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四论”

根据关系型话题作文的特点,审题主要做到“四论”。

一、两点论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审题时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即“两点论”。有的考生审题时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例1:在非洲,野牛对穷追不舍的非洲豹会突然转身,与猎豹争斗,以期能战胜豹子事实上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面对野牛的争斗非洲豹也无可奈何。大自然中常有这样的现象,面对强大的天敌,有的动物跪地求饶,任凭天敌吃掉,也有的动物去勇敢地战斗,直到死去或偶然逃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请以“勇敢和妥协”为话题,写篇文章。

[审题] 审题时必须注意分析“勇敢”和“妥协”两个方面,不可只抓住其中一点。不仅要谈“面对强大的对手,只有勇敢对待,才有可能绝处逢生甚或成功”,而且要运用正反对比法论证“妥协”行为造成的结果(失败或灭亡)。

二、重点论

关系型作文话题,审题时除了要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外,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即“重点论”。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切不可各个要素泛泛而谈,平均用力,不见重点。

例2:请以“模仿与创新”为话题写篇文章。

[审题] 一般考生认为“模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往往提出的论点是“既要模仿,又要创新”,两者并重,泛泛而论。但是如果联系现实,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就可提出“要模仿,更要创新”的论点,重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立意就更具现实性,更深刻。行文时也要突出“创新”。

例3:一个人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在撑伞走过。这人说:“大师,普渡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请以“助人与自助”为话题写篇文章。

[审题] 如果仅从“两点论”角度立意,为“既要助人,又要自助”,但立意平平,不见重点,又没有扣紧材料,有失偏颇。从“重点论”角度立意,为“既要助人,更要自助”或“既要自助,更要助人”。最后从材料看,从关键句“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可看出“ 现代人不能一味地接受别人的帮助,而应自立,自强,它才是我们走向成功实现理想最可靠的保证”。这才是此话题的最佳立意。

三:关系论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就是在于理顺话题中的种种关系,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即“关系论”。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

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共存关系: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例4:“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的意见”或“既要相信别人的意见,更要相信自己”。例5:“自由与舍弃”可理解为“自由是限制性的自由,舍弃是得自由的一种舍弃,自由应是在舍弃中得到的充分自由。

2:对立统一关系:指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例6:“卑微与高贵”,二者对立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卑微蕴育高贵;高贵源自卑微;只有把卑微的自己纳入平凡中去孜孜追求,才能创造人们心中的

“高贵”。

3:是非取舍关系: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例7:“嫉妒与羡慕”,我们只能理解为“我们可有羡慕之意,不可有嫉妒之心”。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当的。

4: 并非绝对关系: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例8:“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四:统一论

1: 关系型作文话题,审题时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这是“统一论”之一。例略。 2:关系型作文话题,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与话题的统一,即找到材料与话题的交汇点,共同点。这是“统一论”之二。例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人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确浑身是水,拿拐杖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请以“优势与成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优势与成败”是一个二元关系型的话题,如果我们仅从话题立意而不顾材料的话,很可能立意就是“拥有了优势就等于获得了成功”或“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优势”。但如果我们审视材料,找到材料与话题的交汇点,共同点,就会发现以下立意才是最佳的:“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恰当把握,利用自己的优势,过于依赖优势反而可能导致失败”。

总之,关系型话题作文需要考生借助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全面地,多角度地分析思考问题,不能走极端,否则将会出现片面性错误。

 

第二篇:高考复习策略之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辨明关系 准确立意

——关系型话题作文备考策略

关系型话题作文从20xx年诞生以来,就备受大家的关注和好评。在2004的高考备考复习中,各地的模拟试卷上就不时出现关系型话题作文,如三月广州一模的“和而不同”和五月深圳二模 “主动与被动”。到20xx年高考中,全国十五套考题就有十套选用关系型话题作文。20xx年选用这种作文题型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有五套以上作文题目选用这种题型,其中全国卷三套都选用关系型话题作文形式。由此可见,关系型话题作文是近年考试的热点。对此,我们在备考作文时,对这类作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关系型话题作文,不少考生倍感头痛,心存畏惧,认为如此话题写作太难,主要原因是立意容易跑题、偏题。这都是因为不了解关系型话题作文及其关系的缘故。

关系型话题,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由这种话题构成的作文题目就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问关系。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铭记与忘记”等。就拿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说,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话题,行文过程中作者就很好地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由于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关系的开放性、多维性,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那么,该怎样辨明关系,作到准确立意呢?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亦称“无此无彼式”。如“平凡与伟大”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再如20xx年全国卷一的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细加审题,不难发现:话题的两个要素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又是互为因果联系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要我们能正确透析出两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难构建出符合话题的作文来。

2.是非取舍关系

就是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并作出选择。亦称“有此无彼式”。如“自尊与虚荣”这个话题,可

立意为:提倡自尊自爱,反对追求虚荣。再如“空谈与实干”这个话题,可立意为:不尚空谈,注重实干。再如20xx年全国卷三的话题“铭记与忘记”,可立意为:在体现人文精神和彰显时代主题的今天,我们要用正确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历史和现实,什么该记,什么该忘,要把关爱铭刻在心,让怨恨随风而去,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3.并非绝对关系

就是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辨证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亦称“有此未必有彼式”。如“机遇与成功”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成功来自机遇的挑战:但有机遇不一定都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来自机遇。再如20xx年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可立意为:从正面看,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从反面看,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和恨乌及屋等,所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衰亡也”;从全面看,感情有亲有疏,但一个人不能以感情来左右对事物的认知,更不能受其影响。

4.并列共存关系

就是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平列的关系,几个要素互相联系,可以同时并存。亦称“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再如20xx年全国卷一的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可立意为: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在写作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兼顾,不可偏执一方,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再如20xx年江苏卷的话题“凤头、猪肚、豹尾”,可立意为:在人生和事业上,有三步走——良好的开头、充实富有的人生、有声有色的总结。

5.主客关系

就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驭客体,可记叙、议论和说明。或写自己如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和理解,目的就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在关系。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清“我”(主体)与文章内容(客体)的关联。如“我与书”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我与书的相知相识,甚至达到“相恋”的境地;书给我的感受和人生启迪。再如“我与奥运”这个话题,可立意为:大可以写奥运会对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繁荣方面的意义,小可以写对奥运会的举办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设想。

6.因果关系

就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在写作这类作文时,可由因及果;也可采用因果颠倒法,先写出结果或结论,再逐层交代原因。在

具体写作中,重点应放在“因”上。如“爱国与求知”这个话题,可立意为:真正爱国,必须求知。再如19xx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清流与活源”,这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类的话题作文,明代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清流是果,活源是因,只要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挖掘“流”与“源”的含义,进而联系实际,发表议论,结构上或由因到果,或由果涉因,就可构思成文了。

7.喻意关系

就是指题目中的概念是抽象的(带有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构思时要注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根据喻意,对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从而成文。写作此关系作文的关键,应由题目升发开去,联系现实,而不能就题论题。如19xx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能迅速地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谈

这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最早雏形,它虽较现在的话题作文限制颇多,但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它还是比较开放的,审题上也没有多大难度,因为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问的关系材料中已讲清楚了,用什么方法写也讲清楚了,只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对接这种自然现象,从而发表自己的看法。

由此可见,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先要辨明关系,只有关系明了,才能准确地审题立意,才能加快构思成文的速度。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七种关系是常见的,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即快捷,又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话题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简单明了,而有的话题要素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会随之而变。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问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

所谓“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而构思成文。 总之,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进行科学解读,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另起炉灶;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失之偏颇;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