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

试论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

试论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

[论文摘要]学的问题在于教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还应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存在误区;教学内容存在误区;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教学对象存在误区。这些误区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也应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

[论文关键词]低效原因 培养兴趣 有效评价

三年级作文是小学作文写作的转折点,从看图写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命题或半命题作文转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常见问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写作上的情感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说,人们对于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应当予以澄清纠正:第一,对作文及作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二,作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偏差;第三,对作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实践层面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第一,作文教学方法策略。从宏观上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缺乏统筹,应当予以整合;从微观上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忽视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在教学实际中坚决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符合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未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中彻底根除,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作文教学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方法片面,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应建立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二、解决办法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这为作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年级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惧怕的心理,教

试论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

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唤起写作欲望

笔者认为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应体现三点:乐学,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说,让学生有话可说,议论纷纷;乐写,学生有事可写,乐于书面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三年级的写作课跟口语交际课往往是相关联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通常就是写作课写作的内容。三年级的写作课应该把这两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充分表达,到了写作课才能有话可写而不至于无法下笔。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表达兴趣。

1.以学生生活为中心,摄取鲜活的写作素材。小学生的生活一般可分为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课余生活、信息生活、感情生活五个部分。比如,写《我的×××》,不可因为比较熟悉而放松材料的搜集。如何收集呢?应该紧紧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某一个侧面,详详细细地和写作对象聊天,了解他方方面面的和这一个性格特征有关的故事,再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突出的、有趣的、生动的、新鲜的、有意义的故事,就可以说准备充分了。总之,课前关于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坚持学生容易做到原则。即:容易看到、查到、问到、访到、想到、记到。

2.以学生情趣为主线,容易激趣乐学。课前准备,多是个体学习过程,应关注到学生的情趣。学生不感兴趣,准备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就会影响课上展开、写作过程和训练目标。以记人记叙文为例,比如写亲人,如果泛泛地要求,学生也可以做准备,但指向范围太大,他就不容易准备得好,直指身边的亲人效果就会不同。因为孩子们对亲人是什么样子的,以及衣食住行等等,都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课前准备起来,就会积极主动,事半功倍的结果会纷至沓来。

3.以学生能力为目标,容易独立达到。课前准备,不仅仅是为了给作文课提供探究合作的宝藏,给习作提供素材,提高搜集写作材料的能力,同时训练培养的还有学生为达成一种目的,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与人与物沟通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在独立中思考,在容易达到中自信,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课前准备就会越做越好,越做就会越有创意。比如,写《家乡的风俗》,课前就可以发动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到网上、街上搜集写作素材,以新为佳,他们会很愿意独步天下的。因为喜新、好奇心、探寻、争胜是他们的天性。

(二)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逐步学会写作方法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范文。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按一定顺序写景,写时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三)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

试论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

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此外,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四)讲评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阅读评语、评分中品尝快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比如,对学生的习作评语要具体,有鼓励性、建议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知道存在的问题及怎样修改。比如,对学生的游记习作评语:“看到你写了这么多令人感兴趣的东西,老师恨不得马上飞过去去感受你的快乐,如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大家一定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分享你的旅行快乐,你能否试试?”因此作为一线的老师就要学会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孩子的心声,领略孩子的心情。写的评语要通俗易懂,要从孩子的角度来写,与孩子同感受,多鼓励、表扬他们的优点。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句生动的语句、一个逼真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低年级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体无完肤,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都应给予激情评语肯定,增强他们习作的兴趣,只有这样才更贴近孩子的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学生在老师的评语中明白道理,提高认识,品尝快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快乐作文;只有捧出真心,才能收获到一片炽热的童真……当孩子们阅读到这些评语时,无不为老师的理解、欣赏而陶醉,无不为自己的杰作而骄傲。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还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装订成习作本,由学生自制封面,在二年级的同学间传阅,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习作至关重要,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质量的研究

《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质量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 题 负 责人:邢慧娟

课题立项编号:ZZJYKY-YBKT 20101655

单位:郑州市二七区解放路小学

完成时间:一年

《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质量的研究》

结题报告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文的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 自从我担任了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教作文就成了我最头疼的事情。在三年级上半学期,一篇作文从讲解、下笔、批改,到誊写往往历时一个月,低效耗时,但最终导致的结果还是有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文,害怕写作文,每次的作文、日记作业都是留到最后才做。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A缺少发现的眼睛,觉得没有内容可写。B没有完成二年级到三年级的转型,记“流水账”的居多。C不喜欢阅读,语言积累少,不会写具体。D不善于动脑筋,缺乏想象力。E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如何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练习习作,这就成了我急待解决的问题。

课题将通过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方式,经对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实践研究,提出新的习作教学思路,以切实提高习作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课题研究概况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学生作文学习的现存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兴趣作文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兴趣作文教学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有效作文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二)实验研究方法

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三)案例研究

通过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个案研究,再在班级尝试性的开展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作文教学活动,如“作文里的‘一米’阳光”、“我的成长集” 等活动培养课外习作兴趣以及良好的习惯。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瞄准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步骤、方法,通过搜集教学素材,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开展研究。

(四)总结法

总结作文教学中的灵感、顿悟和自己对作文教学内容、教法等要素的理解,也可总结同事间及他人的作文教学经验与教训,还可以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和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有关事件等。

二、研究措施

(一)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形成共识,明确研究方向。

(二)重视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放手让学生搜集材料,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重视对作文材料的积累,采用记诵法,让学生记作文

词汇,进行词汇归类的积累。

(三)教学方法因课而异,重在激趣、鼓励、评价,激发学生敢说、爱说、想写、会写。

(四)经验总结:将调查研究得到的信息及数据进行定性分析,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总结出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历程:

(一)准备阶段:(2010.4—2010.8)

1、仔细阅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习作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及有关教科研作品,做好读书笔记,为课题研究做准备。

2、形成课题实施方案。

3、了解目前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的条件、目的、方向。

(二)实施阶段(2010.9—2010.12)

1、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调查访谈,形成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并分析教育教学中的案例。

3、定期围绕课题开展活动,及时更新观念,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4、综合运用多种科研方法,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评估,形成阶段性报告。

(三)总结评价阶段(2011.1—2011.4)

1、检查学生习作学习效果,并做出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

2、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过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我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理论学习为支撑,寻求自己的研究方向。

(一)在课题研究之初,为了不使自己走别人走过的路,研究别人已经成型的研究成果,我利用假期深入学习、研读了《朗读手册》、《作文教学革命》等书籍,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二)网上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别人已经实践过的优秀的作文教学方法。

二、调查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通过聊天、无记名作文“悄悄话”、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症结。

三、以阅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为写作奠基础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布鲁纳也曾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容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读书。让学生在一个博大丰富、高尚文雅的文化宝库里,完善发展自我,让优美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心灵。

四、以“班级积分制”为阅读“保驾护航”。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就写不出好的文章。但对于学生的急于求成、不见成效,体会不出阅读的趣味,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没有

一定的体制改革,会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囫囵吞枣、毫无目的地读或者索性放弃阅读。为此,我在班级当中实行积分制,在读书活动、平时阅读中,达到一定的目标,累积够一定的积分就能换取不同等次的奖励,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五、改革作文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简单地说教对于当今的小学生并不适用,相反会起到副作用,所以对于作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变“教法”为“学法”,让学生从课堂活动自己习得写作方法,而不是教师“贴标签”的教法。

六、走出课堂,体验“别样”作文教学。

凭空想象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但对于三年级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并不适用,只有变抽象为具体,学生才会有真切的感受,才能写出最真实的作文,所以针对不同题材的作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不同的作文教学,逐渐转变学生写作的习惯。

研究成效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初次接触作文,由段到篇,是个转折点,因此,习作教学又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发现学生由怕写作文到逐渐喜欢写作文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习作材料更为广泛,构思更新颖,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改变自己,引领学生由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向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过渡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哪个年级段,我们经常会这样说:“回家别光想着玩,多看看课外书,否则你就不会写作文了。”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再则我们老是“心比天高”,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挑剔、训斥多过于表扬、鼓励,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所以说这个过渡很重要,作为三年级的老师要注意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强化阅读积累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让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选择益智、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此,我常利用早读、午诵、班队活动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在每天的午间抽出20分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这几天又读了什么书,收集了哪些名词佳句,有什么心得体会;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课外书,并进行积分的累积以及奖励。

2.榜样引领,激发读的兴趣。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

热爱读书的事例,例如:毛泽东、周恩来、老舍等,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在作文训练时,我还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出示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给予适应的奖励,并谈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选入我们班的《作文里的“一米阳光”》,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

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我便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并且把他们这星期以来做的读书笔记展示出来,学习彼此之间的优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益处。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不愿读书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掌握好方法对语文教学有莫大的帮助,而且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课堂向课外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我从低年级就开始教学生学会预习(圈出本文要学的生字、并给课后的一类生字注音、标注出本文的段落、保证每篇课文读够五遍)。随着年级的递进,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也慢慢提高,要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写出理由,并这样这种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2.精读与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章紧要处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写读书笔记。

许多学生看书都是囫囵吞枣,只注重一些情节内容,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明确要求学生把所看到的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分类摘录下来。如:分清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等,并恰当地用于平时的写作中。此外,要求学生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写下读后感,定期进行检查、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4.推荐好书,使之多读

当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

如学习《女娲补天》后,我向学生推荐《中国神话故事》;学了《海底世界》,则引导学生去看《海洋深处的秘密》等书。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达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

除了向学生推荐好书,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专题活动,引导、激励学生多看书。

5.展示书本,使之再创作

为及时总结读书活动的成果,我鼓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展示他们的读书成果。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大脑来展示他们从书本上看到的人和事及他们从读书中学到的知识。

三、改变作文教学方法,培养写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一旦解决了写作素材问题,就能使学生对写作由“厌”到“爱”,逐步培养了写作兴趣。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总是先提出要求,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然后再结合范文让学生进行习作,这样导致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质量都不高。鉴于此,我把“教法”变为“学法”,引领学生通过活动观察,自己习得、悟出自己的写作方法。例如,在三年级一篇写自己的作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找出自己独有的特点,我设计了找一找、照一照、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等环节。出示李咏、潘长江等的图片让学生感悟出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通过小镜子照一照、找一找自己感觉不同于他人的地方,并通过同伴互助进行补充;再则说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并找出典型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说法;最后找自己的好朋友在进行辩一辩。整个教学设计之前,我并没有告诉学生这是一节作文课,只是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自己吧。

这样的习作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的欲望,降低了他们写的难度,也培养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四、养成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良好习惯

收集了足够的写作素材,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了写的兴趣。但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所以学会观察,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一)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有步骤;

2.要按顺序观察;

3.观察要仔细;

4.观察要抓住特点;

5.观察要有重点;

6.要注意边观察边思考。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1.观察环境的营造。

小学生的观察、认识事物具有随意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观察环境,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而又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而营造环境中最主要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为理性地表达事物打下良好基础。在写《观察日记》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豆子,可贪玩、忘事的他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忘记了,无奈之下,我是这样营造环境的:你们谁能想出好的办法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最终一致决定去找隔壁班的石潇涵帮

忙。于是我就指派了一名学生去完成此项任务,在这空档的时候,我找来了一个透明的塑料罐,并让学生灌满了水。豆子拿来了,我先让学生从豆子的颜色、形状以及摸上去的感觉去观察,紧接着把一股脑地放进水里,让学生观察豆子进入水中的过程以及进入水后出现的现象。于是乎,一篇作文就这样开始了,其中李安霓这样写道:今天,我们要写观察日记了,可是我们这群不操心的孩子却把老师难住了,竟然没有一个人带豆子。经过我们七嘴八舌地争论,我们一致决定去求助隔壁班的石潇涵。豆子拿来了,远远看去,它们像一个个圆鼓鼓的娃娃,摸上去滑溜溜的。再仔细一看,哈哈,它们还有一个“肚脐眼儿”呢!一个个黄黄的豆子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纷纷跑到了水里,沉入了水底。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豆子“肚脐眼儿”的地方出现了一连串的小泡泡,就好像我们平时吹的小泡泡一样好看。又过了一会,那原本光滑的豆子变得皱巴巴的,可能是吸收了少量水分导致的结果吧。在接下去的几天里,我每天都会领着学生一去观察豆子的变化,并写下记录,一篇完整的作文就这样诞生了。再例如《写一种小动物》一课中,我是这样营造环境,指导学生观察的:在出示玩具小狗之后,首先提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出这个可爱的小狗呢?”根据准备和思考,由几个同学一一说出了答案——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特点。然后依次指导学生观察实物,说出特点,让学生用眼观察外形,想一想小狗的毛皮,用手再摸摸有什么感觉,它喜欢干什么?吃什么?活动特点怎样?当指导到用脑子想象的一刻,同学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我首先请一个同学上台认真指出小狗身体的各部分,并试说身体

各部分怎样?像什么?然后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所带的一种玩具小动物或照片一起说。在这充满生活情趣的环境中,师生间的交流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他们不仅认识了事物的特点,而且在认识中获得了实践体验的愉悦。

2.培养观察动机。

动机是兴趣的出发点,是行为主动性的源泉。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令学生想了解事物并认识事物,这样学生观察事物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地球,母亲》的习作教学中是这样激发学生动机的:在没有导入课题前,首先出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地球和一位拿着画笔的漂亮女孩,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图进行大胆的想象。

3.记录观察结果。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记录好观察结果也是重要环节。因此,我无论是带领学生参观种植园,新型建筑,观察校园,还是听故事会,都要让学生做好记录。日积月累,生活中的事例便可随手拈来,成为作文中的题材。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文章。罗曼罗兰也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让学生们做一个有心人,时时留意,处处关心,就能不断发现,不断提高。

五、走出课堂,走出作文教学的一贯模式

要想学生写出不一样的作文,就要敢于打破作文一贯的“你教我写”的模式,走出课堂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尽情书写自己的

所想所得。但并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还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写”,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清文章的主次详略,这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把自己针对每次训练题目的要求搜集到的素材,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讨论,选取重要的材料,理清思路,这样学生心中就明确了目标,为快速成文做到了心中有数。例如,在《我们的校园》一习作中:在上课的前十分钟,我带学生重新回顾了前段时间讲授的写景作文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并引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出了开头和结尾。讲好出去的要求和纪律,孩子拿着自己的纸和笔欢呼雀跃地走出了教室,来到了校门口。每天都从这里进出,他们对这里的一切都再熟悉不过了。我要做的是引导他们有新的发现,比如说“解放路小学”这五个大字;校门口墙壁两侧的七彩色,并让他们进行了大胆地想象,想象这七种颜色的含义。孩子们说的很好:有的说象征着他们七彩般的小学生活;有的说代表的是他们快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有的说是代表他们在七彩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听着,听着,我感觉好象是第一天认识我的学生,他们竟然可以想的这么深,这么丰富!走进校园,我引导他们归类来观察、来交流,从各种各样的树到威武的石狮子……回到教室,我又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并列出了作文提纲。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第二天,25名学生交上来了相当不错的作文。再次拿起那曾经令我头疼的作文,我却猛然发现,对于他们的习作,我修改的地方少了,更少了。

走出课堂,体验不一样的作文教学,你会发现孩子其实不是不会写作,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写。作为教师,我们是一个引领者,方向对了,孩子们就会写出你想要的作品。

六、引领学生多练写想象作文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如在观察某一事物,就可以随意地去想它的过去未来,或想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他们写想象作文,最大发挥他们自由的天性,并要从一年级进行培养,让他们爱上写作。如前段时间,我布置了一篇写话:写一写花儿和太阳的对话。班里的许铭洋写道:每天,从东边都会升起一轮骄傲的太阳。一天,骄傲的太阳遇到了花园里漂亮的小花。太阳说:“我的阳光能把你晒黑。”小花说:“不对,你的阳光能让我开出很美很美的花。”太阳不服气地说:“怎么可能,我的阳光都能把人晒黑,你也能晒黑的。”“因为我是植物,需要阳光,所以你晒不黑我的。”小花笑着说。不一会儿,天上出现了许多乌云,把太阳盖住了,紧接着响起了一阵雷声,大雨下起来了。小花更漂亮了,成了公园里一处最美丽的风景。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写作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学生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

七、重视作文讲评、修改与欣赏,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讲评、修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作后的讲评、修改也同样要重视。

“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集体修改等形式,来明确习作目标,找出自己或他人习作中的优美之处,共同欣赏,总结收获和写作规律,达到提高的目的。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对作文的讲评用的是:先读、后讲、再拟(设计几种写法)的作文讲评方式。起初学生的情绪高涨,参与性很高,但是在试过三四次之后,学生对这种方法便提不起兴趣了。针对这一状况,我便开始了作文讲评的改革,每次我把最好的作文挑选出来,并指导作者修改润色后印发给全体学生。在讲评时,先由作者自己朗读作文和述说心得体会。随后全班默读,仔细咀嚼其中的妙处,对文情并茂的佳作做配音朗诵,形成一种“典型不远、皆可做到”的氛围,最后形成我们班的集子《作文里的“一米阳光”》。

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1.对于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少了份留心与用心。活动开展了,但却忽略了留痕,使课题研究看起来比较“单薄”。因此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要学会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及时整理过程性资料,并有留痕意识。

2.理论学习不充分,理论学习的不透彻、深入,使我不能很好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缺少了支撑。

3.评价机制有待提高。因为学生的差异性,导致评价不能很公正、公平,这样很容易让部分学困生看不到希望,也会让优秀的学生产生

误解。

4.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有部分学生说得非常得生动,但是让他们把说的内容记录下来的时候,语言就变得比较干瘪,无法把事情记叙得很生动。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要重视学生听说和读写能力的有机结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李秉德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出版

【2】《小学语文专题研究》 杨九俊、姚琅强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3】《现代教育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出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