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可行性分析

课题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的负责人从 2005 年一直从事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熟悉教育科研的规律,了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发表了多篇关于教育技术方面的论文,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其中参加的课题研究有: 1参与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五专项课题《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是该项课题的骨干,该课题已经通过结题鉴定。 2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BCA070051)课题,是该课题的主要承担者,该课题正在研究过程中。 3参与全国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相整合及其标准化研究》课题,是该课题的主要承担者,已经结题。 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已经发表的论文有: 1 在《中国电化教育》2006 年第 2 期发表论文《校园网网络安全扫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在《电化教育研究》2008 年第 7 期发表论文《论汉字输入如何有效促进识字教学》 3 在《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年第 5 期发表论文《Wiki 技术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 4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 年第 1 期发表论文《专题学习网站与研究性学习》 5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 年第 4 期发表论文《校园网安全扫描技术》 6在《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 年第 1 期发

表论文《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7)在《信息技术教育》2007 年第 10 期发表论文《网络游戏与教育》 (8)在《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 年第 10 期发表论文《VC与 MATLAB 的混合编程研究》 (9)在《计算机时代》2004 年第 8 期发表论文《校园网安全技术及应用》 本课题负责人一直从事教育技术课题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了解掌握课题的研究情况, 和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的有关研究资料, 多次参与课题结题评审工作,具有开展研究的条件,其他参与人员也是各省电教馆课题管理负责人, 能够协助组织开展有关调查等。 本课题的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员都具有高级职称,具有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能够有计划的开展课题研究。 单位领导对这项课题高度重视,也给予重点支持,从时间和精力都给予保证,能够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第二篇:造型工程可行性分析内容

造型工程可行性分析内容

一、造型工程可行性分析内容

1、 整车尺寸参数分析

2、 中国法规分析

2.1 汽车外部灯具配光性能

2.2 轿车外部凸出物

2.3 轿车内部凸出物

2.4 汽车和挂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

3、 ECE法规分析

3.1 ECE碰撞CAE分析(正面40度)

4、 居住性、人机工程学分析

4.1 风窗视野校核

4.2 脚踏板布置校核

4.3 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

4.4 风窗刮水器运动校核

4.5 风窗刮水器刮刷面积分析

4.6 上下车方便性校核

4.7 手伸及界面校核

4.8 操纵件的校核

4.9 “A”柱障碍角校核

4.10前、侧和后面可视性校核

4.11 乘坐空间校核

4.12安全带安装校核

4.13车轮和轮罩校核

4.14中控仪表台视野校核

4.15挡风玻璃雨刮器安装位置校核

4.16检测方向盘遮挡

4.17检测仪表罩盖遮挡

4.18方向盘手部操作空间

4.19腿部空间

4.20座椅空间

4.21内开扳手位置

4.22门板扶手的高度、角度

4.23头部撞击区域

4.24 膝部撞击区域

4.25 胯部撞击区域

4.26操作空间最远区域

4.27方向盘手部操作区域

4.29 仪表反光

4.30 侧玻璃反光

4.31 前挡玻璃反光

4.32 特定区域在前挡玻璃上的反光

4.33 阳光直射区域遮光

4.34 驾驶员视野

4.35 下视野

5、 车身灯具布置合理性分析

6、 接近角和离去角校核

7、 仪表板上电气件布置分析(包括安全气囊安装校核确认)

8、 车身结构主断面分析(车身)

9、 基于样车的焊接关系分析

10、 白车身总成件冲压工艺分析

11、 白车身总成涂装工艺分析

12、 内外饰件装配结构分析

13、 仪表板装配结构分析

14、 塑料件注塑工艺分析

15、 外造型进风面积分析

16、 车身开闭件运动件分析

17、 仪表板空调出风口方向及除霜效果分析

18、 底盘安装硬点分析

19、 基于样车的碰撞性能CAE分析(正面40度,侧面,尾部)

20、 车门系附件运动分析及玻璃升降分析

二、具体零部件造型工程可行性分析内容

1、前保险杠

1.1 前保险杠的摆锤撞击区域

1.2 接近角

1.3 车牌位置

1.4 散热器面积

1.5 最低离地高度

1.6 前悬

1.7 拖钩

1.8 特征截面

1.9 法规适应性

1.10 安装形式及安装点

2、散热器通风口

2.1 通风面积

2.2 特征截面

3、新鲜空气导入通道

3.1 通风面积

3.2 特征截面

4、前部照明

4.1 前大灯特性

4.2 前大灯安装

4.3 雾灯安装

4.4 侧转向灯安装

4.5 指示灯安装

4.6 特征截面

4.7 法规适应性

5、发动机盖

5.1 发动机盖与翼子板

5.2 铰链定义

铰链轴和盖的旋转

开启角度

锁、锁扣

发动机盖及加强件定义

5.3 特征截面

5.4 撑杆布置及缓冲垫布置

5.5发动机盖行人保护校核(ECE)

6、前后风挡

6.1雨刮

6.1.1挡风玻璃雨刷区

6.1.2挡风玻璃雨刮位置

6.1.3特征截面

6.1.4法规适应性

7、侧围和车顶

7.1车顶

7.1.1 特征截面和结构概念

7.1.2乘员头部间隙

7.1.3天窗安装校核

7.1.4车顶安装校核

7.1.5特征截面

7.1.6最大车辆高度

7.1.7车顶工艺分析

7.2侧围

7.2.1乘客进入性

7.2.2侧围的工艺分析

7.2.3车轮间隙

7.2.4特征截面

8、车门

8.1后视镜

8.1.1初步的后视镜位置

8.1.2视野

8.1.3调节

8.2前、后门

8.2.1门的工艺分析

8.2.1腰线高度

8.2.1门把手

8.2.1玻璃升降

8.2.1门开度及乘客进入性

8.2.1特征截面

8.3行李箱盖

8.3.1车牌位置及照明

8.3.2铰链定义

8.3.3铰链轴和门的旋转

8.3.4行李箱盖开度

8.3.5行李箱盖入口

8.3.6高位制动灯位置

8.3.7特征截面

8.3.8行李箱盖的工艺分析

8.3.9法规适应性(行李箱伤害)

9、 后保险杠

9.1后保险杠的摆锤撞击区域

9.2离去角

9.3后部拖钩

9.4特征截面

9.5法规验证

10、后部照明

10.1制动灯表面区域

10.2示位灯表面区域

10.3倒车灯表面区域

10.4回复反射器表面区域

10.5转向信号灯表面区域

10.6后雾灯表面区域

10.7牌照灯

10.8特征截面

10.9法规适应性

10.10灯具安装定义

11、内饰件

驾驶舱区域

11.1仪表板 I/P

11.1.1法规/安全验证

11.1.2人机工程

11.1.3各种贮物箱、杯托、烟灰缸等定义 11.1.4特征截面

11.1.5材料和厚度定义

11.1.6板的结构和附件定义

11.1.7仪表安装及可视性验证(视野和反射/折光) 11.1.8安全气囊的安装

11.1.9暖通的安装(视野和反射/折光)

11.1.10收放机系统安装(视野和反射/折光) 11.1.11方向盘位置和转向柱饰件

11.1.12仪表板与车体的联接

11.1.13电子元件通道

11.2换档操纵箱

11.2.1法规、安全验证

11.2.2人机工程

11.2.3材料和厚度定义

11.2.4板的结构和附件定义

11.2.5与车体的联接

11.2.6与换档杆、手刹、仪表板、座椅的位置

11.2.7各种贮物箱、杯托、烟灰缸等定义

11.2.8特征截面

11.3门饰板

前、后门饰板

11.3.1法规/安全验证

11.3.2人机工程

11.3.3特征截面

11.3.4材料和厚度定义

11.3.5板的结构和附件定义

11.3.6附件(拉手、开启拉手、贮物袋、扬声器、摇机等)的位

置定义

11.3.7饰板在门上的安装

11.3.8与仪表和座椅的布置

11.4立柱、后侧围、饰板、顶篷

11.4.1后侧围

11.4.1.1人机工程

11.4.1.2材料和厚度定义

11.4.1.3板的结构和附件定义

11.4.1.4饰板在侧围上的安装

11.4.1.5与座椅和立柱的衔接

11.4.1.6特征截面

11.4.2 顶篷

11.4.2.1饰板在车上的安装

11.4.2.2附件(头部控制板、遮阳板、安全扶手、照明) 11.4.3 立柱

11.4.3.1饰板在车上的安装

11.4.3.2与密封条的连接

11.4.3.3与仪表板的衔接

11.4.4 隔音垫、隔热垫、遮阳帘和地毯

11.4.4.1材料和厚度定义

11.4.4.2结构和分块定义

11.4.4.3饰板在车上的位置和安装方式

11.4.4.4特征截面

12、 内部布置

12.1座椅

12.1.1座椅造型的协调性---按样车

12.1.2座椅和座椅调节手柄、换档操纵箱、门饰板、立柱饰件等

的布置与衔接

12.1.3座椅运动分析及操作可行性

12.2 扶手安装校核

12.3天窗运动校核(取决于天窗的种类)

13、缝隙和面差图解(缝隙、断差、圆角图工程性分析)

外表面和内表面同配合部件的尺寸管理工艺也将考虑到加工能力和质量预期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