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规划

XX市XX局

帮扶XXX《2012-20xx年帮扶规划》

XX村是20xx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市XX局重点帮扶的扶贫村,为扎实推进扶贫帮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推进XX村加快新农村建设,20xx年7月5日下午,市XXX召开局党组会议,研究确定了《2012-至20xx年帮扶工作规划》。

一、石河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距离XXX公里,距离XX8公里。

(二)人口组成及收入情况:石河村共有XX个社,现有人口XXX人,农户XXX户,其中男性XXX人,女性XX人,XX人,外出务工XX人,贫困人口XX人,贫困户XX户。其中:特困户XX户,享受低保农户人口XX人,五保户XX人,残疾人XX人。全村人均纯收入XXX元。

(三)基础设施情况:

1、水利设施情况。现有山平塘XX口,长年不能蓄水有XX,XX,囤水田埂XX根,其中:不能保水田埂XX根。

2、农村公路情况。全村XX公里均为泥土路,其中村道XX公里,涉及XX村21个社,农户XX户,人口XX人。

(四)产业情况:

1、耕地及种植业情况:XX亩,土1659亩。常年种植水稻805亩,平均单产在500公斤;小麦XX公斤;油菜450亩,平均单产110公斤;玉米1400亩,平均单产400公斤;花生360亩,平均单产160公斤。

2、产业结构情况:支柱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差,传统农业观念强,接受新技术困难,农作物单产低,农户增收慢。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口多耕地少。全村人均占有耕地只有0.84亩,正处于世界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道路和水利设施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交通不便,农户出行、运输困难,买卖都不方便,制约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严重影响农户脱贫致富。三是支柱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差,传统农业观念强,接受新技术困难,农作物单产低,农户增收慢。

三、帮扶工作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雁江区委、区政府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任务,着力帮扶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努力通过本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帮扶,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努力促进

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四、帮扶工作指导原则

(一)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帮扶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市委、市政府和雁江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乡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衔接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各具特色要求科学规划村社发展,力争在三年的时间内有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三)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确定群众在帮扶工作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帮扶工作与群众主体关系,问计于民、惠及于民。

(四)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科学统筹“五项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协调资金,争取政策和科技对帮扶村的最大支持力度。

五、帮扶工作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组织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帮扶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农

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常规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年内使全村285户贫困户、80户特困户基本脱贫,全村贫困户、低保户脱帽,经过三年帮扶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主导品种,培育出一批科技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幅高于所在镇村平均水平。

( 二)围绕塑造农村新面貌改善所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帮扶村“路、水、电、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加快其自然农业向设施农业的转变。

指导帮助帮扶村搞好新一轮村社规划和建设,坚持突出特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经济繁荣、功能配套的现代村社体系。加快村社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环境建设。经过三年帮扶,全面改善全村1026户,2912人的生产生活用水、生产环境明显,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能得到显著提高。

( 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积极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发挥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教育、帮扶部门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载体作用,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

村经济的能力,农民增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使帮扶村6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创建文明和谐乡村风貌。按照“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平安村社”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 “星级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搞好帮扶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完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后,建设较为规范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能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现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集体上访“三无”目标,建成平安村社,基本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体系。要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

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认真实施《新农村工作规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年内实现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形成安全祥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六、帮扶工作推进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三年帮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规划。

对帮扶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展开的切入点,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编制好可行性强、可操作度高的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村里发展实际的帮扶村三年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加强宣传、发动农户。

通过召开社长会、村民会和入户讲解等,向农户宣传帮扶的目的、意义、主要建设内容、发展目标和采取的具体措施。让农户感受到帮扶的真正价值和带来的切身利益,激发农户主动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确保帮扶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阶段全面落实任务目标。

抓任务落实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思路展开。 一是要围绕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貌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积极申请项目立项,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协助硬化村道,加快村村通进程和有利于增产、增收的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公共设施和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 三是围绕倡树新风尚加快文明和谐乡村的创建步伐。通过“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使帮扶村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尚;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使帮扶村新增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新增一批“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建设初具规模;关注教育设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普及新型医疗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文化休闲场所的创建工作;健全乡规民约,化解不安定因素,努力实现社会稳定,使帮扶村建成平安村社。四是围绕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农业科技、致富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帮扶村绝大多数劳动力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 五是围绕完善创新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提升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

七、帮扶工作落实措施

为确保三年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帮扶任务,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 一)建立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帮扶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定帮扶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率先垂范,结对帮扶。机关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结对联系帮扶困难群众的优势,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明确责任、配套联动。驻村帮扶工作要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督促检查。局领导班子要采取日常督办、集中检查等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严格按市委、市政府对蹲点驻村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要求实施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第二篇:部队三年扶贫工作规划

部队三年扶贫工作规划

(2012-20xx年)

为进一步做好今后三年的扶贫工作,加快我定点帮扶贫困村——xxx村脱贫步伐,根据市扶贫和移民办、xx军分区政治部统一部署安排,结合《xxx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定点帮扶贫困村实际,特制定《xxx三年扶贫工作规划》。

第一章 村组情况综述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县xx镇xx山山麓,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xx余户,总人口xx人,劳力xx余人;全村总面积xxx0余亩,山地面积xxx0余亩(其中:茶园xxx),耕地面积xxx0余亩(其中:水田xx余亩,旱土5xx余亩);该村经济来源主要依赖种植业、养殖业及部分劳力外出打工收入。20xx年村贫困人口年均收入xx元。村党支部现有xx名党员,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健全并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凝聚力。

纵观xxx村,全村山地广袤,占总面积的80%以上,耕地少而分散,不利于发展粮食作物,但发展山地农业优势较明显。其村组生态条件优越,境内山地小气候特征明显,典型的山地地貌,具有多种类型的立体农业气候,自然环境条件适合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有利于大力发展山茶、毛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是xxx镇内发展特色农业的1

理想区域。随着近年来,村村通公路项目的实现,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完成,全村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有了较大的改观。

二、存在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村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几个自然村虽然已修通公路,但道路硬化工程未全部施工到位;二是村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全村还没有形成一个支柱产业,科技含量低,村级集体经济门路少、底子薄弱;三是群众市场观念比较落后,市场经济意识差,严重地阻碍着高段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需要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通过扶贫开发等多种途径逐步改变高段村的贫困面貌。

第二章 贫困原因分析

一、资源匮乏短缺,发展后劲不足。

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1.15亩,且三分之一为旱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林地资源丰富,但以原生态林木为主,经营方式粗放,生产结构单一,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

二、区域位置约束,发展环境不优。

xxx村地处xxx山山麓,距离城区远,经济辐射效果难彰显;地2

域闭塞,市场经济信息反馈效果差,农产品产销不及时;交通不发达、道路路况差,大量生产生活资料难进入,农产品难运出;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农业生产受自然影响大,农业扩大再生产风险大,致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贫困状况难以摆脱。

三、农民观念陈旧,难找致富门路。

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思维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少、能力差,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缓慢,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

四、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收入一般。

全村有轻壮劳动力xxx0余人,户均有劳动力1.5人,以外出务工为主,目前主要是“妇幼、老弱、病残”人口,致使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

五、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效益不高。

尽管新阶段市、县、乡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高段村极大支持,特别是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推进实施,给全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起色,但这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缺少资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贫困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3

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

第三章 扶贫工作思路

一、 总体思路

围绕市扶贫和移民办、xx军分区政治部统一部署,依托本地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效益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核心,全力实施“组织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基础扶贫、科教扶贫”五项重点工程,狠抓扶贫政策到户,突出解决贫困人口收入问题,稳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重点

1、加大组织扶贫。着力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指导村支两委制定出台一套有岗位责任、决策程序等内容的村务管理方案,规范村务管理。围绕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党员教育与管理,培养和发展新党员,储备村级后备干部。着力健全村级配套组织,发挥妇代会、团支部等组织在扶贫工作的职能作用。

2、实施生态扶贫。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目标,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地方特色,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打造环境生态村并举,采取“项目带动、政府协调、群众参与、社会帮扶、金融支持”战略,重点搭建好新的产业发展平台,在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逐步融入社会化大生产领域。

4

3、实行产业扶贫。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按照“开发式”、“参与式”扶贫模式,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建议以山茶、毛竹等特色产业为核心,加大培育特色产业种植基地的力度,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广开渠道,大力开展招商扶贫,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4、实施基础扶贫。把“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作为“十二五”时期高段村扶贫工作的重点项目和主要工作内容。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为重点,以发展产业为核心,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参与高段村治水、改土、修路、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全村协调发展。

5、实行科教扶贫。以“雨露计划”等项目为载体,通过资助贫困学生入学,选送有志青年培训及组织群众现场交流等方式,有效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市场经济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向村民宣传灌输党的富民政策,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提倡学科学,反对和抵制邪教,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风尚。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 组织保障到位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xxx扶贫工作三年规划由xxx党委统一组织实施,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行“军政主官负总责,政治部门具体抓”的扶贫工作责任制,着力各成员单位的组织协调,形成一级对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把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5

划,细化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位。对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调研,带头包村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二、资金保障到位

一是力争国家扶贫资金。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安排的扶贫资金总量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增加。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及时向上报告村扶贫工作的特殊情况,求得国家、省、市、县加大对高段村的扶贫资金投入。

二是积极调动自筹资金。按照参与式扶贫开发的原则和采取“一事一议”等办法,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加扶贫总投入。

三是着力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上级确定的资金投向、使用范围,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强化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四道防线”,严防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发生,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受益。

三、 机制保障到位

一是建立监督机制。将《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纳入

年度工作计划,逐年推进,通过专项规划,有序落实总体规划中的项目。加大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金的到位、使用和效益情况,由后勤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以保障总体规划的落实和实施。

6

二是建立考核机制。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将每个阶段具体工作目标量化,项目按照包保责任“定人、定点、定户”,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奖惩。

第五章 扶贫意见建议

1、本规划项目是结合高段村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和群众参与确定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批复。

2、本规划所需扶贫建设内容多,资金量大,地方无法解决,建议市扶贫和移民办及各部门帮助解决资金投入。

3、本规划项目涉及的内容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科学性强,建议上级部门派出专家,参与指导。

4、本规划部分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偏低,实施难度较大,建议适度提高补助投入标准。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