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上半年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分析报告

20xx年上半年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分析报告

时间:2011-8-7 9:28:47 | 来源:山丹县国土资源局 | 点击数:267 |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20xx年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正确指导下,我局执法监察工作始终坚持“预防和查处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建立和完善土地执法长效机制,依托执法巡查网络,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切实保护了宝贵的土地、矿产资源。按照张掖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贯彻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统计及分析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20xx年上半年我县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按照“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土资源动态巡查责任制度,采取划片包干、分工负责等多种形式,采取定期、不定期国土资源动态执法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过对全县重点乡镇、公路、铁路沿线实施动态执法巡查,我县1-6月份,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行为3起,涉及土地面积0.15公顷,其中耕地0.05公顷;立案查处土地违法行为3起,涉及土地面积3.218公顷,其中耕地 0.5223公顷,执行罚款 54.458万元;制止矿产资源违法行为14起,集中整治煤矿17家;集中整治采砂场23家,从矿产违法性质看,无证件开采、越界采矿仍是主要方面;违法主体主要是企业和个人。

二、国土资源违法法违规主要特点及原因

(一)从违法类型分析,未批先建、未报即用问题比较突出。未经批准占地行为所占比重最大;其次,破坏耕地行为;还有非法批地行为。(二)从违法主体上看,国家、省重点工程及民生工程违法用地、农村违法用地等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企事业单位、个人违法用地量仍然较大, 且有向乡、村转移的趋势。个人违法虽高,占发现违法总数的50%以上,但涉地面积较小,此类违法违规用地的发生,不能仅归责于基层政府,更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变革土地审批制度和加强与相关部委协调等多层面多途径予以规范。综合上述,我县上半年国土资源违法态势呈上升趋势,尤其涉地面积上升幅度较大,同时查处违法压力加大。其主要原因:

一是城市建设、工业项目用地量较大。另外扩内需促发展政策,对建设项目投资力度继续加大。随着大量投资项目陆续开工,借机圈地、搭车用地、侵害农民利益行为等违法违规用地问题突出。二是地方党委、政府主导、默许的违规违法用地仍占多数。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突出的表现是未报即用,无视法律和政策规定。如利用国家、省重点工程及民生工程用地,盲目追求经济发展指标的最大化,大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就往往成为重点工程等违规违法用地的借口。因此,违规违法用地难以避免。三是随着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耕地流转、宅基地整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和挂钩试点等,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设施农业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等变相搞开发,都有不

规范的地方,如果政策引导不到位、监管不及时,将形成大规模的违规违法用地。四是房地产开发用地规模较大、囤地和炒地等问题,以及小产权房违规违法用地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土地执法监管提出了新任务。五是违规违法批地、用地方式出现新变化,执法监管将面临新挑战。六是用地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不到位,受用地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占补平衡无法落实等制约,不能及时办理或无法办理合法用地手续,或建设单位无视法定审批程序,往往边报边用,甚至不报就用,造成违规违法用地。七是对违规违法用地的处理不到位,违法成本低,驱动一些地方违规违法用地。八是用地需求强劲,供需矛盾加大,与用地计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矛盾所至。

三、预防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共同责任体系和执法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政府主导的依法用地管地和制止查处违法机制的形成,全力开创政府主导,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新局面。严格落实问责制,建立问责体系,做到“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确保每个案件查处落实到位。遏制违规违法用地。

(二)不断完善制度,自觉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规违法用地的发生。在法律层面上,推进土地审批制度改革。在制度层面上,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在工作层面上,改进土地管理的方式方法。梳理一些重大典型违法案件,联合纪检监察、公检法等相关部门共同查处,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对违法行为查处到位,切实维护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权威。

(三)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强全员参与意识,做到执法监察全程监管,在国土资源系统全面实施“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管”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建设,尤其在农村土地执法上,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执法监察网络体系作用,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加大动态巡查工作力度,切实推进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早报告。强化对农民建房、新农村建设用地等违法用地多发领域的监管,将涉农土地违法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特别是研究解决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问题。

(四)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资源保护意识,加大资源保护力度,让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土地管理工作,支持土地执法工作,为耕地保护及土地调控有关政策的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深入普法宣传教育,防范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 过去出现乱占滥用土地和非法采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广大城乡人民群众对国土资源法制观念淡薄。因此,把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地域、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以城带乡,以点带面进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随着宣传的深入,依法用地已形成共识,人们对各类违法用地及时举报、反映,使我们执法监察工作能够及时掌握各类违法行为,及时依法调查处理。二是继续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15号令宣传教

育活动,积极宣传国家土地法律、法规、政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维护土地管理法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管地的意识,使全县扩大内需用地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严格集约节约用地、维护土地管理法治秩序的自觉性。

五、落实动态巡查检查制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根据违法占地和非法采矿具有隐蔽性和季节性的特点,按照“预防为主,防范和查处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切实促进土地管理和矿业秩序。对全县重点乡镇、重点矿区进行巡回检查,要求基层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在严格按照执法巡查方案规定的巡查频次认真实施本辖区的一、

二、三级的巡查工作,切实提高动态巡查工作质量,发现违法用地和非法采矿及时制止,把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六、建立健全信息网络,落实执法监察责任制

为了强化预防机制,杜绝土地、矿产违法行为的发生。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县、乡、村、组四级国土资源监察信息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使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认真落实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工作。对照岗位职责、工作责任,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形成了“谁的权力谁行使,谁的职责谁履行,谁的责任谁承担,谁的问题追究谁”的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县、乡两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查处违法案件的责任心,及时、快捷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

法行为。三是继续推进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多角度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加大案件查处执行力度,强化了对违法责任人的处罚,使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较往年相比明显减少。

七、今后执法的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以构建和完善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体系和执法监管长效机制为核心,进一步促进政府主导的依法用地管地和制止查处违法机制的形成,加强执法监察基础建设,强化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处理和落实到位,全力开创政府主导,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新局面。二是思想上要更加重视,措施上要继续跟进,工作上要强化落实,确保规定动作不能少,自选动作有创新。既要选择一批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公开查处,起到震慑作用,又要重点查处违反国家产业政策非法批地、非法占地、未报即用等典型违法案件,充分发挥“组合拳”作用,确保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率和处罚到位率“双达标”。三是加快推进“一张图”管地,严格落实问责制,强化领导层对土地管理和案件查处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宣传和规范各级政府的管地用地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管地用地秩序,力争全县国土资源执法“零问责”。四是强化土地违法预防体系建设,尤其在农村土地执法上,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土地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国土资源所执法中队和村级信息员的作用,全面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强化对农民建房、新农村建设用地等违法用地多发领域的监管,将涉农土地违法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特别是研究解决农村

宅基地管理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问题。五是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资源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大国土教育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土地管理工作,支持土地执法,为耕地保护及土地调控有关政策的落实,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参阅件:20xx年上半年稽核监测分析报告

20xx年上半年稽核监测分析报告

20xx年上半年,营运部稽核中心在确保集中稽核监测作业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围绕总行、省分行案件防控及风险管理的重点,不断调整稽核重心、拓展稽核深度,持续加大对柜面业务的稽核监测力度,切实落实问题的核查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20xx年上半年,稽核中心依托营运稽核和柜面监测两大系统 实施柜面操作业务的实时监控和事后跟踪工作,共下发预警信息311,280笔,核查问题2,971笔,其中,核查稽核系统问题2,395笔,柜面监测系统问题576笔。纠正违规操作601笔,堵截资金损失8笔,涉及金额110万元,下发风险提示书及操作提示书共44份,向总行上报典型案例33个。全省柜面业务稽核问题率为0.37?,较去年同期下降0.05?。

从发现的问题来看,违规冲正、缺少外部交易凭证及操作流程错误比较突出,分别占主要违规问题总量的29.84%、26.94%和16.45%,与去年同期相比,擅自修改客户信息并办理取款、违规自办业务、无效票据三个问题大幅下降,分别下降75.63%、62.74%、41.67%,但“使用虚假身份证开户”却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上升幅度为115.16%。

1

从各业务条线的问题总量占比来看,个人业务问题笔数为2020笔,占比68%,公司业务问题笔数为891笔,占比30%,营运业务笔数为60笔,占比2%。

从各二级行的问题率来看,仙桃支行、黄陂支行、随州分行问题率较高,分别为1.178?、0.748?、0.713?,营业部、江岸支行、省直支行问题率较低,分别为0.126?、0.134?、0.167?。

上半年发现的全省柜面业务主要违规问题见下表:

20xx年上半年柜面业务主要违规问题分析表

20xx年上半年各业务条线问题占比见下图:

参阅件20xx年上半年稽核监测分析报告

参阅件20xx年上半年稽核监测分析报告

20xx年上半年全省各二级行问题率排名表:(由高向低排列)

参阅件20xx年上半年稽核监测分析报告

3

二、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贷款资金使用不合规的问题

在目前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紧缩的状况下,部分行仍存在未严格执行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规定,对贷款资金使用监管不力,贷款资金未按合同约定使用、被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案例1:6月份,某支行对公客户--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多次将2000万元信贷资金转出购买“乾元”理财产品;5月31日,某支行为某单位发放了3400万元的房地产开发贷款,6月10日,该单位用其中的1900万元购买了“乾元”理财产品;6月30日,某支行发放给某单位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中,有915万元被用于购买“乾元”理财产品。

案例2:20xx年4月1日、7日,某分行向某棉业公司分次发放“短期农业流动资金贷款”共1400万元。4月1日、8日,该棉业公司将信贷资金分次通过某农产品有限公司账户过渡,转至“王某”个人账户730万元。4月14日,王某将其中300万元转至某个人账户,随后转往“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在他行的账户用于 4

参阅件20xx年上半年稽核监测分析报告

炒卖期货交易。

案例3:20xx年1月11日,某分行向某公司发放“短期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560万元。1月12日,该公司将信贷资金分别转至“XX娥”个人账户245万元、“XX梅”个人账户230万元。次日,再从两个人账户转至某担保公司账户,随后,担保公司以“转款”为由,将上述资金通过电汇方式汇往某化工公司在浦发银行某分行、商行某支行开立的两个对公账户各100万元、375万元,为其提供融资。

(二)客户通过行内员工账户过渡资金的问题

上半年以来,稽核中心发现两起行内员工利用个人账户为客户过渡资金的问题,涉及资金55万元,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案例1:4月20日和6月3日,某行某信贷客户的部分还贷资金先由小额贷款公司汇入多名个人账户,然后归集到“陈某”个人账户,再归还该信贷客户的开发贷款。该行员工“陈某”个人账户直接参与了资金的归集和还款交易,且陈某为该信贷客户的第一责任人。

案例2:20xx年6月30日,某分行对公客户“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转入该行工程造价咨询部经理“张某”个人账号3万元,而在20xx年10月26日,“湖北嘉吉肥业有限公司”也转入“张某”账户2万元。经核查,确认两笔均为单位支付的咨询服务费,张某提前为单位垫付了资金。

5

(三)虚假交易的问题

上半年以来,各类虚假交易现象有所抬头,反映出某些网点忽视基础管理和内部制度规定的现象较为严重。

1.疑似虚假网银交易。上半年,部分网点出现疑似虚假网银交易的现象。如某分理处网银重复交易笔数较大,其特征主要为:某个人网银账户向另一个人网银账户每天发生相同或相近的转账金额达200笔左右。此现象与正常的网银交易相差甚远,并且持续时间达一年之久,仅上半年,就发现1万8千多笔金额在200元以下的此类疑似虚假小额网银业务,涉及多个个人网银账户,其中主账户18个,从账户40个,至少7名柜员与客户账户有明显的资金往来,反映出网点为完成网银交易任务,达到考核要求,采取虚增网银交易量的方式,突击完成任务。

2.虚假增资验资。该类现象除以往发现的实际汇缴人与出资人不符、资本金投入不足外,又出现一些虚假增资的新情况,具体表现为:同一笔资金,反复增资;增资款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等。如20xx年6月3日,某公司在某分理处办理增资业务,网点未按规定开立临时存款账户,而是直接将增资款560万元转入该公司在网点开立的基本账户中,同日,该公司办理完增资后,随即将560万元转出至“叶某”账户,完成一次增资,以后的增资方式均相同。如此循环,该公司注册资本由成立时100万元(20xx年10月18日成立)至20xx年6月17日这短暂的8个月里倍增至2000万元。

6

(四)同一身份证件办理多张借记卡的问题

经核查,全省各个二级分行及所属网点均存在利用同一身份证件办理多张借记卡的问题。

案例:2月18日至21日,客户“金某”(外地身份证)四天内在四个二级行的6个网点开立了9张银联储蓄卡;3月11日、12日,客户“朱某”(外地身份证)在某分行的9个网点开立了9张银联储蓄卡。以上所有账户均以2至200元不等的小金额开卡,随后从ATM机全部支取或转出,之后也未发生业务,余额均为零,且均签约网上银行,拨打所留存的手机号均为外地虚假号码。

目前,随着网上开店业务的迅猛发展,许多网店店主采取收购不同银行卡进行虚假交易来提高网店信誉,因此不排除客户持同一证件在多个营业网点开立多张银行卡后出售给网店店主的情况。虽然借记卡不会产生类似信用卡透支的情况,若购卡人用这些银行卡进行诈骗、洗钱或其他违法活动,银行不可避免会牵扯其中。

(五)质票承兑业务诸多控制环节失效所隐含的风险问题 目前,部分行在办理质票承兑业务时存在一定的违规现象,隐含较大风险。

案例:20xx年4月26日,某客户以其持有的176张银行承兑汇票(含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作质押,向某行申请办理金额为28714.6万元的质票承兑业务。经抽查,发现该行在质票承兑业 7

务多个环节存在违规操作,具体表现为:一是受理了总行原票承兑名单范围外的质票。抽查的30张质票中有5张的承兑银行超出总行原票承兑名单范围。二是质票真实性审核存在“逆流程”操作行为。被抽查的30张原票均在质票承兑后方办理查询,质票真实性审核流于形式。三是质押票据背书不规范。原票在质押时背书未记载“质押”字样。四是办理承兑时系统录入信息与实际出票信息不一致。因客户办理该承兑业务时,时间紧,数量大,相关人员采取简化要素方式录入,造成生产系统与实际票据信息不匹配。

(六)为稳定客户,违规核算的问题

部分网点为稳定客户,违反核算制度的相关规定,不仅给我行带来一定的资金损失,而且容易诱发员工道德风险。

案例:20xx年2月28日,某网点采取手工方式,将利息18.9万元存入某房地产管理局的活期账户。经查,该房地产管理局活期账户从20xx年10月26日至20xx年12月29日一直保持有1000万元的存款余额,由于客户经理的疏忽,仅口头答应给客户存款按照定期利息给付,却一直没有帮助该单位办理转存定期的相关手续,为了弥补客户资金损失,该行采取手工补记利息的方式将18.9万元(按一年期定期存款补记)存入客户账户。

(七)疑似“假个贷”的问题

经核查,部分网点客户用同一大额资金连续进出房地产公司账户,使缴交的购房款成倍增加,存在利用虚增首付款以套取银行按揭贷款的风险。

8

案例: 20xx年3月4日,“熊某”转入“蔡某”个人账户496,616元,在增加部分现金后,“蔡某”从个人账户支取507,257元,以4个购房人的名义全部存入某支行开户的某房地产公司账户,该房地产公司随即将50.7万元转回“蔡某”个人账户。3月7日,“蔡某”再次支取621,183元,以6个购房人的名义全部存入同一房地产公司账户,如此循环,蔡某用这部分资金共替30名购房人交纳房款。

(八)频繁大额转款的问题

上半年以来,共发现疑似890笔大额转款的问题,呈现出洗钱和套现的特征。

案例1:某分理处某开户单位分别于20xx年3月8日和3月22日共转入其法人“张某”个人账户1600万元,再通过“张某”账户转入“余某”个人账户,4月6日,“余某”账户资金转回“张某”账户,再转回原转出单位账户。5月6日,该开户单位再次转入“张某”个人账户1000万元,运用同样方法,7月4日,资金回流到原转出单位账户。

案例2:6月29日,某支行以不合规的开户资料违规开立一 9

般存款账户“黄石滨江农村合作银行资金管理中心”,6月30日该账户存入1亿元资金后,7月1日以“开户资料不足”将该存款账户销户并将1亿元资金转入他行。

(九)自助设备单次超限额调拨和分次加钞,造成自助设备账实不符

部分营业机构存在自助设备单次超限额调拨、分次加钞的违规操作情况,日常管理中暴露出较大的风险隐患。

案例:春节前一次性超额调拨,春节期间分次加钞。如2月1日17时36分,某分理处单次给自助设备调拨160万元,实物现金封箱保管,于2月2日、4日分次将现金填入该自助设备钞箱。

(十)柜面违规操作的问题

经核查发现,部分网点柜员在办理柜面业务时未按章操作,我行潜在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及资金损失风险。

1.主管授权流于形式。如20xx年3月28日,客户“黄某”在某网点办理存款业务,该网点将“黄某”提交的50万元现金误存为500万元,柜员主管未仔细审核就进行了授权。日终时,柜员轧账发现短款450万元,在对此笔业务进行冲正时发现客户已在他行转账支取40万元,客户账余额已不足500万元,后经联系客户存入50万元后,才将误存的500万元进行冲正,至此,柜员尾箱在大额短款长达2个小时后才得以调平。

2.柜员发生错账时,违规冻结解冻客户资金、违规冲正。如 10

某支行储蓄专柜柜员“谭某”为客户办理49900元的取款业务时,误办成存款业务,造成实际错帐99800元。该柜员发现上述错帐后对客户账户私自进行单向冻结,随后进行解冻并进行错帐冲正,至日结,网点库存现金短款49900元,也未将短款挂账。次日,客户才到银行补签冲正凭证和退还现金49900元。

3.配合执法机关处理冻结解冻业务时,审核把关不严。二季度,部分网点柜员在办理冻结解冻业务时未认真审核,存在较多的遗漏。如:账号涂改、账号未填、无冻结金额、金额涂改、附件不完整等问题。对此,稽核中心已提示各网点,冻结解冻业务主要是由司法部门提供依据办理,在审核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核对相关内容要素,以便办理时无误,

4.利用“0077重新认证”交易伪造凭证。部分网点在办理业务时,存在滥用“0077重新认证”的违规操作行为,具体表现为:一是由于柜员误操作,使银行打印记录与客户填写的正确信息不一致,柜员用重新认证的凭证替代原始凭证,且未将客户填写的原始凭证做附件。二是在日终勾对流水时,发现原始凭证缺失,利用重新认证功能补制凭证,并代替客户签名确认。

5.违规受理代理领卡业务。如20xx年5月25日,某支行在为客户“曾某”办理理财白金卡发卡过程中,由“杨某”代理领卡,同时“杨某”还代办了账户密码重置、资金的大额存取及本息505, 11

183.95元的存折销户手续。柜员在明知领卡人为代办人,代办人未出具任何有效的授权委托,且不能确认代理人与卡户主之间的关系时,依然办理理财白金卡的发卡业务,违反了储蓄卡管理的基本规定。

三、 成因及风险分析

(一)虚假交易的问题

问题成因:目前,个人网银业务的考核主要是以交易量为主,造成某些网点为完成考核任务,通过虚增业务量来达到完成网银考核任务的目的。

存在的风险:该类现象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系统资源,也助涨了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同时,也存在考核指标数据失真的风险,最终会对内外部各层级领导决策产生不利影响。

(二)贷款资金使用不合规的问题

问题成因: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未认真学习相关制度。银监会贷款新规对贷款发放与支付方式等进行了重大调整,明确了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下的“实贷实付”原则。而部分行业务经办人员不熟悉该政策转变,或为配合客户用款需要,有意绕开制度规定。二是未有效监控贷后资金流向。客户经理普遍存在“重营销、轻贷后”的倾向,对贷后资金流向监管也缺乏有效手段。执行贷款支付 12

办法时,主要关注对形式要件的审核,而未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等进一步核实贷款资金支付的真实性。

存在的风险:一是贷款发放和支付操作未严格遵循“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规定,存在政策监管风险。二是贷款资金使用监控不力,资金潜在被挪用的风险,贷款资金安全无法保障。因贷款支付审核操作不规范,导致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资金,潜在非法挪用资金的风险,进而影响信贷资产质量。

(三)其他主要问题

问题成因:首先,柜员对制度的学习不深入,风险防范意识淡漠,制度执行不力导致违规操作。其次,由于业务发展、大客户维护与制度约束存在矛盾,制度在贯彻时也存在操作难度。

存在的风险:我行潜在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及资金损失风险。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继续发挥稽核监测两大系统的作用,进一步拓展稽核的深度和广度

下一阶段,营运部稽核中心将继续发挥两大系统的防控作用, 紧紧围绕总行、省分行案件防控及风险管理的重点,灵活调整稽核重心,计划将电子银行业务全部纳入稽核监测的范围,不断拓展稽核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稽核、监测系统使用的现有模型及规则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预警信息终审和信息分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稽核监测的工作重心向基于防范案件与事故转 13

变。

(二)继续加大问题的核实力度和重大风险的揭示力度 稽核中心将继续依托后台各类系统资源,即核心系统、单位与个人征信系统、身份证联网核实、个贷、司法查询、集中监控等多个系统,实现柜面风险的后台直接深入追踪核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组建团队进行现场检查的方式,加大直接追踪核实力度,防范重要风险事项。

(三)加大稽核成果综合利用,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下半年,稽核中心将首先根据稽核监测系统的预警信息定期撰写并下发“全省柜面业务季度稽核监测典型案例”,指导各行做好重大风险地防控工作。其次,根据营运、会计、个金、风险、合规条线现场检查结果和营运条线非现场稽核监测结果,按照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网点操作风险状况进行评价打分,并根据得分的高低,将网点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用绿、蓝、黄、橙四种颜色表示。第三,在对网点操作风险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对各二级分支行的考评,即根据各二级分支行所辖网点风险评价结果不同等级的占比情况,同时参考稽核中心对各二级分支行下发风险提示书的数量及风险的级别,对各二级分支行的内控管理按季进行考评,旨在通过这种双重考评加强内控管理,建立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有效发挥稽核监测在全行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作 14

用。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