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新闻体

卡西诺毁掉了大学梦(主)

住在卡西诺赌场附近的大学生更容易染上赌瘾。近几年去赌场赌博的大学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副)

秘苏里州堪萨斯城 迈克尔.哈兹派斯在初中时就开始了赌博,那时候他在食堂的地板上用午饭钱与别人掷骰子赌博;当他上大学后,他到秘苏里河上的游艇里赌博。

他从一天输掉母亲给他的2美元午饭钱,发展到一夜之间输掉他借来的2000美元助学贷款。

“我每天都会去那船上赌博。”24岁的哈兹派斯说,他经常从位于圣约瑟的秘苏里西部学院逃课,到5分钟路程之外的名叫圣乔治弗朗蒂尔的卡西诺赌场去赌钱。

“我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那里的人们以及那里另人兴奋的事情吸引着我不断地去那里。”

卡西诺赌场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可能导致了大学生赌博这一社会问题。

住在卡西诺赌场周围的学生们更容易染上赌瘾,新泽西州里查德.斯托克顿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迈克尔. 弗兰克说:“近几年卡西诺赌场

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该学院所在的亚特兰大市至少有12家卡西诺赌场。

哈佛医学院的一个研究“上瘾行为”的研究小组做了一项调查,被调查的美国及加拿大的大学生们有大约一半声称自己最近几年里有过在卡西诺赌场赌博的经历。

位于巴吞鲁日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校园附近不到两英里的范围内就有两艘卡西诺赌场游艇。该校有一名学生最近被指控从学校里骗走了3000美元去支付自己的赌资。

“赌博在新泽西每一所高中和大学里蔓延,”新泽西反赌博委员会委员爱德华.鲁尼说,“这已经成了一种通病,这个国家所有大学都有学生在赛马场和卡西诺赌场里赌博。”

堪萨斯大学距离6家卡西诺赌场不到一小时车程。该校学生去年还建立了一个赌博者匿名协会。

“统计数字显示了年轻人赌博问题不断发展的严重趋势,我们必须对那些距离大学校园过近的卡西诺赌场特别关注。”史蒂夫.泰勒说。他是秘苏里州的一个反赌博协会卡西诺监督者组织的发言人。 在大多数州里,允许赌博的法定年龄是21岁,如果不足这个年龄的人被发现在卡西诺赌场里赌博,赌场的主人将面临巨额罚款,但

是许多不够年龄的学生总能找到办法进入赌场,就像他们能够设法买到酒或进入酒吧一样。

许多人使用伪造的或借来的身份证,或者在进门的时候根本没有被要求证明自己的年龄。许多大学生都很容易从父母处或从助学贷款项目中获得现金,学生们手中也塞满了各种信用卡,孩子使用信用卡时通常不需要父母签字。

秘苏里州的全部11家卡西诺赌场游艇都实施了一项叫做“拒绝21”的计划,提醒那些不足年龄的人:赌博是违法的,并且教导工作人员如何识别出不足年龄的赌博者。

北堪萨斯城海拉赌场酒店的市场总监杰夫.胡克说,如果发现顾客的年龄可能存在问题的话,海拉赌场的工作人员会在顾客进出赌场时检查他们的身份证。

哈兹派斯生于堪萨斯城,赌博几乎占有了他的全部生活。他为了进赌场而向最好的朋友借用驾照,有时他又把母亲给他的房租钱用于体育赌博,他花光了他的信用卡的钱,并且取出了助学贷款来满足自己的赌瘾。他没能完成学业,相反为了偿还债务而不得不全天工作。

 

第二篇:如何避免时政新闻可读性差和同质化现象──从借鉴学习“华尔街日报体”谈起

《新安晚报》每天开展“每日评报”,通过与同城报纸以及全国最有影响的报纸比较,找出自己的得失,研讨办报业务。在最近的评报中,有两个问题经常被提起,一个是时政新闻可读性差,二是时政新闻同质化。

这实际上是所有晚报面临的问题。我们知道,晚报大多是以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新闻起家的。传统的晚报强调社会新闻、偏重或倚重于情感报道和批评报道,时政新闻和财经新闻几乎很少,即使有,也是淡化处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都市报”的出现,晚报传统的办报理念和编采操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一些晚报也喊出了“做主流媒体”的口号,要做“主流”必然要关注高端人群和主流人群,加大时政与财经报道的内容和份量。但问题是,当时政和财经等内容被广泛重视后,因为没有及时找到时政新闻和财经新闻的“晚报化”方式,时政新闻本身存在的容易枯燥、干瘪、生硬、索然无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晚报的可读性。一个时期以来,新闻重要性增强了,但可读性差了,新闻报道面广了,但新闻差异性少了。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中,一些晚报在又想主流又担心可读性差两者之间苦苦徘徊,摇摆不定,患得患失。

时政新闻和财经新闻被晚报重视后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对于社会新闻多渠道的来源,时政新闻的主要来源渠道大多“同一”,不是新闻发布会,就是各部门的文件材料。在过去报纸少,竞争小,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媒体容易独占新闻资源,但随着信息的公开化、报媒数量的增加,以及竞争的白热化,时政新闻的来源由某一个新闻媒体独享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同题竞争已成为时政新闻的主战场。

同题竞争容易引起同质化现象,但同题竞争并不代表必然会出现新闻同质化。新闻同质化是由于在同题竞争中没有拉开距离造成的。这个距离体现在对新闻认知程度的深浅、写作手法的异同、版面语言的运用等等方面。而现今存在于晚报都市报的问题是,同一重大时政新闻,出现在不同的报纸上,没有独特的角度,也没有自己的写法,记者写出的稿件几乎千人一面。可以说,目前时政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已直接影响了晚报读者对媒体的忠诚和尊重。

对于晚报时政新闻可读性差和同质化的问题,各家晚报都在摸索解决的办法。新安晚报提出了将时政新闻晚报化,硬新闻要软做,要追求独家独特,等等。但这些只是一些概念上的东西,如何晚报化,如何做软,如何做到独特,等等,我们并没有提供给记者一个在新闻实践中可以操作的文本类的东西。我认为,这个新闻文本可以是“华尔街日报体”。

大家对“华尔街日报体”并不陌生,但为何至今没有人提出过将它导入晚报的新闻制作中来。关键原因可能在于“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与我们现在的新闻采编考核有关系(此题另议,在此不予展开)。一些研究文章是这样描述“华尔街日报体”的。它是<<华尔街日报>>常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多运用在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与写作中,以引人入胜,趣味盎然的人物或故事开头,再自然过渡,层层递进,如同剥笋般逐步地把所要交待的新闻主题和盘托出,最后又呼应开头,回以开头时的人物身上。写作步骤与结构是:

第一步:开头(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

第二步:过渡(承小故事启大主题)

第三步:展开(集中力量深化主题)

第四步:结尾(回应开头故事作总结或升华)。

实际上,“华尔街日报体”的精髓是以写故事的手法来写新闻,将一些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写成有较强可读性、易读性和趣味性的软新闻。而它的结构又很像中国文论中的凤头、猪肚、豹尾的主张,讲究文章的起、承、转、合。 据说,“华尔街日报体”的诞生也是缘于该报遇到的“可读性”难题。怎样才能使时政或经济新闻变得生动活泼、可读性强?这个问题于上世纪30年代后一直困扰着他们,后来有位记者大胆创新,在文章开头加入一些故事性的描述手法。他的一篇突破性报道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5年前,顿宁决不提前工作。身为太平洋银行与信托公司主席,顿宁先生总要迟到20分钟才跨进办公室。“阶级就要有其特权。”他对自己说。

今天不同了,顿宁决不迟到。

现在他为自己工作,一天工作14小时,在加州街与教堂转角处高声叫卖:“苹果大拍卖”。

顿宁先生是许多前银行家之一,过去3年中,全国倒闭了9000多家银行,他们也都在挣扎着想旧部复活。

此后,《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便经常在非事件性新闻或深度报道的开头采用故事性描述的写作技巧,通过讲述一个与新闻主题密切相关的人物故事,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然后逐渐展开,深化新闻主题。渐渐地,《华尔街日报》形成自己鲜明的写作风格,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写作步骤,

“华尔街日报体”所以受到追捧,不是没有它的道理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和借鉴它。我认为,只要我们的记者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借鉴,那么,解决时政新闻可读性差和新闻同质化就可以迎刃而解。

1、学习它以故事带新闻的方法,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

我们的记者写时政类稿件时喜欢用“记者从某某部门获悉--”生硬开头,这在“华尔街日报体”是不可能的。它首先必须展示新闻事件涉及到的活生生的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当然,要描绘这样的“新闻画面”,要求记者不是拿到材料就万事大吉,

还必须深入补充采访,寻找一些与新闻相关的人和事。譬如,新安晚报最近发表的《事业单位人员可兼职兼薪》,记者是从人事部门获悉的重要消息,对于这样的新闻,各家报纸见报的稿件都是只见文件内容和条文,不见任何与此事关联的人或故事。如果记者能够再深入采访几个兼职兼薪的人或故事,从这些具体的事件或人物展开,由小见大,引出一串数字或某个问题,来表现此项政策法规的出台,可能会更具可读性,自然也会从同城媒体中脱颖而出,别具一格。

2、学习它“在诗外”所做的功夫,将同题新闻做成独特新闻。一项重要措施或一项政策法规的出台,总有其背景和原因,总要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群。我们记者的通病是,往往只关注政策条文本身的信息,不关注与政策相关联的人或故事。“华尔街日报体”要求,信息不能太单一,传播不能太赤裸,必须尽可能占有丰富的信息。我们看“华尔街日报体”的新闻,它一般是通过大量生动丰富的“关联信息”(与新闻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人物故事)来深化新闻“主信息”(主题)的,读起来让人觉得丰富多彩,避免了时政新闻的干瘪枯燥。而这些“关联信息”的采集,恰恰容易是独家的,恰恰体现了华尔街日报记者的功夫,与别人不一样的独到之处。可以说,没有这些“关联信息”,就没有“华尔街日报体”,同样,没有新闻发布会和文件材料以外深入细仔采访到的独家“关联信息”,就不会有独家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在跑机关时,不仅仅是拿材料,参加会议,还要做一些后续采访工作。对于一项重大新闻可能涉及到或已经影响到的人和人群,记者必须再深入采访,从死材料以外再寻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鲜活故事。我们现在的一些记者缺乏的就是自我寻找,习惯于现成的材料。仅仅靠文件材料,是绝对写不出独特的新闻来的。

3、学习它选择角度的独到之处,将硬新闻软化为晚报新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千万人死亡只是个统计数字,一个人怎样死却可以写成悲剧”。 任何新闻事件都是由部分和细节构成的,记者就是要善于从寻找和选择最具表现力、最为人关注的细节。我赞同这样一句话,新闻是一种选择的艺术。面对同一新闻,不同的记者认知深度和选材角度的不同,反映在报道中必然不一样。“华尔街日报体”主张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写新闻,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故事主角,是记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要考虑选取人物一系列故事和语言中最典型的事和最典型的语言,为所要表达的主题服务。而且,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华尔街日报体”新闻故事中的主角不是官员,而是低层平民。一般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主题,写他们的感受和变化,使得大主题的新闻更具亲和力和贴近性,这正是我们晚报所追求的视角。我们说“为老百姓办,给老百姓看”,如果我们的记者跑完机关就收兵,不深入基层,不从普通人的角度写来自机关的新闻,又怎样体现我们的晚报风格呢?

理论上的阐述容易空洞,为了便于大家学习,这里选出两篇“华尔街日报体”新闻请点文章,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快餐店锱铢必较 餐巾纸越发越少》

(点评文章原载《今传媒》杂志。评点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葛贞)

开头:

最近情况变得如此之糟,以至于迪华纳.加德纳已开始自己准备餐巾纸。她每周两次在Popeye’s快餐店吃午餐,但从一年多前开始,这家快餐店里的餐巾纸就不再随处可拿了,而柜台里的员工也只提供少得可怜的餐巾纸。所以,当加德纳回到办公室时,手上总是油腻腻的,于是,她开始自己准备餐巾纸。“我的桌子上总放着餐巾纸,”35岁的加德纳说。

爱吃汉堡包的柯客.沃尔登是一名51岁的咨询顾问,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他注意到这里的快餐店在发放餐巾纸时也变得十分吝啬。“现在我确信他们的口号是‘你应该自己买餐巾纸’,”沃尔登说。

(点评:文章以两个普通人物在快餐店的遭遇,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想象,设置了悬念:为什么快餐店在发放餐巾纸时变得吝啬?这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不忍放下,想一睹为快。这种与新闻相关的人物故事,着力于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避免深度新闻的严肃与刻板。这样“以小见大”,通过讲述人物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使读者的关注点落在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身上,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新闻主题。)

过渡:

餐巾纸正在消失。快餐店正在定量、减少发放餐巾纸,实际上就是把它们藏起来了??

一些餐馆在自动发放机里装上过量的餐巾纸,以使顾客每次很难从中抽取一张以上的餐巾纸??

芝加哥Popeye’s Chicken&Biscuits 的老板雅各布.阿斯莫让他的员工对顾客依次发放餐巾纸。他为自己的决定辩护说:“人们滥用(餐巾纸),他们一次就拿20到25张。”正是这家快餐店使加德纳开始自己准备餐巾纸。

与此同时,据SCA Tissue North America称,从 Arby到 Taco Bell的所有快餐店都在缩小餐巾纸的尺寸??

纸巾业顾问罗杰.博格纳估计,现在快餐店的餐巾纸比十年前薄了10%。芝加哥Au Bon Pain面包房的顾客凯瑟琳.门多萨在用午餐时举着一张餐巾纸说:“我能透过它看见你。”

卖当劳在过去5年中曾三度缩小餐巾纸的尺寸。目前该公司开始试用一种小型餐巾纸,大小只有6.5x8.4英寸。

甚至是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餐巾纸行业也已经妥协,并设计出一些能限制顾客抽取数量的餐巾纸发放机,尽管该行业确实希望卖出尽可能多的餐巾纸?? (点评:该文用了7个自然段来过渡,关注点由人物逐渐转向新闻事件,也回答了开头设置的悬念,将两个人物自己准备餐巾纸与纸张成本的上升及业已饱和的快餐市场利润的缩减衔接了起来,读者从中了解到为什么要写这篇报道。其中还有人物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如“我能透过它看见你”,既为文章增色不少,又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记者采访的细致和深入。)

主体:

令餐馆备受困扰的是,许多餐巾纸还没用过便被人们扔在垃圾桶里或地上?? 但是,据Pacific Research Group Inc.称,餐巾纸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影响达到了10%至20%??

餐巾纸成为美国人吃饭时必备之物的传统已经保持了三代以上??

在美国历史上,餐巾纸成了一件汇集智慧的崇高物品。有多少业务可以追溯到一张餐巾纸???

减少发放免费用品显然是一门精细的艺术??

Schlotzsky’s Inc.的首席执行长约翰.伍利已经放弃了这个方法,他给每个新开张的分店订购了一些架子,以摆放足够多的餐巾纸。伍利说:“没有人会在午餐后把200张餐巾纸带回办公室去。”

??

(点评:记者用了10个自然段阐述了餐馆的困惑、美国人使用餐巾纸的历史背景、快餐店关于减少发放餐巾纸的不同看法,以及两家公司减少餐巾纸发放量的具体做法。

文章主体部分写得具体生动,不仅有各种趣闻和丰富多彩的描述,而且还有大量的引用的事例。而直接引用具体人物的鲜活语言也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这些材料和人物语言,又保持了读者的兴趣。读者读起来觉得饶有兴趣,“化腐朽为神奇”,让人觉得枯燥的经济问题读起来也这么有趣。

仔细阅读还可以发现,文章中暗含着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记者行文巧妙连贯,过渡不露痕迹。反观我们的一些新闻报道,板起面孔说教,面目可憎;段落连接生硬,象两张皮,不知所云;还兼有大段的说明,让人难以卒读。)

结尾:

金佰利生产的这种能控制数量、使用更小型餐巾纸的发放机已经出现在3500家麦当劳快餐店里,这一数量是全美麦当劳快餐店的大约四分之一。然而一些经销商担心,使用更小的餐巾纸并不能省钱。“人们会抽取比实际需要更多的餐巾纸,”经销商迈克尔.蒙特茨说。在他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店里,蒙特茨继续使用着传统的餐巾纸发放机。

(点评:文章结尾没有回到开头提到的人物,而选用了另一个人物的话。记者通过新闻人物的口,来表达对问题、现象的一种态度或意见,让读者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令人深思。)

案例二: 《四川:铁腕治警》

(20xx年4月1日《南方周末》头版刊文 点评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 肖隆福)开头(启):

又是一夜没有睡好。

大清早吕卓就坐在办公桌前,望着一沓紧急上报材料,心事重重。

那是20xx年8月的一天,在事隔大半年之后,让吕卓想来依然刻骨铭心,他称之为“最烦恼的日子”。从39岁始,吕卓已在四川省当了9年的公安厅厅长。 但他现在遭遇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桌上的那些材料上说,四川一些城市诸如绵阳、广元、内江、达州等地,一些派出所的所长、公安局的局长准备辞职不干了! 其中一个县的30个派出所中,竟然有14个派出所的所长萌生了辞职的念头。 (点评:文章所要报道说明的是:“严厉整肃公安队伍,建立警察经费保障机制,四川领中国治警风气之先”这样一件大事。但文章开头并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一个人物写起,用了五个小自然段,层层设置悬念:当了9年的公安厅厅长又是一夜没睡好;还心事重重;事隔大半年之后,20xx年的8月的那一天仍被他称为“最烦恼的日子”;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公安局长要辞职???一系列的问题不禁调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了不得不往下读的冲动和欲望。)

过渡(承转):

这可是从没有过的事。吕卓知道,这些所长、局长是冲着省公安厅颁布的一项措施来的。

(点评: 这个过渡段虽只有二句简短的话,却不可或缺。前一句“这可是从没有过的事”,很自然的把笔锋一转,起承上的作用。后一句又巧妙地把主题引出来,还为下文作了个铺垫式的悬念。又一次诱使着读者往下读。)

主体(展开):

20xx年1月发生的“李昭远事件”,引起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高度重视。四川省委决定以此事为契机整肃政法队伍,并要求“政法队伍整顿,公安先行”。 6月5日,根据四川省委常委会决定,四川公安厅颁布了第6号令《关于严禁公安民警参与经营娱乐服务场所及为其违法活动提供保护的规定》以及第7号令《关于严禁公安机关乱收费、乱罚款的规定》,两令各有4条,合称“8条严禁”。 6号令严禁警察经营或参与经营服务娱乐场所、接受这些场所经营者的馈赠,或者为这些场所的色情、赌博、吸贩毒提供保护等;7号令严禁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严禁超标准、超范围罚款,严禁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款指标等等。违反6号、7号令者,轻则给予纪律处分,重则降级、撤职甚至被开除,违反禁令又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

(点评: 文章在主体部分里着力写了“八条禁令”出台的背景;出台后各方的反应;吕卓自己所受到的巨大压力;所采取的保障经费有着落而不乱收乱罚的措施,及各地方的反映和动作。)

结尾(合):

尽管有许多未尽事宜,但吕卓还是充满了信心:“套用一句话,现在是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疏通。”

在张罗1号文贯彻的同时,四川警方又干了两件与经费保障相关联的事:其一,清退了数千名曾经靠滥收乱罚养活的协警员(有些地方叫“二警察”),其二,开始在一些城市试点,要减少管理警察的中间环节,把警力充实到基层;现在一方面是基层警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却又机关化倾向严重,警务运行机制不科学,造成警力浪费。

“我感到很开心。”吕卓说,20xx年毫无疑问是四川警方的阵痛和改革之年,在整个过程中,警察失去的是特权,而得到的,将是广大民众的支持和爱护。 (点评: 行文结束时没有像倒金字塔那样嘎然而止,而是回归到开头的故事人物中去,以故事人物的话来点破得升华主题所具有的意义,即“现在是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疏通”“警察失去的是特权,而得到的,将是广大民众的支持和爱护。”)

作者:新安晚报新闻中心 吴国辉

相关推荐