teacher evaluation teacher evaluation and distributed. Teachers'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dvocated for evaluation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for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pay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show, and the incentive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eachers'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 addition to teacher evaluation is scientific, oriented sex, feasibility, democrac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rinciples, and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ment, three principles, the principle, difference principle, feedback principle. Distributed teacher evaluation is much main body to participate, to diversified value orient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to the evaluation subject, from different sides of the teachers work with teachers of independent and equal dialogue as the way, and to teachers' self evaluation as the goal of teacher evaluation. Distributed teacher evaluation has the independence principle, main principle, suitable method suitable principle. Only set up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an promote teachers'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better for the new courses, to allow teachers to make sure the future direct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teachers to fulfill the duties of the ability and the level of business.

Key words: Standard; Evaluation of teachers; Distinguis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